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關帝廟

荊州關帝廟

荊州關帝廟位於古城老南門內,原為三國時期關羽鎮守荊州時的官邸,據《荊州府志》記載,其建築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總占地面積約五十多畝。

簡介

關帝廟關帝廟

荊州古城,是關羽鎮守之所,城南關帝廟,相傳是當年關羽府邸;荊州城外江津湖畔的春秋閣,相傳是關公鎮守荊州時,忙裡偷閒,研讀《春秋》之處; 荊州關帝廟位於古城老南門內,原為三國時期關羽鎮守荊州時的官邸,據《荊州府志》記載,其建築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總占地面積約五十多畝。

荊州關帝廟為全國四大關廟之一(另三座分別在解州、當陽、洛陽)。它雄踞在荊州古城的南紀門內。史料記載:這裡曾是蜀漢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的府邸故基,關羽曾里運籌帷幄,總督荊襄九郡諸事十年有餘,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關羽死後,這裡成了他後裔世襲江陵的襲地。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荊州城最早、最大的關廟在這裡建成,後因種種原因,古殿宇毀失殆盡。現在大家看到的關帝廟是1987年,經原江陵縣人民政府及國家旅遊局籌資,按清乾隆縣誌載古關廟建築布局圖樣在原關廟遺址上復建的。荊州關帝廟,雄踞在荊州古城南紀門內,是關羽鎮守荊州後的標誌性建築,與山西解州關祠、湖北當陽關陵、河南洛陽關林並列為中國四大關公紀念聖地。

修建

關帝廟始建於明洪武29年,清乾隆53年重修,後因年久失修,古殿宇毀失殆盡,僅存古銀杏兩顆。現在的關帝廟於1987年在古關帝廟遺址上復建的,現有儀門、正殿、三義殿、陳列樓等仿古建築,占地面積4900平米。

外觀

1987年,江陵縣政府按清乾隆縣誌載古關廟建築布局圖樣,在原關廟遺址上復建荊州關帝廟。 如今的廟宇數經改造,雖早已大非原貌,但廟內元末明初所植的“夫妻銀杏”,儘管雄樹已毀,雌樹依然枝虬葉茂、蒼勁挺拔。 整個廟宇仿原關廟風格,殿宇分儀門、正殿、結義樓、陳列館等。 所有建築,一律灰瓦紅牆、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氣勢恢弘、獨具魅力。
步入儀門,上方高懸清乾隆御匾“澤安南紀”;大殿正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賜匾額“威震華夏”;殿內掛著清雍正御賜的“乾坤正氣”匾額。 大殿內關羽塑像高丈余,身披重鎧,長髯飄飄、威風凜凜;關公兩側的關平、周倉,亦顯得粗獷矯健、彪悍勇猛。 大殿兩旁內壁上,有關羽“鎮守荊州”、“迎親救主”、“義釋曹操”、“單刀赴會”、“馳援當陽”、“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畫,再現了關羽忠、義、仁、勇的高大形象和荊州人對他的景仰之情。
大殿和結義樓之間的甬道上,有一尊威嚴的關帝石雕像。 2003年5月,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會長雷震寰、美國紐約關帝廟主席馮德鑫向荊州關帝廟贈送了這尊價值5萬元的關帝石雕像。 據說,這尊石雕像來歷不凡,系北京關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邀請海內外朋友在另外三大關廟取聖土和靈灰,喻有“關聖帝君身首魂合一”之意,而後請名家精心雕刻而成。

擴建

2006年,關帝廟建廟610年大型慶典,吸引了眾多海外香客及朝覲香團,大大提高了荊州關帝廟的國際知名度。為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打造關公文化品牌,關帝廟擴建改造工程經過幾年籌備,日前正式啟動。
荊州關帝廟管理處主任蔣盛熙介紹說,這次擴建改造,將擴大關廟本身的院落範圍,將西側的愛民路裁彎取直,在南門與關廟之間布置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關公朝覲中心廣場。關帝廟大門前按古關帝廟格局復建牌樓、一門,進入二門後,左右兩側布置鐘樓、鼓樓,進入儀門後,就是正殿、三義殿、古銀杏等組成的院落,最後臨賓興街布置崇聖祠、真武閣、三元閣等,東側及北側的民居,改建成商業飲食街。
該項目總投資將達到1.3億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完成道路改造、內部景點建設;二期完成關公文化一條街、關公朝覲中心廣場及配套停車場建設;三期將著力於體現關帝廟文化內涵及歷史風貌。改建後的關帝廟建築群體為白牆、紅柱、灰筒瓦式的明清古建築風格。
目前,整個項目一期拆遷實地勘測工作已全部完成,招商引資工作進展順利,明年的關公祭祀儀式,荊州關帝廟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中外遊客面前。
此舉將關帝廟、步行街、花台將連為一體,老南門一帶將成為一個真正的荊州商業、購物、娛樂、旅遊、消費、小吃中心!

廟會

每年正月和農曆5月l3,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崇拜關公,已成了延續千年的習俗。當年關羽出兵伐吳獲勝歸來,荊州軍民在大北門外敲鑼打鼓放鞭炮,夾道歡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為“得勝街”。逢年過節,荊州人玩龍燈,耍龍的小伙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荊州城生產的旅遊紀念品,也有以關公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如繡有關羽像的絲織手絹,印有關公的精緻背包,還有關公畫片、小塑像等等。荊州城內的賓館、商店和許多民宅,多喜歡在大堂供奉關公像,有的還一日一拜。荊州的大人小孩,幾乎每人都能講上幾段關羽鎮守荊州的故事。關公的忠義精神,已深深根植於荊楚大地。隨著台灣海峽兩岸的交流日漸頻繁,隨著中國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國朋友來荊州朝拜關公,進香還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經常聚在荊州關帝廟,用不同的語言讚頌關公的忠義精神,給關公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歷史

荊州關帝廟,亦稱關公館,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萬曆時重建,清順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重修並擴建。 史料記載,此地乃蜀漢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的府邸故基,關羽曾在這裡總督荊襄九郡諸事十年有餘。關羽為三國蜀漢名將,守荊州時,北伐襄樊、威震華夏,後為東吳俘殺。
關羽死後,歷代封謚顯赫。荊州關帝廟自建後,規模不斷擴大。至清雍正十年,廟內除奉祀關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關平、部將周倉及楊儀、馬良皆從祀。
一時,荊州關帝廟廟宇森嚴、規模宏偉。 遺憾的是,日軍侵華期間,廟宇遭到了致命一擊,殿宇毀失殆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