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輝

陳炳輝,1982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現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中國政治學學會理事、福建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是國家學說、西方政治思想、當代政治學理論。

基本信息

永安水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

中共黨員,四川永安水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他自1963年參加工作以來,努力鑽研業務技術知識.先後搞了近十項小創造、小發明,開發利用了一些實用的新技術,被職工稱為技術能手、學科學用科學的"排頭兵"。他堅持依靠科學技術,不斷改革創新.充分引進和利用新知識、新科技來節能降損,保證安全,增加效益。他參加了新產品--福鎳電池的引進、安裝、調試.並通過運行實踐和其性能特點.結合實際,創編了《搞鎳蓄電池運行規程》,參加了發電所控制格示燈革新換代工作。將發電所測溫裝置由手動改為自動數字測溫儀.安裝了數字水檢儀、閘門開度顯示儀、安全記錄儀、無線對講機等生產用設備,推廣使用發電機凋速器油泵節能電機.每年節約電能2萬多度、幾項技術改革,總計為公司直接節約開支15.3萬元以上,節能降損(以3年計算)達13萬元以上.為公司技術革新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作出了一定貢獻。被公司評為1997年度勞動模範。

中山大學教授

簡介

陳炳輝,男,1964年11月生,漢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教育背景及工作經歷

1980年9月考入中山大學地質學系,1984年7月和1987年7月分別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1987年7月碩士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1990年12月起中山大學講師;
1995年12月起中山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6年1月獲英國寶石學會頒發的寶石學鑑定資格證書(FGA);
1997~2000年攻讀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6月晉升教授;2006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2000年起曾先後兼任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岩礦地球化學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和系副主任;2002年10月至2007年6月兼任實體地球科學系副主任。2000年11月至今先後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山大學支部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廣東省第七屆委員會(2007.5起)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曾任廣東省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有色金屬華東地勘局特聘研究員。現兼任英國寶石學會證書會員(寶石鑑定師,FGA),廣東省重大決策諮詢專家,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黃金協會貴金屬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貴金屬珠寶首飾鑑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金銀珠寶玉器廠商會高級顧問,《寶石與寶石學雜誌》編委,《珠寶業》雜誌編委等。

研究方向

(1)表生地球化學(微生物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
(2)礦床學;
(3)寶玉石學

主講課程與教學研究項目

(一)主講過的主要課程
本科生:《礦床學》,《礦相學》,《專業英語》,《寶玉石學》,《珠寶玉石鑑賞》。
研究生課程班:《基礎英語》,《現代測試技術》,《高等礦床學》,《寶石學》。
研究生:《礦產資源學》,《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寶玉石系統鑑定與評估》(鑑定部分)。
(二)教學研究項目及成果
中山大學二期“985工程”本科教學“博學工程”第二批建設項目:《珠寶玉石鑑賞》雙語教材建設(2007-2008年)。
中山大學教育改革專項課題: 寶石學雙語教學課程建設(2005年)。
中山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立項項目:地質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雙語教學建設(2004年)。

主要科研成果

已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EI收錄10篇,SCI收錄7篇,合作專著和教材4部。
主要學術貢獻:
(1)對華南風化殼稀土等成礦元素的微生物地球化學特徵作了較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發現了風化殼中稀土元素新的賦存狀態;較系統地論證了風化殼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對稀土元素在風化條件下遷移、富集的作用,特別是微生物引起的稀土分異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對廣東省金屬礦山尾礦的物質組成、尾礦硫化物礦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以及酸性礦山廢水的形成和治理途徑等方面做過了較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對尾礦的合理開發利用及礦山環境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對華南地區與鎢、錫、銅等有色金屬和金等貴金屬的成礦條件和礦床特徵作了較深入的研究,並對有關礦床成因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
(4)對寶玉石的鑑定評估,特別是對緬甸翡翠的表生變化以及翡翠最佳化處理的鑑定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工作。

廈門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國家學說、西方政治思想、當代政治學理論

主講課程

博士生課程:國家學說、當代西方政治學理論 碩士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概論、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當代西方政治學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本科生課程:西方政治與行政思想史、政治學原理

學習工作經歷

1982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現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中國政治學學會理事、福建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

