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茜草

長葉茜草

長葉茜草,龍膽目茜草科植物,生於水邊或蘆葦地。分布於中亞。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長葉茜草
種拉丁名:RubiadolichophyllaSchrenk
科中文名:茜草科
科拉丁名:Rubiaceae
屬中文名:茜草屬
屬拉丁名:Rubia
命名來源:[Bull.Phys.Math.Acad.Sci.St.Petersb.2:115.1844]
中國植物志:71(2):292
最低海拔:580
最高海拔:1200
生境:山坡或路旁
藥用部位:根及根莖(長葉茜草)
藥用功能:能行血止血,通經活絡

形態特徵

草本,高達1米,全株無毛,莖、枝、葉緣、葉背中脈和花序軸上均有小皮刺。莖具4棱,不分枝或少分枝,乾時黃灰色,微有光澤。葉4片輪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紙質,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5-12厘米,寬0.5-1.4厘米或稍過之,頂端漸尖,基部楔尖,邊緣反卷;中脈在上面平坦,在下面高凸,側脈纖細,在下面明顯,約6-10對,與中脈呈30°-45°角叉分。花序腋生,單生或有時雙生,與葉近等長或稍短,由多個小聚傘花序組成,總梗和分枝均纖細,第一對分枝處的苞片葉狀,長達2厘米,其餘的線形,小,長約0.2-0.5厘米;花梗纖細而長,約4-6毫米,無小苞片;萼乾時黑色,近球形,直徑約1-1.2毫米;花冠淡黃色,輻狀,管長約0.6毫米,裂片5或有時4,伸展,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驟然收縮成喙狀,內彎,邊緣有極小的乳突,中脈和邊脈明顯,網脈稀疏;雄蕊5或有時4,生冠管之中部之上,花絲短,花葯稍彎曲,與花絲近等長;花柱2,粗壯,長約0.2-0.3毫米,柱頭頭狀。成熟果實未見。

產地

產新疆烏蘇、布爾津、阿爾泰、塔城、阿克蘇、巴音郭楞、九泉溝和伊犁。生於水邊或蘆葦地。分布於中亞。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

藥材根藥材根數條或數十條叢生於根頭,長5~12cm,直徑0.1~0.5cm,長葉茜草(藥用部位)(2張)m。表面深紅褐色,有細縱紋或細小鬚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可見粉紅色木質部

根莖根莖淺棕紅色;直徑約0.4cm,度10~15cm或以上,皮層有時脫落而露出粉紅色木質部。氣微。味淡(見照片)。根(直徑0.4cm)的橫切面:木栓層為4~7列細胞,壁深棕色,最外1列細胞較大;栓內層細胞4~5列;維管束為外韌型;薄壁組織中有多數草酸鈣針晶束,其排列與根的長軸垂直;木質部在中央,占根直徑的2/3。

藥用功能

能行血止血,通經活絡

茜草屬,茜草科植物

Rubia L. 茜草屬,茜草科,60餘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南非和美洲,我國約12種,各省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