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輔

陳秋輔

陳秋輔,原名陳秋補,別名陳春、陳一夫,海南瓊山縣(今屬海口市)大致坡鎮排城村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姓 名:陳秋輔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海南瓊山

出生年月:1900年10月

犧牲日期:1929年7月26日

生平

1900年10月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父親陳來益,字謙吾,母親陳邢氏,娘家在蛟塘村。父母生育子女六人,陳秋輔排行第六,是家裡最小的一個。陳秋輔跟隨父親在村里私塾念書,由於聰明伶俐,同學都稱他為“小先生”。不久,父親身染重病,因沒錢治療而癱瘓殘廢了。大姐二姐先後出嫁,大哥秋舉、三哥秋壯漂洋過海到高棉去當胡椒園工人,三哥秋佐流浪到文昌縣鋪前墟附近農村為人家養牛。這樣,家裡只留有老弱的祖母、病殘的父親、母親、二嫂及年幼的秋輔了。一家的重擔全落在母親和二嫂的肩上。陳秋輔為臥床不起的父親倒屎端尿、做飯、洗衣服、餵豬養雞或是插秧、除草、送肥,施肥等,晚上堅持學習。

1919年秋,陳秋輔考入瓊崖中學(今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後開始接觸到思想進步的人物,閱讀宣傳民主、科學和馬列主義的書刊,參加遊行示威、抵制日貨等運動。

1923年秋,考入上海光華大學,和在上海讀書的瓊崖籍學生許俠夫、符福山(符向一)等人創辦《瓊崖討鄧月刊》,揭露封建軍閥的罪行,宣傳新文化,傳播俄國十月革命的理論和經驗。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兩年後,大哥、二哥在高棉失業,經濟來源斷絕,繼續讀書遇到困難,有一位在上海駕駛外輪的文昌籍工人(秋輔在上海結識的朋友)知道秋輔的處境後,出於好意對秋輔說:“你的處境我知道,只要你今後願意到外國去,為老闆服務,你在上海讀書的費用我們外輪老闆全部負責。”秋輔說:“感謝你的好意,要是為自己的舒適生活,到上海讀書是不必要的,要我接受資本家的資助,將來為外國資本家掠奪中國資源、剝削中國人民,當資本家的奴才,我絕對不能接受,不願享這個福,也絕對不幹這種恥事。”這樣,由於經濟困難,陳秋輔便輟學返瓊。

回家不久,陳秋輔被任命為嘉積農工職業學校教務主任兼任政治訓育主任,與嘉積農工職業學校校長雷永銓一起,對學校進行調整,聘任的教師大多數是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他們以廣州農講所為典範,對學校從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政治課程的位置,把政治課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課,內容有:《中國革命史》、《唯物史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帝國主義淺說》、《社會進化簡史》等,還將毛澤東、彭湃關於農民運動的論述編成小冊子,作為政治課的補充教材印發給學員學習。採用雲南講武堂編撰的《步兵操典》為教材,開設軍事課。每天早上學習瞄準、射擊、衝鋒、刺殺、臥倒、站崗、放哨等軍事知識,又學習帶兵用兵、指揮作戰的戰略戰術要領,為學員從事武裝鬥爭打好軍事知識基礎。文化課教材短小精悍、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嘉積農工職業學校成為我党進行革命活動的一塊重要陣地。

1925年下半年,陳秋輔與雷永銓一起帶領該校師生,支持廣東省立十三中(今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驅逐壓制學生運動的校長張韜的風潮,發動近一萬民眾加入遊行示威的隊伍,到處張貼和散發傳單,“驅張”鬥爭取得勝利。

1926年2月,陳秋輔任中共瓊崖東路特別支部宣傳委員、瓊東中學黨小組組長。學校在黨小組和學生會的領導下,成立宣傳隊、瓊劇隊上街和深入農村進行宣傳,為民眾演出。除在縣城宣傳外,宣傳隊還到福田、煙塘、長坡等地演戲,開展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擁護國民革命等活動。

為了推動民眾運動的發展,陳秋輔經常組織師生到農村去,到農民運動第一線去進行宣傳和巡視。定安縣文曲、爽茶、竹蒼、仙溝、加城、加耀等地農民協會成立時,學校都派出代表到會給予祝賀和支持。當年瓊崖地委軍事部副部長柯嘉予曾親臨仲愷農工學校視察工作,稱讚仲愷農工學校是“第二黃埔”,是革命的熔爐。

1926年5、6月間,陳秋輔調任瓊山中學擔任教務主任,發展學生和城市居民中的黨團組織。利用空閒回鄉時間在排城、高魁、京化、定田、中秋、良官寨等村莊發動民眾,組織農民協會,在短期間裡建立了高魁、京化村的農民協會,組織起農會自衛軍。在籌款購買槍枝彈藥時,出現兩種不同意見,少數富裕戶主張按人頭抽款,多數貧窮農民則主張以田畝數出錢,兩種意見爭執不休。為了統一認識,陳秋輔對大家分析說:“田地少的農戶,收入必然少,生活是困難的,按人頭抽款不夠合理,大多數農戶也負擔不起,籌款購買槍枝彈藥很難實現。以田畝抽款既合情合理,也能湊夠所需款項”。大家覺得秋輔說得有理,便照他的主張湊集起一筆款,購買了一批槍枝彈藥,武裝了農會自衛軍。農民有了自己的武裝,膽子更壯,腰桿更硬了,地主、土豪劣紳也不敢胡作非為,廣大農民歡悅地稱讚說:“陳秋輔為我們窮人立了一大功。”寒假時節,陳秋輔又在家鄉幫助農會和自衛軍訓練骨幹,發展黨員、團員,為建立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27年4月22日,府海發生了反革命事變,陳秋輔轉移到三江、大致坡一帶農村。當時地委書記王文明在離開海口向內地轉移途經雲龍時,找到原任海口市郊區農民協會辦事處主任的馮繼周(即馮白駒),授命馮繼周、陳秋輔、馮裕江三人組成中共瓊山縣委員會。陳秋輔任宣傳委員,負責十二區的革命鬥爭活動。他和十二區區委書記郭榮在良官寨村後坡祠堂召開了定田、京化、中秋、排山、三斗排、良官寨、中央坡等村莊的黨員會議,成立七村鄉黨支部。布置七村鄉黨支部立即集中各村農會的自衛軍,到偏僻林密的荊竹廟堂進行軍事訓練,準備舉行武裝暴動。初秋,陳秋輔和十二區委率領七村鄉的自衛軍進行武裝暴動,槍斃了幾個反動分子,沒收財產,分配給當地貧苦農民。

1927年11月的一個深夜,陳秋輔帶領七村鄉、金堆鄉等自衛軍襲擊蛟塘墟,駐敵聞風逃跑,自衛軍燒毀了敵人的樓炮、營房。為了增強自衛隊的戰鬥力,發動民眾,用荔枝樹製造荔枝炮。同年底,又率領九、十、十一、十二區部分自衛隊自衛軍和民眾,再次進攻大致坡敵炮樓,取得勝利。1928年2月18日至21日,瓊崖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陳秋輔被選為特委委員。年底,接任中共瓊山縣委書記。

1929年7月26日深夜,陳秋輔率領縣委武裝,進攻博布民團據點。由於叛徒出賣,遭博布民團埋伏襲擊,陳秋輔中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