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輔

張進輔

張進輔,男,生於1951年5月,四川西充人,漢族。 現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分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心理統計與測量分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200餘篇論文,其中“Discovery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arallel Lines Illusion Change Effect”(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 Oct. 1994)的原創性發現得到國內外眾多同行肯定,該成果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系引入專業課程。在大陸和台灣共出版著譯作22部(含合作),其中《心理學》是在台灣出版供台灣地區大學使用的心理學教材,《現代青年心理學》對我國青年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做出了貢獻。科研成果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一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一項、省或直轄市社科獎多項、朱智賢心理學獎一項。教學成果曾獲四川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6年晉升教授,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專業、統計學心理統計與測量專業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研究,探討我國當代青年心理發生髮展及演變的特徵和趨勢,重點是青年價值觀特點研究;心理測量研究,探索現代心理測量學原理和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人力資源開發和心理諮詢的套用中有效運用的途徑,編制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量表。

主要貢獻

喜歡質疑、探索與創新,已取得眾多富有價值的成果,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150餘篇論文,其中“Discovery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arallel Lines Illusion Change Effect”發表於[美]《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Oct.1994)(SSCI期刊),該研究關於“平行線錯覺變化效應”(PLICE)的原創性發現得到國內外眾多同行肯定,該文成果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系引入專業課程(Psychology 5-031W: Perception),並被美國“伍德沃斯心理資源中心”(The Wadworth Psychology Resource Center)選作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參考資料。

作品

在大陸和台灣共出版著譯作21部(含合作),其中《心理學》(第一主編)是在台灣出版供台灣地區大學使用的心理學教材。《現代青年心理學》(主編)對我國青年心理學的學科建設作出了貢獻,得到了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楊治良、林崇德、沈德立、車文博等教授組成的專家評審組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國內迄今較為全面、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心理學著作。《青年心理概論》(主編)是全國高校通識課教材。科研成果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一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一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三項,第六屆重慶優秀圖書獎一項,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獎一項,朱智賢心理學獎一項。教學成果曾獲四川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

科研成果

一、著譯作:
1.張進輔、張慶林等譯:《當代青年心理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黃希庭主編:《心理學》(參編),西南師大出版社,1988年。
3.張進輔譯:《青春論—青年期的特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黃希庭主編,張慶林、張進輔副主編:《人生心理諮詢手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5.《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參寫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
6.劉克蘭主編:《現代教學論》(參編),西南師大出版社,1993年。
7.王青山主編:《走進大學》(參編),重慶出版社,1993年。
8.張進輔主編:《教育測量與評價》,西南師大出版社,1994年。
9.黃希庭、張進輔、李紅等著:《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第二作者),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張進輔、馮維主編:《心理學》(第一主編),(台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11.張進輔主編:《現代青年心理學》(主編),重慶出版社,2002年。
12.詹光斗、張龍傑主編:學生性健康教育系列讀本——《青春如潮》(編委),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年。
13.張進輔主編:《青年心理概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4.張進輔主編、曾維西副主編:《現代人力測評技術與套用策略》,重慶出版社,2006年。
15.張進輔等著:《青少年價值觀的特點——構想與分析》,新華出版社,2006年。
16.陳樂、唐毅紅主編,張進輔副主編:《性社會學》,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年。
17.張進輔等譯:《組織評估—提高諮詢效率的方法》,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18.張進輔主編:《青少年心理醫生》,重慶出版社,2007年。
19.張進輔主編,范會勇副主編:《青年職業心理發展與測評》,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
20.戴曉陽主編,張進輔、程灶火副主編:《常用心理評估手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年。
21.張進輔主譯:《創傷後應激障礙自助手冊》,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
22.張進輔等著:家庭與人格,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

二.論文:
1. 張進輔:對培養小學生運算能力問題的探討,四川教育,1982年4期。
2. 張進輔:推行標準化考試必須慎重,光明日報,1986年8月8日。
3. 黃希庭、張進輔、張蜀林:我國大學生需要結構的調查,心理科學通訊,1988年2期。
4. 張進輔、張蜀林: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及其相互關係的調查,心理學雜誌,1989年1期。
5. 張進輔:心理測驗中反應定勢的類型與控制,心理學探新,1989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89年8期全文轉載。
6. 黃希庭、張進輔、張蜀林:我國五城市青少年學生價值觀的調查,心理學報,1989年3期。
7. 張進輔:制定教育目的之方法,載《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8. 張進輔:加速西南地區教育發展的若干建議,載《西南開發研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年。 9. 張進輔:幼兒智力測驗的特殊問題,學前教育研究,1991年5期。
10.張進輔: A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Ideas about Justice-Profit in Chinese Adolescent Students, 《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fro-Asian Psychological Congress》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張進輔:我國青少年學生公私觀特點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年1期。
12.張進輔:試論教師的心理素質及其培養,《第二屆中日教師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西南師大出版社,1994年。
13.張進輔:張增傑教授對我國發展心理學的主要貢獻,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4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5年3期全文轉載。
14.張進輔、劉曉陵:Discovery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arallel Lines Illusion Change Effect,[美]《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Oct.1994;Vol.121(4).(SSCI 期刊).
