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銀麻花

陳麻花是古鎮最具風味的小吃。到了重慶不去老街,那你準沒有口福,而到了老街不去嘗嘗老鎮的麻花,那你真算是沒到過磁器口了。各種風味的麻花,甜的、辣的、麻的滿足各種人不同的口味和需要。嘗著麻花的香酥,總是忍不住想像最初製作麻花的人是怎樣的生活。

基本信息

簡介

陳昌銀麻花俗稱陳麻花,味道酥軟,口味獨特,現在已經成為了重慶的一大特色小吃。 清朝末年,古鎮陳麻花憑藉其獨特的口味從此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因其選料上乘,採用全手工製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棉等特點。
在重慶市著名的磁器口步行街上,有八家店鋪同時經營一種產品——麻花。生意最好的這一家,老闆叫陳昌銀,別看他做麻花生意的時間不長,每年純利潤已經達到100萬,成為磁器口呼風喚雨的人物。麻花主要有四個品種:甜、椒鹽、麻辣、蜂蜜。作甜味,磁器口麻花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新產品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陳麻花陳麻花

陳麻花的傳說

故事的開端,陳麻花,大概人們已經忘了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小吃把山城人都給征服了。陳麻花來到磁器口已經兩年了,住在離老街最遠的山頭。每天他都會從山上沿著青石階走下來,走到自己做活計的鋪子。鋪子,臨街,不大,以賣些日用的雜貨為計。生意也不是很好,勉強維持著老闆一家人和他的生活。好在老闆是個六十左右的老頭,為人和氣,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勤勞能做。女兒叫小麼,是老人最小的女兒。其實老闆共生育了三個孩子,不幸的是只有小麼長大成人,而且越發出落得像她母親。母親?對,小麼的母親就是因為生她時難產死去的。
故事的開端總是不免染些暮氣,老人一天夜裡染了風寒,登時就去世了。好在臨終,老人看出這兩個生活在一起的年輕人的情意,就把小麼託付給了陳。生活總是要繼續的,可是誰不曾想小兩口收拾父親遺物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個秘密:深入簡出的老人竟然是神廚的師弟!而且留下了一張已經破損嚴重的秘方,只寫著:古鎮麻花。這一個驚喜,讓小麼和陳麻花喜出望外。因為現在的雜貨生意越來越難做,人們有錢的去大商場,沒錢的又幾乎沒有購買的能力。鋪子的貨物有的堆了幾年都無人問津。倒是一些風味小吃因為來往的客商的光顧,格外繁榮。如果真能把古鎮麻花發揚光大那真是一個事業,退一步講就算沒有發揚,如果不壞的話也可是解決生計的絕好主意。當天夜裡,小兩口一夜不眠。他們在尋找老人留下的一切東西。總算零零碎碎的看到了他與神廚的通信。只是秘方已經殘損,缺少最主要的一個配料。
陳麻花望著剛剛結婚不久的妻子,眼裡充滿愧疚:“小麼,我想去撒。”小麼沉默一會兒,抬起頭來:“天津離這裡多遠?你幾時才會回來?你走了我怎么辦?”陳麻花沉默了,小麼的話句句重擊在他的心裡。一個男人的自尊在困苦裡已經不值得一提了。如果他真的一走了之,小麼怎么辦?他們結婚才一個月,一個月……舊破的老房子、已經門可羅雀的鋪子、賒欠的老債、常常走過的輕薄的流商……各種各樣的煩惱一下子聚滿心頭。陳麻花猶豫了,因為這不是離家的時候。可是,他又轉念,如果不找個活路,早晚鋪子會撐不下去了,那時候怎么辦?
小麼畢竟是理解他的,她抬起了低沉的頭毅然地說:“你走吧,家裡還有些積蓄。我也會照顧好鋪子。”陳麻花只能沉沉地點點頭,還能說什麼?小麼的心裡已經知道了。生活永遠跟人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只要它一次不高興就可以讓所有的一切付之東流,就如同眼前的嘉陵江。
雨後的庭院靜靜的。仿佛夜是從屋檐下的蜂窩裡流出來了,落在窗前高大的梧桐樹葉上,最後滴了下來,黑了人間。在夜的柔波里,一切如小舟,安詳寧靜。停渚在庭院裡的蘭花,張著絲帶般修長的葉子,泛著青綠色的幽輝。陳的心情卻不同這安靜的重慶的夜,更多更多的苦澀湧進心頭。小麼心情也一樣。不過,事情總是不太壞,畢竟一個成功的希望在遠處,一個富裕的夢想在遠方,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得了。
