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

霍光

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權臣、政治家,漢將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勳,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一。忠於漢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斷,知人善任,實為具有深謀遠略的政治家。他擊敗上官桀等人發動的政變,廢劉賀,立漢宣帝,使漢室轉危為安;他改變武帝末年急征暴斂、賦稅無度的政策,不斷調整階級關係,使漢代的經濟出現了又一個發展時期。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出生背景

霍光霍光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襄府中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後歸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後,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以驃騎將軍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並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霍去病得勝還京時,遂將霍光帶至京都長安,將其安置於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所謂“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在跟隨漢武帝時期,他謹慎小心,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同時,他也從錯綜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得到鍛鍊,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

武帝託孤

漢武帝末年,圍繞繼位問題的一場明爭暗鬥已經逐步展開。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養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逼自殺,這場鬥爭就更趨於表面化。漢武帝為了避免他死後政局發生變亂,抑制其子劉旦劉胥的勢力,將幼子弗陵立為太子,隨即將其母鉤弋夫人處死,以絕母后專權之患。不久,便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背負周成王的圖畫賜予霍光,囑託霍光像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劉弗陵。

霍光
霍光
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春,漢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昭帝時期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布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將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開始了鹽鐵會議。霍光雖然沒有親臨會場,參與辯論,但他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的意圖是很明確的。會議圍繞堅持還是罷廢鹽鐵官營、均輸問題展開的辯論,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對待匈奴、國內的治理等重大問題,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的總評價,也是昭帝實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討論。因為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施,直接損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賢良、文學大聲疾呼,要求改變這一政策;而代表當時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這一政策給漢朝帶來強盛為理由,堅決反對改變這一政策。經過這場討論,由漢昭帝下令,於是年七月,廢除了鹽鐵官營均輸等政策。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整了階級關係,從而,使漢朝的經濟走上了恢復發展的道路。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閏十二月,霍光就派遣當時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國,察舉賢良,訪問民間疾苦、冤難以及失去職業的人,為召開鹽鐵會議做準備。眾所周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持長期的戰爭,從而不斷拓寬了疆土,安定了邊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官營鹽鐵、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行,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人展開了鬥爭。
漢昭帝在位13年,由於霍光的輔佐,為漢朝的鞏固,為社會的安定和發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礎。昭帝死後,漢朝的政局曾一度發生混亂,但由於它的政治基礎比較穩固,政局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很快就平靜下來。
帝位的確定,不等於爭奪帝位的鬥爭的結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霍光輔政以來,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而促使這場鬥爭趨向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幸,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通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通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制定過鹽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家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產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慾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只好暫時聯合。按照上官桀的計畫,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向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么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嘆,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乾脆赤膊上陣,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畫,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畫,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鬥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著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制,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衝突。從雙方鬥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制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廢除昌邑

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昭帝無嗣,他死後,由誰來繼承帝位,這是霍光等公卿大臣面臨的困難問題。當時,漢武帝的兒子,還有封廣陵王的劉胥,但他行事不檢點,有失皇家道統,漢武帝生前就很不喜歡他,他們便選擇了漢武帝之孫,襲封昌邑王的劉賀,讓他來繼承帝位。但這個劉賀本是紈絝子弟,荒淫無度。漢武帝死時,他竟於服喪期間四處遊獵,雖有屬下苦諫不止,他仍放縱自若。昭帝死後,霍光等大臣以太后的名義派車迎接他入京登基,他喜不自勝。在進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間女子、財產,並讓其屬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進爵,任其胡作非為。看到這種情況,霍光等眾大臣都感到事態嚴重,如果不及早處置,將會使漢家天下斷送到劉賀的手裡。於是在劉賀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將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宮,舉行會議,當眾宣布了要廢掉劉賀,另選賢明的意圖。與會大臣、博士等人一聽這個訊息,都感到意外,因為廢立之事,關係重大,誰也不敢發言。田延年看到這種情況,立刻站起來發言,假意斥責霍光,說漢武帝把漢家天下寄託給霍光,就因為霍光忠誠於漢室,能使深朝長治久安。現在如果繼續維持劉賀的帝位,那漢家天下就會斷送,你霍光將來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見漢武帝呢!他手握劍柄,嚴詞厲色,聲稱如有人敢反對廢除劉賀他就將其就地斬殺。與會者見此情景,都同意由霍光主持,廢除劉賀,另選賢明之主。於是,霍光聯合杜延年、楊敞等人,十分慎重地寫了一封奏章,列舉了劉賀的種種劣跡,上奏當時主持漢室的十五歲的上官太后,並將劉賀召至未央宮承明殿,宣讀了這封奏章,即日將劉賀廢掉,並將其所屬官吏統統收捕,隨後又將劉賀傳送回昌邑。而後,又將長期生活於民間的漢武帝與衛子夫的曾孫、廢太子之孫,十八歲的劉病已立為皇帝,這就是漢宣帝。霍光與伊尹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人合稱為“伊霍”。

