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中藥材市場

隴西中藥材市場

中藥材產業是隴西縣“九五”期間開發實施的十大科技工程之一,也是全縣四大支柱產業第一大產業。主栽品種有黨參、紅黃芪、防風、板蘭根、柴胡、大黃、生地、當歸等,全縣藥材種植面積達8.64萬畝,中藥材總產量30240噸;建成文峰、首陽兩大中藥材市場,全國十大藥市之一的文峰中藥材市場集批發、倉儲、運銷於一身,連通了國內國際市場。

基本信息

隴西中藥材市場簡介

隴西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素有“千年藥鄉”和“西北藥都”之

11
美稱。這裡盛產313種中藥材,是全國“地道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  以隴西為中心的藥材,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0%以上,其中白條黨參的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 文峰首陽兩大中藥材市場2008年集散各類中藥材600多個品種20多萬噸,成交額達13億元。 作為西北最重要的藥材集散地之一的隴西,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走信息化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縣委縣政府也提出了“把隴西建成匯集中藥材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交易平台和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藥材物流中心的目標定位。

隴西中藥材種植範圍

隴西中藥材種植範圍由首陽雙泉碧岩馬河等主產鄉鎮向四周不斷拓展,現已延伸到全縣17個鄉鎮的250個行政村90%以上的農戶,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種植品種日益豐富。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當歸黃芪黨參發展到2004年的30個,其中規模種植的就有黃芪、黨參、柴胡紅芪板藍根當歸大黃甘草黃芩款冬花銀柴胡丹參防風等10多個,有效地促進了多元化發展進程。種植面積穩步增加。由十年前的萬餘畝發展到目前的24萬畝。初步形成了以首陽為中心的渭河沿川黃(紅)芪基地,以菜子為中心的南部二陰區的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福星為中心的北山、西北山黨參、板藍根生產基地和以馬河、通安為中心的柴胡等四大生產基地,推動了產業集約化、基地化發展進程。產量、產值逐步提高。2004年,中藥材總產達3萬噸,

隴西中藥材加工產業

近年,隴西加工轉化各類藥材1.25萬噸,產值2億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中藥材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外銷途徑,提高出口創匯能力。產品研發步伐加快。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先進的生產設備,改進生產技術,引進和培養人才,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研製生產出暢銷的脫皮黃芪、黃(紅)芪寬頻片、黨參片、黨參條、甘草長片當歸單只片,開發出了黨參醋、蘆薈花粉膠囊、保健藥膳、藥茶、湯料等產品,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加工業園區建設成績顯著。文峰、首陽中藥材加工園區批覆立項投資企業36家,總投資7000萬元,已有25家企業建成投產。

隴西中藥材商貿市場

首陽市場中藥材交易占地68畝,建築面積2122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黨參、黃芪集散交易市場,有黨參、黃芪“晴雨表”之稱。文峰中藥材交易市場占202畝,有兩層營業樓31幢,經營鋪面550間,兩個交易大廳交易功能不斷完善,充分發揮了視窗作用。全國唯一的中藥材專業種苗市場——首陽“西部中藥材種苗市場”已建成運營,吸引了來自四川、廣東、廣西、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區的2000多名客商常駐市場經銷藥材。兩大市場年集散各類中藥材600個品種15萬噸,成交量7萬噸,成交額5億元。經營水平逐步提高。縣內有經銷企業218戶,其中百萬元以上的12戶,50萬元以上的78戶,20萬元以上的128戶,販運人員一萬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