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元

陳信元

男,1964年9月出生,經濟學(會計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萬向集團財務顧問、浙江工商大學客座教授,浙江財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會計教授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會計研究》、《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編委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杭州商學院(現浙江工商大學)計財系學習,獲經濟學(會計學)學士學位。

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學習,獲經濟學(會計學)碩士學位。

1989年3月至1994年5月,在上海財經大學學習,獲經濟學(會計學)博士學位;

1988年1月至今,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其中:

1992年12月被評為講師,1994年6月被評為副教授,1996年6月被評為教授,1998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2000年11月會計學院院長。

1997年12月會計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1997年8月至1997年11月會計學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

1997年5月至1997年7月,會計學系副系主任

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會計學系代理副系主任

主講課程

本科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原理》,《中國財務會計》,《會計學概論》,《中級財務會計》,《AdvancedAccounting》,《AccountingFramework》和《AccountingandAuditingpractice》。

碩士

《高級財務會計研究》,《財務會計研究》(均為英文教材),財務會計專題。

3、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學》(英文教材)。

博士

《財務會計研究》。

主要貢獻

期刊論文

44、“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的實證分析”,《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2年3期,與張田余、陳風合作。

43、“淨資產、剩餘收益與市場定價: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金融研究》,2002年4期,與陳冬華、朱紅軍合作。

42、“預期股票收益的橫截面多因素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6期,與陳冬華、張田余合作。

41、“我國上市公司換股合併的會計方法選擇”,《會計研究》,2001年5期,與曾慶生合作。

40、"我國會計信息環境的初步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8期,與葉鵬飛、薛建峰合作。

39、"換股合併增加股東財富了嗎?:一項案例研究",《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0年2期,與陳東華合作。

38、"企業合併的會計方法選擇:一項案例研究",《會計研究》,2000年2期,與陳東華合作。

37、"我國二十年來會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2期。

36、"資產重組的市場反應",《經濟研究》,1999年第九期,與張田余合作。

35、"我國上市公司合併會計報表編制的現狀",《會計研究》,1999年第八期,與朱紅軍合作。

34、"兼併收購中目標公司定價問題的探討",《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三期(雙月刊),與張田余合作。

33、"全面展開博士生教學改革,造就跨世紀會計學術帶頭人",《會計研究》,1999年第五期,與張為國合作。

32、"西方會計學對中國會計理論發展的影響",《財務與會計》,1998年第十一期,與金楠合作。

31、"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財務會計問題研究",《會計研究》,1998年第十期,與原紅旗合作。

30、"論現金流量表的有用性",《上海財稅》,1998年第四期,與陳冬華合作。

29、"香港會計簡介",《上海會計》,1997年第3期。

28、"香港會計教育見聞",《中國財經教育》,1997年第3期。

27、"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的構想",與婁爾行合作,《會計研究》,1996年第二期。

26、"德國會計簡介",《會計研究》,1995年十二期。

25、"捷報初傳,乘勝猛進--評我國會計準則制訂的突破和存在的問題",《上海會計》,1995年第三、四期,《上海會計管理》1995年第一、二期全文轉載。

24、"中國會計準則制訂初始成果及中期評價"(中、英文),與婁爾行合作,《會計研究》,1995年第一期,並被選入《完善與發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財政部編1995年4月)一書和《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6月)。

23、"論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及其會計對策",《財經研究》,1994年第十二期。

22、"論淨權益的內涵",《會計研究》,1994年第四期。

21、"論股利的性質及其分派限制",《上海會計》,1994年第八期。

20、"企業改組會計探索",《財經研究》,1994年第八期。

19、"寶貴的啟迪",《會計研究》,1994年第三期,與婁爾行合作,《廣西供銷社會計》1994年第七期全文轉載。

18、"論會計準則的完善",與婁爾行合作,《財經研究》1994年第三期。此文為1993年海峽兩岸會計審計研討會宣讀論文的一部分,《上海會計管理》1994年第一期全文轉載。

