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陵

關羽陵

關羽陵,中國現有三處關羽陵墓。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唯此處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賜《威震華夏》匾額。;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相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與孫吳交戰,兵敗被殺後,吳主孫權將其首級運至洛陽送給曹操,同時以諸侯之禮將其屍骸葬於當陽。而曹操也以其有過不殺的生死情義把其頭厚葬於當陽,因此關羽便有了身首異地的兩個陵墓。

解州關廟簡介

中國廟宇,作為供奉神明及祭祀、禮拜之所,無論城市或鄉村,幾乎無處不有。而廟宇中最多者,數關帝廟。關帝廟中規模最大者,坐落在山西運城市解州鎮,故有“解州關廟甲天下”之語。

關羽陵關羽陵

解州為三國蜀將關羽故里。關羽俗稱關公,於曹魏建安二十五年戰敗遇害。生前官至“前將軍”,封爵“漢壽亭侯”,以忠義聞名於世。死後,蜀後主劉禪追謚為“壯繆侯”。但從魏至唐,在民間影響不大。歷代統治者對其大加褒獎和封賞,是宋以後。直至明萬曆年間,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進一步追封加謚,使關羽整個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簡直無以復加了。

由於歷代統治者大力推崇,再有描寫劉、關、張故事的《三國演義》廣泛傳播,使關羽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祭祀的祠廟也廣為修建。關羽就有了“武聖人”之稱,與“文聖人”孔子齊名,故關廟又稱武廟了。佛、道也爭相將其列入各自教門,做護法神。在眾多關廟中,解州關帝廟最有影響,也最具代表性。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至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由於關羽被封為帝王,解州關帝廟布局也採用了封建皇宮前廷後寢的布局模式。南部以結義園為中心,充分展現了三人涿州桃園三結義的情景。北部為關帝廟主廟,所謂前廷後

關羽陵關羽陵

寢,仿宮殿式布局,指的就是這裡。全廟南北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既像廟堂,又似庭院,為全國“關廟”所僅有。祠廟建築雄偉莊重,藝術高超,堪稱我國古代建築的上乘之作。

廟內春秋樓,塑有關羽讀《春秋》像,側身,右手扶案,左手拈鬚,神態沉靜,若有所思,為其他關帝廟所沒有。而崇寧殿,祭祀關羽主殿,殿內塑有關羽身著帝王裝坐像,兩旁從僚侍立,威嚴肅穆。大殿迴廊有26根盤龍石柱,群龍騰飛,氣勢極為壯觀。殿檐懸有康熙皇帝題寫的“義炳乾坤”及鹹豐皇帝題寫的“萬世人極”大匾。人間帝王對關帝的推崇,由此可見一斑。說到底,統治者是以關羽的“忠孝節義”來教化臣民,維護封建秩序。

現在,關帝廟等這些廟宇,早已成為中華大地上一道凝重的風景,令人流連。

當陽關陵簡介

在湖北當陽縣西北,為蜀漢關羽屍骸葬地,始建於東漢,稱“漢義勇武安王祠”,嘉靖十五年整修陵廟,始名關陵。
關羽陵關羽陵

關陵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台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桿,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弔。

關陵,占地70餘畝。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陵冢為一圓形封土堆,高7米,圍70餘米,石牆、石欄環抱。南宋時墓前建一祭亭;元初修建墓門、墓道。明成化三年,當陽令黃恕奏準敕建廟宇;大規模關陵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
當代,關陵廟曾多次維修擴建,中軸線上八座主要建築則進行了落架大修。今日關陵已煥然一新。陵區自前至後沿中軸線依次為:神道碑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旁有華表鐘樓鼓樓碑廊齋堂來止軒聖像亭伯子祠啟聖宮佛堂春秋閣等。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牆黃瓦宮牆。
中國現有三處關羽陵墓。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唯此處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賜《威震華夏》匾額。

歷史

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是中國三大關廟之一,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送曹操,曹以侯禮厚葬首級於洛陽關林,這便是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俗稱的由來。《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就是今天的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原稱“大王冢”,墓建於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築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關陵,占地45000平方米。採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中軸線上,有八座古代建築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基。兩旁有華表、鐘樓、鼓樓、碑廊、齋堂、來止軒、聖像亭、伯子祠、啟聖宮、佛堂、春秋閣等。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牆黃瓦宮牆。

關羽陵關羽陵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解州人;三國時蜀漢五虎將之首,史稱萬人敵。因斬顏良於萬軍之中,解白馬圍,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劉備率軍南下,收江南諸郡,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是年,關羽率大軍攻曹仁地樊城;于禁督七路大軍相救,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聞風震驚,欲遷都許昌,以避其銳。關羽一生忠義絕倫,勇猛無比。死後,後主劉禪追謚羽為壯繆侯。
千百年來,關羽忠義仁勇的形象已成為海內外華人廣泛崇拜的偶像;特別是宋代以來,關羽不僅為民間百姓廣為敬奉,還為儒家、佛家、歷代帝王所極力推崇。據宋《佛祖統紀》載,中國佛教早就把關羽封為神,曰伽藍神。宋代,封關羽為武安王;明代,即封為武聖人,還加封為大帝。到清代,關羽則是集神、聖、帝於一身,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顯然,作為武聖,關羽已與文聖孔子齊名;而作為大帝,他也便與皇帝齊位了。如此等等,歷史上的這些關公熱軌跡和現實,在當陽關陵中均得到了比較充分而深刻的反映。
關陵,占地70餘畝。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陵冢為一圓形封土堆,高7米,圍70餘米,石牆、石欄環抱。南宋時墓前建一祭亭;元初修建墓門、墓道。明成化三年,當陽令黃恕奏準敕建廟宇;大規模關陵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
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台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桿,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弔。

