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的小吃

貴陽的小吃

貴陽的小吃,戀愛豆腐果是貴陽有名的風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製作時將鐵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殼作燃料,將豆腐塊放在鐵烤床上後不停翻動,至皮色黃亮即可。

小吃簡介

戀愛豆腐果

戀愛豆腐果是貴陽有名的風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製作時將鐵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殼作燃料,將豆腐塊放在鐵烤床上後不停翻動,至皮色黃亮即可。吃時還另配內裝有醬油、味素、香醋、胡辣椒、香油、蔥花、薑末等佐料的小碟,趁熱蘸著吃。其特點是外脆內嫩、鹹辣爽滑,滿口噴香,而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節省時間,是風靡貴州的大眾小吃。

原料

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煳辣椒粉、醬油、鹽、味素、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蔥花、鹼水等適量。蒜

製作方法

豆腐切成5厘米寬、7厘米長、3厘米厚的長方塊,用鹼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籃子裡,用濕布蓋起發酵12小時以上。再將折耳根、苦蒜切碎,裝入碗中加醬油、味素、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術、蔥花拌勻成佐料待用。將發酵好的豆腐排放在專制的木炭渣鐵灶上烘烤,烤至豆腐兩麵皮黃內嫩、松泡鼓脹後用竹片劃破側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風味特色

表面微黃,辣香嫩燙,開胃生津。

技術要領

豆腐發酵時間不能過長,用手觸摸有粘性感覺即可。

營養價值

豆腐 — 豆腐作為食藥兼備的食品,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一般100克豆腐含鈣量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質比較高的。

貴陽絲娃娃

絲娃娃

絲娃娃別名素春卷,是一種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乍聽這名字,真嚇人一跳,如同《西遊記》中唐僧面對高徒拿來娃娃狀的長生果大喊:罪過,罪過!絲娃娃因其形狀上大下小猶如薄包的嬰兒,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薄薄如紙卻有—只有手掌那么大。再捲入蘿蔔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黃瓜絲、冬粉、涼麵、醃蘿蔔、炸黃豆、糊辣椒等。在吃的時候,當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而這汁液是取絕於味道優良的精髓,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獨門絕招。

絲娃娃價格便宜,口感優良,備受歡迎。貴陽市眾多絲娃娃小食攤沿街而擺,頗具特色,每個攤拉得較長,一溜排的小凳子。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絲,有一二十個品種。菜絲切得極細,紅、白、黃、黑等各種色彩相間,十分漂亮。攤主會在食客面前擺一小碟薄餅和一碗當地口味的調料,讓食客兌料,攤上的調料、白糖、醬油、醋、熟油等一應俱全。絲娃娃為直徑兩寸大小的小圓片,裹著少許冬粉、綠豆芽、萵筍絲、海帶絲、蘿蔔絲以及油酥黃豆等。吃時用小勺澆上由醬油、食醋、辣椒、香蔥、味素等配製而成的調料,外軟里脆,酸辣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時今絲娃娃也等入了大雅之堂,婚嫁喜禮中也堂兒皇之的上了酒桌,是發揚地方文化還是取其意頭——娃娃,不得而知。在北京也能吃到這種黔味傳統小吃。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在入口的瞬間一股清涼沁入心脾,令人無比舒暢。