15.張進輔:淺議青年期及其劃分,四川心理科學,1994年1期。
16.徐光國、張進輔:決策場理論簡介,心理學動態,1995年2期。
17.張進輔: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少年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導向,載《西南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西南師大出版社,1995年。
18.張進輔:談談高考前的心理調整,物理教學探討,1996年2期。
19.張進輔:測驗設計中的認知分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6期。
20.張進輔:我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特點的調查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年8期全文轉載。
21.石偉、張進輔:國外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對兒童青少年行為傾向影響的研究現狀, 四川心理科學,1998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年12期全文轉載。
22.石偉、張進輔:國外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對行為傾向影響的研究,心理學動態,1999年1期。
23. 趙玉芳、張進輔:九十年代中國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的新發展,煤炭高等教育,1999
年2期。
24. 劉曉陵、張進輔:高一學生物理成績、學習歸因以及學業自我概念關係的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3期。
25. 于海波、張進輔:國外關於傾述效果的研究綜述,心理學動態,2000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0年9期全文轉載。
26. 張進輔、趙玉芳、楊東:中國人成敗歸因的初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4期。
27. 楊東、張進輔:大學生疏離感和價值觀關係的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4期。
28. 夏凌翔、萬黎、張進輔:職高生對心理輔導評價與期望的調查研究,健康心理學雜誌,2000年4期。
29. 肖永松、張進輔:用指標法研究個人主義—團隊精神價值觀,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研究生論文集),2000年。
30. 錢敏、張進輔: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研究生論文集),2000年。
31. 于海波、張進輔:隱含知識研究綜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研究生論文集),2000。
32. 趙玉芳、張大均、張進輔:高師生知識價值觀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6期。
33. 張進輔、張昭苑:中國大學生傳統人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1年5期全文轉載。
34. 錢敏、張進輔: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研究。四川心理科學,2001年1期。
35. 于海波、張大均、張進輔:高師生職業價值觀研究的初步構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期。
36. 吳明霞、張大均、張進輔:高師生職業氣質的思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期。
37. 張進輔、張昭苑:中國大學生傳統人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香港現代教學論壇雜誌,2001年4期。
38. 錢敏、宋林學、張進輔:老化過程中人格問題的研究模式,心理學動態,2001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1年11期全文轉載。
39. 趙玉芳、張進輔:論知識價值觀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1年11期全文轉載。
43.張進輔:智力理論的最近發展,心理學動態,2001年4期。
44.張進輔、張昭苑:中國大學生傳統人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青年塑造未來》收錄,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45.楊東、張進輔:大學生疏離感和價值觀關係的研究,《青年塑造未來》收錄,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46.張煉、張進輔:國外青年抑鬱的研究述評,四川心理科學,2001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1年10期全文轉載。
47.羅渝川、張進輔:從20世紀的最後10年看我國青年婚戀觀的變遷,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期。
48.張進輔:精神控制是邪教最具危害性的共同特徵,載《“法輪功”現象的心理學剖析》,黨建讀物出版社,2001。
49.張煉、張進輔:患者自我呈現的研究進展,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2年3期。
50.徐小燕、張進輔:巴昂的情緒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簡介,心理科學,2002年3期。
51.張進輔、錢敏、肖永松:建立中小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科學評價機制的研究構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
52.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構建及量表編制,心理學報,2002年4期。
53.童琦、張進輔:生育價值觀研究綜述,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3期。
