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中學

成都市第七中學

成都七中作為成都市教育局直屬全額撥款正縣級公辦完全中學,1905年4月12日正式成立。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為“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成都七中是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百年名校,是著名高校在西南的重要生源基地。成都七中優秀的業績來自於優良的辦學傳統、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諧大氣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斷建設追求卓越的教師隊伍。成都七中一貫致力於素質教育,努力打造最適宜學生髮展的教育。

基本信息

辦學情況

成都市第七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
成都七中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三體”教育思想,辦學成果十分顯著,現已成為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課外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排球分會會員學校。此外,成都七中享有北京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清華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美譽,每年進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深造學生人數占據兩校在川招生1/4人數(在蓉招生1/2人數)。
成都七中擁有林蔭校區和高新校區兩個教學區域。林蔭校區和高新校區同屬一所學校,一個校長,一個法人代表,兩校區治學理念、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學生管理和課程設定完全統一,兩校區教師的具體工作安排由學校全面統籌協調。“兩區”即林蔭校區、高新校區,在遵循學校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兩校區分別制訂適應各校區的管理措施和辦法,做到“統一協調,分區管理,因地制宜”。林蔭校區只設定有高中,沒有國中,高新校區既設定有高中,又設定有國中。成都七中(高新校區)採用全寄宿制管理,其簡約古樸的建築風格、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優雅幽靜的校園環境是莘莘學子學習成長的神聖殿堂。

課餘生活

成都七中有團委、學生會、科學技術協會、社團聯合會四大學生組織;有二報(《成都七中報》《成都七中心理報》)、三刊(《朝花》、《未來夢》、英語《newbable》)、兩台(電視台、廣播電台),有四十多個學生社團,三十多門選修課和活動課,為學生成才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豐富多樣的選擇空間。成都七中每年有400餘名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成都市以上等級獎。
成都七中四大學生組織負責人:
共青團成都七中委員會第一副書記:劉志恆(2014級15班)
成都七中學生會主席:徐和江南(2014級9班)
成都七中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治宇(2014級5班)
成都七中社團聯合會主席:毛秀東(2014級3班)

素質教育

成都七中一貫致力於素質教育,辦學理念是教師學生得到發展。育人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打好素質基礎,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高中生。百年的積澱,形成了“啟迪有方、治學嚴謹、愛生育人”的辦學傳統和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三體”教育思想。新時代的七中人繼承傳統,銳意創新,進一步提出“三體”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人文追求是:主體更加積極,集體更為和諧,個體顯現特長。提出實踐“三體”教育思想的重點是實施“兩課一育”(即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德育實效性研究);確立了“以必修課為主,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以學科課堂教學為主,學科課堂教學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分層分類推進的教學體制;形成了以學科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校內課外活動實踐教學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

群星璀璨

2008年,成都七中有20人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有9個班級體評為優秀班級體,有兩百多名同學被評為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2008聯考,學校再創佳績。學校學科競賽和創新大賽成績突出,高2008級,93人次獲得保送資格,50餘人保送進入中國名牌大學。學校有79人獲學科奧賽全國一等獎。高2009級,有74人次因獲學科奧賽一等獎而具備保送資格,有55人被保送進名牌大學,有4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拿到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歷史沿革

1905年4月合併墨池書院、芙蓉書院,創辦成都高等國小堂。
1906年改名為成都縣立中學(舊制4年初級中學)
1924年改制成都縣立中學校(新制三年)
1930年2月在署前街創辦成都縣立女子中學(國中)
1931年春創辦高中、招理一班
1932年春招高中、理二班
1932年秋招高中、普一班
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遷外西茶店子
成都市第七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

1940年增設高中招高一班
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遷外西雍家渡葉家大院
1942年遷太平坊銀桂橋
1946年2月抗戰勝利後遷回茶店子
1946年抗戰結束遷青龍街
1950年2月兩校合併(地址:青龍街)成都縣立中學校
1952年11月成都縣立中學校改名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校
1954年遷校至外南磨子橋(2002年市政建設改稱林蔭中街1號)
1997年9月1日,領辦成都三十五中,成都三十五中改稱成都七中育才學校
2000年與嘉祥集團合辦(外東東光小區)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東區(磨子橋校本部)
2000年創辦留英預備班(磨子橋校本部)
2001年與東方聞道有限發展公司合辦成都七中聞道網校(磨子橋校本部)
2002年創辦留澳預備班(磨子橋校本部)
2003年7月在溫江湧泉鎮創辦由高達投資公司獨家出資成都七中獨家辦校(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2008年成都七中與高新區社會事業局聯辦的成都七中國中學校成立。
2009年9月由成都七中領辦的(與七中高中教育無縫銜接)成都七中國中學校在高新區成立
2010年成都七中高新校區在高新區建校(由七中自己辦的初高中一體的公辦學校,七中形成一校兩區格局)
2011年七中育才修建新校區
2011年與金牛區和大連萬達集團聯合創辦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成立

