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

磁器口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昔日這裡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磁器口,以出產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餘處。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

基本信息

概述

磁器口
古鎮磁器口位於重慶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

鎮上有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鳳凰山昂其右,三山遙望,兩谷深切。鳳凰、清水雙溪瀠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寬岸闊,水波不興,實為天然良巷。

史載興鎮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極盛,古人詩讚其繁華,白日千人拱手,夜裡萬盞明燈。有“小重慶”之美喻。

馬鞍山上川東名剎寶輪寺,始於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傳說明建文帝曾避難於此,故又名龍隱寺,其繁盛時住僧達三百餘人。

鎮上建築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牆。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後房一般為四合院,為商賈大戶居所。雕樑畫棟,窗花戶欞圖案精美,做工精巧。

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抗戰時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鴻、豐子愷、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鎮上就讀。《紅岩》小說華子良原型從古鎮碼頭險脫魔爪。

古鎮有山有水,空氣清新,綠樹成蔭,民眾生活安寧舒適,保留了中國地方民族生活風貌。199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保護歷史街區,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已規劃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遊新區,古鎮已敞開門戶,喜迎中外客人。

風景

 重慶磁器口  重慶磁器口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昔日這裡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在此中轉集散,重慶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碼頭設店收購。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菸絲等為大宗。在重慶作為陪都時期,據統計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全年中商貿最興旺的是枯水季節(舊曆八月至次年四月),碼頭河壩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碼頭上萬商雲集,擁擠不通。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昔日磁器口碼頭的繁榮景象,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記憶里。

當年留傳這樣一首民謠:“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隻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著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和汽燈如繁星閃爍。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後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有“小重慶”之稱。

古鎮來歷

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最早叫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逃出皇宮削髮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 “ 掛單 ” 隱匿達四、五年之久。因真龍天子曾隱於此,後來世人將寶輪寺易名龍隱寺,所在白岩場也改稱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為川東名剎,龍隱鎮也隨之沾了光。

龍隱鎮改名為磁器口,源於瓷器。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鎮上瓷器業鼎盛時達七十餘家,外地裝運的船隻停滿了大碼頭,繁榮了古鎮的經濟。後來,就將龍隱鎮改為了瓷器口;再後來,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三多”

古鎮磁器口,從老人們的敘談中得知,古鎮昔有“三多”:廟宇多、名人足跡多、茶館多。在磁器口,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雲頂寺、復元寺、文昌宮……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發現殘牆斷垣,向居民打聽,準會得到這樣的答覆:“這裡原來是個廟子。”昔日,在這裡香會、廟會、花會,以及正月龍燈、清明風箏、端午龍舟、七月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等,一年到頭從不間斷。在老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初一十五廟門開,燒香拜佛請進來。”現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只有“寶輪寺”,“寶輪寺”建於唐初,大雄寶殿正樑上刻有“尉遲恭建修”字樣。寺地範圍較大,由大雄寶殿,至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都是寶輪寺範圍,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氣勢恢弘。有僧侶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毀於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川時,把廟宇幾乎燒盡,僅存大雄寶殿。後經培修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及禪房。大雄寶殿的殿柱是約兩人合抱的馬桑樹,其餘殿宇的柱子直徑不過一尺大小。而大雄寶殿的建築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且是全木結構。殿中兩樁刻有盤龍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但兩柱平衡,歷時千年之久,全殿無歪斜之影,真可謂天工巧匠,堪稱一絕。大雄寶殿佛爺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邊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鴨投入井內,事後在“九石缸”發現。此井在平時用石鼓蓋上的。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不少已成為老人們回憶的佳話。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髮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餘華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為界。

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裡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國小。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紅岩》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裡,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重慶磁器口重慶磁器口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賣報的報童:‘賣報,賣報”的喊聲不絕於耳。姑娘和大嫂們:“賣瓜子,南瓜子,葵瓜子,賣花生,磁器口的鹽花生!”叫賣聲清脆響亮。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台說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台”,都是掛牌說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闆自然高興,說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

磁器口“三寶”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陳昌銀麻花俗稱陳麻花,味道酥軟,口味獨特,現在已經成為了重慶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鎮陳麻花有四個品種:甜、椒鹽、麻辣、蜂蜜。作為現在的主打產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深受廣大朋友的喜愛;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新產品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民俗

鎮玩龍燈

磁器口古鎮玩龍燈的方法種類很多,但有種奇特的玩龍燈方法,俗稱“打火龍”或“玩火龍”,堪稱一絕。每逢春節前,由當地玩龍藝人用竹篾紮好火龍骨架,外麵糊以皮紙或紗布,再漿上米湯,待乾後畫上龍甲並塗好油彩。龍身視表演規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節為稱,多用單數,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節等,舞龍時一人一節。通常,在火龍紮好後,要進行多次排練,以使表演者們步伐一致,動作流暢。因要打火花,舞火龍一般選擇在晚上進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壯觀)。打火花就是將生鐵加熱熔化成水狀後,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拋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間,頗有禮花飛濺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鐵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龍。舞龍者一般都光著臂膀並抹上菜油防燙傷,只穿一小褲,起勁舞動,直舞至汗流浹背,靈動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時,即將鐵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時間,火花四濺,狂龍飛舞,萬人喝彩,很是壯觀。同時,還會附帶表演一些鑽火圈、吐煙火之類的表演以烘托氣氛。火龍也不單只在春節時玩,在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也會玩龍。解放前,百姓較信風水迷信,在乾旱時,還會不分季節玩龍求雨。磁器口古鎮素有“玩龍之鄉”的美稱,曾於1986年、1987年、1988年連續三年參加重慶市龍獅表演,現場拔頭籌而獲特別獎。後來由於多種原因,玩龍表演減少,自從古鎮保護建設啟動後,玩龍的習俗又漸漸火了起來。