54.羅渝川、張進輔:情感在戰略分析中作用研究的新動向,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特刊。
55.徐小燕、張進輔:情緒智力理論的發展綜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6期。
56.張昭苑、張進輔:家庭在青年發展中的作用,現代教學研究,2002年9期。
57.石偉、張進輔:國中生親子關係特性的研究,載《新世紀心理與教育測量展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8.鄭建虹、黃希庭、張進輔:梁淑溟人格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學,2003年1期。
59.楊容、張進輔、李艾麗莎:重慶高校畢業生擇業滿意度及影響因素調查,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1期。
60.張煉、張進輔:壓力應對的性別差異及相關的生物學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2期。
61.張進輔、楊東: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展的研究,心理科學,2003年3 期。
62.譚小虹、張進輔:試論時間價值觀,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期。
63.楊建鋒、徐小燕、張進輔:關於中學生情緒智力的調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4期。
64.楊容、張進輔、李艾麗莎:重慶高校畢業生擇業滿意度調查,社會心理研究,2003年1期。
65.吳明霞、張大均、張進輔:教師職業氣質的理論建構及量表編制,社會心理研究,2003年1期。
66.于海波、張進輔:從職業價值觀中分析當代大學生需要的特點,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2期。
67.羅渝川、張進輔:情感在戰略分析中作用研究的新動向,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3年9期全文轉載。
68.孟晉、張進輔:國外學業自我概念研究動態,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1期全文轉載。
69.吳明霞、張進輔、張大均:教師與高師生職業氣質特點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2003年4期。
70.邱江、張進輔:重慶市大學生求知行為調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5期。
71.李儒林、張進輔:慢性疼痛患者的認知加工偏向,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3年9期。
72.李儒林、張進輔: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理論,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3年11期。
73.張進輔、楊東: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展的研究,載《社會心理學的發展與創新》(佐斌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9.
74.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徵的研究,心理科學,2004年2期。
75.時勘、張進輔:“非典”時期京渝兩地民眾社會心理特徵比較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2期。
76.石偉、張進輔、黃希庭:國中生親子關係特性的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1期。
77.唐莉、張進輔:進食障礙的病因學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2004年7期。
78.桂亞莉、張進輔:國有企業職工挫折應對方式調查,社會心理研究,2004年2期。
79.沈建建、張進輔:創造價值觀研究,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期。
80.童琦、張進輔:不同職業青年生育價值觀的特徵,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3期。
81.張仕兵、葛纓、張進輔、馮春:CPA業職業人際價值觀調查及特點初探,重慶註冊會計師、重慶註冊評估師,2004年2期。
82.張進輔、肖永松:重慶民眾成敗歸因特徵的研究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
83.趙永萍、張進輔:青少年審美價值觀調查與分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
84. Xu Xiaoyan , Zhang Jinfu: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ey of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China, August 8-13,2004.
85. Zhang Jinfu, Yang Jianfeng : Cross-Cultur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normal populations: The NEO-PI-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China, August 8-13,2004.
86. Bi Chongzeng, Zhang Jinfu: Revision Employee Aptitude Survey in China, POSTER presentation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China, August 8-13,2004.
87. Luo Yuchuan, Zhang Jinfu: Self-Regulation of employees at work: Theoretical construct and scale development, POSTER presentation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China, August 8-13,2004.
