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齒鷹

雙齒鷹

雙齒鷹(學名:Harpagus bidentatu)為鷹科齒鷹亞科的鳥類,是一種小型猛禽,體長約35厘米,上體羽毛深藍色,下體胸腹部的羽毛棕紅色,腿爪黃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紅色。經常棲息於熱帶森林和季節性淹沒的森林的邊緣,在樹叉和樹冠上注視並覓食獵物,在空中盤鏇時前影非常美麗,伸展的雙翼整齊的排列著扇形的色帶和斑紋。主要以蜥蜴和昆蟲為食,偶爾也吃鳥類,雛鳥,蝙蝠,蛇和老鼠等。捕獲物後通常攜至樹冠上啄食。分布於中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雙齒鷹
命名時間:Latham, 1790

外形特徵

雙齒鷹雙齒鷹

雙齒鷹是一種小型猛禽,身長33-38 cm,體重168 -230 g。雙齒鷹從外形看它更像一隻小鳶。灰色的頭部,上體和雙翅的覆羽呈藍色,胸腹部棕紅色,喉部有白色和深灰色相間的花紋。臀部白色,紅眼睛,鳥喙黑色並具綠蠟質感,腿爪黃色,爪尖黑色。紅褐色的尾巴上有3道白色帶和黃色帶。正如其名稱所示,它的上頜骨上具 “雙齒”,而這一般無法看到,通過望遠鏡可以直接觀察。

分布範圍

雙齒鷹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活環境

雙齒鷹棲息於熱帶雨林,季節性淹沒的森林和山地森林,在茂密的林冠高處,疏林,林緣地帶和林間空地。常單獨活動,有時也見停息在高大喬木的樹梢上或林內樹下部的枝叉上。

生活習性

雙齒鷹雙齒鷹
雙齒鷹最常見的是隨著森林的上空飛升。通常單獨活動,也常結群圍捕,甚至爭搶同伴的獵物。活動在白天,常單獨在空中長時間地翱翔和滑翔,偶爾鼓動幾下翅膀。飛行時兩翅向前舉和身體呈一定角度,和鳶一樣多在空中呈圓圈翱翔和滑翔。飛累了則棲息於樹上或突出的岩石上。主要以蜥蜴和昆蟲(包括蝴蝶)為食,偶爾也吃鳥類,雛鳥,蝙蝠,和老鼠等。覓食主要靠視覺,因而視力特別敏銳。通常棲息於高而突出的地方,以便能更好的觀察四周,當發現地上有獵物時,則突然從空中直撲下去捕食,也捕食從眼前飛過的諸如小鳥和大的昆蟲等獵物,也在屋檐下捕食蝙蝠。除在地上捕食外,也在空中捕食。捕獲物後通常在棲息的樹冠上啄食。

生長繁殖

雙齒鷹雙齒鷹
雙齒鷹鳥巢呈淺杯狀,通常建在森林邊緣的大樹的樹叉或樹冠上,雙齒鷹(圖7)距地面12-27米高。每巢產1-2卵,上有褐色斑紋。雌鳥進行築巢和孵化工作,並育雛和餵養,雄鳥捕獵並提供大多數食物給雌鳥,尤其是在孵化早期。孵化期為42-45天,出巢的幼鳥由父母再餵養至少兩個月,可能更長時間才能離巢飛行。

亞種分化

1、Harpagus bidentatu Fasciatus分布於墨西哥東部(瓦哈卡和韋拉克魯斯),哥倫比亞和厄瓜多。

雙齒鷹雙齒鷹

2、Harpagus bidentatu bidentatus分布於哥倫比亞東部,厄瓜多,亞馬遜河流域,玻利維亞(貝尼),巴西東南部和特立尼達。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