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尊者Arhat Abheda ,阿秘特尊者為十六尊者之十六,釋迦牟尼稱讚他是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 阿秘特尊者雙手持菩提佛塔,據說是尊者到須彌山北面的羅剎居地去時,為幫助他禳除羅剎魔力,由釋迦牟尼贈與他的。山石供桌上擺有經書、香爐和寶瓶等供物,前面有西藏的祥瑞動物嬉戲追逐,身後為湍急的河水自天邊而落。上界有金剛手菩薩化現山間,大乘法王居於古松枝間。

阿秘特尊者簡介

佛陀給尊者菩提佛塔的目的是幫助阿秘特進入羅剎境時禳除羅剎的魔力,制服羅剎。尊者到羅殺境後,為眾羅剎說
阿秘特尊者阿秘特尊者
法,使得眾羅剎及其子女從輪迴之苦中解脫。
據說任何看見、觸摸到或者觀想菩提佛塔的人都會滿足自己的意願。信徒可以獲得“三學”成就;可以獲得吉運、善德和幸福;清除由於罪孽所積的惡業。除以上所說的之外,還可以從阿秘特尊者處獲得其它的恩惠。

阿秘特尊者的生平

阿秘特尊者出生在古印度王舍城一富裕而具有很高聲望,屬於帕薩家族的婆羅門家庭。他的父親叫比黎達蘇旺,娶同一種姓的女子為妻。一日,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孩子非常的漂亮,見到孩子的人沒有不誇讚孩子漂亮的。因而取名叫蘇秘特(意思是“無比的”)。孩子出生時舉行了盛大的謝神儀式,為窮眾發放了布施,每個參加儀式的人都得到了一份。
孩子長大以後,性情謙和,招人喜愛,對眾生有著無比的慈悲心,並成了一位通曉吠陀經典和各科知識的學者。
有一天,阿秘特碰到了釋迦牟尼佛,出於敬仰,他請求佛陀導引他進入佛門。釋迦牟尼隨即剃度他出家,使阿秘特成了一名僧人。阿秘特悉心鑽研,修習“三藏”,及時獲得了阿羅漢位
具有無比慈悲心的阿秘特尊者用超乎我們想像的諸多奇技和多種適宜的方法使他的弟子皈依佛法。釋迦牟尼佛讚揚他說:“阿秘特是我的弟子中慈悲最大的。”
此後的一天,阿秘特看見自己的外甥學習外道經典,就對他姐夫說:“我的外甥學的是什麼經典?”
姐夫回答:“一些外道經文。”
阿秘特尊者說:“從暫前的角度來看,外道的經典難以掌握;若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些經典沒有永久的價值。他甚至不能使眾生擺脫輪迴。相反,佛陀的經典對初學者也是至善完美的,對他們來說進一上學地研習佛法就為獲得成佛的成就奠定了基礎。你為什麼不讓孩子學習佛陀的教法?”
姐夫回答道:“可是有誰能教他們學習佛法呢?”
聽了姐夫的這番話,阿秘特尊者建議說由他來教外甥學法。此後,姐夫便給孩子穿上很好的衣服、戴上裝飾,每天派僕人送孩子到竹林園叢林去聽阿秘特尊者說法。
恰在此時,一些強盜發現一個裝飾華麗的孩子每天往來於竹林園,就決定進行搶劫。他們認為:“如果我們劫持了這個孩子及其僕從,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和阿秘特在一起,而阿秘特又會認為孩子是在家中沒來。我們就可在蹭坐收漁利。”
於是,這些強盜隱藏在竹林園和王舍城之間的路上等待那個孩子到來。當阿秘特的外甥一行過來後,這幫強盜就劫持了他,但是孩子的僕人卻逃脫了,他對孩子的父親說:“主人,您的兒子讓強盜給劫持了。趕快把他救回來吧!”於是,孩子的父親來到法地的國王影堅王面前,告訴了他兒子被劫持的事,祈求國王想辦法救孩子出來。國王收來自己的兒子阿闍世,要他立即出發,要么找回被劫持的孩子;要么將強盜逮捕歸案。但是,王子阿闍世因為嫉忌孩子的父親,就故意拖延時間,不馬上出發。