88. 楊靜、張進輔: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述評,價值工程,2004年9期。
89. 楊靜、張進輔: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述評,社會心理研究,2004年3期
90. 錢敏、張進輔:Prilletensky關於心理學研究道德意義的評估體系簡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1期。
91. 李儒林、張進輔:工作滿意一工作績效關係述評,西華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
92. 桂亞莉、張進輔:性別價值觀淺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
93. 唐莉、張進輔:老年人生活幸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5年5期。
94. 李儒林、張進輔:重慶市企業員工生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3期。
95. 葛纓、張進輔、馮春:五個不同行業從業者的職業人際價值觀,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4期。
96. 張進輔、童琦、畢重增:生育價值觀的理論構建及問卷的初步編制,心理學報,2005年5期。
97. 鄭劍虹、張進輔:父子關係與個體人格,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4期。
98. 陳 睿、張進輔、鄭紅蘭:跨文化心理學研究方法述評,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5期。
99. 張進輔、童琦、畢重增:生育價值觀的理論構建及問卷的初步編制,在第五屆華人心理學大會分組會上交流,蘇州,2005年8月。
100. 張進輔、趙永萍:“重慶市中學生與其父母價值觀的差異研究”在中國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大會分組會上交流,上海,2005年10月。
101. 范會勇 張進輔:心理諮詢的選擇效應與學生心理預警系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10期。
102. 范會勇 張進輔: 十年來中學生scl-90調查結果的元分析,心理科學,2005年6期。
103. 馮濤、張進輔:認知心理生理學與無創性腦功能成像技術,心理科學,2006年1期。
104. 吳俊華、張進輔、范會勇:師範大學本科生人格特質和職業興趣關係初探,高校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6年6期。
105. 曾維希、張進輔:MBTI人格類型量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2期。
106. 馮濤、張進輔、韋毅力、佳、廖莎莎:西南地區高等院校大學生458份婚戀生活態度問卷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第10卷第10期。
107. 朱韶蓁、張進輔:話語分析理論及其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套用,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第10卷第14期。
108. 張進輔:關於西南民族心理研究的構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期。 109. 趙永萍、張進輔、陳錚:中學生與其父母價值觀差異維度的構建與特點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3期。
110.周滿玲、張進輔、曾維希:職業發展的混沌理論,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5期。
112.侯阿冰、張進輔:民族價值觀的心理學視角,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期。
113.張進輔、趙永萍:重慶市中學生與父母價值觀的差異研究,心理科學2006,27(5)。
114.馮春、張進輔、葛纓:大學教師人際價值觀特點的初步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期。 2006 Vol.23 No.3 P.91-95,107. 
115. 楊進、張進輔、曾維希:大學生心理壓力量表的編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期。2006 Vol.4 No.3 P.277-281.
116.李儒林、張進輔:大學生人際價值觀特徵的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117. 王莉娟、張進輔:工作意義研究現狀述評,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118.張進輔、朱韶蓁:“大學生適應性量表(CAS)的修訂”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06年學術研討會上交流,黃山,2006年10月。
119. 曾維希、張進輔:周易人格模型與麥氏人格模型的比較,心理學探新,2006年4期.
120. Luo jia ,Zhang Jinfu :Chinese this year's gradutes' occupational consciousness: Halo efeect of work's name and postdecisional commitmant. 2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July 16-21,2006-Athens, Greece.
121. 羅佳、張進輔、石艷:監獄警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社會心理科學,2006.6
122. 王霞霞、張進輔:國內外職業承諾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7.3.
123. 曾維希、張進輔: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異域文化下的心理適應,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124. 張進輔:論青年價值觀的形成與引導,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125. 曾維希、張進輔:基於三角互動模型評判人員選拔的有效性,心理科學,2007.3.
126. 鄧碩寧、張進輔:組織氣氛的結構維度與類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7.
127. 植鳳英、張進輔:宗教應對:少數民族壓力應對研究的新視角,廣西民族研究,2007.2.
128. 易遵堯、張進輔、曾維希:大學生性道德價值觀的結構及問卷編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4.