宣帝時期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為後來的全家族滅埋下了禍根。
漢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尋故劍的名義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光沒有反對,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漢宣帝依照漢朝慣例封后父為列侯。霍光的繼室顯對女兒沒有成為皇后不滿,背著霍光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醫生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許皇后死後,宣帝追究醫生責任,淳于衍下獄受審,顯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驚駭之餘,想要追究顯的責任,但最終還是礙於夫妻情分替她掩蓋了過去。霍成君最終被立為後。
地節二年(前68年)春三月庚午,霍光病重逝世,臨終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身後哀榮

霍光死後,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霍光遺孀顯猶嫌不夠氣派,將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墳墓規格擴大。
前66年七月,霍家謀反事情敗露,霍禹被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至此,霍光妻子顯及兒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賞因告發謀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殺或者自殺,女兒霍成君也被廢處昭台宮,十二年後自殺,長安城中有數千家人家被牽連族滅。霍家族滅以後,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並為了表示尊重,獨獨不寫出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
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霍氏滅族

霍光去世,宣帝及皇太后親自到霍光的靈前祭奠。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奉命來為霍光護喪。朝中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要到霍光家中去祭拜。朝廷又賜給霍光大批的金錢、錦緞、葬器,其中還包括規格甚高的玉衣、梓宮、便房和黃腸題湊等。以極為奢華的方式安葬了霍光,並追謚他為宣成侯。葬了霍光後,宣帝便加封霍山為平樂侯、奉車都尉領尚書事。還下詔稱讚霍光輔佐漢武帝、漢昭帝共四十多年,率領朝臣勵精圖治,定下了使國家安定、社稷穩固的國策,從而使天下百姓得以安享太平;霍光居功至偉,功比蕭何,他的後世子孫可以永遠承襲他的爵位和封地。第二年夏天,宣帝加封太子劉奭的外祖父許廣漢為平恩侯。同時,因為感念霍光的緣故,又加封了霍去病的孫子中郎將霍云為冠陽侯。

霍光之子霍禹承襲了博陸侯爵位後,霍光之妻霍顯私自改變了霍光生前自造的墳墓,將墳墓的規模極具擴大,無以復加。除此之外,還大肆修造宅第,出門則乘坐華麗的輿輦,霍家奴婢用五采儀仗服侍霍顯在家中玩耍。霍光死後,霍顯獨居府中,竟與外人私通。

霍禹、霍山等人也是廣置家宅,經常在府中騎馬作樂。霍雲則經常請病假不上朝謁見皇帝,而是與賓客外出打獵遊玩,只派一名家奴替他上朝,而朝中竟無人敢斥責他的這種行為。霍顯和她家中的女眷則可沒有限度地頻繁出入於長信宮中。

宣帝在民間時就聽說過霍家長久以來既富且貴,家中有為非作歹的事情。霍光死後,宣帝親理朝政,任命御史大夫魏相為給事中。霍顯對霍禹、霍山、霍雲等人說:“你們不能承繼大將軍的餘業,現在魏相做了給事中,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彈劾我們霍家,您們能救得了自己嗎?”後來又發生了兩家奴爭道,霍家家奴跑到御史府內無理取鬧的事件。有人將這一事件報告給了霍家,霍顯等人才開始憂慮。又趕上魏大夫做了丞相,經常在罷朝期間去見宣帝奏事,而平恩侯許廣漢與侍中金安上等人則可直接出入朝省之中。當時,霍山領尚書事,而宣帝命令官民奏事不用通過尚書,眾臣也可以單獨晉見皇帝。這一命令讓霍家極為惱恨。

