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中學

閬中中學

閬中中學於1922年成立,學校用地142畝。閬中中學是四川省重點中學與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學校的工作思想是“質量立校、科研強校、常規為本、效率優先。”

基本信息

簡介

閬中中學閬中中學

始名“閬中崇實中學”,1952年起稱“四川省閬中中學校”。解放後,學校幾易其名,1950年稱“省立閬中中學”,後與縣中合併,更名為“閬中中學”,成為閬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學,繼而改為“四川省閬中中學校”。1951年更名為“川北區閬中中學校”,並將省中級法院及監獄、城隍廟、聊院擴為校舍,規模進一步擴大,除招收本縣初高中學生以外還招收蒼溪、南部、儀隴、巴中、廣元、昭化、劍閣、江油、旺蒼等地高中學生,校長肖毅安校址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城西,與“嘉陵江第一江山”----錦屏山隔江相望。比鄰漢桓侯祠(張飛廟),學校占地142畝,實踐基地174畝,總面積316畝,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

校訓

崇實·揚中”。內涵為:明禮誠信、崇尚科學、弘揚拼搏、揚我中華

辦學模式:“協同·綜合”高完中。即加強育人思想、育人單位、育人隊伍、育人方法的協同,最佳化教育資源,綜合實施升學預備教育、職業預備教育、藝體特長教育、勞動預備教育。增強育人綜合效益。

指導方針

千方百計地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發展環境,千方百計地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學校聲譽,千方百計地不斷增強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工作思想:質量立校、科研強校、常規為本、效率優先。

社會承諾:閬中中學是“愛才、育才、成才”的搖藍,對每一位閬中中學學子都給予真誠的關愛,讓人人都有理想的發展,都有成功的喜悅,用愛生敬業的精神不斷超越,精心打造國家示範高中的品牌,以豐碩的辦學成果回報家長,回報社會。

辦學特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近幾年來,我校立足閬中實際,用創新的理念統籌學校工作,大力推進辦學的理論、體制、教育科研創新,形成了自身鮮明的辦學特色:

1、推行《指導綱要》,提高辦學水平:我校為前國家教委確定的“實施《中國小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試點校。”1992年以來,依據《綱要》改革學校管理,形成了“規範、科學”的特色,為國家教委開展中國小教育督導工作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實踐資料,試點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我校辦學水平顯著提高。我校作為《實施中國小督導評估實驗與研究》為主研單位,1997年、1999年先後獲省政府和教育部科研二等獎。

2、“強體促全”育人才。我校是四川省田徑、排球傳統項目學校,為了讓學生在體能、知識、智力、相應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思想品質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開展了“強化體育素質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與研究。確定了目標體系、運行體系和評估體系,加強了組織、思想、技術、硬體、環境等方面的建設,課題組按方案積極運作。此項研究被列入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項目,現已進入揭題階段。這項研究,有效地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德、智、美、勞的發展,出現了以體輔德、以體益智、以體陶美、以體培勞的良好局面,獲得了育人的綜合效益。

3、發展信息技術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在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的過程中,學校班子有膽有識,善於把握教育發展的最新動向,追蹤教育科研的最新技術,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校新一輪發展的平台,搶占信息技術教育的前沿,把握契機,繼省內少數幾所重點中學之後,於2001年3月建成了高質量、高規格的校園網。校園網網管中心建立了校內教學子網和校外教師公寓子網,通過光纖與子網互聯,可保證公寓內教職工在家裡運用計算機從事教學、管理及服務工作,可供14個班同時進行多媒體雙向互動式教學。學校籌資批量購進PⅢ以上計算機,並給予教職工家庭購買計算機用於教育教學者1500-2500元的獎勵,使學校教學及管理用電腦達239台,筆記本電腦4台,教職工家用電腦達146台。校園網及計算機購置費總投入達260萬元以上。學校與川大計算機學院銜接,對師生計算機技術進行了科學、規範的強化培訓,編寫計算機套用教材,堅持分組培訓,嚴格管理,建立教師套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制度,大大提高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水平。從2002年春季起,全校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均能製作課件,並熟練地用於課堂教學,部分教師水平達到較高層次,參加各級競教均獲獎勵。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與發展,使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學科研快速併入“信息高速公路”,為本地區學校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4、構建德育新格局,辦好校風示範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德育占有重要地位,對學校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加強德育工作,我校的思路是:著眼終身發展,立足階段目標,緊緊以思想政治課、德育課為主體,以愛國主義、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線,實現三個轉變、四個結合,相輔相成,協同育人。幾年來,在推進校風建設過程中,我校基本解決了德育工作頭緒亂、人手緊、難度大、實效差的問題,實現了“三個轉變”——變隨機無序的教育為全面有序的常規教育,變單一標準的德育要求為多層多元的德育目標,變單一的學校教育為全方位協同教育。做到了“四個結合”——說理教育與身體力行相結合、情感陶冶與榜樣示範相結合,教育疏導與嚴格管理相結合,指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德育的內在規律,進一步最佳化了校風。

辦學成果

四川省安岳中學憑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造就了一大批英才俊傑。新詩開拓者康白情,農學家楊允奎,聲樂家蔡紹序,諧劇創始人王永梭,重慶大學校長、計算機專家吳宗福,核物理學家李林忠,美學家王岳川,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明述,國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員鄧李才等都是從這裡起步,為祖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永葆一種理性而執著的追求,走出了輝煌的人生。四川省安岳中學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育人質量卓著,培養出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得主李挺,中國數學奧賽冬令營選手彭獻華,亞運會皮划艇銀牌得主劉建,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魏國新,射擊銀牌得主王岳,全國少年田徑比賽女子全能冠軍蔣雪翠,全國新人杯歌手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鄭暢等一大批人才尖子和藝體能手。

1980年以來,學校先後成為四川省重點中學,全國推行《普通中國小督導評估指導綱要》試點學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2002年被批准為四川省文明單位,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