碩果纍纍

成都七中在學科競賽、網校發展、特色學校建設等方面尤其引人注目。學校五大學科競賽每年獲獎總數約占四川省獲獎人數的1/3,約占成都市獲獎人數的1/2;有10人獲國際金獎,239人獲全國一等獎,223人獲全國二等獎。成都七中男子排球隊曾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亞洲預選賽;學校管樂團曾榮獲西安國際中學生管樂節金獎。7

辦學規劃

成都七中明確提出新時期的教育理想與追求是:讓更多的學生能在學校得到最適宜、最充分的發展一一學生成才;讓更多的教師能在學校愉快的工作、成功的發展、體面的生活--教師成功;讓學校在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中,繼續發展,作教育發展的領跑者--學校領先。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把成都七中辦成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一流學校,成為教育改革的實驗校和素質教育的示範校。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而深厚的素質基礎;為高等學校輸送大批全面發展並具有良好個性特艮的優秀學生和部分特別優秀的尖子學生。

機構設定

行政辦
行政辦發揮著協調管理,上下溝通,內外聯繫,計畫與控制,決策與組織的作用。它為同學提供以下服務:
1.負責學校安全保衛工作..
2.出具學校相關證明。
3.辦理學生證。
教務處
教務處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參謀部"和"調度室",是為教學第一線服務的一級組織機構,是教學質量管理的執行機構。它熱情為同學提供以下的服務:
1.協助校長設計成都七中課程規劃,為不同發展類型、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個性特長的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
2.負責組織學校教學過程的實施。
3.圖書館、實驗室的管理。
4.受助補考、緩考、免考的申請。
5.學生學籍管理,學生檔案管理。
6.出具相關成績證明。
7.受理請假、休學、復學申請,辦理轉學手續。
8.收集家長和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9.按規定辦理畢業證、選修課結業證、計算機考試合格證。
10.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並負責對學生進行培訓。
教育處
教會學生做人是教育處的首要任務;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對學生的成才規划進行指導是教育處的
重要工作內容;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是教育處的重要工作途徑;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學生是教育處常用的教育方法.教育處是為了落
成都市第七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

實學校德育目標而設立的重要機構。它熱情為同學們提供一下服務:
1.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學生自主組織的各類有益的教育活動,並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2.學生組織的管理。
3.班級和學生個人的日常行為規範的檢查、評比。
4.學生教育活動的規劃與組織。
5.受理特困生助學金申請。
6.學生違紀違規行為的調查處理。
7.受理住校申請並對住校生進行管理。
8.失物招領。
總務處
總務處負擔著管家理財的重要職責,是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服務教育教學的重要機構它主要為同學們提供以下服務:
1.教學、生活設施的管理和維修服務。
2.食堂管理。
3.重大學生活動的後勤保障。
4.粉筆、黑板刷等教學必需品的發放。
5.助學金的發放。
6.住校生的後勤管理。
7.腳踏車的暫存管理。
研修室
研修室主要是組織和指導教師進行教改科研,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的機構,同時為學生提供以下的服務:
1.學生科研課題的選題和立項指導。
2.和教務處一道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指導。
3.檢索科研信息。
醫務室
醫務室有專職醫生兩名,能為學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1.醫療衛生知識和健康常識教育。
2.定期組織學生體檢並對學生健康檔案進行管理。
3.定期為學生提供保健和防疫服務。
4.疾病、創傷的應急處理。
5.食品衛生的監督和檢查。
6.大掃除和晨掃的管理與評比。
7.清潔工具的發放

