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

在中國歷史上,隋唐時期是中古時期,從時間上看它承前而啟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然這一時期又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繁盛的時期之一,尤其是唐朝,它所擁有先進的政治體制、繁榮的經濟、發達的文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至今人們仍然會發出這樣的慨嘆:“夢回唐朝”,這不僅表明了人們對過去的追憶,更多的是對唐朝的嚮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唐朝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比如美國的洛杉磯就有“唐人街”,人們常常把中式的衣服稱為唐裝。當然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人們往往習慣於把隋唐連稱,稱之為“隋唐時期”。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原因不僅在於隋唐兩朝在時間上前後相連,更主要的是兩朝在政治制度、社會文化等等方面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

概述

隋朝在整箇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較短,只經歷了兩個皇帝,37年,這樣的時間比之唐朝280多年的輝煌歷史,總讓人們的感到隋朝的地位遠不如唐朝。但實際上,隋朝結束了魏晉以來長達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自秦漢以後的又一大統一的局面,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它創立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等等都對中國的政治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大運河的開挖也為南北的溝通與經濟繁榮。

隋唐時期歷史

北周外戚楊堅受禪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是為隋文帝。他即位後,實行改革。隋文帝崇尚節儉,能以身作則。隋初形成崇尚節儉的社會風氣。隋文帝在位20多年的統治史稱為“開皇之治”。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多次從洛陽乘龍舟游江都。隋煬帝通過政治改革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以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盡成熟及過急的推進,使得關隴舊貴族勢力簡介造反,最後唐朝取代。
公元618年,李淵篡隋自立,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公元626年,秦王 李世民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不久,高祖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訓,他勤於政事,要大臣廉潔奉公,政府輕徭薄賦,鼓勵生產。他在位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在位時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後,武則天於公元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經常讓大臣舉薦人才。她統治時期,也有一些弊政,但當代史學家郭沫若稱讚她的統治說:“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公元705年,她被迫退位。這以後唐朝政局一度動盪,直到唐玄宗時,才又安定下來。唐玄宗李隆基,又稱唐明皇,是武則天的孫子,公元712年即位稱帝。他有作為,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璨為相,勵精圖治。他統治的前期,政治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現象。此時期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據史料記載,唐朝農業大發展,正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手工業也興盛起來。如絲綢紡織業,還有聞名於世的唐三彩陶器等。
隋唐時期,我國邊疆各族發展較快,呈現“和同為一家”的和睦局面。7世紀前期,吐蕃首領松贊乾布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這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邊疆經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時期與外域的貿易往來已有很大發展,隋朝時同十幾個國家往來,到唐朝,發展到70多個國家。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那時,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聲望。
隋唐時期,經濟的全面繁榮發達昌盛,人們思想解放,充滿自信,文學藝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壇,最突出的是詩歌;有五彩繽紛的藝術,書法和繪畫成就輝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這些藝術珍品,使得古老的中華民族熠熠生輝。
唐朝經過290年的統治,由盛到衰。公元755年,范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公元907年,朱溫滅唐自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期間中原地區接連出現五個朝代,即梁、唐、晉、漢、周,合稱五代。環繞中原地區,主要建立在南方的十個政權,合稱十國。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國家由分裂重新走向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