第二天,天剛剛放亮,陳麻花就收拾停當,來到碼頭等著最早的一艘從這裡經過的貨船。小麼在他身後靜靜地跟著,一句話不說。當船開的時候,陳終於打破了沉默:“么妹子,快回去吧。我很快就會來的,明年開春在在這裡等我撒。”小麼依舊未說話,安靜得像一個聾啞的孩子。從陳來到重慶,他們就再也沒分開過,這一次離別對小麼來說是個未知的恐懼。她等,她可以等,十年二十年她也等的。不過,小麼最擔心的就是她像寶釧一樣等待,而陳呢,會不會最終給她一個大大的失望。那樣的話,她的一生從現在開始就是銀幕上大大的“完”了。
陳在貨船上顛簸了一個月,終於到了天津,這座臨近天子的大都市。走進天津,陳的眼裡亂了。可是在驚喜過後,一個最大的實際給了他:哪裡找神廚?他幾乎見人就問信上的地址。語言不通,囊中羞澀,找了幾天依舊沒有信息。最後,餓昏在他常常徘徊的麻花鋪子門前。故事再往後就有些老套。好像善良的人總會有個不壞的運氣,老闆是個善心的人,把陳救起了。看他可憐,就讓他在鋪子裡一邊做工一遍尋找神廚。
這真是因禍得福的造化,陳麻花在這間鋪子裡從一點點雜活做起。不過,窮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勤奮,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把麻花的製作工藝全都學會了。老闆經常讓陳幫他做麻花。陳的手藝已經趕上老闆的水平了。可是,時間也過得很快,幾乎轉眼就兩年了。陳每時每刻都在思念家裡的妻子,幾乎在夢裡夜夜都回家,睡在那張老式的黃梨木老床上。他覺得是時候跟老闆說再見了。
老闆也像當初一樣和善,他沉沉地一笑:“年輕人,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知道你不是來投親的。天津衛大大小小隻要有些名氣的廚子我都認識,根本沒聽過你說的那個人!不過,兩年了,每天你都出去打聽,又讓我覺得你不是撒謊的人。不管怎樣,現在你把麻花製作技術都學會了,也該走了。……算了,走吧。”陳一臉無辜,因為他真的無話可說了。兩年了,要真有這樣一個人早就找到了。陳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個頭。兩行濁淚落了下來……收拾好的行李背在肩上,轉身就走了。
“站住!你還忘了些東西!拿著吧……”老闆突然叫住陳,把一個小包交給他。陳接過來,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雖然他已經習慣了天津的生活,但妻子在家裡他時時牽掛著。他告訴過小麼,明年開春就回去,可現在已經過了兩年了。他知道家裡的積蓄根本就不夠生活,如果小麼……他不敢想了,那樣的話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不會!
歸心似箭的比喻並不能完全適合陳麻花回家的心情,更多的內疚更多的愁苦在心裡折磨著他。到了嘉陵江旁,他望著依舊的古鎮沉默。他又猶豫了,他怕見到妻子,見到她落魄的樣子,見到她水樣的眼睛,他會哭,哭得一塌糊塗。正在猶豫,突然聽到一個人大呼他的名字。一抬頭,小麼。小麼是飢瘦的,眼睛因為臉上的少肉緣故更顯得大,大得怕人。她的手邊領著一個孩子,腦袋大大的,身子卻縮著委屈著,像一個發育良好的蘿蔔。他終於哭出聲來……
“快!快叫爸爸。”剛走到一起,小麼就迫不及待地讓孩子叫爸爸。陳憨憨地撫摸著孩子碩大的腦袋,笑得像個孩子。“爸爸……有吃的嗎?”孩子一聲爸爸讓陳麻花的心都碎了。有吃的嗎?妻子和孩子過得生活……他忍住眼淚,笑著說:“回去爸爸給你做!走!”伸手抱起來孩子,他的體重跟一隻兔子差不多。“你走後,我又看了看父親的信。其實,那不是父親的,而是更早的先輩。所以我托人去天津去找你,可是回來的人都說找不到。那時,我恰好有身孕了……”小麼的聲音有氣無力的。陳麻花突然打住她:“我都知道了。別說了,我們回家吧。”
回到家裡,院子沒有多大變化,可屋裡只有那張黃梨木的大床。他一句話也沒說,拿起小包袱打開。小麼眼睛亮了:“哪裡來的那么多錢?”陳麻花拿出一些,把剩下的交給她:“拿著吧,過些天我們就開張做生意。”說完,他就拿著錢消失在霧裡,回來的時候帶回來很多肉食和糧食。第二天,他們又在碼頭運來一些必要的工具開始把臨街的鋪子改成了麻花店,門上大大的三個字:“陳麻花”。這是師傅給他題的,就在那個包袱里。