129. 向曉蜜、張進輔、韓菁菁:基於不同研究取向的應對問卷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7.6
130. 羅耀平、范會勇、張進輔:工作-家庭衝突的前因、後果及干預策略,心理科學進展,2007.6.
131. 植鳳英、張進輔:苗族國中生學習樂觀現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係,中國特殊教育,2007.11.
132. 植鳳英、張進輔:論民族心理學研究中質與量的整合,民族研究,2007.6.
133. 羅錫莉、張進輔: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特點研究,保健醫學與實踐,2007.4.
134. 植鳳英、張進輔:我國民族心理學研究的困境及出路,心理學探新,2008.1.
135. 羅錫莉、張進輔: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結構及問卷編制,心理學探新,2008.2.
136.趙晨鷹、張進輔、 陳燕:健康價值觀結構探析,心理科學,2008.4.
137.張進輔、劉婷、范會勇:地震後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課堂內外(國中版),2008.7.
138.唐文清、張進輔:中外價值觀研究綜述,心理科學,2008,3.
139.楊新國、任國防、張慶林、張進輔:心理掃描中的距離效應再探,心理科學,2008.3.
140. 蘇彥麗、張進輔:國外防禦性悲觀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8.5.
141.胡潔; 張進輔:基於消費者價值觀的手段目標鏈模型,心理科學進展,2008.3.
142.吳俊華、張進輔:我國大學生職業興趣的特點調查,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143.陳永艷、張進輔、李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自我同一性相關性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8.3. 144.譚靜、楊東、張進輔:西部漢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疏離感狀況研究,保健醫學與實踐,2008.2.
145.邵二輝、張進輔:中國少數民族心理研究綜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5.
146. 羅佳、張進輔:主觀職業障礙研究述評,現代企業文化,2008.4.
147.劉婷、張進輔:家庭性格匹配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關係,心理研究,2008.6.
148. 陳永艷、張進輔、李建:迷信心理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9.1.
149. 范會勇、楊新國、張進輔:均勻設計在心理學實驗中的套用探討,心理科學進展,2009.1.
150.劉俊、張進輔:同性戀認同發展的理論模型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9.2.
151. 陳謝平、張進輔、范會勇:調查中套用UD進行抽樣的探討,統計與決策,2009.5.
152. 張苹平、張進輔:大學生傳統人際價值觀的探索性與驗證性研究。心理學探新,2009.3.
153. 楊東、金釗、黎櫻、張進輔、張慶林:漢族社區少數民族的文化疏離感研究,社會學研究,2009.3.
154. 蔡鐵成、 秦琴、 張進輔:西雙版納勐臘縣少數民族消費價值觀調查,凱里學院學報,2009.2. 155. 秦琴、張進輔:影響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家庭因素述評,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2009.1.
156. 林燕、 吳芸杉、張進輔:不同家庭氣氛下子女人格特徵研究,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5.
157. 楊新國、 陳幼貞、張進輔:前瞻記憶的干擾效應:多重加工的證據, 心理學探新,2009.4.
158. 劉群英、張進輔、陳加:個體真實性的心理學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9.6.
159. 植鳳英、張進輔:小乘佛教與傣族人心理壓力的應對——以景洪市勐罕鎮曼乍村為個案,廣西民族研究,2009.3.
160.沈伊默、袁登華、張華、楊東、張進輔、張慶林:兩種社會交換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組織認同和自尊需要的不同作用,心理學報,2009.12.
161.劉婷; 秦琴; 張進輔:大學生心理和諧的維度探討,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162.張庭輝、張進輔:幼兒人格問卷的初步編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 2010年 10期。
163.吳芸杉、張進輔:自戀研究概述,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 2010年 02期。
164.王艷禎、滕洪昌、張進輔:不同家庭結構下兒童人格特徵研究,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 2010年 02期。
165.徐雪萍、劉群英、張進輔:大學生人格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 2010年 02期。
166.陳世民、張進輔、向燕輝:夫妻關係問卷編制及信效度檢驗,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2010年 02期。
167.楊靜、張進輔:應對能力研究綜述,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9期。
168.張庭輝、張進輔:家庭教養環境與幼兒人格特點的關係探究,教育導刊,-2010年9期-。
169.陳世民、劉瑞利、張進輔:夫妻關係的心理學研究綜述,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0年1期。
170.吳芸杉、林燕、張進輔:家庭氣氛對心理健康和學業成就水平的影響及其營造,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171.王艷禎、張進輔:學業自我設限研究回顧與展望,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172.Huiyong Fan,; Todd Jackson,; Xinguo Yang,; Wenqing Tang & Jinfu Zhang.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V 2.0 (MSCEIT): A 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8 (2010), pp. 781-785.
