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豆腐圓子

雷家豆腐圓子

雷家豆腐圓子始創於1874年,貴陽的名小吃。

貴陽小吃五花八門,一些老貴陽人一定還記得解放前有這樣一首關於貴陽小吃的“順口溜”:“豆腐圓子腸旺面,荷葉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頭,沓臊餛飩太師伴……”而這“順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圓子,就是始創於1874年的雷家豆腐圓子。 
在貴陽的大街小巷中,依舊能看見“雷家豆腐圓子”店。經過多方打聽,記者終於在交通街小吃城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面找到了雷家豆腐圓子如今的掌門人————第五代傳人雷世,他為我們翻開了一段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同治駕崩 豆腐圓子面世

時間回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駕崩後,朝廷通令全國“禁屠”(不準宰殺豬牛羊雞鴨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葷。地處西南邊境的貴陽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變得興隆起來。此時,祖居貴陽、以開豆腐作坊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準這是個擴大經營的好時機。他們想到,既然官府不準百姓吃肉圓子,那乾脆就拿豆腐來做圓子。於是,他們嘗試在做豆腐時,加入適量的鹽、鹼和香料、蔥花等調料,充分拌勻後,捏成核桃大小的圓子,然後放在菜油鍋內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這小小的油炸豆腐圓子,一面世即深受貴陽人喜愛。精明的“雷三太”明確生產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紅火。也就是在那時,“雷家豆腐圓子”成為貴陽聞名遐邇的小吃。

小小豆腐圓子 歷經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圓子”的店鋪,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設在貴陽的三牌坊(現在的中華南路)。由於恪守“雷三太”定下的嚴格的選料原則和製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營後,由於工作需要,雷家的第三代傳人雷從興夫婦被政府分別調到了不同的單位就職,這個家族式的店鋪就沒有開了。
1960年,政府號召發展貴陽的名點小吃,藉此機會,雷從興夫婦又重操舊業,恢復了“雷家豆腐圓子”的老店號。但由於原店鋪因道路改造拆遷,雷從興夫婦只好在當時的中華南路102號經營。雖然重新開業是在一條狹窄的巷子裡,但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酒好不怕巷子深”,開業後仍是顧客盈門。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恩來總理來貴州視察時品嘗了“雷家豆腐圓子”讚不絕口。
20世紀80年代,由於雷家第三代經營人去世,其子女沒有繼續開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親戚朋友鼓勵下,雷家第四代雷善祥幾兄弟,才又在中華南路舊址恢復了經營。
1995年,因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圓子”店面再一次面臨拆遷。之後,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面,“雷家豆腐圓子”一直處於停業狀態。2000年,雷家後人在陽明路找到了一間約20平方米的門面,又開始經營。而此時,“雷家豆腐圓子”已傳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第五代傳人 小門臉里話未來

回憶曾經的輝煌,已是而立之年的雷世仍是滿臉的驕傲:“不說我父親那一輩,就是我們在陽明路經營的時候,儘管當時每個豆腐圓子只賣2角錢,但每天從下午3點到晚上六七點這短短几個小時,就能賣1000多元……”
在交通街小吃城裡,“雷家豆腐圓子”的招牌不甚起眼,店面也只有幾平方米。由於受場地和地勢等因素的影響,現在雷家已沒有自己製作豆腐了,但百年傳承下來的工序他一點都不敢馬虎,每天都要經過幾個小時細心配料。
對於“雷家豆腐圓子”的未來,雷世顯得信心十足:“現在我正在尋找一個地段好的門面,希望將這家百年老字號做成以豆腐圓子為主的飲食文化集團,在貴陽的大街小巷都開分店,重樹昔日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