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鼎

陳家鼎

陳家鼎是一名漢族人,畢業院校是早稻田大學,國籍中國,去世於1928年。

基本信息

歷史人物

陳家鼎(1876——1928),字漢元,漢族,湖南寧鄉潭樹灣人。
1891年補博士弟子員,後考入湖北武普通學堂。1904年春,考取官費留學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士學位。
1905年最早加入同盟會,同年與禹之謨等人創立了同盟會湖南分會,1906年奉孫中山派遣,到上海、武漢、等地建立革命組織。1906年3月在上海首先創建同盟會機關,後又在武漢建同盟會湖北機關、湖南分會等。並赴大連、奉天一帶組織“鬍子隊”,準備南征,詩文素負盛名,在同盟會中任評議員,主要革命報刊撰稿人,與黃興宋教仁友善。1906年秋孫中山委任陳為同盟會總部評議員、鼓吹部部長。1908年夏孫中山又派陳家鼎秘密赴山東發動武裝起義失敗。曾受興中會委託,護送陳天華姚宏業兩烈士靈柩歸葬嶽麓山,並協助覃振、禹之謨發動各校學生送葬遊行,在長沙為反清上演了“驚天動地”的一幕。同年9月他與寧調元傅熊湘仇式匡等創辦雜誌《洞庭波》,該雜誌以宣傳民族革命為主旨,刊發了《二十世紀之湖南》、《仇滿橫議》等鼓吹排滿革命、提倡暗殺、批判改良的文章。“每期印數千冊,散布各省,流入醴陵、萍、瀏等縣尤夥”,“雖窮鄉僻壤之氓,鹹瞭然於革命之不可一日緩矣”。《洞庭波》出版第1期後停刊,於1907年1月改名為《漢幟》出版,陳家鼎、寧調元、景定成等主編,章太炎作了發刊詞。撰稿人有黃一鑄等。分論說、時評、來稿等欄。以“光復祖國,防護人權,喚起黃帝種魂,掃除白山韃虜,建二十世紀民國,還五千年神州,而尤以維持各國公共安寧、鼓吹漢人實行革命”為主旨,刊有劉道一撰寫的《驅滿酋必先殺漢奸論》等著名文章,雖出至第2號又停刊,但其影響卻至為深遠。 他以“鐵郎”筆名,發表《二十一世紀之湖南》一文,又撰《論各省宜速回響湘贛革命軍》,號召回響萍瀏醴起義。陳家鼎不但撰文積極鼓吹革命,而且深入長江下游各省以及山東、東北等地,策動革命。
民國成立後,陳家鼎為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並於1902年春隨孫中山去武漢與黎元洪會談。在國會,他聯合參、眾兩院議員中的忠貞之士,組"癸丑同志會",堅決反對袁世凱。宋教仁在滬被刺,陳在議院對袁世凱政府嚴厲質詢並親自主持聲勢浩大的追悼會。首屆國會開幕,陳家鼎拒袁世凱50萬元賄賂,並說“我頭可斷,義不帝秦”。當袁派兵圍住國會脅迫議員投袁票時,陳三次投票都在票上大書“孫文”二字。陳家鼎成為在國會中團結忠貞的同盟會議員合力抗袁的中堅。他曾寄詩孫中山明志“有長安雖朔不稱臣”。
二次革命失敗,陳遭袁通緝亡命日本,在極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不斷與孫中山商討討袁策略,並對將來革命成功後的民主憲政向孫中山提出許多好的建議和意見。對一些針對孫中山的非議陳毫不動搖,忠心擁戴孫中山矢志不渝,曾有詩“吾子獨為先覺風,眾生原是可憐蟲。卻除江東討孫虜,目無餘子是群雄。”
1916年袁世凱死,陳家鼎重返北京國會,任憲法起草委員。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組成護法軍政府,陳即去廣州,1918年元月孫中山任命陳家鼎為大元帥府參議。當護法軍政府遭滇桂系軍閥脅迫時,陳四處奔走協調,當一些議員動搖離粵時,陳始終與孫中山在一起。孫中山下野,陳家鼎聯合革命派議員通電擁孫並寫信請孫回廣州主持軍政府工作,並於1920年11月在廣州發出《關於西南大計的通電》,通電萬餘言中宣傳孫中山對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諸方面的主張及治國思想。1924年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孫中山安全危急。陳家鼎冒生命危險聯繫叛軍中同鄉洪兆麟,勸洪申明大義,洪覺悟令士兵緩進,為孫中山脫險爭取了時間,孫中山非常感激。後來陳母在滬病逝、孫中山領銜發治喪訃告,贈款治喪,還親自去弔唁(挽陳家鼎母鄧太夫人:生於九月,歿於九月;男善漢書,女善漢書)。
平定陳炯明叛亂後,奉孫中山命返北京,聯絡原國會同仁,準備回響北伐。孫中山逝後,(孫總理的遺訓主筆是汪精衛,陳家鼎為校刊人之一)他退出政壇,隱居西山,息養肺疾,整理著述。1928年1月因煤氣中毒猝逝於北京(在當時江西國會議員程宗榮家做客)。
曾以詩文擇婿,選中了他同鄉鄰邑清末隱居京都的翰林公的獨生子許君武。
陳家鼎也是一位詩人。他曾率弟妹4人參加柳亞子南社,一時傳為佳話。
辛亥革命女傑唐群英贈詩:
百戰歸來剩此身,同舟猶話劫餘生。
老陳不是尋常客,曾率諸侯討暴秦。
黃興贈陳家鼎聯:
古人卻向書中見;
男子要為天下奇。
陳家鼎 讀《革命評論》有感
專制千年是亞東,平權從此唱歐風。
只教點點文章血,流作櫻花一片紅。
陳家鼎(字漢元),“年十五,補博士弟子員。未幾,復考入湖北武普通學堂,鏇以官費東渡日本留學,遍交志士。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先總理孫公在東京改組興中會為中國同盟會,漢元首先加入,以文字宣傳排滿,乃與章炳麟胡漢民等創設《民報》,下筆萬言,發人深省”(卞孝萱唐文權.辛亥人物碑傳集[C].北京:團結出版社,1991)

