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翅鳶

紋翅鳶

紋翅鳶(學名:Elanus scriptus)是一種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飛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懸停的絕技更是鷹科中獨一無二。特徵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紅眼睛,腿部黃色。主要以田間的鼠類為食。白天常見停息在大樹樹梢或電線桿上,夜間捕食,是該屬種類中唯一夜間活動的物種。發現地面上的獵物時突然直撲而下。一般單獨活動,也集上百隻的大群。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紋翅鳶

紋翅鳶紋翅鳶

拉丁學名: Elanus script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隼形目
科:鷹科
亞科:鳶亞科
屬:黑翅鳶屬
命名時間:Gould, 1841
英文名稱:Letter-winged Kite

外形特徵

紋翅鳶(圖)紋翅鳶(圖)

紋翅鳶是一種中小型猛禽。它有白色的頭、尾巴和下體,上體羽也大多是灰白色。雌鳥有羽冠。該物種有一個鮮明的黑色“W“型寬羽標記橫跨全身,在寬大的白色翅膀的下部,其形狀就是此鳥兒的名字來源。當棲息,它有一個明顯的黑肩斑紋。大眼睛具明亮的紅色,四周都是黑眼圈,臉頰和貓頭鷹般的外觀很相似。腿肉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包括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紋翅鳶(分布圖)紋翅鳶(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棲息於有樹木和灌木的開闊原野、農田、疏林和草原地區,從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見有蹤影。主要以田間鼠類為食。白天棲息在良好的闊葉林木的高樹葉冠處,主要是夜間活動,等候過往的獵物,觀察地面動靜,發現獵物再俯衝而下抓取。是其家族中唯一夜間狩獵的成員。該種一般少見,但數量波動較大。它們可能會飛行到海岸邊,進入農田覓食,在老鼠很豐富時甚至進入城鎮。

生長繁殖

春季於4-5月到達繁殖地,秋季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巢於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區的樹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較鬆散而簡陋,主要由枯樹枝構成,裡面有時放有細草根和紋翅鳶草莖,或根本無任何內墊物。每窩產卵3-6枚,白色或淡黃色、具深紅色或紅褐色斑,呈卵圓形。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和育雛,孵化期30天。雛鳥平均體重291克。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經過32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飛翔離巢。如果食物變得稀少,鳥巢和幼鳥可能被遺棄。

紋翅鳶(圖)紋翅鳶(圖)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