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銀[鹹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大銀[鹹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大銀[鹹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大銀 1954年1月生,湖北鹹寧人,大學文化,中共鹹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高級政工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88年7月6日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主要著作:《"鬧喪"面面觀》發表於《人民論壇》1996年5月號;《誰也離不開的美好》發表於《人民論壇》1997年第6期;《政治六要素的內涵與關係》發表於《高校理論戰線》1996年第7期;《如何管理好村組集體資金》發表於《中國農民》1995年第4期;《談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與協作》發表於《湖北日報》1994年8月8日;《淺析村民組長任用制度》發表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總第78期;《處理農田灌溉糾紛的思考》發表於《法學雜誌》1994年第3期;《楠竹之鄉的調查與思考》發表於《中國特產報》1994年4月 11日;《怎樣領會領導意圖寫材料》發表於《辦公室業務》1997年第1期;《中共中央兩次精神文明決議之比較》發表於《企業文明》1997年第2期;《怎樣擬定小標題》發表於《秘書之友》1997年第7期;《十三大、十五大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比較》發表於《學習月刊》1998年第2期,並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主義研究》1998年第5期複印;《下崗與再就業工作的幾點思考》發表於《人民信訪》1998年第9期;《偉大的理論來源於偉大的實踐》發表於《雲南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共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85篇。

新聞報導

“好事者”陳大銀

——政協幹部陳大銀助人為樂事跡 陳劍蘭 樊向紅

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政協辦公室主任科員陳大銀,把扶殘助弱當作享受,把關心公益事業當作幸福。由於好事做得多,人們戲稱他為“太平洋的警察”和“好事者”。他擔任非領導職務後,社會影響和知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他說:“做好事就能產生好心情,有好心情就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做好事實際上自己也從中受益。”他被省委宣傳部、省殘聯評為宣傳殘疾人事業先進工作者;被省委辦公廳表彰為信息工作先進個人;被鹹寧地委、行署和鹹寧軍分區表彰為抗洪救災二等功;被鹹寧市委、市政府評為“長江堤防建設先進個人”。
呼籲社會救助11個殘疾人、植物人、孤兒和侏儒
陳大銀受鹹安區殘聯之託,撰寫殘疾人事跡時認識西河國小下肢癱瘓女生楊琴。8年來,楊琴先後考上區實驗國中、青龍山高中,陳大銀一直關照楊琴的學習和生活,請這兩所學校減免學費,組織女生輪椅隊推楊琴進出教室、上廁所,還向區政府、區婦聯、團區委匯報,共為她解決2000元學費。2年來,陳大銀為62歲的孤人李德榮代寫信件、提供政策法律諮詢,盡力為她排憂解難。陳大銀與這2家接觸時發現,李德榮雖然年老力衰,但結交面廣,可以出面為楊琴上學和生活排憂解難。楊琴與母親雖然很困難,但可以解決李德榮的孤獨問題。便建議楊琴拜李德榮為“乾奶奶”,建議楊琴的母親劉昌元拜李德榮為“乾娘”,演繹現代版《紅燈記》中的“革命家庭”。她們合影留念後,雙方頻繁來往,李德榮多了1根精神支柱,楊琴多了一個關心的人。
官埠橋鎮亡夫的植物人張臘全在床上吃喝拉撒7年,靠82歲的婆婆護理。區政府宿舍一位家屬求助陳大銀幫助解決困難。陳大銀請在官埠橋鎮的8位區政協委員捐800元,請區供電公司捐款代交她家12個月的電費,請區直機關6位年輕女幹部捐12件新衣給張臘全17歲女兒洪莉。元宵節這天,陳大銀專門提副食看望張臘全。
2002年,陳大銀在橫溝鎮長嶺村14組住點時,給身患肝癌的劉國懷一張名片,表示:“以後有困難就來找我。”2個月後,劉國懷望著床頭的這張名片離世。其妻謝元珍拿著名片找到區政協,陳大銀請在橫溝橋鎮的8位區政協委員捐2200元,請區民政局解決15件衣服和200元救濟款,請區就業局為其子解決了500元職業培訓費,請雙溪中學為其女解決480元進餐補助。
桂花鎮九龍村3組女童金玉婷頭大如斗,頭圍達2.4尺,比同齡小孩多6寸。時任鹹寧市委辦副主任的陳大銀與政府辦一起,組織團委、工會、婦聯等單位向社會發出救助金玉婷的呼籲。鹹寧市各界共捐資2萬多元。陳大銀3次專程去看望金玉婷,個人捐款200元。
2004年3月,時任區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的陳大銀看見擔山中學失學少年王安心在一餐館洗碗,連忙請區政協常委、神童牧業公司經理童光耀捐800元將送王安心送回教室。童光耀共為王安新捐3600元學費、生活費,另買2套新衣。向陽湖鎮鐵鋪村8組村民彭夕坤、王秋仙夫婦兩個兒子同時考上大學,找區委書記、區長解決學費。陳大銀遇上後,請區政協常委、澳升木業公司董事長朱君山資助2000元。青龍山高中父亡母殘的特困生龔磊家庭困難,陳大銀請區政協常委、寧興房地產公司經理汪洪3年共資助7400元。雙溪橋鎮楊林村孤兒王金星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陳大銀請區政協委員、鹹寧市宏宇建築工程公司項目經理沈定鵬資助1000元,以後3年每年資助1000元。
夫婦身高分別只1.4米、1.2米高的侏儒、汀泗橋鎮星星村17組王安友、李華珍夫婦交不起500元的電改費、器材費,1年多沒有用電。陳大銀應區信訪局之邀,請區供電公司當天免費為他們電改。王安友、李華珍夫婦雙雙跪下感謝。永安辦事處同心路社區59號盲人佘濤無錢繳納電改費,在同心路社區採訪的陳大銀遇上他,主動向區供電公司反映,區供電公司接受陳大銀的建議,組織團員青年捐465元,為佘濤代交了電改費。區政協2007年沒有安排非領導職務的陳大銀與特困戶結對幫扶,而他卻硬是出了100元錢。