宣帝即位之初,冊立了在民間時所取的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顯因為疼愛自己的小女兒霍成君,想要讓她當上皇后,於是就私下裡買通了宮中的女侍醫淳于衍,乘許皇后懷孕調養之際用毒藥將其害死。毒殺許皇后之後,霍顯通過霍光的關係,成功地將霍成君送上了皇后的寶座。許皇后死後,有司將侍奉許皇后的侍醫全部緝拿入獄,彈劾淳于衍辦事不利,加緊審問她。霍顯害怕她謀殺皇后的罪行敗露,就把事情的原委向霍光和盤托出。霍光非常震驚,本想揭髮妻子的罪行,但最終因為於心不忍而作罷。他還上奏宣帝,為淳于衍開脫罪行。宣帝四年,這時霍光已死,宣帝立許皇后所生的兒子劉奭為太子。當霍顯得知這個訊息後,氣得口吐鮮血,生氣地說:“這是民間時所生的兒子,怎能立為太子!若日後皇后生了兒子,豈不是只能封王了嗎!”於是她又讓皇后霍成君找機會毒死太子。霍後多次召太子一起進食,但太子的飯食都要有人先嘗過之後太子才會吃,所以,她想下毒害死太子的事始終未能得手。

霍光死後,謀害許後的事漏了風聲,宣帝才有所耳聞,但他並沒有立刻調查這件事,只是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變動,調整了霍氏親信的職位,暗中削奪了他們的實權,將要害職位都委任給了自己所親信的許、史兩家子弟。

霍禹當了有名無實的大司馬,因為對朝廷不滿而稱病罷朝。霍禹以前的長史任宣前來探望他。霍禹憤憤地說:“我哪裡有病?當今皇帝如果不是因為我父大將軍,豈能有今天!現在大將軍屍骨未寒,他竟然極力排斥我們霍家,而重用許、史兩家,還奪了我大司馬的印綬,真是氣死人了!”任宣見霍禹怨望極深,就勸他說:“昔日大將軍的做法怎能再次來過?國家權柄、生殺大權皆操在大將軍手中。當初廷尉李種、王平、左馮翊賈勝胡及車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等人皆因忤逆了大將軍的意願而下獄致死;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因為得到了大將軍的寵信而飛黃騰達,晉封侯爵,官至九卿。朝中百官都聽命於大將軍所重用的馮子都、王子方等,連丞相都不放在眼裡。現在,情況不同了,許、史兩家都是當今皇上的骨肉至親,享受尊貴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大司馬您對此懷恨在心,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霍禹無言以對,過了一些時日,就照常上朝了。

霍顯霍禹霍山霍雲等見到自己的實權被一天天地削弱,經常抱頭痛哭,發泄不滿。霍山說:“現在丞相當政,皇上重用他,他竟然將大將軍在世時所制定的法令全部改了,把公家的田地分給農民,發揚大將軍的過失;還有一些巧舌如簧,喜歡胡言亂語的儒生,大將軍平時最討厭這些人,可當今皇帝卻樂意與這些儒生談論事情。這些儒生經常上書奏事,很多都是針對我們霍家的。曾經有人上書說大將軍秉政時期,朝中主弱臣強,大將軍則專擅朝政大權。現在,他的子孫都在朝中為官,他的親朋驕傲放縱、肆意妄為,這樣下去恐怕會危及朝廷的穩定,如今,國家多次出現災異情況,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奏疏言辭非常惡毒,我多次將這些奏疏壓下,不上奏皇帝。可後來上書的人越來越狡猾,他們全都上奏密封的奏疏,皇上命令中書令親自去取,不再經過我上奏,也越來越不信任我。”霍顯問:“丞相總是指責我們家罪惡深重,難道他就一點罪都不犯嗎?”霍山答道:“丞相為人廉潔、剛正,他怎么會有那些犯罪之舉呢!更何況,我們霍家子弟也確實不爭氣,讓人家抓住了許多把柄;又聽聞民間傳言說我們霍家害死了許皇后,怎么可能有這種事呢?”霍顯看到情況緊急,就把她謀害許皇后的事告訴了霍禹、霍山、霍雲等。三人聽後大驚失色:“這么重大的事怎么不早點告訴我們呢!皇上這樣排斥我們霍氏家族的人,相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可是件天大的事,一旦追究下來,我們的罪可太大了,這該如何是好?”所以,他們才有了謀反的念頭。

霍雲的舅舅李竟有個好朋友叫張赦,他竟向李竟建議由太夫人霍顯出面,通過太皇太后將當時炙手可熱的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許廣漢除掉,然後挾持皇帝。結果他們的陰謀被人告發,遭到廷尉的捕拿,後來還是太后下詔才得以被免罪。這件事發生後,霍山等人更加恐懼,一家人商量說:“因為皇上尊重太后,這件事才得以不了了之,但是,我們所犯下的罪陛下依然心知肚明,況且又有謀害許皇后的事,陛下雖然寬厚,現在沒有追究我們,可他身邊的親信能對我們聽之任之嗎?現在他們雖然沒有動手,但他們只要一動手,我們就要被滅族啊!既然這樣,不如我們先動手!”於是讓霍家的女兒、孫女們到他們的夫婿那裡報信,眾夫婿都表示贊同。

