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法

陳木法

數學家 1946年8月22日生於福建惠安。196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0年該校研究生畢業,1982年、1983年先後獲該校理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機率統計學會理事長。曾任該校研究生院院長。 主要從事機率論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在特徵值估計、譜理論、遍歷理論、耦合理論等方面有重要貢獻。將機率方法引入第一特徵值估計研究並找到了下界估計的統一的變分公式找到了諸不等式的顯式判別準則和關係圖,拓寬了遍歷理論,發展了譜理論研究馬氏耦合得出一條基本定理,更新了耦合理論並開拓了一系列新套用建立了無窮維反應擴散過程和跳過程的系統理論。解決了過程的構造、平衡態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等根本課題,完成了一般或可逆跳過程的唯一性準則並找到唯一性的強有力的充分條件,得到廣泛的套用徹底解決了“轉移機率函式的可微性”等難題。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惠安一中國中(-1965)

貴州師範大學附中其他(1972-1974)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1969)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貴州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師(1974-1978)

貴州師範大學數學系講師(1977-)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師(1980-)

美國Colorado大學訪問學者(1981-12-1983-03)

北京師範大學理學博士(-1983-11)

北京師範大學理學碩士(-1982)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其他(-1980)

美國《MathematicalReviews0》雜誌評論員(1982-)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85-)

英國Edinburgh大學研究員(1986-10-1987-09)

英國Edinburgh大學海外研究員(1986-10-1987-09)

社會任職

陳木法 陳木法

德國《ZentralblattfurMathematik》雜誌評論員(1987-)

《數學學報》雜誌編委(1988-)

《套用機率統計》雜誌編委(1989-)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1990-)

國家教委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995-2000)

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1995-)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院長(1997-2000)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7-)

《套用機率統計》副主編(1998-2002)

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

中國機率統計學會理事長(2002-10-2006)

《FarEastJournalofMathematicalSciences》編委(2002-2003)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

人物軼事

自學上了賊船

陳木法 陳木法

“我始終認為,學數學,自學是一項根本的能力。在自學中領略數學之美,要遠比生硬的課堂灌輸和題海戰術來得重要。”

領略數學之美,重在積累。這是陳木法院士近50年研習數學的深刻體會。陳木法說,數學更多的是靠後天培養,學得多,做得多,想得多。

而探尋陳木法的治學之道,更能發現:自學始終是一條主線。

早年,陳木法在貴陽中學任教,就曾經把自學的理念貫穿課堂。那時候,每天上兩堂數學課,陳的做法是:先拿出一堂課讓同學們自己看書、做題,而第二堂課再答疑釋惑。

這樣的教學,在當時無疑顯得十分另類。不僅備受同行質疑,學生們一開始也很不答應,“全造反了,課堂亂得像一鍋粥。”但是慢慢地,就從自學中尋找到了樂趣,後來的地區統考,這個班的成績最優異。

陳木法 陳木法

有人問陳木法秘訣何在?陳木法回答:自學的時候最安靜,最有可能靜心思考、潛心鑽研,細細體會,而一旦領略到了數學之美,就會越學越帶勁。

事實上,這也是陳木法切身的感受。陳木法國中時就自學了高中數學,高中時又自學了微積分、高等代數等大學課程,一開始,就從自學中獲益良多。

有趣的是,陳木法超前自學數學,並非天才之舉,更不是天生就對數學有什麼濃厚的興趣,相反,是“知恥而後勇”的發奮——國小時,陳木法的數學成績僅有3分(按今天的百分制折算就是剛剛及格),陳木法一心想把這個成績上的“污點”抹掉,上國中後就開始刻苦鑽研,哪知,自學讓陳木法上了“賊船”,欲罷不能,從此再也下不來,搖著一葉扁舟在數學的海洋里一盪就是幾十年。

不較分數高低“我能從偏僻的惠安農村走出來,一步一步到今天,怎么敢想像自己竟然會成為一名數學家。真是運氣太好了。”

惠安 惠安

數學家所說的“運氣好”,其實包含的更多是自信———學數學帶給陳木法的自信。

在陳木法眼中,這種自信渾然天成:一方面,學數學能讓人充滿自信;而另一方面,自信心又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

自信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62歲的院士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由於表現優異,老師把陳木法從班級里挑選出來,幫助批改高年級同學的試卷。

“這種體驗,不啻一場偉大戰役的英雄!”陳木法笑言,由於手握“生殺大權”,每次回到宿舍,陳木法都會被重重包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我的自信心就是在那個時候累積的!”