17、"聯邦德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會計",《會計研究》,1993年第六期。

16、"保持適度自有資金,提高企業生存能力",《財經研究》,1993年第六期。

15、"利潤",《外國經濟與管理》,1993年第五期,1993年第十一期轉載。

14、"所有者權益",《外國經濟與管理》,1993年第四期,1993年第八期轉載。

13、"負債",《外國經濟與管理》,1993年第三期,1993年第七期轉載。

12、"組織會計理論流派",《財會通訊》,1993年第一、二期。

11、"動態會計理論流派",《財會通訊》,1992年第九、十期。

10、"靜態會計理論流派",《財會通訊》,1992年第七、八期。

9、"也談公積金的性質",《財經研究》,1992年第五期。

8、"聯邦德國的財務審計制度",《外國經濟與管理》,1992年第一期。

7、"德國企業損益表的編制及其研究",與婁爾行合作,《會計研究》,1992年第一期。

6、"關於企業兼併若干會計問題的思考",《會計學家》,1991年第四期。

5、"中德財務會計的比較研究",《上海會計管理》(內部刊物),1991年第四期。

4、"資金成本與新個體理論",《會計學家》,1989年第二期。

3、"西方國家的行為會計研究",《會計雜誌》,1989年第三期。

2、"近年來我國會計原則研究綜述",《會計研究》,1989年第三期。

1、"美國執業會計師業務的現狀",與徐子龍合作,《廣東財會》,1989年第三期。

科研成果

14.《保險監管會計研究》,中國保監會委託課題,2002年12月承接。

13.《上海實業公司治理結構研究》,上海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項目,2002年12月承接。

12.《中國上市公司配股行為、監管與經濟後果》,上海市曙光跟蹤計畫項目,2002年12月承接。

11、《上市公司行為的規範與監管:問題與對策》,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01年12月承接,2002年11月通過鑑定。

10、《轉軌經濟中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1年10月承接。

9、《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教育部重大課題,2000年9月承接。

8、《企業合併的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財政部重點會計課題,1999年5月承接。

7、《會計教育改革問題研究》,中國會計學會課題,1999年4月完成(主持人張為國)。

6.《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曙光項目,1998年承接。

5.《上市公司合併會計報表編制的實證研究》,上海財經大學預科研項目,1998年承接,已完成。

4.《企業集團的會計控制與會計決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6年承接,1999年3月通過鑑定。

3.《中國會計制度如何與國際接軌》,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主要參與人,1997年12月通過鑑定(主持人湯云為)。

2.《改革開放形勢下我國會計準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執筆人,已通過鑑定(主持人婁爾行)。

1.《新中國經濟思想的發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會計部分負責人,1997年3月通過鑑定(主持人談敏)。

書籍著作

21、《會計學》,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20、《財務會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19、《合併會計報表》,編著者,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18、《新中國會計發展史》,分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17、《新中國會計思想史》,著者,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16、《中國會計百科全書》,分篇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15、《會計原理》,參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11月。

14、《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綱要》,參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

13、《高級財務會計》,副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

12、《圖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參編,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年1月。

11、《淨權益會計論》,著者,立信會計出版社,1995年12月。

10、《高級財務會計》,副主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5年9月。

9、《中級財務會計》,副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

8、《會計學概論》,副主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年6月。

7、《中級財務會計》,參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年5月。

6、《新編會計學教程》,參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

5、《中國會計改革實務全書》,財務會計篇分篇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4、《中國會計準則導論》,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3、《會計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大綱》,參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

2、《經濟大詞典·會計卷》,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1、《英漢會計辭彙》,參編,1989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中國會計學會和香港會計師公會合編。

譯著

2、《現代內部審計實務》(下),與湯云為、周為熙、陳國輝合譯,1990年12月。

1、《蒙哥馬利審計學》(下,第九版),與湯云為、周為熙合譯,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年10月。

其它

5、“關於會計學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考”,《財經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4、“會計學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回顧與展望”,《財經高教研究》,2001年第1期。

3、"會計學院學科建設的現狀與展望",《財經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

2、"湯云為教授當選為著名會計訪問學者",《財務與會計》、《財經研究》、《上海會計》等雜誌,1995年各期。

1、"上海會計準則研討會綜述",《上海會計》,1989年第八期。

第八批長江學者名單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香港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先生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計畫。該計畫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