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農委與1992年成立,內有一種特稀有的植物台灣一葉蘭(Taiwan Pleione。

基本信息

簡介

台灣一葉蘭為國際間享有盛名之野生蘭花,常出現在台灣山區盛行雲霧之檜木林或常綠闊葉樹林,著生於林緣或林外之峭壁岩石表面,並有蘚苔植物相伴。

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在阿里山森林鐵路之眠月線沿線兩側海拔高度約2,300米之處,有大規模之群落形成。

台灣一葉蘭不易栽培,但因極受園藝愛好者之歡迎,又有廣大的外銷市場,過去被盜采的情形相當嚴重,生存受到威脅。為保存其野外族群及基因,農委會於1992年3月12日公告為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另於眠月石猴一帶,規劃台灣一葉蘭展示區,提供參觀之用。

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沿線。距阿里山火車站約5公里,在林業經營上,屬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事業區地30林班。

自然環境

1.氣溫:年均溫約11.5℃~15.9℃。

2.氣候:本區氣候多雨,尤其是夏季午後,常被雲霧所籠罩,屬於溫暖重濕型。

3.海拔高度:1,800~2,500公尺。

4.地質:在地質岩層上,屬第三紀之構造,形成於中新世﹔岩層之性質以砂岩為主,為細粒至中粒的淡青灰色砂岩,間夾深灰色頁岩和少量的礫石帶。一葉蘭即生長在垂直的砂岩岩壁上。土壤方面則以灰壤為主,另在山脊上或陡坡上發育較不完全,一般屬石質土。

動植物資源

台灣一葉蘭 台灣一葉蘭(PleioneformosanaHayata),為蘭科一葉蘭屬之落葉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空氣潮濕的雲霧帶。其植物體由一個球莖及一枚葉子構成,花朵豔麗。新植物體之形成,可經由有性生殖,產生種子萌芽,即實生苗;也可由球莖上之芽再度發育為新植物體,為無性生植。

台灣一葉蘭屬岩生演替序列的初期植物種類,一旦其他植物入侵則族群數量即相對減少,或甚而絕跡。亦即台灣一葉蘭之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陽光,為陽性植物,因此經常生長在垂直的岩壁上,生育地如無適當的清理與整治,則一葉蘭將為其他的植物所取代。

台灣一葉蘭生育地屬本省盛行雲霧帶中之檜木林及櫟林型,喬木以扁柏、紅檜、鐵杉、森氏櫟、台灣雲葉樹為主,林下灌草叢以玉山箭竹、杜鵑類高山越橘為主。本區稀有的植物,除台灣一葉蘭外,尚有阿里山千層塔、台灣擦樹、華參、阿里山十大功勞、威氏粗榧等。

台灣的自然保留區

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文明規定在自然保留區內,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之自然狀態。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文明規定在自然保留區內,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之自然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