石基鎮

石基鎮

石碁鎮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番禺區中部。石碁鎮行政區域總面積47.03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常住戶籍人口4.9萬人,外來人口9萬多人。華僑、港澳台同胞眾多。2011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全體幹部職工的努力下,石碁鎮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3億元,增長14.6%,增速比全區高1.5個百分點,名列全區第二;工業總產值112億元,增長35%;農業總產值4.97億元,增長3.4%;進出口總值5.04億美元,增長8%;國稅收入1.87億元,增長18.4%;地稅收入2.49億元,增長18.2%;全鎮財政收入2.64億元,增加40.4%;財政支出2.67億元,增加23.8%;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2元,增長8%;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273元,增長8%。

基本信息

石基鎮志

在番禺區的中部,一個占地面積廣,外來人口大於常住戶籍人口三倍的重要鎮--石碁鎮。但是實際上很多人的叫法是有誤的,把“碁"認作是“基”。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才倍出的城市。以下是簡介:

石碁鎮地處珠江三角洲番禺區中部,總面積71.26平方公里,常住戶籍人口約9.1萬,外來人口約25萬,華僑港澳台同胞2萬多人,下轄29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居委會。地理位置優越,東離蓮花港7公里,水陸直通九龍、香港;西與番禺區政府所在地相連,北上廣州市13公里,南距南沙港36公里。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厚,歷來是珠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黃金地帶,是番禺區經濟繁榮的地區之一。

簡介

石基鎮石基鎮

石基鎮歷史悠久,從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建番禺郡以來,漸有中原軍民南移入居境內,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石碁成村於明初,因村頭稱“龜如石”處有一石質碁(棋)盤及石質碁(棋)子而得名。石基是個文明古鎮,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傳統濃郁。曾湧現出教育家、書法家麥華三,一代武術宗師黃嘯俠等著名人物;擁有享譽盛名的沙涌鰲魚舞、 大龍孔子誕、凌邊乞巧節等民間文化藝術和歷史悠久的傍東流芳堂、石基同安社、新橋九成書院等名勝古蹟。其中沙涌村憑藉鰲魚舞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行政區劃

石基鎮石基鎮

石基鎮轄區有29個村分別為:大刀沙村;塱邊村;蓮塘村;海傍村;長坦村;新水坑村;南浦村;官涌村;新橋村;傍江東村;傍江西村;茶東村;低涌村;石崗東村;大龍村;金山村;舊水坑村;凌邊村;羅家村;石崗西村;前鋒村;橋山村;沙涌村;石基村;文邊村;小龍村;雁洲村;永善村;竹山村。

7個社區分別為:東怡社區;美心社區;城市花園社區;金海岸社區;金龍社區;岐山社區;大龍社區。

經濟動態

石基鎮石基鎮

2008年1-10月石基鎮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2008年石基鎮雖然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但是,石基鎮委鎮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鎮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勢頭。1-10月,國稅收入3.2億元,增長19.8%,地稅收入2.6億元,增長8.5%,實際利用外資1189萬美元,增長36 %,連續16個月持續下跌後首次上升。工業產值123.52億元,增長15.4%,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在全區十七個鎮、街當中排列第二位,居鍾村鎮(170億元) 之後,增長速度排列第二位,居大石街(17.7%)之後,比全區增速高0.5個百分點。

文化藝術

石基鎮石基鎮

粵韻飛揚樂萬家 —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曲藝晚會在石基鎮舉行

2007年12月13日晚,文化中心影劇院歡聲笑語、粵韻飛揚。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番禺區文化館主辦、石基鎮文體中心協辦的“蝦腔名曲欣賞會”在石基鎮隆重舉行。上千名曲藝愛好者齊聚一堂,盡享粵曲盛宴、文化大餐。

當晚的節目精彩不斷、掌聲不斷。既有廣東省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寶先生帶來的《王大禹供狀》、也有金鰲樂社帶來的折子戲《夜戰馬超》。此外,還有張錦錫、潘楚紅、樊春榮、何鳳妹等人帶來的《白玉紅梅》、《摘纓會》等精彩的粵曲。折子戲《幽會小周后》把曲藝晚會推向了高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的回應。其中,《夜戰馬超》的表演者江健平和陳志偉都是石基二中的在校學生,此節目曾榮獲“番禺區私伙局大賽“大崗賽區”的第一名。這充分展示了石基鎮蓬勃發展的文化事業,一代優秀的粵劇曲藝人才正在迅速成長。