洛陽光林簡介

洛陽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關羽陵關羽陵

1780餘年來,關林因厚葬關羽首級而名聞天下。這裡峻宇連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廟,視為嚴宮,形成了濃厚的關公文化氛圍。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200餘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聖域。兀立於廣場上的“千秋鑒”樓,為舊時“燈影鑼鼓話興亡”的所在;分立於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後榮耀;立於儀門左右重達3000餘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400餘載風風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額為慈禧太后御筆,端莊厚重,彌足珍貴;連線儀門和拜殿的石獅御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甬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態,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舞樓(又稱千秋鑒樓)、大門、儀門、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關冢,構成了關林巍峨宏大的建築格局。其主體建築上的龍首之多,為中原之最。建於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結構端莊,八角亭彩飾華繁、木雕精美,全為木榫勾結,反映了古代建築匠師驚人的創造力。
關冢始於漢末,如今綠草如蓋,高峻出塵,雖江山已改,而元冢依然。“關林翠柏”是洛陽“八小景”之一,古柏千章,蔥蘢回合,每當大雨急住乍晴之時,雲氣如煙,似裊裊香篆,悠悠繞冢流走,奇幻之景,令人拍案稱奇。千百年來,關羽作為忠義化身、道德榜樣受到了民眾的普遍敬仰。他的“忠義仁勇”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由此形成的“關公信仰”這一特殊文化現象,已成為溝通海內外華人、親情的橋樑和紐帶。每年9月29日在這裡舉辦關林國際朝聖大典,屆時,海外關廟人士和宗親組織雲集關林,舉行隆重的朝拜儀式。關林成為海內外華人謁拜的聖域,也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關林景觀

大殿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關羽陵關羽陵

石坊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值得欣賞。

八角亭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築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關林俗稱關帝冢。相傳,孫吳殺害關羽之後,怕劉備起兵報仇,遂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往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識破其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城南。

關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經整修,設立了"洛陽古代藝術館",在兩側廊房內陳列洛陽出土的眾多石刻、碑誌精品。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聖之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關羽

關羽(162-219),字雲長,本字長生,并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此外,關羽還被台灣同胞視為恩主神,日本也有關羽崇拜者。
《三國演義》對其評價

關羽陵關羽陵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關羽的地位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鏇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託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在國內所有的關廟建築中,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有五六處:山西關羽故里常平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荊州關帝廟,河南許昌霸陵橋關帝廟等等。而規模最大、氣勢最為宏偉的,就是位於關羽的故里——山西省運城市解州城西的關帝廟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著一座全國最大關帝廟。廟內樓台殿閣共達三百餘間,為遊覽勝地之一。堪稱天下第一關廟。

在中國戲劇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三國戲”熱,許多著名的劇種都有相當數量的“三國戲”和“關公戲”。以京劇為例,148出“三國戲”,單獨寫關公的戲就有20齣。再以關羽家鄉運城的蒲州梆子為例,“三國戲”有記載的88出,其中“關公戲”就有十八出。在舞台上,關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棗,長髯飄拂,威武氣概。即使是在《走麥城》里,他也照樣英雄本色有增無減。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關羽陵關羽陵

歷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關羽自不必說,就是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領袖,也把關羽奉為膜拜的英雄。

不僅如此,除了在華夏大地,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

在擁有二千餘萬人口的台灣,關公信徒多達800萬眾,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公設香案,立牌位,掛聖像。台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祗媽祖。

美國的“龍崗總會”是一個以拜關公為祖的民間組織,各地分會有140多個,遍布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南亞各國競相立廟拜求關公,最盛者當數泰國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關帝廟;前些年還新建了一座關廟,據稱是海外建築規模最大的關廟。

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k jordan(漢名焦大衛)先生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位美國學者的話是頗有見地的。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抑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

關羽陵關羽陵

 
人物特徵

19世紀日本畫家歌川國芳依三國演義所繪的關羽刮骨療毒圖關羽有美須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他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係也不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及黃忠官拜後將軍,他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和費詩解說,關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傅士仁潘浚都與關羽有隙。

旅遊指南

當陽關陵

交通

關羽陵關羽陵

從宜昌乘坐當陽方向的班車,市區有專車前往景區。
鄰近景點
玉泉風景區長坂坡麥城玉泉寺

洛陽關陵

最佳旅遊時間
游洛陽的最佳季節無疑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天氣有些乾燥,但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鬥豔的奇麗景象。

古陵欣賞

關羽陵關羽陵
關羽陵關羽陵
關羽陵關羽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