原料

精麵粉250克,綠豆芽50克,海帶絲25克,酸蘿蔔絲25克,大頭菜絲25克,折耳根節25克,芹菜節25克,蕨菜節25克,涼麵25克,窩筍絲25克,酥黃豆20克。

調料

鹽、麻油、醬油、醋、味素、姜沫、蔥花等適量。

製作方法

麵粉加水,鹽少許揉勻挪透(水與麵粉比例為1:6),平鍋燒熱刷油、擦乾,然後左手抓起麵團甩圓並向鍋底杵一下成為直徑為9厘米的圓薄皮時,右手立即把圓形麵皮揭起,這樣製作數十張春卷皮,放入蒸籠稍蒸一下使其回軟,便於包食。也有的家庭製作薄皮餅會使用電熨斗,把麵團杵在熨斗底部一下就可以弄出一張。再將綠豆芽、海帶絲、芹菜節、蕨菜節用開水氽過,材料豐富的話,可以擺幾十個盤子,有涼麵,冬粉,酸藠頭,酸蘿蔔絲,胡蘿蔔絲,脆哨,折耳根,萵筍絲,黃瓜絲等等,分別裝入小盤中,小碗內放入醬油、醋、味素、麻油、姜沫、蔥花、煳辣椒兌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種素菜絲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黃豆,澆淋兌好的辣椒汁即成。

風味特色

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是流行於貴陽的名小吃。

花溪牛肉粉

"花溪王記牛肉粉"創業於1976年,走過了磋砣的三十六個年頭。其獨特秘制的湯料,上好的貴州本地自然放養的黃牛肉,精細的工藝,以及嚴格的製作規程——煮、吊、鹵、兌、泡等。加上經營者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將牛肉粉這一特色小吃,當作一種事業來經營,多年來一直實行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因此,每一碗濃厚鮮香的牛肉粉以大眾都能承受的低廉的價格,實惠的內容、優質的服務,吸引了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和國外的眾多賓客。"花溪王記牛肉粉"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並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的加盟。逐步發展為今天擁有直營店十多家,省內外加盟店幾十家的規模。加盟店遍布全國十多省市。

花溪是貴陽的一個地名,當地人喜歡食辣椒,更喜歡食這個花溪牛肉粉。這粉,其實就是加了牛肉的粉,只是煮時有講究:將牛肉洗淨切成大塊入鍋煮至半生撈起,用淨鍋加水、糖色、香料燒開放入一半牛肉煮至熟透,撈出、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另一半牛肉切成見方小丁用小火燉,泡的酸蓮白切成長塊狀,芫荽切成節待用;米粉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入面碗內,再將切好的牛肉片和燉熟的牛肉丁、酸蓮白、蕪荽放於粉上,舀入原汁湯、混合油、味素、花椒粉、胡椒即成色、香、味具全的一道地道貴州美食。

玫瑰糖

青岩黃家玫瑰糖始於清朝康熙年間,系黃家祖傳工藝,採用麥芽、糯米、玫瑰花及優質泉水精心熬制而成。其口感香糯化渣,現經黃家第十代傳人黃菊聲、黃林聲改進配方,使產品甜而不膩,回味悠長,更適合現代人的食用要求。本產品已成為貴州青岩古鎮的著名土特產。據《名人與花溪》叢書記載六十年代初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賀龍、羅瑞卿、彭德懷等視察花溪時,都親口品嘗了黃家玫瑰糖第九代傳人黃建舟師傅親手製作的玫瑰糖,讚不絕口。

黃家玫瑰糖以它優良的品質、良好的服務和信譽,被授予《貴州省誠信私營企業》和《文明個體戶》光榮稱號,成為古鎮的支柱產品,旅遊必購之物,並於2007年2月獲取產品國家專利。中外遊客和廣大消費者的所聞所見,使黃家玫瑰糖深入人心,美名遠播!

腸旺面

腸旺面腸旺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風味小吃。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腸旺面有山西刀削麵的刀法,蘭州拉麵的勁道,四川擔擔麵的滋潤,武漢熱乾麵的醇香,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

它的主要原料是豬大腸、新鮮的豬血旺和擀制的雞蛋麵條。配料和調料有20多種。主料和配料的製作都非常考究。豬大腸越肥越好,里外洗淨,用鹽、醋反覆揉搓,將腸壁的粘狀物揉淨,再用清水反覆浸漂,除去腥味。然後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屬器皿內),把腸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鍋內煮熟,撈出切成片。然後又用姜、蔥、山奈、八角放入砂鍋小火慢燉。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時在湯鍋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豬糟頭肉或五花肉,用以雞蛋面、豬腸、血旺、脆哨四大原料為本,再調放雞湯、紅油辣椒等佐料,經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湯色鮮紅、麵條蛋黃、肥腸粉白,蔥花嫩綠,豆芽金黃,一碗捧出,使人頓感賞心悅目,待舉箸下咽,更是滿口生香。麵條脆細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腸旺鮮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膩;湯鮮味美、回味悠長。