石基三中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幕

2007年11月28日,石基三中第十一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在學校隆重拉開序幕。團區委副書記李志華、鎮教育指導中心、各中國小校長和學校部分優秀家長參加了開幕儀式,並一同觀看了演出。已經連續開辦了十一屆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成為全校師生歡樂喜慶的節日。在藝術節期間,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文化和藝術活動,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們的興趣,陶冶了情操,又開闊了視野,鍛鍊了能力。石基三中領導表示,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同學們豐富課餘生活的,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全體師生踴躍參加,載歌載舞,用自己的智慧和豐富的揭幕表達了對新生活的美好嚮往。石基三中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的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有助於增強班級集體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第十二屆學校舞蹈節圓滿落幕

2007年12月10日,石基鎮第十二屆學校舞蹈節在石石基鎮文化中心隆重舉行,比賽充分展示了石基鎮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來自石基鎮的34所中國小校代表隊參加了比賽。

據了解,石基鎮團委和石基鎮教育指導中心每兩年舉行一屆學校舞蹈節。近年來,石基鎮大力加強藝術教育活動,各類特色項目如火如荼進行,校園的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學生的藝術素養不斷提高,廣大兒童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在市、區比賽中不斷取得好成績。

教育宣傳

石基鎮石基鎮

計生流動服務車進村入廠

近日,石碁鎮計畫生育流動服務車開進了漢基工業村,為村內企業的流動已婚育齡婦女查環查孕。

據了解,今年6月份,石碁鎮計生服務所投入20多萬元購置和裝修了計畫生育流動服務車,1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服務車上有B超機、電腦系統等查環設備,另外還裝了一套高級音響,兼備宣傳功能。自計畫生育流動服務車投入使用以來,共為39家廠企的2000多名流動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免費查環查孕,還免費發放避孕藥具及解答她們的諮詢。 多年來,石碁計生辦和計生服務所一直主動深入各村(居)、廠企為流動人口提供免費的服務。對主動前來要求落實節育措施和補救措施的流動已婚育齡婦女,派專人、專車跟進服務,並免除一切費用。對自覺落實“四術”措施的對象營養補貼。對全年完成3次查環查孕的對象給予一定物質的獎勵。

相關新聞

石基鎮石基鎮

石基人民醫院舉辦新入職員工崗前培訓班

2008年9月2日至6日,石基人民醫院對2008年參加工作的新員工進行了系統規範的崗前培訓。培訓班上,黃志鏗院長首先介紹了醫院的發展歷史和業務發展現狀,隨後,何麗芬副院長做了醫德醫風方面的專題講座及安全教育培訓,醫務科、護理部、感控部也分別就醫療護理核心制度、院內感染和傳染病的防控,以及愛嬰醫院相關知識分別做了專題講解。培訓後每位新員工都針對培訓內容完成了一篇心得體會。本次培訓活動加深了新員工對醫院的了解,為正式上崗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衛生部專家到石基人民醫院調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情況

2008年9月8日上午,國家衛生部農村合作醫療專家毛正中教授及省衛生廳農合辦主任王峰同志等一行八人,在番禺區衛生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石碁人民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新型城鄉醫療工作進行調研。 石碁人民醫院黃志鏗院長向各位專家詳細介紹了該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及運行情況。專家組到保險賠付現場實地查看了賠付過程,並了解了新農合的管理情況;專家組對醫院的技術力量、服務水平、醫療環境以及新農合資金的管理等給予了充分肯定。

石碁中心國小棋手獲冠軍

日前,2008年廣州市校際象棋賽在天河區東圃國小落下帷幕,石碁中心國小象棋隊在征戰比賽中獲得佳績:其中曾詩雅獲甲組女子個人賽第一名,吳裕添獲得丙組男子個人賽第三名;石碁中心國小象棋隊還獲得甲組和丙組的兩個團體第四名。

旅遊景點岐山八景

由於歷史悠久,我鎮文化底蘊豐厚,因此產生不少傳說故事並流傳至今,“岐山八景”便是其中之一。

凝石如龜仙境地

石碁人民醫院東側路口有一座大石,石頭形象似龜,故得名“龜如石”。據介紹,以前石邊路下有一條大渠,渠下還有一個大石棋子。相傳,天上的神仙下棋時打瞌睡,不小心將一枚棋子從棋盤上撥了下來,落入人間。因此,便有了“凝石如龜仙境地”之說。相傳石碁也正是因此而得名(碁為棋的異體字)。如今,這一石頭仍保存完好,成為石碁眾人皆知的一景。