與此同時,阿秘特尊者的信徒、眾善神告知阿秘特,說他的外甥被綁架要趕緊去救他。阿秘特聽到訊息後,決定採取行動。他想,從目前來看,由於父親和兒子的分離,他們會感到極度痛苦。從長遠來看,這次事件還會給那些信仰外道的人提供一個譏笑佛徒的口實。信徒由此心生恐懼,在誰還敢到竹林園來?
“我必須以神變法力救出他!”阿秘特尊者這樣想。
於是,尊者以神變法力將自己隱藏在盜賊即將劫持孩子外逃使用的一隻小船內,並施用法力使注船紋絲不動。這些盜賊不知是什麼原因駛小船不動,後來在小船邊上看見了尊者。他們問尊者為什麼跟他們為難,向他們挑戰。尊者回答說:“我是因為你們的惡行才向你們挑戰的。如果不是我今天施用法力救出這個孩子,那么你們的罪惡企圖就會得逞。你們難道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惡嗎?”
這樣說了之後,盜賊馬上放了劫持的孩子,祈求尊者放他們回去,尊者答應了。隨後,為了讓孩子的父母放心,尊者派人把孩子送回家去。
在孩子回家路上,碰到了正要領丘出發營救他們的王子阿闍世問孩子要到哪裡去,回答說他是被強盜劫持的孩子,已被阿秘特尊者救出,現在正要往竹林園方向去聽了這番話,阿闍世心中充滿了對尊者的欽佩,對尊者的神變法力無比折服。他說:
“我們和這樣一位佑助眾生的尊者同住在一塊土地上,是如何的幸運啊!”
大家興高采烈,結伴回到了家中。
另有一次,當影堅王看見尊者在修繕自己居住的廟宇,就問他:“尊者,你怎么親自動手修繕廟宇?”
阿秘特尊者回答:“假如我等出家的僧人不乾自己的事情,有誰替我們乾呢?”
國王說要為他派一些個人來乾,尊者拒絕了。他說:“我自己早以棄絕了僕從的侍奉,怎么再一次使用下人呢?”
此後,國王要為僧眾配備一些僕從,阿秘特尊者要他得到釋迦牟尼佛的首肯後,才可以這樣做。佛陀答應了影堅王的請求,於是阿秘特就留下了國王派來的僕從。
這樣,侍奉國王的僕從和侍奉僧眾的僕從就逐漸分開了。人們將此事告辭佛陀,釋迦牟尼允許僧眾的僕從在王舍城和竹林園之間以聽力可及的距離為度,建造僧人居處。國王的大臣將此事告示於全體國民。於是,這些僧仆都在特定的地點建造居處,並住在那兒。
一天夜裡,有一隊強盜要去搶竅僧仆的居室。阿秘特尊者的信徒,善相護法神把這一訊息告訴了尊者。
尊者想:“如果這些僧仆被搶劫,不僅使他們遭受失去財產的痛苦,那些外道徒也會幸災樂禍;佛徒看到暈個情景,也不會信奉佛法。”如此考慮之後,尊者決定阻止盜賊搶竊,他用神變法力變出了一道很厚的圍牆,圍住了僧仆的住處。當那些強盜試圖把盜來的東西拿出去時,就是找不到出去的通路。可是,強盜們發現,如果把偷的東西放下,那么,擋在他們磁前牆就消失了,人也可以走脫。他們帶著贓物七次外逃,結果都失敗了。最後,強盜們認為這道牆壁一定百佑護僧仆的聖賢大德以其巨大的法力設定的。大家一商議,愉定還是丟下贓物隻身逃走。
僧仆們知道失盜之事的經過後,發現他們丟失的物品都堆放在一處。大家非常高興,各自領回了失物。後業,他們得知是由於阿秘特尊者的佑助才沒有使財物被竊的原委,心中充滿了對尊者的感激之情。從此,尊者的名聲也傳遍了印度印度六大邦的每一個角落。如上所述,尊者施用超乎常人想像的神變法力幫助了眾僧仆。
阿秘特尊者的一生向我們表明:對於佛陀的教法來說,一個人的出生和種姓等級是無關緊要的,最重要的是實踐佛陀的教法。阿秘特尊者強調,慈悲心、同情心是進入佛法大門的鑰匙。因此,尊者告誡他的弟子要盡力幫助所有眾生。

阿秘特尊者的居地

阿秘特尊者的居地岡底斯山,據說是在仁沃崗中的香跋拉山附近,位於印度的北訓,為“二十四境”之一。人們傳說尊者就住在此山一個叫做“大寶生處”的山洞裡。
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意旨,阿秘特尊者沒有離開人世間,他和一千名阿羅漢一起住在岡底斯山,護持和傳播佛陀的教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