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湖鄉

長湖鄉

長湖鄉東靠柏祥鎮,南連汨羅市境,北近新牆鎮,西接黃沙街鎮。長湖鄉素有岳陽縣“南大門”之稱,轄31個行政村,402個村民小組,9060戶,3822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26人。全鄉總面積119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2533公頃,可利用水面3200畝。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貫穿全鄉16個村共25.9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湖鄉位於縣境正南部,北距岳陽市區50公里,南距長沙100公里,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全鄉,交通十分便捷。鄉域建國前屬凌雲、自強鄉地。建國後為金洲、斷塘2鄉,1958年分隸黃沙街、十步橋公社,1961年縮小為金洲、牡羊公社,後金洲改荊洲,1984年社改鄉,1995年合併為長湖鄉。全鄉集雨面積1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萬畝,總人口3.64萬人。轄31個村、392個村民小組。2000年國內生產值2.5億元,各類稅收340萬元,財政收入460萬元。

長湖鄉長湖鄉鯉魚
全鄉5大水系、7條支渠、17座小型水庫灌溉全鄉,總庫容達500萬立方米,水利設施較為完善。境內林業資源豐富,山林面積8.6萬畝,林木開發利用率高。高嶺土資源豐厚,全鄉已開採礦涉2個村,探明礦藏涉及5個村,儲量在1500萬噸以上。、禽等物產豐富。特色產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全鄉優質水稻年總產量3.2萬噸,優質無籽西瓜年總產量200萬公斤,年出欄生豬10.89萬頭,年出籠雞鴨鵝苗2000餘萬羽,肉牛養殖成為新型產業,佳俊畜業被列為全市肉牛養殖示範園區,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呈現新格局,人平純收入達4300元。招商引進有了新的突破。落戶長湖鄉大仙村的天欣公司,總投資4個億,占地600畝,建成投產後上12條生產線,可安置吸納勞動力7000餘人,年創利稅2000萬。工程進展順利,已進入三通一平建設階段,估計年內9月份投產。鄉政府機關設范家園集鎮後,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范家園集鎮已沿107國道建門店近1.5公里,聚集了295家工商企業主,商貿繁榮。長(湖)柏(祥)、柏(祥)宏(橋)、長(湖)黃(沙街)、燎(原)胡(山)四條公路縱貫東西,規劃中的京珠高速公路緊靠集鎮而過,乃是名符其實的交通、經濟中心。集鎮擁有鄉屬單位18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發射塔2座,80千伏安、100千伏安變電站2座,日供水量5000噸水廠1個;在武警部隊的大力援助下,集鎮所在地建有能同時容納2600多名學生的“八一”中學1所。建成區面積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多人。2000年產生於集鎮的國內總值2000萬元,各類稅收70萬元,進入鄉財政的收入100多萬元。

歷史

鄉人民政府機關駐長湖。長湖村歷史悠久。清代韓萿寫有《巴陵長湖村謁南、雷二將軍廟》詩,說明此地唐時即已成聚落。長湖集鎮又名范家園集鎮。“范家”原為“飯家鋪子”。相傳明代尚書方鈍因公差過此,對此地飯菜頗具興趣,戲說“此地可建一飯莊爾”。附近農戶按方尚書口味調製飯菜,招攬來往商賈,生意頗興,家家殷實。解放後,“飯家”改為“范家”,有示範之意。

特色農業

長湖鄉長湖鄉養豬廠
長湖鄉以最佳化結構為著力點,大力發展養殖業,長湖鄉類產量全面提高,特種養殖迅速崛起,市場畜禽魚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養殖業成為縣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畜牧業在縣長湖鄉具有一定的傳統優勢。長湖鄉加快了畜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出台了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的意見。長湖鄉因地制宜,穩定發展生豬和肉禽生產,加快發展牛、羊、肉和禽蛋生產,突出發展特種畜禽養殖及奶類,在種草養羊和種草養鵝方面取得突破。同時,發揮區域或優勢,形成地區性產業帶,最佳化地方生產格局。長湖鄉長湖鄉茶廠已被國家商貿部批准為茶葉出口加工企業,產品銷往美國、日本、西歐等地。長湖鄉採用“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預計2009年支付員工及茶農工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引領長湖鄉經濟一路飛奔,2006年7月財政收入考核任務完成進度表表明:長湖鄉財稅進度去年同期在縣排名第21位,而2006年已完成全年任務的80.95%,居縣第一。縣委書記在長湖鄉調研時,對長湖鄉經濟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長湖鄉實施重點企業領導聯點責任制,每位黨政領導負責聯繫一個重點企業,幫助其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經濟概況

長湖鄉長湖鄉小型企業
長湖鄉建成區面積年增長0.31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年增加1350人,城鄉化水平68.3%,小城鄉建設總投入年增長33%,鄉區綠化覆蓋率95%,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65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產業所占比重29%,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88%,公共安全指數74%,居民人均娛樂文化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18%,高中畢業生升學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1㎡/人,城鄉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100%,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5%,沖水型公廁密度每平方公里5座,清潔能源普及率60%。企業關停率94%,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9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1%。隨著採掘業的不斷擴大,礦產資源日趨緊張,資源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工作全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突出做實“工業強鄉,產業興鄉,商貿活鄉,基地富農”四篇發展文章,堅持“地下”與“地面”並舉,“工業”與“農業”並重的“兩並”發展戰略,推動長湖鄉經濟步入了快速高效發展軌道。
2004年年末,長湖鄉總計工業企業5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實現鄉鄉企業總產值16.7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1億元,農業總產值1.65億元,工商稅收突破5000萬元,入庫5488萬元。是工業重鄉和經濟強鄉。長湖鄉基礎設施建設逐漸配套,城鄉功能日趨完善,長湖鄉在小城鄉建設方面,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多渠道實施建設項目,加強鄉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鄉功能。城建固定資產投入近2.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7437.93萬元,完成了鄉區道路硬化、主要街道綠化、亮化、排污渠、垃圾池、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電力、通訊、有線電視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建設。鄉區主幹道路已形成了“三橫三縱一環線”的骨架,全長11.8km,道路基本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道路、房屋兩側的下水道設施完善,道路綠化率為24%;共建有公廁5座,垃圾池18處,果皮箱25個,有占地25畝的垃圾填埋場1個,鄉區垃圾堅持全天保潔,保持了鄉區的清潔衛生;電力設施完善,容量充足,有110KV的變電站1所,萬伏電力線路5條;通訊設施容量大,設備先進;公共設施齊全,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

社會事業甚是繁榮。集鎮建設日臻完善,“三化”進程效果明顯;道路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抓住“通暢工程”項目,全鄉已硬化八個村25.8公里村道,計畫三年內村村通水泥路教育投入逐年遞增,計畫將長湖中學二年內建成一貫制九年寄宿制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連續八年位居農村中學榜首;計畫生育確保了人口計畫,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屬一類鄉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醫療衛生蓬勃發展;機關建設三個定位:即“和諧型、節約型、學習型”機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