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鄉

馬水鄉

馬水鄉位於耒陽市東北部,東界安仁縣,北接衡南縣,總面積129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萬,耕地面積2129公頃。境內河流發源於白馬泉,泉水蜿蜒向下,清流端急,河中形成一深潭,古時人們稱之為白馬潭,河流兩岸統稱馬水,馬水鄉即以此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馬水鄉,1958年,建立馬水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95年撤區並鄉,將坪田鄉併入馬水鄉。馬水鄉是耒陽市糧倉,糧食總產量年均26000噸以上。馬水鄉也是一個養殖大鄉,年出欄牲豬31805頭,2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300戶,家禽存籠16萬羽,飼養總量25萬羽,漁業產值404萬元。

馬水鄉馬水鄉鄉鎮會議
馬水鄉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優質烤菸生產。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建烤菸支柱產業,富馬水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標,2000年全鄉種植烤菸面積8848畝,創產值890萬元,上交國家稅收170萬元,200I年烤菸種植面積突破萬畝大關,列耒陽市第一。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奮鬥、紮實工作、爭創一流,各項工作都在耒陽市名列前矛,其中,該鄉計畫生育工作連續四年在耒陽市奪冠,兩次被衡陽市評為“計畫生育模範鄉鎮”。全鄉共有林地面積11.9萬,油茶林4.8萬畝,國外松5.6萬畝,且有近萬畝可以開採松脂油果樹林4000畝,2000年林業總產值700萬元,水果總產量60噸。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水鄉人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全鄉20個村全部通程控電話,有10個村裝上了有線電視,還有1個村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農民人平純收人達2501元,人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邁進。 馬水鄉東升村村部喬遷新居儀式隆重舉行。市新村辦、商務局、煤炭規費辦、菸草局、610辦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和村民總計100多人參加了儀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符成安為東升村黨支部、村委會揭牌。東升村加大了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步伐,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組道路、村容整治等項目建設進展快,已取得明顯成效。新建成的村部綜合樓高三層,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集黨支部、村委會辦公室、活動室、計生服務室、醫療室等於一體,共投入建設資金14.5萬元。

特色資源

馬水鄉馬水鄉油菜
馬水鄉有煙花鞭炮針織鞋襪等企業47家,工業發展來勢喜人。作為農業大鄉,以優質烤菸、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西瓜水果、畜禽養殖為主,農業效益穩中有升。大膽發展新型農村合作化組織,成立了惠農蔬菜合作社、順天益農薯業合作社、西瓜合作社、農機服務合作社等,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蔬菜
馬水鄉500多畝的良種龍眼基地,是耒陽市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示範基地。早在1997年,馬水鄉就從廣西引進儲良、石夾、大巫園三種優質龍眼品種,引導農戶大力種植。為幫助農戶掌握種植技術,鄉政府對農戶組織了技術培訓,並免費發放技術資料。自全面掛果以來,該果以果大、味甜、肉多、滋補的優良品質,立刻在市場上成了搶手貨。這裡的龍眼平均畝產700公斤,可創經濟效益100餘萬元。種植龍眼年收入1萬元以上的家庭就有20戶,有的家庭年收入就達10萬元以上。小小的龍眼成了改變生活的“搖錢樹”。大力種植反季節蔬菜,廣開門路增收致富。他們採用葡萄園剩餘空間套種蔬菜,這既使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又可獲豐厚的經濟效益。重慶各大農貿市場也對馬水鄉的反季節蔬菜情有獨鍾,馬水鄉反季蔬菜賣得俏。據統計,馬水鄉今年共種植反季節蔬菜1000畝,每畝能創收2000元至3000元。葡萄、龍眼和反季節蔬菜成為農民增收的三大支柱。
鮮茶
馬水鄉所轄的村是多年的蔬菜生產基地,擁有質地鬆軟、肥沃的土地近6000畝,每年向長沙、株洲菜場供菜1000多卡車,完全有條件興建農產品特色深加工包裝企業。另有鄉屬400多畝果園待開發。馬水鄉範圍內有連片的優質茶園,總計6000餘畝,每年可產鮮茶100萬餘擔。但由於分散型加工,質次價低。如果組建規模加工企業,向精品茶葉、品牌茶葉方向邁進,將獲得巨大效益。

