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邱詞

《雁邱詞》是由元好問著作的一首詩詞。

詞作原文

摸魚兒·雁邱詞
作者:元好問(金末元初)
【序】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邱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詞作譯文

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眼前的這一刻,才知道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的男女還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單,萬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漢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經無濟於事;女山神因思君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 雙飛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死後化為一抔塵土。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的“鍾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墳,縱情高歌,盡情的喝酒,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作者簡介

興定進士,歷任內鄉令、南陽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其詩奇崛而絕雕琢 元好問
,巧縟而不綺麗,形成河汾詩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遺言往事,多為後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詩學》、《東坡詩雅》、《錦畿》、《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續夷堅志》四卷、《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傳世有《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現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國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
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著有其詩剛健、其文弘肆、其詞清雋,缺點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詩1361首,內容豐富。一些詩篇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和百姓苦難,如《岐陽》、《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沉鬱悲涼,追蹤老杜,堪稱一代「詩史」。其寫景詩,表現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膾炙人口。詩體裁多樣,七言是其所長。
元好問之文繼承唐宋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為金代文學批評之巨子,仿杜甫《戲為六絕句》體例所寫《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頗大。
今存詞377首,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今存散曲僅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具有開創性。《續夷堅志》為其筆記小說集,為金代現存的優秀短篇小說。

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 :“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 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託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痴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倖脫網後,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雲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裡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後藉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悽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遊,但現在這裡卻簫鼓絕響,只余煙樹 ,一派淒冷,“橫汾”橫渡汾水。漢武帝《秋風辭 》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為雁死不能復生 ,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為用“楚些”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 ,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詩經·王風》中有“何嗟及矣,”元詞本此 。“山鬼”“啼風雨”本自《 楚辭·九歌·山願》“杳冥冥兮羌書晦,東風飄兮神買雨。”這裡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淒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讚 。“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弔。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悽惻動人的戀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元老夫子在為殉情於他面前的兩隻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痴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一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隻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