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賴昭

陶賴昭

吉林省扶餘縣陶賴昭鎮位於東經125度,北緯144度,東與榆樹市接壤,南與德惠市隔江相望,西鄰農安縣,美麗富饒的松花江境內59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96.43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79個自然屯,一個街道辦事處,4個居民委,總人口53119人,從業人員22622人,現有耕地面積12986公頃,糧食總產量15萬噸,農業總收入27535萬元,農業人均收入3165元,財政收入592萬元。


陶賴昭鎮交通四通八達,京哈鐵路貫穿南北。陶賴昭火車站是三級火車站,日吞吐貨物5000噸以上:京哈高速公路路口位於鎮中心,東與102國道距離只有5公里,榆陶、陶松、陶扶客運公路交通網匯聚鎮內連網貫通。松原至陶賴昭的松陶鐵路正在建設中。
陶賴昭鎮現有冊內耕地12986公頃,其中水田1550公頃,冊外耕地5326公頃,其中水田4209公頃。種植品種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蔬菜等。
陶賴昭現有民營企業1090戶,從業人員1720人,年創產值3.5億元,可實現利稅3500萬元。
全鎮中學2所,在校生1420名,教職員工130名;國小23所,在校學生5032名,教職工417名;另有託兒所、幼稚園23所;敬老院一個,占地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納160人;農業科技服務單位16個;中心圖書館文化站2個;醫院、衛生院25個,全鎮中級以上醫生56名;固定電話裝機總量8310部;自來水普及率90%;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500人。
陶賴昭為滿語,意為兔子崗,滿清時期陶賴昭盛產又肥又大的兔子,成為皇家圍獵場,皇帝出行於此。自古就是女真人和契丹人棲息生活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漁獵文化歷史。陶賴昭濱臨的松花江,遼朝前期稱鴨子河,後改稱混同江,是遼朝皇帝經常來垂釣、狩獵的地方。陶賴昭鎮駐地小城子就是公元936年遼太祖遷民墾荒建有一城而得名。蒙古族人也曾在這裡牧羊放過馬。滿族人聚居時發展了農業,以種植穀類、豆類大田作物為主。1930年,一支朝鮮族人在陶賴昭定居下來,把水稻種植引入進來,帶動了全鎮水稻業的發展,尤其改革開放30年間,全鎮沿江村屯到處是稻浪滾滾,現已發展水稻面積6000多公頃。松花江自古就是一條黃金水道。陶賴昭行船上溯可達 “船廠”(今吉林市);下可通過松原三江口分成兩路,一路沿松花江幹流東達哈爾濱直至入海,另一路沿嫩江支流北行至卜奎(今齊齊哈爾市)。陶賴昭古代宗教文化以佛教最興盛,金、清兩個朝代都有佛教寺院建築。考證陶賴昭之名,《吉林外記》記為“陶賚照”,《吉林通志》記為“陶賴昭”。不同時期生活在這裡的滿族人和蒙古族人因生活方式不同,對這一地名的解釋也不同。滿語漢譯為“豆崗子”,蒙語漢譯為“兔子窩”。看蒙語解釋不禁讓我想起漢朝的一樁與兔子有關的趣事。公元前108年,漢滅掉割據遼東不服王化的朝鮮,漢武帝親到遼東半島視察,突見一隻黑色的兔子從草叢中竄出,漢武帝便下令在此地修建“玄兔亭”,後設立玄兔郡,成為管理遼東事務的四郡之一。今天的遼寧省撫順市勞動公園就是當年玄兔郡的舊址。如果漢武帝在陶賴昭看見了成窩的兔子,會在這裡設立多大的城市建制呢?其實陶賴昭這個魚米之鄉是處在一個集水路、公路、鐵路交通於一點的交通要道上,具有成為大都市的有利條件。
公元1683年(清康熙22年)清政府正式設立官方驛站,這是陶賴昭迎來一個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做為滿族人祖先發祥地的塞外東北,遼金時期曾是輝煌鼎盛之極。隨著蒙古兵入侵,連片城池被毀,千里村莊盡受屠虜,幾百年兵戈相連、人口漸稀、土地荒蕪。清王朝入住北京後,對於他們視為龍興之地的山山水水都實行了封禁政策,昔日的輝煌只能在史料典籍中再現。清朝設立的陶賴昭驛站,上通當時的吉林省省會城市“船廠”(今吉林市),下通黑龍江卜奎(今齊齊哈爾市)。驛站的設立不僅僅是便利了交通而且還帶來了人口的聚集,形成集鎮規模,帶動經濟的發展。如果從時間上推算,陶賴昭設立的官方驛站,要比德惠縣城1936年移至僅有三戶的張家灣早形成253年,比扶餘縣城三岔河鎮1903年始成集鎮早220年,比榆樹市於1814年開始設立分防巡檢早131年,比長春市1800年設立長春廳早117年。臨水而建,扼松花江要衝,占據水、陸交通得天獨厚的重要地理位置,占據了在扶餘乃至吉林發展史上率先發展的先機。如果說陶賴昭是上天的寵兒,那么歷史一次次給了它發展的機遇
1896年,帝俄取得中東鐵路(也稱東清鐵路)修築權,中東鐵路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一條鐵路交通線。雖然這是一項侵略中國權益的建設,是清政府喪權辱國的一個標誌,但從客觀上說它的建成對沿途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陶賴昭是扶餘縣境內中東鐵路南滿支線上的一個重要站點。五年後的1901年陶賴昭站南移至4公里的小城子,原陶賴昭站舊址那時開始被稱為北陶了。新址陶賴昭站更臨近松花江,所以顯得更加重要。新中國成立後,它成為瀋陽鐵路局和哈爾濱鐵路局的分界點。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往來南北的國際列車都要在陶賴昭站停車加水,添加補給。2003年10月在鐵路生產力部局調整中劃歸瀋陽鐵路局長春車輛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