陳大銀和他的西嶺書屋

收集涉農科技資料1000餘本,在家鄉自建農村書屋服務鄉鄰,免費為村民送科普書籍。鹹安區汀泗橋鎮星星村12組,有這樣一位老人,村里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無人不道他的熱心快腸,他便是區政協退休幹部陳大銀。

5月10日,在星星村12組陳大銀家的老屋,記者見到了快60歲的他:中等個子,著一雙休閒皮鞋,穿一身深藍色休閒服,一對粗眉微微上揚,時刻掛著溫馨的笑客,和善的眼睛在眼鏡片下閃閃發光,粗糙的雙手不停著擺弄著書桌上的書本,細心地拿著抹布打掃著,仿佛擦拭的不是書本而是一塊塊金子。

這間書屋由 2個書架、1張書桌、1張閱讀桌和6把木椅組成,書籍種類66種,涉及農業、林業、水利、水產、畜牧、環保、衛生、政策和文藝等方面。陳大銀介紹,這些書籍是他花了1年多時間,跑遍了市環保局、區文化局等多家行政單位募集而來,一小部分是他自己的收藏,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好心人捐贈的,書櫃是區新華書店送的,桌子是區委宣傳部送的。

“大銀哥,你這又在擺弄些么事? ”“大銀叔,這都是些什麼書啊? ”“老陳,按書上說的,真的能種出粗壯楠竹嗎? ”這間書屋位於星星村12、13兩個組相鄰的西嶺陳老屋土彎處,當地共有40戶200多人,多年來,村民們祖祖輩輩都以種竹為生,自老陳辦起書屋後,大家帶著好奇心來到書屋。