173.王亞琨,肖少北,張進輔:大學生專業承諾現狀及應對策略,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1.1.
174.張春雨、張進輔、張靜秋、張苹平:述情障礙成因的認知及社會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011.3.

175.謝倩、陳謝平、張進輔:大學生犬儒態度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社會支持的調節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2.
176.鍾佑傑、張進輔:大學生評價恐懼在自尊與社交焦慮間的中介效應分析,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5.
177.趙永萍、張進輔、李敏:免費師範生職業價值觀的實證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6.
178.白蓉 范會勇 張進輔:身體活動對老年認知功能的影響,心理科學進展 2011.19 (12): 1777-1787.
179.盧芳芳、周佳佳、張進輔、蔣懷濱、林梁章:國小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內隱污名效應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
180.鄭芳、張進輔:勞教人員心理健康及其與攻擊性之間的關係,法制與社會,2011.9.
181.徐亮,羅婷婷,蔣玉梅,王亞琨,張進輔:大學生母親依戀狀況調查,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1.3.
182.陳小琴、張進輔:師範大學生生活事件抑鬱情緒與應對方式的關係,中國學校衛生,2011.12.
183.鄭芳、張進輔:動機一致性研究述評,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184.蔣玉梅,王亞琨,羅婷婷,徐亮,張進輔:大學生父親依戀狀況調查,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1.4.
185.盧芳芳,鄒佳佳,張進輔:福清市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及一般兒童自尊感比較研究,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1.4.
186. Jiajin Yuan & Jinfu Zhang & Xiaolin Zhou & Jiemin Yang & Xianxin Meng & Qinglin Zhang & Hong Li: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higher level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xtraverts: Pleasant bias and unpleasant resistance. Cogn Affect Behav Neurosci,DOI 10.3758/s13415-011-0064-8
187.盧芳芳、張進輔: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內隱自殺態度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1.
188.韋嘉、張進輔、王亞琨:中學生迷信信念的維度探索及量表編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2.1.
189.王亞琨、蔣玉梅、徐亮、羅婷婷、張進輔:大學生父親依戀理論構建及問卷的初步編制,中國學校衛生,2012.1.
190.李睿、馬來祥、張進輔:大學生成就動機、心理控制源與自尊的相關研究,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1.
191.韋嘉、龔勛、張春雨、張進輔:四川地區震後2年國中生超自然信念水平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3.
192.高一丁、張進輔、龔勛、吳鈺:土家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和自我價值感的關係,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2.
193.王曉文,鄭芳,李睿,張進輔:青少年部落格寫作動機問卷的編制,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2.
194.王亞琨、鄭芳、李睿、韋嘉、張進輔:領導幹部情緒智力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2.3.
195.張春雨、韋嘉、羅禹、陳謝平、張進輔:男同性戀的身體意象:特點與理論分析,心理科學進展,2012.3.
196.植鳳英、張進輔:少數民族壓力應對研究的文化視角,心理科學進展,2012.3.
197.植鳳英、張進輔:貴陽市少數民族農民工的城市適應壓力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
198.張春雨、韋嘉、陳謝平、張進輔:工作設計的新視角:員工的工作需要,心理科學進展,2012.3..
199.陳謝平、謝倩、張進輔:組織情境中的影響策略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12.3.
200.楊素萍、張進輔:民族認同的哲學研究,世界民族,2012.2.
