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慈

陳大慈(1904~1939)民國文學家、編輯,國立浙江大學教授。

基本信息

文學家

原名陳慈煦,筆名陳大慈,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北柵村人。 1904年,陳大慈出生於北柵西坊一個書香之家,父親陳敬壽是晚清秀才,村中塾師;舅父鄧紹勛乃清末舉人。大慈自幼聰穎敏捷,好奇思,文章尤顯天賦,深得父輩喜愛,舅父並為他補授新學。13歲那年,大慈天資過人,赴省應試,以文章第一名破格錄入廣州培英中學,為校中最年少者。在校期間,接受新潮思想,勤學好思,“五四”運動後考取上海大同大學專修國文。升大後,他追求個性解放,獨立性強,靠撰稿儉學,尚未畢業,便有多家報刊約稿,頗有才名。

陳大慈供職於杭州《民國日報》主編《沙發》副刊,並為《東南日報》等撰稿。他思想激進,常撰文針砭封建禮教、倫理綱常。

陳大慈供職報界時間較長,《沙發》副刊連編二千餘期,文聲大振,並應聘執教國立浙江大學,主講《修辭學》。三十年代初,抗戰事起,他主筆《黃鐘》副刊(《黃鐘》其名,取屈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意),以愛國精神為主線,大量撰寫如屈原、文天祥、岳飛等歷史英雄,宏揚民族氣節,鼓舞國人抗日情緒。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杭州將陷,他隨浙江大學搬遷廣西宜山,當時環境惡劣,他身體不佳,又不服水土,加上宜山瘴氣,瘟疫流行,由於缺醫少藥,浙大師生多有病亡,陳大慈教授也在瘟疫中病故,草葬於宜山“浙江大學師生墳場”,時為1939年,年僅35歲。

陳大慈居杭十餘年,集講學、編務、寫作於一身,從文期間,與聞一多、郁達夫、老舍、陳望道、鍾敬文等友善,據說病亡後,聞一多先生聞知還撰辭致哀。陳大慈一生雖然短暫,但有大量文章講稿散落,陳大慈是常用筆名,還有“小可”等筆名署用過。可惜戰亂流離,未有及時蒐集整理。文革中,其二侄兒在武漢大學圖書館系畢業,偶從零碎資料中查悉他幾本文學著作,其中有雜文集《古玩》(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29年4月出版),小說集《紅葉》及散文集《西湖遊記》出版行世。可惜文革混亂,未得原書保存。另出版有《瘋了》(黎明書局1930年3月出版)、《花椒》(黎明書局1933年6月出版)、《新亭》(大眾出版社1935年7月出版)。

陳大慈一家均為革命家庭。胞弟陳慈照(陳超)抗戰前就讀中山大學、參加中共領導的地下學聯,1938年入黨,長期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建國後任廣州市公安學校校長,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等職。其女陳秀懷,抗戰後參加粵贛湘邊縱隊征戰,離休前是《廣州日報》黨委副書記,大侄兒陳廣明,現任廣東省對台辦副主任、三侄兒陳紀萱正師級轉業,現任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醫學專家

陳大慈 1938年12月出生,廣西區玉林市人。1952年畢業於中南軍區通訊學校。現任職於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開發區中醫益健診所。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員,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中國民間中醫藥開發協會會員。中華名醫協會理事,中國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香港科學院醫學顧問。擅長運用子午流注學說,創造多穴位注射療法與中醫辯證論方藥相結合來治療疑難病症。自1990年到現在,治療各種類型骨質增生病4000餘例,有效率達98%以上,顯著療效率90%以上,治癒率達70%以上;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百餘例,基本痊癒率90%;治癒中風后遺症50餘例,能恢復生活自理者達70%;治肩周炎、脊柱側彎、舞蹈病、癲痛,泌尿繫結石,婦兒科疾病等,均獲良好療效。1993年經市衛生局推薦,入錄《中國當代民間醫生薈萃》並獲榮譽證書。1998年8月以《苦參祛風湯治癒皮膚瘙癢症》等三篇學術論文入選《中國傳統醫藥絕技論文精選——臨床與實踐》,其中兩篇被評為優秀論文,並獲優秀論文證書和榮譽證書,醫藥先進工作者獎狀。入編《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人才世紀獻辭》、《中華英才大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第二卷)、《新世紀中國城鄉名醫大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書。2000年6月,論文《苦參祛風湯治癒皮膚瘙癢症》再次榮獲國際醫壇千禧名醫金獎和學術成果獎;2000年8月,論文《類風濕關節炎中期的治療經驗》榮獲第二次新世紀優秀特色專科名醫金獎和香港紫荊花優秀論文獎;1999年10月香港科學院聘為醫學顧問。2000年12月,論文《頸椎病論治》榮獲新世紀中醫藥學術創新獎,並刊載於《中國當代名醫論壇》一書中,2001年11月,榮獲北京名醫名方研究推廣中心與農村醫藥報社聯合授予《特色專病專家》榮譽稱號。2003年11月為世界教科文衛組織(WESCHO)吸收為專家成員。