12組70歲的村民劉緒忠,以前靠給人打零工,僅僅只能解決吃飯問題。2011年2月,書屋“開張”時,陳大銀送給他2本關於花卉苗木種植的書籍。劉緒忠按照書本知識,通過試驗,完善了育苗、施肥等科學管理苗圃的方法。如今,他的4畝花卉苗圃里,苗木翠綠。劉緒忠情不自禁地說:“真得好好感謝老陳。 ”

12組村民宋美榮好客純樸,一直都為找不到創業目標而發愁,在陳大銀書屋的啟發引導下,她辦起了“美全土菜館”。她說:“書里的美食圖案太漂亮了,我要利用我們的土特產,研究出各種菜色,讓來這裡的遊客嘗嘗山裡的美味。 ”

陳大銀自費建的這個書屋是我市首個組級農村書屋,1年來,他向星星村村民共免費送去了800多本科普書籍。他說:農民有了知識,就有進步的動力。

臨走時,陳大銀告訴記者,科普是件大事,有了書,山里人就知道如何更科學的種竹子,如何更好地開發當地資源,希望通過這個組級農家書屋,使村民在生產、生活上真正受益。下一步,他打算請市區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學校專家到組裡現場講授科普知識,回答村民在閱讀這些農技書中遇到的難題,在村里放映科技題材的電影。

建議提案

代表建議將魚水路更名為“三元路”

人民代表網訊息(通訊員 陳大銀)在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李建玲提交了將魚水路更名為“三元路”的建議。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八月至皇佑元年(1049)三月,湖北省鹹寧縣(今鹹安區)永安古城南門外馮家壟人馮京,在州試、會試和殿試中“三元及第”,是以科舉取士的1300年連中文“三元”的13人之一,人稱“馮三元”。三元及第後,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4朝,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副宰相),著有文集20卷、奏議10卷,結為《潛山文集》。他先後在永安東門外東嶽廟和溫泉潛山寺讀書。在東嶽廟讀書時,住在現魚水路東路口附近。當時,他的住處旁邊有一口塘,塘邊有一條小溪,小溪上有石板小橋,被後人稱為“三元橋”。20世紀80年代,鹹寧縣生資公司將位於這裡的商店(現鹹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北端)冠以“三元樓”招牌。 2008年,鹹寧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在魚水路口建起了“三元亭”,立有“三元碑”。成為這裡的標誌性建築物。

目前,將鹹寧飯店至107國道這段路稱魚水路,既與現實不相符,又無歷史意義,缺乏文化底蘊。為了紀念馮京,激勵人們努力學習知識,李建玲代表建議將魚水路更名為“三元路”。

建議抓住清明節機遇招商引資源

中廣網北京3月8日訊息(記者張毛清)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活動的傳統。很多鄉村在外鄉、外縣、外市、外省甚至海外工作、務工經商和定居的人員要回老家祭祖。

這些人員中,有的功成業就,實至名歸;有的風華正茂,事業如日中天;有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思念家鄉。

現在,各級都在大力招商引資。有的是在春節前到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地召開同鄉會招商引資,有的是派員外出招商引資,有的是在平時接待在外的仁人志士時招商引資, 還有的是把客商請進來招商引資。而利用清明節機會招商引資,有很多好處。一是成本低,不需車旅費。二是不客人不請自到,而且到得比較齊。三是容易調動他們為家鄉作貢獻的情緒。四是給天各一方的本籍人提供了敘舊的機會和為招商引資交流信息、互相啟發、互相鼓勵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政協、互相促進的機會。有的鄉村曾利用清明節招商引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政協陳大銀建議:鄉、村、組幹部提前走訪本鄉村村民,收集本鄉村在外人員今年清明節期間回鄉情況,並與其聯繫,告之家鄉招商引資項目和優惠政策等信息,通報本鄉村在外人員回鄉投資情況,建議他們在同一天回鄉。基於農村清明節祭祖有“前三後四”的習慣,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後四天為祭祖時間,建議鄉、村、組幹部在此期間,把工作重點放在招商引資上,或召開座談會,或個別走訪,通報家鄉招商引資項目、基本建設項目和慈善項目。聘請他們為“家鄉招商引資信息員”。對於曾經為家鄉招商引資作出過貢獻的人,由鄉政府或村委會發給招商引資獎狀。對於外出多年、多代,在家鄉沒有親屬、沒有住宅的回鄉祭祖人員,要滿腔熱情地騰出住宅,安排食宿。