又趕上李竟與諸侯王相交而獲罪,波及到了霍家。宣帝下詔免了霍山、霍雲等人的官職。霍家的諸女因為對太后無禮而被宣帝斥責;與霍家關係親密的馮子都因為多種罪行受到宣帝的制裁,這使得霍家人更加害怕。從此,霍家的人疑心生暗鬼,總是見到或夢見不詳的事情,舉家憂愁。霍山說:“丞相擅自減少供奉宗廟的羔、菟、蛙等祭品,可以以此來定他的罪!”於是他們謀劃要利用太后宴請博平君的機會,將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等召來,再讓范明友、鄧廣漢等人用太后的旨意將他們處斬,然後廢掉現在的皇帝、立霍禹為帝。他們的陰謀還沒有得以實行,霍雲就被加封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被加封為代郡太守。霍山因為與人私下秘密通信而被定罪,霍顯上書願獻出城西的宅邸、千匹好馬等來為霍山贖罪。她的上書剛剛遞上去,霍家企圖殺死丞相、平恩侯以及廢帝篡位的陰謀被發覺了,霍山、霍雲、范明友等畏罪自殺,而霍顯、霍禹、鄧廣漢等被緝拿入獄。最終,霍禹因謀反罪被腰斬,霍顯及霍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也被斬首棄市。因與霍家有關聯而被定罪誅滅的達數千家。霍氏家族當中,只有皇后霍成君沒有被殺,而是被廢黜,移居昭台宮,十幾年後,又被移往雲林館,在那裡自殺而死。

人物評價

任人唯賢

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急於奉公的政治團體。他輔政之初,大臣議事的殿中曾發生怪異現象,眾大臣都很驚疑,他為了防止意外變故,把掌管皇帝印璽的郎官召來,要郎官交出印璽,避免有人盜用它變亂朝政。但是這位執掌印璽的郎官卻不願把印璽交給他。當霍光想要奪取印璽時,這位郎官頓時憤怒,按著劍柄說,我的頭可得,印璽不能交出去!這樣忠於職守,捨生忘死的人,自然是國家需要的人材,因此,霍光很快給他增加了俸秩。他在平定上官桀等人政變後所用的丞相田千秋、太僕杜延年、右將軍張安世等人,都是昭、宣之際頗有治略的人材,正是由於能夠知人善任,團結了一大批政治素質較高的人物,才使他的各項措施得以順利推行。

歷史評價

劉詢:“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宣成侯光宿衛忠正,勤勞國家。”
嚴延年:“光擅廢立,亡人臣禮,不道。”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誅夷,哀哉!”[17]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謚。”
司馬光:“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於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勛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蘇軾:“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穀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於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又非有以大過於群臣。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後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於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閒而不亂。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至於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倖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氣有餘,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李呂:“官安胥飲貴仍驕,父子同誅韙孝昭。博陸時方專國柄,濟陰早已被弓弨。老妻安得謀靈嫗,劣女剛將冠內貂。白雲副封奇禍作,後車傾覆更蕭條。”
陳普:“幾度鹹陽累積屍,盡緣丘冢似焉支。覆車愁殺張車騎,印綬臨身必十辭。”
蔡東藩:”光忠厚有餘,而才智不足,誠哉其不學無術乎!伊尹能使太甲之悔過,而霍光徒毅然廢立,專製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後世之莽操視之,則光猶有古大臣風,與跋扈者實屬不同。善善從長,光其猶為社稷臣乎?

人物軼事

政治修養

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養,注意以儒學經術約束自己。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規矩,都要合於禮法。這些從他廢除劉賀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舉的劉賀的劣跡,多數屬於不遵禮法,不守古訓的事情。他重視賢良、文學的作用,從思想意識上來說,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的。