鷹山靜聽鼓更齊

石碁中學邊有一個鷹管崗。清代時,這裡曾設立都司衙門,旁邊是山崗,每晚鷹管崗上起更,下面四周便跟著響起更鼓,故此四周的居民常可聽到更鼓之聲。如今,鷹管崗雖在,更鼓聲卻已遠去。

龍脊行人歸故里

在大龍和石碁之間曾有一條路相連,這段路像一條臥龍,故被人稱為“龍橋聖”。很早之前,路兩邊都是農田,每逢集市,趕圩的人便結隊從此經過。遠遠望去,如在龍脊之上行走一般。隨著社會的發展,昔日的農田上已建起了棟棟高樓,龍脊行人之景亦不可見。

牧童弄笛過東溪

在蓮塘村東邊坑與官涌村交界處曾有一條小溪,溪邊有田有草有樹,很適合放牛。每到傍晚,牧童們放完牛之後,便一個個騎上牛背吹著笛結隊回家。很久前,小溪便不存在,人們也無緣再見此景。

蓮塘抱月窗前映

蓮塘村有一口大塘,三面環繞民居,塘邊大街鋪石,環境優美。入夜,塘中可看到天上明月與樓房視窗燈光的倒影,十分壯觀。由於該池塘保持完好,幸運的蓮塘村人如今依然可見此景。

烏嶺盤榕鳥夜棲

蓮塘村與官涌村交界處有一個大烏石崗,崗上有一株大榕樹,每晚很多鳥兒都來這裡棲息。農民幹完活在此休息一會,看著鳥兒嬉戲,聽著大自然的聲音,何其愜意。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榕樹、大石已從人們的視野中消逝,昔日烏嶺盤榕鳥夜棲之景自然不復存在。

洪聖靈宮朝鳳閣

在石碁中學路邊,鷹管崗處有一座聖王廟,廟中供奉洪聖王菩薩,即“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聖王廟正對黃閣鎮,廟門前一直掛有兩個燈籠,每到燈籠點亮之時,便象一對發光的眼看著黃閣。為了避免發生不吉利之事,黃閣民眾每年都要到聖王廟進香油,祈求聖王菩薩保佑。時至今日,黃閣人仍會來此祈福。

蛋子堆崗只履西

在石碁鎮曾有一個旦崗石場。石場原為一個不高的石頭山,山上有一個大石旦,所以取名“旦崗”。旦崗附近曾有一條河涌,涌邊有一座文昌塔(即“鳳鳴閣”)。曾有仙人經過此處時,留下了一個鞋印在大石旦西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該石場被毀,人們亦無緣見識神仙腳印了。

鎮區建設

石基鎮石基鎮

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積極防控兩違建設

為進一步規範土地管理,嚴格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繼第八次土地執法檢查後,為防止在第九次衛片圖斑中轄區內出現新的“兩違”建設,石碁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迅速制定了《石碁鎮防控“兩違”建設工作方案》,成立防控“兩違”建設工作小組,由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炳榮同志任組長,鎮黨政辦、建設辦、石碁派出所、國土所、城管綜合執法、供電所、自來水公司等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組建成一支快速反應處理機動組,負責全鎮“兩違”建設的防控和查處工作,同時,領導小組實行每周工作例會制度,及時研究對“兩違”建設的各項防控措施和查處工作辦法。 在日常巡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出現搶建現象和新“兩違”建設情況的,快速反應處理機動組立即啟動迅速處理機制,即採取斷水斷電、暫扣施工工具、拆除排柵、推倒柱鐵等有力措施,對繼續搶建的“兩違”建設,由鎮防控工作小組及時作出處理。

在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下,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我鎮轄區內出現的搶建現象和新發現的“兩違”建設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從10月6日至11月10日,防控“兩違”建設工作小組在行動中採取斷水斷電30多次、暫扣施工工具12次、拆除排柵2次、推倒水泥柱2次,共清拆“兩違”建設6宗,總占地面積3307.65平方米,建築面積3207.65平方米。

相關榮譽

全國百強鄉鎮 全國鄉鎮工業示範區50強
廣東省文明鎮 廣東省教育強鎮
廣東省衛生鎮 廣東省體育先進鎮
廣東省農村綜合實力強鎮 廣東省國民素質測試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