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菊蓉

陶菊蓉

陶菊蓉,女,湖北漢劇花旦,生於1947年,湖北新洲縣人,1959年考入武漢市戲曲學校,先從冷建民習武旦,後又隨劉金鳳學演花旦兼青衣.1963年畢業後分配至武漢漢劇院。她戲路寬廣,文武兼備,唱做俱佳。表演時能將青衣、花旦的技藝和刀馬旦的毯子功、靠把功融為一體,並糅合武術、體操、民族舞蹈中的造型動作,因而顯得敏捷輕盈、矯健優美,起打時邊式乾淨利落,力求打中有情,打中見人。擅演女中豪傑和堅貞不屈的善良女性,如《花木蘭》中的花木蘭、《奪寶聯姻》中的雙陽公主、《紅色娘子軍》中的吳清華等,演來既英姿颯爽,又婀娜嫵媚,剛柔相濟,風采動人。其唱腔舒展剛健,質樸自然,富於感情. 熟悉陶菊蓉的人都說,陶菊蓉是位精明幹練的女能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縱觀她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她頭上佩帶的光環還真不少——武漢市中青年演員會演表演金牌得主、武漢漢劇院副院長、武漢市雜技廳主任、“五—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等。可以說這些年來,她是乾一行成功一行。人生在世,最大的圓滿不過是三件:事業成功、婚姻幸福、子女成材。作為—位女性,陶菊蓉是幸運的更是圓滿的,無論是從事藝術事業,還是擔任行政管理人員,她都堪稱是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幹家”在家庭里,她是局長丈夫肖愛山的溫柔體貼的好妻子 ,她也是跳水奧運冠軍肖海亮的好母親! 正如武漢市文化局藝委會主任李志高稱讚的那樣,唱響“花木蘭”,演活“娘子軍”,建功“雜技廳”,哺育“奧運星”。

人物事跡

從傳統戲《花木蘭》、《雙陽公主》、《樊梨花》,到現代戲《紅色娘子軍》、《紅燈記》,雖然表演的角色大多是不屈不撓、愛憎分明的巾幗英雄,但在陶菊蓉的細膩演繹下,無論是唱念做打,還是行腔走板,觀眾總能看到她的“一招鮮”。1975年,陶菊蓉主演的《紅色娘子軍》兩次晉京匯演;1982年,陶菊蓉主演的漢劇《花木蘭》在香港演出時引起轟動,並被亞洲電視台拍成專題片播出。
從對漢劇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到挑起漢劇大梁的著名表演藝術家,伴隨粉墨春秋日月精華,陶菊蓉的生命與漢劇融為一體。雖然離開舞台、走上領導崗位已經有20年了,但下個月將度過58歲生日的陶菊蓉還是放不下她心繫的漢劇。陶菊蓉感動地說:“是漢劇給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我心中記掛的,永遠少不了漢劇。”
陶菊蓉與一群痴迷漢劇藝術的姐妹組成藝人藝術團,時裝表演、時尚舞蹈、傳統戲劇,姐妹們準備來回“夕陽紅”。2004年12月11日晚,陶菊蓉將亮相人民劇院,獻上她的拿手劇目《紅色娘子軍》、《花木蘭》片斷。

人物成就

在離開漢劇舞台多年後,為回報漢劇的栽培與哺育,為那種永遠也割捨不了的漢劇情結,她創辦藝人藝術團,舉辦個人專場,以實際行動支持漢劇、振興漢劇。陶菊蓉既有“凌雪獨自開,為有暗香米”的梅花性格,又有“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菊花品格。如今,她“梅開二度”,其幽香與韻昧,依然綿長深遠。

漢劇明星

漢劇為湖北主要地方戲曲劇,舊稱“楚劇”,也叫“漢調”,俗稱“二黃”,辛亥革命前後改稱“漢劇”。其主要聲腔為“西皮”、“二黃”。“二黃”來自安徽形成於鄂東與安徽毗鄰地區,主要由漢調藝人創造、發展,並與“西皮”合奏,從而開創了以西皮、二黃為主的皮黃聲腔系統。漢劇在嘉慶、道光年間進入興盛時期,科班迭起,名角輩出。並依流行地區劃為襄河、府河、荊河、漢河四個路子。
吳天保| 余洪元| 陳伯華| 程彩萍| 鄧敏| 董瑤階| 李彩雲| 李青| 劉順娥| 盧玉華| 馬婭琴| 譚志道| 陶菊蓉| 陶珍珍| 徐倩伶| 汪天中| 錢西河| 方月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