優秀專家盤點08

陳鼎翔
陳鼎三
陳鼎衡
陳調民
陳殿珍
陳殿雲
陳殿勛
陳甸英
陳棣生
陳第亨
陳帝堯
陳迪珍
陳迪勛
陳迪明
陳迪良
陳迪艮
陳登選
陳登送
陳登樹
陳登山
陳登貴
陳登常
陳德鑄
陳德朱
陳德洲
陳德芝
陳德政
陳德征
陳德振
陳德英
陳德義
陳德陽
陳德雄
陳德新
陳德偉
陳德望
陳德萬
陳德土
陳德素
陳德山
陳德錄
陳德樂
陳德來
陳德傑
陳德嬌
陳德芳
陳道立
陳道久
陳道國
陳代知
陳代釗
陳代勇
陳代宣
陳代聲
陳代南
陳代龍
陳代理
陳代坤
陳代福
陳代發
陳大滋
陳大柱
陳大周
陳大玉
陳大用
陳大英
陳大銀
陳大堯
陳大獻
陳大水
陳大生
陳大蓉
陳大群
陳大毛
陳大龍
陳大鐳
陳大來
陳大軍
陳大菊
陳大經
陳大街
陳大輝
陳大貴
陳大廣
陳大德
陳大慈
陳大川
陳達玉
陳達西
陳昌的
陳伯富
陳達森
陳伯淳
陳長輝
陳昌炯
陳波揚
陳崇貴
陳達樹
陳達時
陳達容
陳達人
陳達群
陳達理
陳達俊
陳達惠
陳達福
陳達昌
陳翠英
陳翠香
陳翠玲
陳翠蓮
陳粹華
陳叢星
陳叢禮
陳從明
陳從連
陳從江
陳慈祥
陳春英
陳春秀
陳春馨
陳春祥
陳炳廉
陳春容
陳春鳴
陳春蓮
陳春蘭
陳春錦
陳春暉
陳春耕
陳陲淮
陳傳再
陳傳永
陳傳儀
陳傳揚
陳傳敘
陳傳先
陳傳祺
陳傳民
陳傳孟
陳傳禮
陳傳金
陳傳馥
陳傳福
陳川雲
陳川雄
陳楚珍
陳楚源
陳楚瑩
陳楚雄
陳楚三
陳楚橋
陳楚南
陳楚材
陳出亞
陳崇玉
陳崇武
陳崇文
陳崇瑞
陳持八
陳澄遠
陳程玉
陳承悅
陳成旭
陳成扶
陳成飛
陳成發
陳成斌
陳澈水
陳朝宗
陳朝綸
陳朝魯
陳朝坤
陳朝菊
陳朝鋒
陳朝芳
陳超雲
陳超新
陳超然
陳超能
陳超靈
陳常忠
陳常玉
陳常偉
陳常青
陳長洲
陳長水
陳長壽
陳長青
陳長坤
陳長俊
陳長軍
陳長虎
陳長桂
陳長庚
陳長根
陳長春
陳長波
陳昌余
陳昌勇
陳昌銀
陳昌生
陳昌明
陳昌茂
陳昌奎
陳昌凱
陳昌君
陳昌鴻
陳昌大
陳昌池
陳禪心
陳燦石
陳燦奇
陳彩英
陳才靈
陳才庚
陳才彪
陳步清
陳步秦
陳步發
陳步純
陳步蟾
陳補雲
陳博煥
陳伯章
陳伯陽
陳伯勛
陳伯高
陳伯剛
陳春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