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露字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決有此志學無上菩提。常令方寸虛豁豁地。不著言說不墮空寂。無言無說兩頭俱勿依怙。善惡二事無取無舍。日用二六時中將思量計較之心坐斷。不於空寂處住著內不放出外不放入。

【雲門露字】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公案)‘僧問雲門:殺父殺母,向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么處懺悔?門云:露。’露者顯露,謂遍法界曾無藏匿者,示自己罪惡向自己懺悔之意也。見會元十五雲門章。

發展歷史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決有此志學無上菩提。常令方寸虛豁豁地。不著言說不墮空寂。無言無說兩頭俱勿依怙。善惡二事無取無舍。日用二六時中將思量計較之心坐斷。不於空寂處住著內不放出外不放入。如空中雲如水上泡。瞥然而有忽然而無。只向這裡翻身一擲抹過太虛。當恁么時。安排他不得。[飢-幾+殳]飣他不得。何以故。大法本來如是。非是強為。不見釋迦老子有言。不取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今時士大夫學此道者。平昔被聰明靈利所使。多於古人言語中作道理。要說教分曉。殊不知。枯骨頭上決定無汁可覓。縱有聞善知識所訶肯。離言說相離文字相。又坐在無言無說處。黑山下鬼窟里不動。欲心所向無礙無窒。不亦難乎。既為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決定有志。直取無上菩提。世間種種虛妄不實底事。一筆句下。卻向不可取不可舍處。謾覷捕看。是有是無。直得無用心處無開口處。方寸中如一團熱鐵相似時。莫要放卻。只就這裡看個話頭。僧問雲門。殺父殺母向佛前懺悔。殺佛殺祖時卻向甚處懺悔。雲門雲露。若有決定志。但只看個露字。把思量分別塵勞中事底心。移在露字上。行行坐坐。以此露字提撕。日用應緣處。或喜或怒。或善或惡。侍奉尊長處與朋友相酬酢處。讀聖人經史處。儘是提撕底時節。驀然不知不覺。向露字上絕卻訊息。三教聖人所說之法。不著一一問人。自然頭頭上明物物上顯矣。佛不云乎。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古德雲。入得世間出世無餘。便是這個道理也。只怕無決定信決定志耳。無決定信。則有退轉心。無決定志。則學不到徹頭處。且那個是有決定信而無退轉心。有決定志而學到徹頭處者。昔牛頭山第二世智岩禪師。曲阿人也。姓華氏。弱冠智勇過人。身長七尺六寸。隋大業中為郎將。常以弓掛一濾水囊。隨行所至汲用。累從大將征討。頻立戰功。唐武德中。年方四十。遂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從寶月禪師為弟子。後一日晏坐。睹異僧身長丈余。神姿爽拔。辭氣清朗。謂岩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進。言訖不見。又嘗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漲。岩怡然不動。其水自退。有獵者過之。因改過修善。復有昔同從軍者二人。聞岩隱遁。乃共入山尋之既見謂岩曰。郎將狂耶。何為住此。岩曰。我狂欲惺。君狂正發。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流轉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嘆息而去。貞觀中歸建鄴。入牛頭山謁懶融禪師。發明大事。懶融謂岩曰。吾受信大師真訣。所得都亡。設有一法過於涅槃。吾說亦如夢幻。夫一塵飛而翳天。一芥墮而覆地。汝今已過此見。吾復何雲。山門化導。當付於汝。遂為牛頭第二世祖師。此乃有決定信而無退轉心。有決定志而學到徹頭處底樣子也。三教聖人所說之法。無非勸善誡惡正人心術。心術不正。則奸邪唯利是趨。心術正。則忠義唯理是從。理者理義之理。非義理之理也。如尊丈節使。見義便為。逞非常之真勇。乃此理也。圭峰禪師雲。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狂亂由情念。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亦此理也。佛雲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則漸除因次第盡。亦此理也。李長者雲。圓融不礙行布。即一而多。行布不礙圓融。即多而一。亦此理也。永嘉雲。一地具足一切地。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亦此理也。華嚴雲。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亦此理也。其差別在人不在法也。忠義奸邪與生俱生。忠義者處奸邪中。如清淨摩尼寶珠置在淤泥之內。雖百千歲不能染污。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奸邪者處忠義中。如雜毒置於淨器。雖百千歲亦不能變改。何以故。本性濁穢故。前所云差別在人不在法。便是這個道理也。如奸邪忠義二人。同讀聖人之書。聖人之書是法。元無差別。而奸邪忠義讀之。隨類而領解。則有差別矣。淨名雲。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是也。忠義之士見義。則本性發。奸邪之人見利。則本性發。如磁石遇鐵。而火逢燥薪。雖欲禁制。不可得也。如尊丈節使。雄烈過人。唱大義於萬眾之中。聳動時聽亦本性忠義。而見義則發。非造作非安排。教中所謂譬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若奮威怒。於其額上必生瘡皰。瘡若未合閻浮提中一切人民無能制伏。佛以此喻發菩提心者。菩提心則忠義心也。名異而體同。但此心與義相遇。則世出世間。一網打就。無少無剩矣。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但力所不能。而年運往矣。喜正惡邪之志。與生俱生。永嘉所謂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予雖不敏。敢直下自信不疑。季恭志趣不凡。春秋鼎盛。正是奔走塵勞之時。能以此時回來。學無上菩提。非夙植德本。焉能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宰。願堅固此心。終始如一。觸境遇緣。不變不動。方名有力大人。無常迅速生死事大。若念念以此一段大事因緣。為未了未說。直下超證。是省得日用應緣處許多障道底惡業。況一念相應轉凡成聖耶。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古來自有為善底樣式。博極群書只要知聖人所用心處。知得了自家心術即正。心術正則種種雜毒種種邪說。不相染污矣。季恭立志學儒。須是擴而充之。然後推其餘可以及物。何以故。學不至不是學。學至而用不得。不是學。學不能化物。不是學。學到徹頭處。文亦在其中。武亦在其中。事亦在其中。理亦在其中。忠義孝道乃至治身治人安國安邦之術。無有不在其中者。釋迦老子云。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便是這個訊息也。未有忠於君而不孝於親者。亦未有孝於親而不忠於君者。但聖人所贊者依而行之。聖人所訶者不敢違犯。則於忠於孝於事於理。治身治人無不周旋。無不明了。行看尊丈節使。立大功凱旋而歸。季恭一躍青雲之上。成氏之門。有武有文。無可疑者。季恭勉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