相關公司

重慶市磁器口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現代工藝加工生產傳統食品的知名企業,經過多年經營,已經完成從單店經營到產業化生產的企業轉型,並於2007年初正式註冊成立了重慶麻花行業的第一家股份企業。公司致力於研究傳統的麻花配方,集香、酥、脆為一身,創立了馳名的重慶名特小吃——陳麻花,使傳統的食品,獲得新生。目前公司僅在重慶磁器口就有三家直營店,將麻花做成了磁器口銷量最大,口碑最好,最具特色的產業,為磁器口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卓越貢獻。重慶市磁器口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已經成功註冊了“陳昌銀”“古鎮陳麻”兩個商標,憑藉多年的誠信經營,質量保障,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度及品牌效應。
重慶市磁器口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曾經先後獲得了《共和國小康建設獎》、《重慶市名優特產》、《全國行業質量誠信示範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等諸多榮譽。先後被中央電視台致富經欄目、重慶電視台天天630欄目、《世界經理人》、《金沙文化》、重慶晚報、重慶晨報、健康人報、新浪網、農博網等知名媒體的報導。
陳麻花陳麻花

陳昌銀的創業史

經營普普通通的麻花也想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真是前所未有的事。誰能想到,如今每年賺100萬,號稱磁器口“麻花掌門人”的陳昌銀,最初創業時只有50元錢。
1997年9月,重慶市合川縣金鐘村陳昌銀的兒子考上了重慶交通學院,在給兒子交了第一年3600元的學費後,陳昌銀手裡只剩下50元錢。
陳昌銀的妻子:“我的孩子考到重慶來,到重慶來讀書,讀大學要用很多錢,我們就說乾脆我們換個地方,這樣就到重慶來。”
1997年10月,42歲的陳昌銀揣著50元錢和妻子來到重慶市江北區。一個星期過去了,夫婦倆誰也沒有找到工作,窮困潦倒的陳昌銀只好當起了棒棒。
1998年春節前的一天,陳昌銀在菜園壩汽車站抬貨時,看到一個小販在賣麻花,5元錢一斤,生意很好。
陳昌銀堅信只要自己做的好吃,就一定能賺到錢。1999年3月,他拿出攢下的900元錢,置辦鍋灶,嘗試做麻花。讓陳昌銀困惑的是,以前看村裡的老人做麻花很簡單,可自己炸出來的麻花又硬又澀。
陳昌銀的妻子:“我們兩個人那么一商量,帶了麻花回去的,讓老的嘗,老的一嘗,他說這個加花生油,加核桃油,好,加點糯米,一做出來,它就很酥脆了。”
陳昌銀:“細長的,要搓勻一點,它炸起來,一起就酥了,如果不搓勻一點,它大的就沒炸熟,細的就炸糊了。就6轉,6個,有規定,兩頭不能長了,也不能短了,要壓到,如果沒壓到,它就散了,一炸它就散了,壓長了,它就會支起來。”
陳昌銀用2個月改進麻花的製作方法,終於炸出了香甜酥脆的麻花。他租不起攤位,只好晚上炸麻花,第二天一早走街串戶地叫賣。1999年7月的一天,陳昌銀無意中走進了一個叫伍禮蘭的人開的雜貨店。伍禮蘭:“我就經常來關注他呀,教他怎樣做生意呀,他很老實的,腦殼沒有我們這樣的開殼。以前最先是用啤酒瓶子,我們山城啤酒瓶擀麵,後來呀,我就給他提供用那個木棒,圓的,這么大,後來就是這么大的,擀麵的。”
伍禮蘭的幫助讓陳昌銀漸漸學會了做生意。2000年初,陳昌銀用5000元錢在江北小市場租了個攤位,打算大幹一場。誰知經營了2個月,市場接到政府下發的拆遷通知,陳昌銀不得不放棄才找到的落腳之地,重新挑起麻花擔子。
2000年3月的一天,陳昌銀挑著擔子無意中走到磁器口。當時磁器口正在開發古鎮旅遊,急需引進民間的風味小吃和傳統工藝品。陳昌銀的出現,讓正在發愁如何尋找合適項目的管委會負責人單大國眼前一亮。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陳昌銀的麻花引到磁器口來。
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管委會副主任 單大國:“我們就跟他講,你這個東西非常好,但是人氣不足,品牌沒有出去,我們積極地幫助你,協調房子,租金,協調你買賣,儘量積極地協助你註冊有關的商標,擴大銷售,擴大影響,把這個麻花做好。”
單大國開出的一系列優惠條件讓陳昌銀不由得動了心。但他覺得真正人氣不足的不是自己的麻花,而是眼前的磁器口。何況開店的成本比挑擔賣多得多。任憑單大國怎么勸說,陳昌銀就是不肯留下開店。
陳昌銀:“那個時候磁器口人氣不是很興旺,下午買菜都買不到,沒有什麼人。我來了三次,都沒看好這個市場。”