優秀專家盤點08

陳鼎翔
陳鼎三
陳鼎衡
陳調民
陳殿珍
陳殿雲
陳殿勛
陳甸英
陳棣生
陳第亨
陳帝堯
陳迪珍
陳迪勛
陳迪明
陳迪良
陳迪艮
陳登選
陳登送
陳登樹
陳登山
陳登貴
陳登常
陳德鑄
陳德朱
陳德洲
陳德芝
陳德政
陳德征
陳德振
陳德英
陳德義
陳德陽
陳德雄
陳德新
陳德偉
陳德望
陳德萬
陳德土
陳德素
陳德山
陳德錄
陳德樂
陳德來
陳德傑
陳德嬌
陳德芳
陳道立
陳道久
陳道國
陳代知
陳代釗
陳代勇
陳代宣
陳代聲
陳代南
陳代龍
陳代理
陳代坤
陳代福
陳代發
陳大滋
陳大柱
陳大周
陳大玉
陳大用
陳大英
陳大銀
陳大堯
陳大獻
陳大水
陳大生
陳大蓉
陳大群
陳大毛
陳大龍
陳大鐳
陳大來
陳大軍
陳大菊
陳大經
陳大街
陳大輝
陳大貴
陳大廣
陳大德
陳大慈
陳大川
陳達玉
陳達西
陳昌的
陳伯富
陳達森
陳伯淳
陳長輝
陳昌炯
陳波揚
陳崇貴
陳達樹
陳達時
陳達容
陳達人
陳達群
陳達理
陳達俊
陳達惠
陳達福
陳達昌
陳翠英
陳翠香
陳翠玲
陳翠蓮
陳粹華
陳叢星
陳叢禮
陳從明
陳從連
陳從江
陳慈祥
陳春英
陳春秀
陳春馨
陳春祥
陳炳廉
陳春容
陳春鳴
陳春蓮
陳春蘭
陳春錦
陳春暉
陳春耕
陳陲淮
陳傳再
陳傳永
陳傳儀
陳傳揚
陳傳敘
陳傳先
陳傳祺
陳傳民
陳傳孟
陳傳禮
陳傳金
陳傳馥
陳傳福
陳川雲
陳川雄
陳楚珍
陳楚源
陳楚瑩
陳楚雄
陳楚三
陳楚橋
陳楚南
陳楚材
陳出亞
陳崇玉
陳崇武
陳崇文
陳崇瑞
陳持八
陳澄遠
陳程玉
陳承悅
陳成旭
陳成扶
陳成飛
陳成發
陳成斌
陳澈水
陳朝宗
陳朝綸
陳朝魯
陳朝坤
陳朝菊
陳朝鋒
陳朝芳
陳超雲
陳超新
陳超然
陳超能
陳超靈
陳常忠
陳常玉
陳常偉
陳常青
陳長洲
陳長水
陳長壽
陳長青
陳長坤
陳長俊
陳長軍
陳長虎
陳長桂
陳長庚
陳長根
陳長春
陳長波
陳昌余
陳昌勇
陳昌銀
陳昌生
陳昌明
陳昌茂
陳昌奎
陳昌凱
陳昌君
陳昌鴻
陳昌大
陳昌池
陳禪心
陳燦石
陳燦奇
陳彩英
陳才靈
陳才庚
陳才彪
陳步清
陳步秦
陳步發
陳步純
陳步蟾
陳補雲
陳博煥
陳伯章
陳伯陽
陳伯勛
陳伯高
陳伯剛
陳春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