主要科研項目

1、當代參與式民主理論研究(主持),教育部規劃項目。
2、後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主持),福建省規劃項目。
3、後馬克思主義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主持),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
5、馬克思主義政治學體系的創新(主持),福建省十五規劃項目。
6、當代政治學理論研究(主持),福建省教育廳社科研究項目。
7、現代西方國家學說研究(合作),中華社科基金項目。
8、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觀(合作),中華社科基金項目。
9、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合作),中華社科基金項目。
10、國家學說史(合作),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

代表性論文

1、試析哈貝馬斯的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論,《政治學研究》1998年2期。
2、黑格爾的國家哲學新論,《政治學研究》,1999年3期。
3、列菲弗爾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重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8年1期。
4、墨菲的後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3年2期。
5、普朗查斯的新的社會主義戰略模式,《社會主義研究》,1998年3期。
6、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研究》,2003年2期。
7、哈貝馬斯的新人民主權理論,《公共論叢》第7輯,2002年。
8、解讀持有的正義,《浙江學刊》,2003年5期。
9、奧菲對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新思考,《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年6期。
10、20世紀西方民主理論的演化、《廈門大學報》,1999年3期。
11、福柯的權力觀,《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4期。
12、民主與多數的專制,《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3、後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3期。
14、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現代哲學》,2006第1期。
15、當代中國民主的條件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五期。
16、奧菲對現代福利國家的矛盾和危機的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第6期。
17、當代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合法性理論,《中西政治文化論叢》,2007年第6期。
18、後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廈門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專著教材

1、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
2、政治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21世紀簡明百科全書,(政治學分科主編),人民中國出版社,1999年版。
5、國家學說史,(合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獲獎

1、《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2006年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後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2007年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過三等獎。
3、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2007年廈門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2005年福建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5、《20世紀西方民主理論的演化》,2000年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哈貝馬斯的民主理論》,2003年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奧菲對當代社會正義運動的新思考》,2003年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8、《哈貝馬斯的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論》,2000年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9、《國家學說史》(合作),1999年第一屆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1995年國家教委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0、《現代西方國家學說》(合作),1998年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1、《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合作),1998年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2、《政策科學原理》(合作),1995年國家教委優秀成果中青年獎。
13、《政策科學》(合作),2000年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4、《公共管理學》(合作),2000年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勞動模範

中共黨員,四川永安水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他自1963年參加工作以來,努力鑽研業務技術知識.先後搞了近十項小創造、小發明,開發利用了一些實用的新技術,被職工稱為技術能手、學科學用科學的"排頭兵"。他堅持依靠科學技術,不斷改革創新.充分引進和利用新知識、新科技來節能降損,保證安全,增加效益。他參加了新產品--福鎳電池的引進、安裝、調試.並通過運行實踐和其性能特點.結合實際,創編了《搞鎳蓄電池運行規程》,參加了發電所控制格示燈革新換代工作。將發電所測溫裝置由手動改為自動數字測溫儀.安裝了數字水檢儀、閘門開度顯示儀、安全記錄儀、無線對講機等生產用設備,推廣使用發電機凋速器油泵節能電機.每年節約電能2萬多度、幾項技術改革,總計為公司直接節約開支15.3萬元以上,節能降損(以3年計算)達13萬元以上.為公司技術革新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作出了一定貢獻。被公司評為1997年度勞動模範。