腸旺面始創於晚清。據說在一百多年前,貴陽北門橋一帶肉案林立。橋頭有傅、顏兩家麵館,他們用肉案上的豬肥腸和豬血旺做成腸旺面,以招徠前來買肉買菜的顧客。兩家麵館互相競爭,使腸旺面的質量不斷提高,最後在貴陽賣出了名氣。

腸旺面之所以能獨具一格,不僅因為它有滋味悠長的肥腸和血旺,還因為它有和肥腸、血旺一樣重要的脆臊。說穿了,它用肥腸和血旺分別製成腸臊和旺臊,再用豬五花肉製成脆臊,然後用腸油、脆臊加辣椒油製成紅油,由此而形成了腸旺面“三臊”加紅油的基本特色。

腸旺面的特色還在於它的麵條製作工藝有些特別。腸旺面所用的麵條為手工雞蛋麵條。製作時用上等麵粉500克,加入4個雞蛋、少許食用鹼及適量清水,經反覆揉搓製成水調麵團。然後將麵團放在特製的案板上,經反覆摺疊擠壓製成薄如綢緞的麵皮,再用豆粉作撲粉撒在麵皮上,將麵皮摺疊起來切成細絲狀。整個操作過程有“三翻四搭九道切”之說。

腸旺面的煮麵也十分講究。正宗的腸旺面是一碗一煮,從不一次煮一大鍋。每碗腸旺面用面約80克,抖散下入燒至微沸的開水鍋中,煮至鍋中翻滾時,用竹筷將麵條撈起看其是否伸直,若伸直了就用漏勺撈起,再往漏勺中沖入一碗冷水,然後迅速將麵條放入湯鍋中燙熱,讓麵條“收筋”後裝入用

豆芽墊底的碗中,再往碗中灌入雞湯,放入肥腸片、血旺片和脆臊,最後淋上紅油,撒入蔥花即成。

簡明菜譜

原料:

雞蛋面90克,豬大腸50克,五花肉250克,血旺25克,綠豆芽15克,白鐵豆腐250克。

調料: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素、甜酒釀、胡 椒粉、蒜泥、薑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做法:

1、煮。豬腸洗淨去異味,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塊 加香料煮。

2、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鍋加鹽炒出油後,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烹點醋,炸成脆哨。

3、豆腐切成小丁用鹽水泡一下撈出濾乾,用油炸成泡哨撈出;

4、油鍋中再加入脆哨油、腸子油、糍粑辣椒,炒出香味,加入薑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開,潷出紅油待用。

5、雞蛋面與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約煮1分鐘,撈入面碗中放上腸子、脆哨、豆 腐泡哨,用漏勺裝入血旺片在鍋中氽一下,放在麵條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素、蔥花即可。

黃粑又名黃糕粑,在貴州有上百年的歷史,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黃豆、白糖等原料。從2001年開始,他們對傳統產品進行了改進,在

清鎮劉姨媽黃粑保持黃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時加入五仁、糯玉米、鮮肉等,於是有了現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蕎、八珍、鮮肉、燻肉、黑糯米、竹葉粑等來個品種。

