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方竹

雲南方竹

雲南方竹,方竹屬,竿勁直,高達(6)10-14米,粗2.5厘米;分布在雲南一帶,生於海拔1600~2000m,在常綠闊葉林區分布較普遍。竹稈呈青綠色,小型竹桿呈圓形,成材時竹桿呈四方型,竹節頭帶有小刺枝,綠色婆娑成塔形,青翠欲滴,華麗高雅,以其獨特的竹種和清幽脫俗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

基本信息

科學簡介

稈高 10m,徑約 2.5cm,節間呈四方形或有時近圓筒形,初被伏貼刺毛;稈環較平,籜環上有籜鞘殘留物,並有一圈紫褐色絨毛,中部以下均具發達的刺狀氣生根,刺下彎。籜耳缺如;籜舌不甚明顯;籜葉三角狀鑽形。
本種近似方竹 C.quadrangularis 但本種籜環上的毛茸宿存,籜鞘背面被黃褐色小刺毛,小橫脈不清晰等有別。
分布:雲南,生於海拔1600~2000m,在常綠闊葉林區分布較普遍。竹稈呈青綠色,小型竹桿呈圓形,成材時竹桿呈四方型,竹節頭帶有小刺枝,綠色婆娑成塔形,青翠欲滴,華麗高雅,以其獨特的竹種和清幽脫俗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

分布

分布:雲南,生於海拔1600~2000m,在常綠闊葉林區分布較普遍。

形態特徵

雲南方竹雲南方竹

形態

竿勁直,高達(6)10-14米,粗2.5厘米;節間呈四棱形或有時為圓筒形,長約20厘米,表面起初貼生刺毛,以後毛脫落則留有印痕及疣基而甚粗糙,竿壁厚3--4毫米;竿環乾坦或在分枝的節處稍隆起;籜環上留有籜鞘基部殘存物,並有一圈紫褐色絨毛環;節內具發達而下彎的刺狀氣生根;竿每節分3枝,枝環甚為隆起。籜鞘早落,厚紙質,短於其節間,背部被淡黃褐色小刺毛,縱肋明顯,但小橫脈不很清晰,鞘緣生黃褐色纖毛;籜舌不明顯,高0.5毫米,拱形,邊緣生細小纖毛;籜片三角狀錐形,長約3毫米,基部與籜鞘相接處無關節。末級小枝具3葉,葉鞘光滑,鞘口兩肩具數條白色綣毛,其長為4—5毫米;葉舌高僅1毫米;葉片紙質,長披針形,長20-23厘米,寬1.5—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次脈4或5對,小橫脈清晰。花果未見。

習性

主產於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於土質疏鬆肥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丘及平原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

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殖。母竹宜選植株健壯而較低矮者,移植時留竹鞭1米,切勿傷筍芽,且帶宿土,竹稈截去枝梢,只留3--4盤枝丫。栽後溝穴埋土踏實,澆透水,蓋以稻草保濕。以早春移植為宜。

管理

庭院中栽植,宜選牆隅、屋旁空隙地,數株叢植並注意澆水培土,土壤如能保持疏鬆肥沃,可促進終年生筍。冬季可施腐熟廄肥、土雜肥,既保持地溫,又疏鬆土壤,有利於發筍和新竹生長。

用途

雲南方竹雲南方竹

方竹稈形四方,別具風韻,為庭院常見觀賞竹種。江南各地造園均可選用。可植於窗前、花台中、假山旁,甚為優美。其稈可製作手杖。筍味鮮美,可供食用。
一、形態特徵竿高3-8米,徑1-4厘米,竿方形,但向上逐漸變圓,竹子越大竹竿越方。桿深綠色,粗糙,竿環甚隆起。節間長20-23厘米,竿下部節上有刺狀短氣根一圈,並向下彎曲。籜鞘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分枝開始為3枚,以後增多成為簇生。小枝著葉3-5片,薄紙質,窄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2.5厘米,無毛。筍期秋季。
二、分布習性主產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現多栽培。適生於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厚的立地,但抗污染能力弱。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低山緩坡及平原均可栽培。方竹葉薄而繁茂,蒸騰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於蔭濕涼爽、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中。我省安吉竹種園、金華黃龍洞、溫州雁盪山等地都有分布。
三、栽培管理通常採用母竹移植或鞭根移植方法。選地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環境蔭濕的地方,注意避開陽光暴曬以及冬季西北風的迎風面。季節以早春移植為宜。起苗後須多帶宿土。遠距離移栽時,摘去大部分竹葉,能提高成活率。其它水肥管理措施,和一般竹子相同。
四、觀賞特色方竹竹桿方形,別具一格,此外秋季出筍、枝葉繁茂,所以除了觀竿外,也是適宜觀筍觀姿的竹種。
五、園藝配置在自然環境適宜的旅遊景點,可以片植。一般造園時,可選植於背風、朝東的牆邊屋旁、水池小溪邊。
六、其它竹竿可用於製作手杖及工藝品。竹筍鮮美,筍期正值散生竹筍期淡季,現也有地方作為筍用竹發展。
我國方竹種類約有20多種,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區。

其他相關

外植體組織培養成苗技術

採用雲南方竹一年生以內的幼苗節芽,用MS培養基,添加不同濃度的植物激素和抗生素,對方竹外植體組培成苗技術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方竹的外值體基部節芽和中部節芽均能培養成苗,成苗率基部節芽平均為77.8%,中部節芽平均為56.7%,生根率基部節芽平均為64%,中部節芽平均為31%,污染率平均為17%和14.5%,為方竹的工廠化育苗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