經濟概況

馬水鄉馬水鄉小型企業
馬水鄉在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GDP)3.1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5.86億元、農業總產值1.3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43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59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產值過1000萬元企業4家。主要工業企業中,其中花炮類企業6家、建材建築類企業9家、塑膠包裝類企業12家、機械製造和紡織類企業8家。在物質文明日益發展的同時,其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域內湧現出一批先進單位和模範人物,如中國精神文明村。馬水鄉是全國環境優美鄉,2005年12月納入小城市規劃,列為該市重點扶持的小城鄉之一,也是省市兩大重點工程項目。馬水鄉,作為耒陽市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瀏陽工業新城建設的主戰場,承擔著“率先全市發展”的歷史重任,將在“工業領跑、環境先導、國區帶動、統籌發展”戰略思想的大力指導下,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加快建設成為“富裕的經濟強鄉、繁榮的商貿新城、文明的現代鄉村、秀美的山水勝地”。隨著等級公路的貫通和生物醫藥園的崛起,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業基本形成了以優質水稻、烤菸、藥材、花卉苗木為主的合理結構。工業企業蓬勃發展,企業總產值由1997年的4.2億元增長到2002年的5.3億元,逐步形成了建材、煙花、塑膠三大支柱產業。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先後引進了豐日公司、省林木種苗基地等10多個較大項目,合計引資近2億元。馬水鄉作為耒陽市經濟發展的特區和對外開放的視窗,鄉黨委、政府將搶抓機遇,擴大開放,與時俱進,全面推進“三化”進程。同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努力把馬水鄉建設成為“發展的前沿陣地、投資的理想場所、創業的黃金地段、管理的樣板區域、文明的示範視窗”。

文化教育

馬水鄉馬水鄉國小
開展遠程教育以來,鄉、村黨組織改變了傳統的聽報告、讀檔案的學習方式,充分運用遠教“天網”、“地網”和光碟播放等形式,運用視頻點播、網路查詢等手段,組織黨員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後,各站點組織黨員幹部民眾學習傳達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的精神。為了配合抓好乾部作風轉變,組織黨員幹部觀看《黨課一小時》《黨員風采》等電教片。通過學習,提高了黨員幹部的認識,增強了黨員的認識,增強了黨員參加黨建活動的積極性,黨員幹部思想作風有了明顯轉變。二是注重與拓展富民強鄉相結合。首先,利用遠程教育促進了鄉農業產業化。通過“遠教+基地”、“遠教+大戶”,全鄉形成了一批依託遠教站點的特色產業群。積嶺、上丹田、灘頭、湖德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指導烤菸生產,成為種煙千畝村。全鄉種植烤菸1萬餘畝,共收購烤菸2.5萬多擔,每畝純利潤達15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力軍。 其次,利用遠教平台培訓農民,並收集和發布勞務信息。市遠教中心購買了一套《優質烤菸生產套用技術》教學光碟,並刻錄20套下發給各遠教站點用於組織種煙戶學習,並組織農業局的總農藝師和菸草局的技術骨幹為廣大種煙戶講授煙田翻耕起壟、漂浮育苗、栽培技術、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烘烤技術、菸葉保存等技術,全面的提升了種煙戶的種煙技術水平,促進了烤菸生產的增產、提質,該鄉畝平均產煙達3.8擔左右,菸葉均價達8.5元每斤以上,創產值達2千萬以上。三是注重與豐富民眾文娛生活相結合。在全面抓好遠程教育學用、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理論水平和致富技能的同時,還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台,播放中央、省、市優秀文藝節目,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山田村利用遠程教育播放計畫生育影片,使廣大民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該村被市里評為計畫生育村為主先進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