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新聞記者]

陳新[新聞記者]

一位是任國家廣電總局主管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社常務副社長職務、是中國新聞傳媒行業最年輕的具有教授級職稱的人才之一的陳新;另一位是復旦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歷史認識論、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教育學的陳新;還有一位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兼職教授,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名譽教授的陳新;最後一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樑專家陳新。

基本信息

廣電總局陳新

陳新記者陳新
對媒體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對傳媒產業規律和傳媒經濟學有深刻研究,有開闊、獨到的傳媒企業戰略發展思路,在海內外傳媒行業具有廣泛的資源網路,並與國內眾多大型企業機構有長期積累的合作基礎;對經濟金融領域長期跟蹤研究。是中國新聞傳媒行業最年輕的具有教授級職稱的人才之一。

1966年生於江蘇;1986年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復旦大學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班畢業;1988年至2004年期間,歷任新華社對外部中央新聞采編室記者,新華社駐澳大利亞記者,新華社對外部經濟新聞采編室主任、中央新聞采編室主任、發稿中心主任等職務;1995年29歲時破格晉升主任記者。
工作成績

陳新曾常年參與或主持新華社對中國以及國際上重大活動的新聞報導,如多次“兩會”、中共十六大、APEC領導人會議財富論壇博鰲論壇、港澳回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等,多次參與隨國家領導人出訪以及柯林頓總統、布希總統、布萊爾首相訪華報導等,在國內外媒體發表了數以千計的新聞作品。先後十多次獲得新華社社級優秀新聞作品獎以及全國人大好新聞一等獎、1998年全國抗洪救災好新聞一等獎等,並於2003年獲得新華社伊拉克戰爭報導先進個人榮譽。
陳新先生媒體管理經驗豐富,對傳媒產業規律和傳媒經濟學有深刻研究,有開闊、獨到的傳媒企業戰略發展思路,在海內外傳媒行業具有廣泛的資源網路,並與國內眾多政府部門、大型企業機構有長期積累的合作基礎;對經濟金融領域長期跟蹤研究,巨觀政策與市場趨勢把握能力強;英文水平高,曾先後主持編譯審定和對外簽發了近百件中央政府發布的重要檔案和白皮書的中英文文本。
2004年進入中視金橋以來,陳新先生主持集團構建和戰略規劃,負責對外投資合作、計畫財務管理、媒介傳播策略等。他提出了明確的集團定位與戰略發展方向,致力於在電視、平面和網路媒體方面進行跨媒體業務的戰略拓展,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打通傳媒產業鏈上下游環節。
陳新先生現兼任國家廣電總局主管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社常務副社長職務。

工作經歷

2004年加盟中視金橋以來,陳新主持集團構建和戰略規劃,負責對外投資合作、計畫財務管理、媒介傳播策略等。他提出了明確的集團定位與戰略發展方向,致力於在電視、平面和網路媒體方面進行跨媒體業務的戰略拓展,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打通傳媒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更好地為企業客戶提供整合傳播策略與執行服務,促進和保障中視金橋的快速健康發展。

2006年11月,陳新成為中視金橋的執行董事,並在2007年12月獲委任為公司主席,主要負責公司策略發展、財務及整體管理。

2008年6月底,中視金橋在成立的第九個年頭選擇了赴港上市。當時,中視金橋全球發售1.394億股,其中1394萬股在香港公開發售。不過,香港新股市場不景氣,該公司IPO公開發售部分只獲得1倍多的超額認購,發行價也定在每股2.63港元,為發行區間的下限。

老師

陳新老師陳新
陳新,男,1972年生,江西萍鄉人。1994年、1996年先後於江西師大、廣西師大獲史學學士學位和哲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於復旦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1年8月在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完成博士後研究,並留所工作。2002年10月調往復旦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歷史認識論、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教育學。主要論文作品有《解構與歷史:德希達思想對歷史學的可能效應》(《東南學術》)、《“世界歷史”觀念在全球化經驗中的境遇》(《思與言》)、《實驗史學:後現代主義在歷史領域的訴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歷史學的歸途:全球化情境下思想史的寫作》(會議論文),著有《西方歷史敘述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譯著《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主編有《當代西方歷史哲學讀本(1967-2002)》(復旦出版社2004年版),近年在《史學理論研究》、《世界歷史》、《世界哲學》、《思與言》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譯文八十餘篇。目前正在從事歷史比較理論、歷史主義與時間問題方面的研究,從事新版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的補充翻譯。現任《世界哲學》編委。

醫生

陳新醫生陳新
陳新,男,1929年11月3日出生,研究員、教授、無黨派人士。
學歷和工作簡歷
1953年3月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本科畢業;1952年9月-1958年9月任北京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59年8月-1970年1月任阜外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1970年1月-1979年9月任青海茫崖石棉醫院心內科主任,青海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師,青海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副主任,青海省高原心臟病研究所附屬醫院副所長、副院長、內科主任;1979年9月-1979年11月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副研究員,臨床電生理研究室主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心內科主任院長助理,臨床電生理研究室主任;1990年1月-2002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兼職教授,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名譽教授;2002年2月-現在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兼職教授,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名譽教授。
1984年4月-1984年10月赴美國洛杉磯懷特紀念醫院作為訪問學者,有臨時臨床醫師執照;1984年10月-1986年6月赴美國加州大學雪松-西奈醫學中心心內科訪問學者,也可作臨床工作。

著作

《臨床心電圖圖譜》(196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冠心病監護手冊》(198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心電生理和心臟起搏》(199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院士

陳新陳新
陳新(1932. 1. 12--)橋樑工程專家。江蘇省無錫市人。1953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鐵道部大橋工程局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設計工作中,參加正橋管柱鑽孔基礎方案設計,60年代參加南京長江大橋水上基礎設計所設計的施工設施,在以後水上基礎施工中得到推廣套用。70年代主持的長江九江大橋正橋基礎設計,創造了“雙壁鋼圍堰鑽孔基礎”的正橋基礎方案,是橋樑深水基礎設計、施工方面的一個突破,迅速在全國得到推廣,此項設計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九江長江大橋正橋鋼樑及基礎設計,施工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1983年主持設計桂林雉山灕江大橋,為當時國內跨度最大的V型剛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1983年主持錢塘江第二大橋設計,其在涌潮河段基礎設計施工及多跨長聯預應力連續梁的技術取得了成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詞條


資料來源

[1] 共青團汕頭大學委員會 http://xtw.stu.edu.cn/detail.asp?type=6&id=1814

[2] 中國廣告網 http://www.cnad.com/html/Article/2005/0524/20050524105816553224.shtml

[3] 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686606/d48120519.htm

[4]39健康網 http://ysk.39.net/bj/yisheng/detail/58117.html#i

[5]智識學術網http://www.zisi.net/htm/xzwj/cxwj/2005-05-11-21595.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