201.陳世民、方傑、孫配貞、張進輔、鄭雪:幽默的社會理論及其套用研究,心理科學,2012.3.
202.何騰騰,鞏文冰,繆艷君,張進輔: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2.5.
203.尚文、張進輔:大學生社會支持與社交網站使用偏好之間的關係:性別的調節作用,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204.繆艷君, 鞏文冰、何騰騰、張進輔:大學生職業成熟度、求職意向與求職行為的關係,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2.9.
205.繆艷君,張進輔:愛情成癮研究評述,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3.
206.趙清清,高科,張進輔:四川地區地震兩年後中學生自尊與自我效能感調查,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4.
207.鞏文冰,張進輔:個體知覺的壓力與情緒智力關係的元分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0.
208.韋嘉、張春雨、趙清清、張進輔:二維自尊量表修訂版在中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檢驗,中國學校衛生,2012.9.
209.張春雨、韋嘉、張進輔:Calling與使命:中西文化中的心理學界定與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9.
210.韋嘉、龔勛、張春雨、張進輔:四川地區震後2年國中生超自然信念水平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3.
211.植鳳英、張進輔:西南少數民族民眾樂觀、社會比較與心理壓力、應對方式的關係模型,中國特殊教育,2012.12.
213.植鳳英、張進輔:西南少數民族民眾心理壓力特點及其與社會比較的關係,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0.
214.章麟、張進輔、邵二輝、徐亮、侯燕:貴州布依族成人人格現狀調查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
215.鍾佑潔、李艷華、張進輔:關係攻擊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6. 216.趙清清、楊茜、韋嘉、張進輔、尋芒芒:中學生生活滿意度及其與自尊及情緒智力的關係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
217.章麟、張進輔、邵二輝、繆艷君: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MBTI人格類型分析,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218.尚文、張進輔:大學生社會支持與社交網站使用偏好之間的關係:性別的調節作用,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219.何騰騰、張進輔:大學生內控性嫉妒與自尊相關性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10.
220.張春雨、韋嘉、張進輔、李喆:師範生職業使命感與學業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的關係:人生意義感的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013.1.
221.韋嘉、張春雨、趙清清、張進輔:特質性元情緒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初步套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3.4.
222. 廖傳景; 張進輔:農村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相關研究:職業發展的視角,社會心理科學,2013.4.
223.楊巧芳、羅宏偉; 侯玉桃; 張進輔:留守國中生孤獨感特點及其與人格的關係,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3.1.
224. 廖傳景、劉鵬志; 張進輔:內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與焦慮、抑鬱:學校適應的作用——以浙江省溫州中學新疆部為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
225. 廖傳景、劉琴、 張進輔:農民工社交迴避及苦惱與心理症狀的關係研究,西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13.7.
226. 尚文、張進輔:軍嫂的婚姻質量、自我和諧與社會支持,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3.5.
227. 董山川、謝鴻軍、孫麗娟、張進輔:中學生述情障礙與樂觀傾向的關係研究,西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13.7.
228.趙永萍 趙玉芳 張進輔:群體關係對不同效價刻板印象信息傳遞的影響:系列再生法的證據,心理科學,2013.3

獲獎記錄

1.《當代青年心理學》獲重慶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1年。
2.《人生心理諮詢手冊》獲四川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2年。
3.《現代教學論》獲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4年。
4.《西南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獲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6年。
5. 《加強研究生教學改革,促進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
6. 《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獲四川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6年。並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998年。
7. 《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獲重慶市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1年。
8. 《中國大學生傳統人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獲重慶市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3年。
9.《現代青年心理學》獲第十屆(2002年度)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 並獲重慶第六屆優秀圖書獎。
10 《現代青年心理學》獲重慶市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5年8月。
11.《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構建及量表編制》獲重慶市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8月。
12.“高校青年心理學課程學科體系建設研究” 獲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11月。
13.《生育價值觀的理論構建及問卷的初步編制》 獲重慶市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6.12.
14.《中國大學生傳統人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9.
15.《現代青年心理學》獲朱智賢心理學獎,2006.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