陳麻花陳麻花

陳昌銀的妻子:“一路都是爛房子,老房子,你看那邊的房子,很多都是街道。”
陳昌銀謝絕了管委會的邀請,可隔三茬五,他又忍不住要從磁器口經過。儘管冷清的街道每一次都讓他感到失望,可心裡總是惦記。2000年5月,陳昌銀和妻子來到磁器口,碰到了正在賣毛血旺的張秀英。
張秀英:“他兩口子走到店門口,我就問他是買東西嗎,他說不是,他說你這裡有炸麻花的沒有,我當時就說,我說我們這條街還沒有。我說你是哪兒的人,他說是合川的,我說我也是合川的。”
在磁器口遇到老鄉,陳昌銀十分激動,他把心裡的煩惱全說了出來。張秀英聽後,勸陳昌銀試試看,還說看在老鄉的情面上,把自家的門面租給他。
張秀英:“那個門面很小,像一個巷巷那個樣子的,要炸麻花呢,也不需要多大。”
陳昌銀:“我問她這個門面多少錢的房租,她問我給多少,我想給150或者120,我都沒說出來,我就讓她說。”
張秀英:“那時候街上的門面,人不是很多,還不曉得做得好不好。我當時就說,80元錢。”
陳昌銀:“我聽到她這樣說,我心裡高興了,管它做得成做不成,只有80塊錢,我馬上就跟她定下來,說交一季度的房租。”
2000年5月,陳昌銀的麻花鋪子在磁器口開張了。儘管事先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每天的銷量實在少得可憐。
陳昌銀的妻子:“三四十斤,我在江北大概還是要賣七八十斤。
陳昌銀:“人少得很,只有當地的幾個人,外地沒有人來。”
陳昌銀後悔當初不該衝動地跑到磁器口做生意。可房租已經交了,現在不乾賠得更多。無奈之下,他只得壓縮一切費用,硬撐下去,盼著早點熬過這3個月。為了節約電費,陳昌銀把麻花搬到了街邊來炸。
2000年6月,磁器口管委會加大了對古鎮的宣傳力度,磁器口旅遊一下火了起來。過去這條幾乎無人問津的古街,人流量每天超過上萬人。這讓苦苦煎熬的陳昌銀看到了希望。
每次陳昌銀現場製作麻花,遊客們就會圍上來看他表演。時間一長,“陳麻花”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由於是磁器口獨此一家,“陳麻花”的利潤相當可觀。
陳昌銀:“最多一天銷售了1000斤,賣到6000塊錢,賺將近2000嘛。”
趕上節假日,麻花就不夠賣,陳昌銀不得不實行“限量購買”的規定。可越限量,買的人越多。
陳昌銀:“沒規定買多少的時候,7、8斤,10幾斤,20斤都有,規定了以後,只準買2斤了,那個隊排得更長。裡面那個店呢,把那個街都攔斷了。
磁器口市政監察大隊 苟昆中隊長:“那時候有接近上百人排隊,整個路上全部是人,我們的人基本上到了關鍵時刻,我們要抽調他這兒來。”
看到生意如此火爆,陳昌銀迅速在磁器口開了兩家分店,原先的麻花小鋪漸漸擴張成擁有四五十個夥計的麻花公司。到2003年底,“陳麻花”的年營業額突破100萬元。
可就在這時,另一家麻花店悄然開張了。緊接著,磁器口冒出10多家麻花店。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者,起初陳昌銀沒有放在心上。
陳昌銀:“你看這么多家的麻花,他們又吆喝,又拉客,結果嘗了那些顧客都走了,都不買。我這個現場操作,現場炸,更吸引那些顧客,我也不吆喝,他看到,他就一嘗,他就曉得我這個好吃一些,他就來了。有句古話,“吆喝不好貨,好貨就不吆喝”。
就在陳昌銀為自己獨特的賺錢方法得意之時,他紅火的生意招來了一些同行的嫉妒,2005年11月3日下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陳麻花陳麻花

陳昌銀:“我做了3年以後,生意好了,他們沒有什麼生意,他們嫉妒我的顧客太多,把他的門面占了,他把我的攤子給掀了。”
當天正在賣麻花的馬上從店裡跑了出來。
工人:“我說你把我們的攤砸了,現在要賠我們,那他說不給賠,把你打死了再給你賠。”
陳昌銀:“他出來就是一腳,人就摔倒了。”
工人:“倒下去我又起來,他就第二腳打了,他說我要把你們的人打死,我說你打死就打死,我們麻花倒了一地,你得賠我們。”
排隊的顧客看到有人打架,撥打了110。最終肇事人向陳昌銀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3000元。但陳昌銀覺得這樣下去同樣的事情可能還會發生。所以這幾天,他正組織磁器口的同行,打算成立一個麻花股份有限公司,讓大夥聚在一起,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人人都是股東,用集體的智慧推動麻花行業的發展。
雖然工作才剛剛開始,但陳昌銀認為這與開分店容易出現的人員短缺,資金不足相比,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現在一年賺100萬,今後可能會賺得更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