說到黃粑的起源,還有個難以考證的小故事。時間一直追溯到三國時期,那時的貴州,還被稱作夜郎。據說那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當時正率兵平定孟獲,在夜郎國與那黔中洞主作戰。一日,蜀軍正埋鍋造飯,突然探子來報,說有蠻軍臨陣。諸葛亮一聽,於是下令出戰,沒幾下,便打退了黔國洞主的人馬。也不知這諸葛軍師是何用意,你說勝了就勝了吧,可他既不顧窮寇莫追的忌諱,也不顧這幫軍士的飯還沒吃,下令大軍乘勢窮追蠻軍上百餘里。這一追倒也沒什麼,可就急壞了這軍中的火頭軍了,久等部隊不歸,可這煮著的豆汁兒和米飯不能浪費呀,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怎么辦呢?諸葛軍師一看這情形,只好命將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兒與米飯摻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內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餿。等大捷而歸的士兵回營,這被豆汁兒摻和過的米飯已足足蒸煮近兩日,又累又餓的士兵們急忙分食,誰料這米飯已成另一番模樣,不但色澤黃潤,而且味道甘甜香軟,吃起來更有一番滋味,士兵們還以為是軍師用來犒勞他們的美味,三下兩下便讓幾甑佳饌見了底。碰巧勞軍當地百姓遇到,見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製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續下來,這不,貴州便又多了這么一道美味——黃粑。

黃粑的原料的確就像小故事中說的那樣,極其簡單,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黃豆。但是其製作相當繁雜,耗時也頗長。

洋芋粑洋芋粑是貴陽街頭的小吃攤都有的一種特色小吃,走近看到被烙得金黃,老遠就能聞得土豆和蔥花的混合香味,特別的誘人,食用的時候放上麻辣燙辣椒麵和甜麵醬,有的還可以放一些拌過的酸蘿蔔丁。貴陽人喜歡在逛街的過程中停下來在小攤上吃一兩個然後繼續路程,不願意坐下來慢慢吃的也可以叫老闆裝在餐盒裡帶走。是深受貴陽人喜愛的小吃,老幼皆宜。

土豆要煮爛,不能硬心,搗成泥以後重新捏成小圓餅的形狀,然後放在平地大鍋上 ,用小火把兩面烙成脆殼,食用起來才香。

兩面金黃,外脆里軟,麻辣鮮香。

相傳為貴陽一位叫雷三娘的婦女首創,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製作時選用上等黃豆浸泡六至十小時,磨成漿汁,加上“菜油腳子”(即菜油的沉澱質),沸煮並加入酸湯,起鍋後再按一定比例摻入花椒、八角、茴香、桂皮、草果、山奈配置而成的五香粉末及味素、蔥花等拌勻,抓出絨豆腐輕輕捏攏、壓扁,緩緩放入熱油中翻炸。雷家豆腐園子色呈焦黃,外脆內嫩,心似蜂窩。食用時用醬油、蔥花、辣椒、麻油、醋配成蘸水,趁熱蘸食,爽脆嫩滑,香氣撲鼻,佐飯下酒均宜。貴陽的街頭巷尾,時有小販捏籃叫賣,並備有細篾絲,三五個一串,十分方便。

如今,雷家豆腐圓子的製作訣竅早已公開,總結下來不外有如下幾點。第一,它的主料均選用上等黃豆,磨成漿後,得摻上少許菜油沉澱質(即所謂"菜油腳子"),這樣做出的豆腐就比其它人家的白嫩、細緻。第二,它用的香料種類較多,比例適當。除了味素、香蔥外,豆腐圓子裡還放有花椒、八角、茴香、桂皮、草果、山奈配製的五香粉末。這種五香粉是製作豆腐圓子的一大關鍵,如原料不齊或比例掌握不當,都會直接影響成品的味道。第三,炸制豆腐圓子有一定的程式和規矩。揉捏豆腐圓子時用力要不大不小,鍋里的油溫要不高不低,起鍋的豆腐圓子要不老不嫩——這些,與其說是訣竅,不如說是經驗。這些經驗,通過反覆實踐,不斷摸索,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如今,貴陽經營豆腐圓子的人很多,其中不少人的產品與當年雷家的豆腐圓子相比,毫無遜色之處。

原 料:

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60克,酸蘿蔔50克。

調 料:

茴香粉、花椒粉、煳辣椒麵、麻油、鹽、味素、醬油、醋、鹼、薑末、蔥花、蘸水等適量。

製作方法:

炸。折耳根,酸蘿蔔切碎放入醬油、醋、麻油、薑末、花椒粉、煳辣椒麵拌勻製成蘸水待用,豆腐裝入碗內加茴香粉、花椒粉、鹽、鹼用手揉茸至帶粘性加入蔥花拌勻,用三個指頭提成10砣橢圓形的圓子,用中指、無名指併攏輕輕壓扁放入油鍋,炸至呈現褐黃色時撈於盤中,吃時舀入拌好的辣椒蘸水即成。

風味特色:

色澤褐黃,外酥內嫩,馨香爽口。

技術要領:

豆腐加鹼適量。

這是貴陽的一種名小吃,主要是在夏季當作消暑食品。選用貴陽本地大米作原料製作而成,貴陽人吃米豆腐實際上就是吃米豆腐的佐料,因此紅油豆腐的佐料配得比較多。貴陽小吃紅油米豆腐特色為色澤紅亮、香辣可口、清涼。

這是一種油炸糯食,在糍粑中放入豆沙餡,用油烹炸而成,具有色澤金黃、外酥內軟、糯香爽口的特點。餡心鹹鮮,老少皆宜。貴陽清早街頭巷尾都有賣,一張桌子,架一油鍋,現做現炸,人們老遠就聞到濃濃的糯米香,路人走上前丟下一元錢拿起一個邊走邊吃,也有買了回家當早餐。外脆里糯,喜甜愛鹹都可得到滿足,吃完滿口留香。

棒棒雞,此菜原始於樂山漢陽壩,取用良種漢陽雞,經煮熟後,用木棒將雞肉捶松後食用。在中國烹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饌“白脯”,見於賈思勰《齊民要術》。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緊實。而棒棒雞製作時用棒打,則是為了把雞的肌肉捶松,使調料容易入味,食時咀嚼省力。貴陽小吃:棒棒雞

棒棒雞美味的烹製確別有技巧。首先妙在煮雞。煮前要用麻繩纏上腿翅,肉厚處用竹扦打眼,使湯水充分滲透,以文火徐徐煮沸;二是以特製的木棒將煮熟的雞肉拍松,撕成粗絲入盤,利於調料入味;三是以眾多調料調成的味汁,澆於雞絲上,使雞絲分外鮮美香嫩,有濃郁的香甜、麻辣味。

"花溪王記牛肉粉"創業於1976年,走過了磋砣的二十五個年頭。其獨特秘制的湯料,上好的貴州本地然放養的黃牛肉,精細的工藝,以及嚴格的製作規程——煮、吊、鹵、、兌、泡等。加上經營者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將牛肉粉這一特色小吃,當作一種事業來經營,多年來一直實行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

在貴州狗肉的吃法門派眾多,什麼花江狗肉、盤江狗肉、興義狗肉等等,我們常去的一家是四方河的劉姨媽狗肉。大街小巷經常偶然相逢的還有貴陽烤肉、戀愛豆腐、熱湯絲娃娃、清水燙、雷家豆腐丸子等等。如果有時間,坐上一個小時巴士,去到那自稱中國第一愛河的浪漫花溪,從街邊德克士的大門進去,不要走向櫃檯叫炸雞,而是直接從後門出去,找那家飛碗牛肉粉館,可吃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米粉。如果再有時間,可在花溪租一腳踏車,騎上一個小時來到古鎮青岩,就是姜文“尋槍”中的那個小鎮,坐進路口的王萬媽豬腳,吃幾隻鹵豬腳小憩。然後走進小鎮悠悠轉轉,烤幾片青岩小豆腐,喝一碗現點豆花,再帶走些玫瑰糖。

小吃街

貴陽著名小吃街—— 合群路小吃街(現因修築輕軌,已被拆除)

興關路小吃街、文化路小吃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