汗流浹背

漢大將軍霍光,是漢武帝的託孤重臣,輔佐八歲即位的漢昭帝執政,威勢很重。霍光身邊有個叫楊敞的人,行事謹小慎微,頗受霍光賞識,升至丞相職位,封為安平候。其實,楊敞為人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根本不是當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僅廿一歲的漢昭帝駕崩於未央宮,霍光與眾臣商議,選了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作繼承人。誰知劉賀繼位後,經常宴飲歌舞,尋歡作樂。霍光聽說後,憂心忡忡,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大司馬田延年秘密商議,打算廢掉劉賀,另立賢君。計議商定後,霍光派田延年告訴楊敞、以便共同行事。楊敞一聽,頓時嚇得汗流浹背,驚恐萬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楊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頗有膽識。她見丈夫猶豫不決的樣子,暗暗著急,趁田延年更衣走開時,上前勸丈夫說;“國家大事,豈能猶豫不決。大將軍已有成議,你也應當速戰速決,否則必然大難臨頭。”楊敞在房裡來回踱步,卻拿不定主意。正巧此時田延年回來,司馬夫人迴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與田延年相見,告知田延年,她丈夫願意聽從大將軍的吩咐。田延年聽了後高興地告辭走了。田延年回報霍光,霍光十分滿意,馬上安排楊敞領眾臣上表,奏請皇太后。第二天,楊敞與群臣遏見皇太后,陳述昌邑王不堪繼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詔廢去劉賀,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君,史稱漢宣帝。

動機遭疑

霍光廢立昌邑王,當時也有人認為是昌邑王及其黨羽沒有準備好,沒有及時除去霍光而招致的禍患。
後世權臣廢立皇帝,為了掩蓋動機,往往假稱“行伊霍之事”。不過由於《竹書紀年》曾質疑伊尹事跡,加上後世行伊霍之事的往往都是圖謀篡位之人,因此,很多人也對霍光的動機產生疑問。

歷史局限

同歷史上任何有作為的政治家一樣,霍光也受到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擺脫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縛,也擺脫不了身為將相,子弟封侯的腐朽傳統。在他在位時,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顯貴,霍氏勢力亦已“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為霍氏家族留下了禍根。
新即位的漢宣帝在民間時,娶了小吏的女兒許平君,即位後,大臣們都建議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為皇后,宣帝下詔尋找微賤時遺失的一柄寶劍,大臣們懂得了皇上的心意,便奏請宣帝立許平君為皇后。霍光之妻名顯,她一直想讓她的女兒成為皇后,便買通御醫,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後毒死了已經懷孕的許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親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過許皇后的父親上了秘密奏章,指陳霍氏一門的驕奢放縱。霍光去世後,這種情況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密謀發動政變,最終在公元前65年被滅族

家族成員

父親:霍仲孺
妻子:霍顯
兄長:霍去病(冠軍侯)
子:霍禹 (博陸侯)
女 :霍成君 (霍皇后)

後世紀念

霍光墓

霍光墓位於興平市南位鎮東陳阡村南部,毗連鹹陽地界,南面為興平市西吳鎮豆馬村,即渭北高塬南邊沿,高幹渠的北邊,相距不到百米。
其墓形圓,上小底大,高19.92米,東寬61米,西寬63.5米,南長66.8米,北長為61.5米,封土79860立方米,占地面積3993.3平方米。
霍光墓是漢武帝劉徹茂陵的陪葬墓,西距茂陵約4公里多,靠近坡沿,與茂陵東西遙遙相對。

歷史書籍

本篇節選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原文】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

霍光
霍光
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於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既壯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未及求問,會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河東太守郊迎,負弩矢先驅至平陽傳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中孺扶服叩頭,曰:“老臣得託命將軍,此天力也。”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征和二年,衛太子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偼伃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梟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遺詔封光為博陸侯
光為人沉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後宮為偼伃,數月立為皇后。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公主內行不修,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並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由是與光爭權。
霍光
霍光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稱,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書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軍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聽。
後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光威震海內。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鹹持廣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太伯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言合光意。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擢郎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詔,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
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亂。光憂懣,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於古嘗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鏇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光與群臣連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當廢。……皇太后詔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起就乘輿副車。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光謝曰:“王行自絕於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於遠方,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
光坐庭中,會丞相以下議定所立。廣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誅,其子不在議中。近親唯有衛太子孫號皇曾孫在民間,鹹稱述焉。光遂與丞相敞等上奏曰:“《禮》曰:‘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武帝時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後,奉承祖宗廟,子萬姓。臣昧死以聞。”皇太后詔曰:“可。”光遣宗正劉德至曾孫家尚冠里,洗沐賜御衣,太僕以軨車迎曾孫就齋宗正府,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璽綬,謁於高廟,是為孝宣皇帝。
明年,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秉誼,以安宗廟。其以河北、東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戶。”與故所食凡二萬戶。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光自後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光秉政前後二十年。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光上書謝恩曰:“願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驃騎將軍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

影視形象

2001 《漢武大帝》 張雷
2004 《烏龍闖情關》 沈保平
2014 《大漢情緣之雲中歌》 寇振海

山西名人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便發生於此。堯、舜、禹三帝均在山西南部建都,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湧現出了諸多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