湖南益陽師專歷史系副教授

男,1936年9月生,湖南寧鄉縣人,現任湖南益陽師專歷史系副教授。1959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反右"時曾被劃為"中右"。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鄂西北區建始一中教俄語。1972年調湖南寧鄉四中教英語。1973年調益陽師專。先後刊發論文五十餘篇,約六十萬字,主要有《論王船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試論王船山的理欲觀》、《論君本主義》、《民本主義新論》、《君主民本主義論納》、《中國倫理與政治思想體系論綱》等,1992年10月和1994年11月兩次邀請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和發言獲得學者們的稱讚。現任船山學社理事、湖南省孔子學會理事、中國古代史研究會理事、國際中國哲學會會員。加入九三學社後曾任九三學社益陽市(縣級市)第一屆市委會委員。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

男,1937年1月生,湖北浠水人。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長期從事數理統計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不完全數據的統計推斷、序貫統計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上的套用,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曾任北京大學機率統計系統主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機率統計學會理事長、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及全軍裝備可靠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主編的教材《數理統計學講義》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主持的項目“飛彈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增長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獲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項目“可靠性評定的數學理論及其套用”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已出版的教材還有《機率統計講義》,《序貫分析》等。

戲劇演員

優秀青年演員,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廣東粵劇院一團團長助理、主要演員。 師從著名醜生麥維佳,應工小武、醜生行當。在《狸貓換太子》、《范蠡獻西施》等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

浙江省慈谿市周巷鎮海莫社區醫院院長

學術成就

主編《中華醫務文萃》、 《中華醫學臨床研究》等醫書8部。參編《中華誤診學研究》、《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等18部。撰寫“五倍子外敷治療外傷性局限性瘀腫”、 “火針治療帶狀皰疹186例”、“三聯療法治療斑禿100例療效觀察”、 等醫學論文90篇,分別刊載於《浙江中醫雜誌》、《中西醫結合雜誌》、 《美國中華醫學雜誌》及《臨床醫學論文選編》等書刊中。撰寫醫學科普文章13篇。論文“挑治放血治療急性結膜炎”一文在美國洛杉磯等七屆名醫藥學術交流大會上交流、“針刺加貼敷 治療支氣管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一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98 漢方、西洋醫學優秀醫學成果交流大會上交流。“自擬冬苑湯治療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一文2001年4月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5屆國際中西醫優秀成果研討會”上交,均獲得國際優秀論文證書。

藝術成就

參加省級以上學術會議71次,國際學術交流7次。獲優秀論文證書 43篇、國際優秀論文證書6篇。獲全國一等獎與二等獎共18篇,三等獎2篇,省級三等獎5篇。其事績曾在《人民日報海外報》《解放日報》《上海經濟報》《寧波日報》《慈谿日報》以“患者的貼心人”,“他在農村醫壇上馳聘”等文章報導。由於醫術精湛、療效顯著、貢獻突出、成績卓著,其業績已編入《世界人物辭海>、《中華名醫譜》、《世界傑出華人風采錄》、《世界名人錄》、《中國大陸名醫大典》、《共和國專家名醫大典》、《21st entury Thesaurus of Qualified personnel》等36部辭書中。出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多次進行學術交流及學術報告。多次被評為市先進醫務工作者及衛生部的表彰和獎勵。98年被中華醫學論文編輯部等單位聯合授予《中華醫學奉獻杯》金獎一等獎鍍金金杯。他發明的“華佗氣管炎膏二聯療法”,2000年9月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特色醫藥研究中心評為中華名醫高科技成果領先榮譽金獎,本人被授予共和國名醫專家貢獻金獎。2001年8月被湖南省東方名人文化研究院授予“首家東方名人成就獎”。2003年被評為市級抗非典先進個人,2005年又被評為中國優秀民間名醫,2010年被評為“金玉杯”全國詩書畫大師成就獎金獎、“首屆中國名家世博藝術傑出成就獎”、聚醫傑中國特色醫療研究學術貢獻獎。到2009年連續19年被評為市級衛生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