自信帶來的另一好處,就是興奮過後心情會變得很平靜,不再計較一時的分數得失。陳木法說,這非常有助於在學習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力戒浮躁。

“原本,我對分數是斤斤計較的,考試成績出來後,跟同學差個3分、5分,或是落後一名、兩名,心裡都會很難受。但是在深信自己的能力之後,我縱然考90分,而看別人考100分,也會十分坦然。因為我知道,那並不代表什麼。”

“所以,年輕的時候驕傲一點不要緊,最怕的就是沒有信心。”院士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今天的學子。

日記催我成長

感謝成長歲月的好友———日記,一直鞭策陳木法前行。

這句話對少年時代的陳木法來說,並非誑語。事實上,小時候的陳木法也很調皮,和今天普通的孩子別無二致,雖然身為班長,卻常常胡鬧貪玩。

“那時候,一個難以突破的矛盾是:晚上臨睡前,我每每在心中勵志自勉,想著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長大如何如何。但是第二天醒來,就把昨晚的一切拋開忘光。”陳木法說,這種困擾,一直到後來,陳木法開始堅持每天記日記,才最終消除。

這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今天,院士把當年寫日記的經驗比喻為鞭策自我前行的動力。原因很簡單:因為,寫日記,誰都希望日日長進,大概沒有哪一個人會願意在日記中對自己說:嘿,今天,我又胡鬧了一整天!

而在高二那年,日記甚至意外幫了陳木法一個忙。那時,身為班長的陳木法突然間被撤職,伴隨而來的是老師冷落、同學疏遠,這莫名的變故讓陳木法感到無比失落。那段日子,只有日記是陳木法唯一可以盡情傾訴衷腸的夥伴。

到了年終,陳木法終於看到老師的評語———這才恍悟,原來,老師把陳木法的家庭出身給搞錯了。

“一場誤會,一出特殊年代的‘冤假錯案’”,陳木法笑說,後來真相澄清,“官復原職”,但自己並沒有大悲大喜後的失衡之感,唯一感謝的是日記,那艱難困苦中陪伴陳木法度過的好友。

學學聾子青蛙

“從前,有兩隻青蛙:一隻是坐井觀天的青蛙,還有一隻是聾子青蛙。坐井觀天的青蛙自高自大,為人恥笑;而聾子青蛙因為聽不到別人的風聲言語,反而能靜心做事,獲得成功。”

陳木法告訴記者:寓言中的這兩隻青蛙其實都很像他自己,只不過井底之蛙像是中學時代的自己,而聾子青蛙更像是工作以後的自己。

陳木法說他在高中時,因為書念得好,腦袋靈光,所以一直是老師的“寵兒”,智商出眾,但是在情商上卻有缺陷。常常因言惹禍,得罪人,表現得狂放不羈。

高中三年,陳木法當了兩年半的班長,但是這個班長也當得有點稀里糊塗:一是每天的早操課沒去過幾次,都躲在被窩裡睡大覺;二是幾度爭取政治進步,由於民眾基礎不佳,都沒成。

回憶這兩件小事,陳木法說他那時候最崇拜的是魯迅,一心想學魯迅的傲骨,但是沒有分清傲骨與傲氣的區別。

畢業後,陳木法趕上“運動”勃興的年代。心煩意亂,不想去,後來有一天還真的就自作主張———不去了!他把宿舍的門反鎖住,在上面貼了一張大大的紙條:睡覺中,勿打擾!

陳木法說,從此以後他就當起了聾子青蛙,潛心鑽研學問,以後還真的成了大器。

數學之美

數學家眼中的數學之美,可謂無處不在。

“在英國,位於泰晤士河畔的劍橋大學是一所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她的占地面積極小,裡面簡直就是寸土寸金,但是我仔細數了一數:你知道嗎?劍橋大學裡的數學樓足足有10棟之多!”

數學之美,在於技巧。陳木法說,就像解題一樣,工作中,碰到困難,學習數學的人會非常自然地分析困難在哪些方面,該如何解決?所以,數學好的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特彆強,他看問題能夠迅速抓住要領。

數學之美,還滲透生活。陳木法開玩笑地說,女孩子找對象,找數學系的最保險,因為學數學的人邏輯比較簡單,心無旁騖,不會想更複雜的東西。

中國科學院院士之數學物理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些為祖國做出大貢獻的人們。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