金錢板

在古鎮磁器口,偶爾還能見到表演金錢板的。只見表演者手拿三塊楠竹做的竹板,上面還嵌有銅錢,邊敲邊打,邊玩邊唱,節奏感極強,語言風趣幽默,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金錢板藝術大概發源於300多年前的成渝兩地,後逐漸流傳於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表演者手持長約一尺、寬約一寸的三塊楠竹板進行表演。其中兩塊還嵌有銅錢或其它金屬片,表演時竹板互擊,能發出金屬聲音,藝人們以它為道具進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縣吃縣”,習稱“金錢板”。另外,也有人稱其為“金鑒板”,還有人稱其為“三才板。”與評書、蓮花落等說唱藝術一樣,金錢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鄉場鬧市路口劃個圈子表演,拉扯場子招攬顧客。因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便逐漸發展到進入茶館表演。加之道具簡單,就是幾塊竹板,演員一人,機制十分靈活,非常適宜在茶館中進行演出。所以,後來金錢板就主要在茶館中進行演出了。在金錢板表演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因藝人的不斷創造總結,使其表演技法不斷豐富完善。還因技法特點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雜派”等幾個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擊打技巧與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將三塊竹板呼來耍去,摹仿擊打出大自然的各類聲音,富含萬千變化,令人稱奇;清派金錢板主要注重說唱的咬字吐詞、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節奏穩健;而雜派則基本上兼清派與花派之長,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說唱中注意節奏變化、靈活自如、唱中帶說、說中帶唱,長短句子交錯而行,快慢自由。

金錢板其傳統曲目有《三國》、《水滸》等長篇戲曲故事,俗稱“長條書”。另外,還有一些如《八仙過海》、《武松打虎》等取材於民間故事傳說、笑話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稱“詩頭子”。金錢板唱詞通俗易懂,節奏鮮明,韻味悠長,其語言多以成渝兩地的方言土語為主,極富地方特色,頗受當地民眾喜愛。過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館多有金錢板表演,但現在已很少了。逢年過節或周末,在有些茶館還偶有所見。磁器口的金錢板傳人江禮元老人有時還在演出金錢板,但願這門傳統藝術能煥發出新的青春與活力。

摸福

磁器口古鎮老街有一斗大倒寫的“福”字,離福字三丈開外,常有人閉著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謂之有“福”且“福已到”,沒有摸到的也不必著急,因為“福在身邊”,離福不遠,可繼續再摸,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摸福”。相傳,摸福的方法是:人在離“福”字兩丈開外,面向福字,雙手合十,微閉雙眼,虔誠祈禱許願後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轉三圈,然後平伸雙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為:一摸財運,二摸官運,三摸姻緣,四摸福運。摸四下後就不能再摸了,因為第五次是霉運,那可是不能隨便瞎摸的了。

景點

翰林舊居

“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清末又孫氏以價在此辦學授課。其後人在此讀書,考中三個舉人。另又學生黃鐘音段大章中進士等,授翰林院編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嚮往之地。房屋現保存中院,內庭有小拜月台,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館

展館濃縮古鎮建築的精髓,穿越時空的阻隔,走進追憶的長廊,感受木、石、磚的建構,圍合的空間,寧靜的院落。鍾家院鍾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鍾雲亭所建,距今有120年歷史。該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寶輪寺

寶輪寺明朝建文帝避難時曾在此隱居,故寶輪寺又名龍隱寺,磁器口舊稱龍隱鎮,現存寺內“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湯金大字,是我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所題。該殿為明代建築,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沒有一顆鐵釘,堪稱我國建築藝術之瑰寶。多年來,寶輪寺暮鼓晨鐘,香火不斷,每逢春節廟會,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在這裡燒幾柱香,許個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宮

文昌宮磁器口轄區是九宮十八廟的聖地。香火最旺的廟子數寶輪寺,道觀中最熱鬧的就是文昌宮。磁器口民謠:歌樂靈音寺,龍隱鳳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馬桂花香。

交通提示

從沙坪壩重慶百貨商場對面的重慶大酒店門口坐公共汽車,花1元車票,20分鐘後就可以到磁器口古鎮了

相臨景點歌樂山磁器口解放碑朝天門統景風景區山城夜景南溫泉風景區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岩村革命紀念館巴曼子墓鵝嶺公園華岩寺黃山蔣介石官邸孔公館清真寺南山風景區枇杷山公園`老君洞羅漢寺中山古鎮永川茶山竹海天主教若瑟堂重慶動物園重慶圖書館重慶基督教聯合禮拜堂林園臨江公園巴蜀古文化中心

經濟發展

中共沙坪壩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磁器口古鎮歷史傳統街區的保護開發工作。按照“雲南有麗江、江蘇有周莊、重慶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將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品牌,吸引海內外遊客觀光旅遊。

磁器口核心區只有5公頃左右,每年接待遊客大約600萬人。以後面積將逐步擴大,5至8年之後,將和紅岩魂廣場連通,整個遊覽面積擴大到3平方公里,擴容60倍。

凌健簡單介紹了規劃,向南,在磁器口大門入口,從沙濱路到童家橋立交橋這條路,長約1公里,以前只是簡單的粉刷了外牆。兩旁房子全部重修,木門、木窗、木格子,打造成為渝派風格建築街,總共投資8000多萬元。

向西,在磁器口石板街後邊,大約250畝地,是一片老房子,將引入社會資金,打造成“巴渝老街”,與旅遊核心區直接相連。

向北,穿過鳳凰溪,面積大約170畝,將打造成以抗戰風情為代表的陪都文化街。這三大片改造完成之後,有望和紅岩魂廣場連通,遊覽總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除了個別院館之外,依然不收門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