優秀專家盤點10

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這個任務就是用來盤點這些專家的。
陳瑞中
陳瑞鎮
陳明軍
陳敏敏
陳炳輝
陳紀文
陳茂梓
陳惠文
陳惠榮
陳瑞林
陳玲潑
陳林相
陳林生
陳惠民
陳兩福
陳良棚
陳良美
陳良矩
陳良基
陳儷萍
陳汝明
陳例庭
陳儒華
陳利生
陳輝祥
陳利輝
陳榮有
陳榮先
陳榮路
陳曉憲
陳蓉莉
陳雷漢
陳各保
陳逢三
陳榮餛
陳利滑
陳麗珍
陳麗平
陳榮城
陳麗嬌
陳立柱
陳輝榮
陳鴻章
陳葵生
陳揆平
陳匡越
陳孔鎮
陳克俱
陳克炯
陳克儉
陳克含
陳克剛
陳克鋒
陳克波
陳可中
陳科雲
陳科享
陳康明
陳康叢
陳凱峰
陳慶義
陳開支
陳開慶
陳俊宇
陳俊硯
陳俊旭
陳俊雄
陳俊清
陳俊南
陳俊麟
陳俊康
陳俊鈿
陳俊成
陳俊才
陳俊撥
陳筠芳
陳均良
陳君義
陳君善
陳君奇
陳君藩
陳軍能
陳軍鋼
陳具金
陳勤學
陳勤發
陳琴湘
陳秦和
陳欽盛
陳欽淮
陳喬生
陳強文
陳強順
陳強生
陳錢萬
陳巨良
陳前希
陳前軍
陳前方
陳巨豪
陳舉來
陳菊球
陳啟軍
陳菊庚
陳菊芳
陳菊娣
陳久仁
陳久平
陳久會
陳九洲
陳九森
陳九泉
陳啟福
陳九二
陳炯抗
陳靜歧
陳啟才
陳啟斌
陳啟彪
陳敬毓
陳敬毅
陳敬興
陳敬坤
陳敬堅
陳敬東
陳敬才
陳敬彬
陳其亮
陳其鈞
陳其海
陳其國
陳其燾
陳景壯
陳景珍
陳齊家
陳景耀
陳景壽
陳景謙
陳景林
陳平東
陳景麗
陳景娥
陳丕烈
陳鵬來
陳景波
陳精貴
陳佩南
陳荊安
陳經平
陳經寬
陳經德
陳晉元
陳晉勇
陳晉權
陳晉華
陳錦忠
陳錦雲
陳錦遠
陳錦堯
陳錦屏
陳錦良
陳錦階
陳錦漢
陳錦谷
陳錦鋒
陳金洲
陳金鱉
陳國娟
陳寧器
陳輝春
陳懷生
陳華熙
陳和兵
陳胡堂
陳監佐
陳嘉翔
陳嘉生
陳嘉榮
陳嘉木
陳家洲
陳家銀
陳家形
陳家興
陳家勝
陳家傑
陳家庚
陳際阮
陳木菊芳
陳銘輝
陳明天
陳任芝
陳力明
陳健東
陳瑞瑛
陳瑞祥
陳瑞松
陳瑞群
陳瑞琦
陳瑞培
陳瑞洛
陳瑞鈞
陳瑞豪
陳瑞楓
陳瑞豐
陳瑞芳
陳瑞成
陳銳波
陳汝新
陳汝陶
陳汝生
陳汝洪
陳如貴
陳容秀
陳容明
陳榮貴
陳榮掛
陳榮德
陳榮才
陳日曙
陳日升
陳日傑
陳日紅
陳日服
陳任飛
陳群哲
陳權福
陳全義
陳全香
陳全森
陳全然
陳全球
陳曲侯
陳秋明
陳秋凌
陳秋波
陳慶照
陳慶銀
陳慶耀
陳慶彥
陳慶新
陳慶武
陳慶生
陳慶乃
陳慶明
陳慶敏
陳慶立
陳慶輝
陳慶恆
陳慶乾
陳慶春
陳慶標
陳清岳
陳清友
陳清文
陳清寬
陳清花
陳清貴
陳清德
陳青陽
陳青榮
陳前元
陳前定
陳謙和
陳綺翔
陳起成
陳啟章
陳啟武
陳啟水
陳啟銘
陳啟林
陳啟輝
陳啟華
陳啟貴
陳啟奉
陳啟芳
陳啟超
陳琦芳
陳其職
陳其羽
陳其興
陳其時
陳其任
陳其忍
陳其邁
陳其斌
陳岐生
陳普初
陳萍姣
陳平祥
陳平南
陳品福
陳丕玉
陳彭清
陳佩琪
陳佩玲
陳佩蘭
陳佩康
陳培育
陳培信
陳培堂
陳培儒
陳培全
陳培球
陳培強
陳培龍
陳培林
陳培吉
陳培基
陳培華
陳培慈
陳盤雲
陳盤生
陳攀桂
陳農友
陳寧宇
陳寧德
陳念華
陳年釗
陳能信
陳能習
陳能榮
陳南水
陳乃政
陳乃醒
陳乃信
陳乃鵬
陳乃莉
陳乃菊
陳乃錦
陳乃富
陳乃輔
陳乃炳
陳睦蘭
陳枚健
陳茂先
陳茂順
陳林寶
陳利鈞
陳立文
陳劍一
陳劍華
陳建武
陳建堂
陳建立
陳輝寧
陳輝敏
陳華勝
陳洪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