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於肺經有熱,咳嗽痰喘痰喘,病證名。指痰濁壅肺而致之氣喘。《金匱要略·肺痿肺壅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咳逆上氣,時時吐濁(吐濁,指吐出稠粘痰),但坐不得臥,皂莢丸主之。”是有關痰喘證治的早期記載。常兼見喘息有聲,咳嗽。另有同名方劑

基本信息

《中朝方》

名 稱:雞鳴丸

組 成:知母(酒炒)、貝母(炒)、陳皮(去白)、桑白皮(蜜炒)、款冬花、旋覆花、天門冬、麥門冬、人參、葶藶子 (炒)、桔梗、杏仁(麩炒)、半夏(姜制)、阿膠珠、甘草各等分。

出 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五引《中朝方》。

主 治:喘嗽。

用法用量:以烏梅湯或生薑湯化下1丸。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攝生眾妙方》卷六

名 稱:雞鳴丸

組 成:半夏、貝母、杏仁(去皮尖)、苦葶藶、桔梗、陳皮、北五味、旋覆花、紫蘇子、甘草、阿膠(炒灰)、人參、御米 殼各等分。

出 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主 治: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烏梅1個,大棗3枚,煎湯,食遠嚼藥吞下。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批准文號

國藥準字Z22024151(信息來源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生產企業

吉林金泉寶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

拼音名:JimingWan

書頁號:Z7-88標準編號:WS3-B-1352-93

處方

知母200g、阿膠200g、款冬花(蜜炙)200g、五味子200g、馬兜鈴(蜜炙)?0g、麻黃50g、旋覆花(蜜炙)50g、陳皮50g、甘草(蜜炙)50g、桔梗25g、葶藶子(炒)15g、苦杏仁(炒)15g、清半夏15g

製法

以上乾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加煉蜜90~10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為棕黑色的大蜜丸;味苦、微酸。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針晶長36~110μm。氣孔特異,保衛細胞側面觀呈啞鈴狀,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呈多角形,孔溝細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功能與主治

斂肺目咳,化痰定喘。用於五更咳嗽,肺虛氣喘,痰中帶血。

化學成分

知母、阿膠、款冬花、五味子、馬兜鈴、麻黃、旋覆花、陳皮、甘草、桔梗、葶藶子、苦杏仁、清半夏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規格】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