教育集團

七中育才
位於成都水井坊的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是成都市第一批改制學校。1997年,成都七中與成都第35中共同舉辦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成都七中副校長吳麗擔任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第一任校長、時任七中教務處處長的劉國偉出任副校長。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的第二任校長為劉國偉,在劉國偉調任成都七中做黨總支書記的時候,再次從成都七中派出了第三任校長———時任成都七中副校長的張軍。
“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從1997年招收的國中畢業生,達到重點錄取線的推薦生和自費生,分別按30%的比例直接升入成都七中高中。”這句表述嚴密的話被家長們簡稱為“30%的直升七中照顧政策”。這一政策2007年被取消,原因是成都實現均衡教育。
七中嘉祥
2001年7月,四川嘉祥實業公司創建的成都樹德新實驗學校更名“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東區)”,成為第一所依託成都七中聯合辦學的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原成都七中育才學校被冠以“西區”。2007年底,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東區)更名為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同時實行優秀學生直升成都七中的政策:上重點線的前50名學生直升成都七中。
靈活的辦學體制使這所學校從辦學之初就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和實驗,國小六年級銜接教育研究和高中理科實驗班的教學研究成為兩大亮點。同時率先在中學實施德育導師制和人生導師制度。
七中實驗
位於光華大道溫江湧泉鎮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由成都七中和冠城投資公司2003年合作興辦,畢業生中考成績在省重點線上的30%直升成都七中。該校是四川省率先把信息高速公路“修”進每一間教室、每一間辦公室的信息數位化網路學校。
七中國中
成都七中國中學校,是2008年由成都七中和高新區管委會聯辦的公辦初級中學,創辦時同樣享受了“頭三年招收學生在重點線上的30%可直升成都七中”的政策。
七中萬達
2011年,成都七中與金牛區教育局聯合舉辦“七中萬達學校”,招收初高中生。

辦學業績

一百年來,成都七中人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一個又一個輝煌。1986年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重點中學;1986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在四川省的定點聯繫學校;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廳評定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樣板學校。成都七中以突出的成績和良好的聲譽,先後獲得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課外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中國中學生體育學會排球分會會員校等榮譽稱號。隨著社會發展,素質教育的推進,“七中質量”在不斷的提高,尤其在學生的高分多能,特長發展,學科競賽突出,素質培養全面等方面,深得廣泛稱讚。品牌的創新推動了七中品牌發展,合作一個成功一個的“七中現象”再為“七中品牌”的揚名,推波助瀾。在品牌的打造中,逐漸升華為獨具特色的七中文化。

教育風格

厚重的歷史,蘊育了成都七中“啟迪有方,治學嚴謹,愛生育人”的辦學傳統。無論時代變遷,潮起潮落,成都七中始終以良好的質量和聲譽贏得社會的稱讚。學校聯考上線率、重點大學上線率、名牌大學上線率、學科競賽獲獎人數等均居同類學校前列。
知名人士孫震、田家英曾就讀於七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陳家鏞、李蔭遠、蒲富恪、唐明述、沙國河、葉尚福、彭堃墀,至上勵合成員馬雪陽等也先後畢業於成都七中。
回首成都七中百年,人才輩出,成就輝煌。百年來,成都七中以“啟迪有方、治學嚴謹”和“優生、名師、好學校”贏得讚譽。再以“愛人育人”和先進的“個性化教育、主體性教育和學生素質培養目標”等教育理念,先進的“三體”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富有特色的“適應學生差異性發展的課程體系”和“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立志成才為主線的教育思路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創設多樣課程,發展豐富活動,學生充分發展”的教育風格,形成了盛譽巴蜀的“七中品牌”。

知名校友

一百年來,成都七中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中學畢業生。一大批校友在教育科研部門、重點企業、國防單位和政府機構擔任了重要工作,成為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樑,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貢獻,為成都七中爭得了榮譽。知名人士孫震、田家英曾就讀於成都七中,陳家鏞、李蔭遠、蒲富恪、唐明述、沙國河、葉尚福、彭堃墀、王昂生、張興棟、王大成等也先後畢業於成都七中。

管理團隊

劉國偉
職務:成都市第七中學校長,中共成都市第七中學黨委副書記。
工作分工: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簡歷:1975年09月—1977年11月,德陽市蟠龍鄉下鄉當知青,任鄉中學民辦教師
1977年12月—1981年8月,德陽市羅江縣蟠龍鄉中學,任公辦教師;
1981年月—1985年7月,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習,本科畢業;
1985年8月—1994年8月,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化學教研組組長,班主任,成都市高中化學中心備課組成員,奧賽教練;
1994年9月—1997年5月,成都市第七中學,任教、班主任,教育處主任;
1997年6月—2001年8月,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任副校長;
2001年9月—2002年8月,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2002年9月—2004年8月,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校長、黨總支書記;2004年8月——2007年8月,成都市第七中學,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2007年8月至今成都市第七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8年1月至今成都市人大代表、科教文衛專委會委員。
羅清紅
職務:成都市第七中學副校長,中共成都市第七中學黨委委員。
工作分工:分管教學工作,主管教務處。
簡歷:1993年7月—2002年8月成都市第七中學教師;
2002年9月—2004年8月成都市第七中學教育處副主任;
2004年9月—2007年8月成都市第七中學教育處主任;
2007年9月—2008年8月成都市第七中學教務處主任;
2008年9月—2009年9月成都市第七中學校長助理;
2009年9月至今成都市第七中學副校長。

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