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宮

關聖宮

關聖宮是位於昆明的一個小景點。展示了各地的民風民俗,一尊尊關公像成為百姓的道德楷模。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關聖宮關聖宮
在昆明附近至今還保留有宜良小街關聖宮、草鋪關聖宮、晉寧六街關聖宮、安寧八街鎮興街關聖宮等。一座座關聖宮展示了各地的民風民俗,一尊尊關公像成為百姓的道德楷模。
宜良小街關聖宮位於宜良縣湯池鎮小街村,小街村分為上達村和下達村,在兩村交匯處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竹林邊一處紅牆碧瓦的建築群,就是小街關聖宮。
小街關聖宮坐北朝南,四合院式。整個建築為木結構,由門樓、主殿、配殿、廂房和天井組成。北面為主殿,祀奉關聖帝君,南端有門樓,門樓二層中部可作戲台,門樓下為入殿通道,東西為廂房,廂房為兩層木構建築,主殿後有兩側殿。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門額上書“關聖宮”三個大字,兩側書對聯“千載丹心昭日月,一生英氣秉春秋”至今關聖宮還完整地保留著這一格局。
登上門樓二層,穿過一側耳房,正對主殿為一面闊三間,抬梁式建築結構。主樑上鏇子彩繪清晰可見,並記載著建造者為“湯池下達關村士庶人等”建造時間是“庚戌年應鐘月上瀚日”(清道光三十年,即1850年十月上旬)。戲台檐下枋板浮雕著連枝牡丹、寶瓶等吉祥圖案,雀替為透雕回紋,四覆蓮垂柱。在昆明周邊,始建於清代的木結構建築很多,但能保留其建初風格,未遭兵燹毀壞的已為數不多,而小街關聖宮的門樓基本保留了道光年間的風格。門樓二層民國年間隔作三間,兩側牆上後鑲有兩面黑板。由此可以看出,雖已成為“關聖宮”但義學之風沿襲,村民習慣在此辦學授課傳播知識。由門樓二層可以來到兩側廂房。在門樓和主殿中間是個玲瓏雅致的天井。天井中,兩個民國四年(1915年)雕鑿的石質花壇格外醒目。花壇為青石質,長方形,四周刻有“打虎救親”孟宗哭竹“王祥臥冰”董水賣身“大象耕田”子路負米“奉母埋兒”聞雷泣墓“等二十四孝圖為主題的浮雕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旁還刻有”這桂何年植,為台石光降“只因香襲人,故有意營之”幾枝驚客眼,數朵動人心“茶本迎春放,花新歲亦新”等詩句,想必當年這花壇里應是種有香氣四溢的桂花和奼紫嫣紅的茶花。
草鋪關聖宮位於草鋪鎮中心,建於清朝乾隆十二年,紅牆碧瓦、高大雄偉。殿內塑關公神像,十分威嚴。塑像逼真,藝術高超。重修建後的關聖宮,成為草鋪道教聖地,科教、文化、娛樂、健身的中心和道德教育基地。為促進草鋪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聖宮始建於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於公元1926年,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為典型的一進二層的四合院式建築,保存著民國時期廟式建築的特點。關聖宮並不像三和寺那般恢弘大氣鎮於一方,而是無聲地隱藏於一處小巷之中。儘管寺院相對狹小,卻自有一番別致。正對寺門的前方,一道朱漆拱門映入眼帘,乍一看還覺不能一覽無餘,細看之下,卻發現拱門實際框選出了更美的景致。下過雨的地面光滑如鏡,清透如同青玉鋪就。院中香爐之後,正是供奉著關聖的正殿。從此處看去,眼前的景色仿佛成為了一幅古風畫,影影綽綽,卻不失重點。走進正殿,只見關羽塑像高大威武,不怒自威,讓人心生敬畏。除了供奉關羽,寺內還供有34尊當地抗日烈士的神位,靈牌中清楚地記載著英雄們的部隊番號和陣亡地點。
寺廟的東西兩排廂房被改造成民用器物博物館,殘缺的煤油燈、打著補丁的粗布衣物、墾荒用過的農具,數百件生活用品將八街人數十年來的生活狀況一一清晰呈現在看客眼前。

地址

雲南省昆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