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民政學院

長沙民政學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86年,為湖南省教育廳直屬的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占地面積1099畝,建築面積35.91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86年,1999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0年實行國家民政部與湖南省共建、以省管理為主的新體制,為湖南省教育廳直屬的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堅持立足民政、面向社會、適應市場、開放辦學,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面向民政行業和區域現代服務業工作一線,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心理健康,具有"愛眾親仁"道德精神和"博學篤行"專業品質的高素質套用性專門人才。

簡介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學院占地面積 1099畝,建築面積35.91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168.7萬元,圖書資料81萬冊,期刊1100餘種。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 12621人。學院有專任教師632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9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以上學位的青年教師158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337人,另有兼職教師158人。
學院設有民政系、社會工作系、殯儀系、康復醫學系等 11個教學系(院)部,設定了42個三年制高職專業及專業方向,還有3個專本溝通專業(方向)、6個高職兩年制試點專業;民政管理專業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社區管理與服務、老年服務與管理、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計算機及套用四個專業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省級優秀專業4個、院級品牌專業10個,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院級精品課程12門;獲得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全院教師主持和參與的省(部)級科研、教改課題 37項,院級立項課題171項;公開發表論文159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20篇,被E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刊物收錄、摘要或全文轉載60篇,出版專著31部,主編、參編教材179部;獲省(部)級獎勵的教學、科研成果26項。
學院重視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聯合辦學。近年來,先後與海爾、華為、創智、風華高科、 LG曙光電子等大型集團公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和新生報到率均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國家教育部周濟部長、國家民政部李學舉部長、湖南省政協胡彪主席等上級領導多次來學院考察與指導工作,關心學院的改革與發展,指導創建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劉曉院長於 2002年在全國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永州會議)上作大會發言。周濟部長在2004年第三次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對學院辦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學院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學院於2004年11月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等級,並於2005年11月通過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的抽查。

院長簡介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劉曉:教授,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湖南中華職教社主任、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名譽主席。現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主持學院行政工作,聯繫藝術系。
劉曉同志視野開闊,勤政廉潔,銳意創新,求實進取。十幾年來,他帶領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員工,堅持"立足民政、面向社會、適應市場、開放辦學"的辦學思想,通過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實現了學院跨越式發展。學院發展成為了一所擁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7000餘名,開設13個教學系部,開辦47個專業方向,固定資產逾4億元的國家首批28所建設示範性高職院校之一的綜合性高職院校。劉曉院長在民政行政管理、社會工作、殯葬教育、社區服務、社區康復等民政行業教育領域,作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為我國民政高等教育的發展傾注了滿腔熱血,為我國民政系統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以及民政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是國內知名的民政教育專家。
劉曉同志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學術成果豐富。出版專著三部,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高教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科研論文四十餘篇。主持開發的《省級社會事業發展計畫計算機管理系統》,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牽頭完成的省科協研究課題《加快城市化進程,強化社區管理,迎接入世對湖南的挑戰和機遇》及參政議政調研課題《提高民眾生活品質,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湖南城市社區建設的方略思考》、《湖南省殯葬改革的現狀與對策》等多項議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主持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獲省級教育成果獎一等獎。撰寫的學術論文《美國教育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面對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時代浪潮,劉曉同志將帶領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堅持科學發展、解放思想,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實施學分制;推行文化管理,以學生和教職員工為本、全面促進學生和教職員工全面發展,推動民政和社會工作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為中國民政事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的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風校訓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學風:愛國榮校 勤奮誠實 修心靈養氣質 學知識習方法

校訓:愛眾親仁博學篤行

"愛眾親仁"語出《論語·學而》,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內容。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為文。"謹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實也。泛,廣也。眾,謂眾人。親,近也。仁,謂仁者。餘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孔子用這句話來告誡弟子:"一個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須愛人重人,不愛人者不成其為人,更不能成為仁人"。孔子力倡愛人:樊遲問"仁",孔子回答"愛人"(《論語·顏淵》)。這就是所謂的"仁者愛人"。"愛眾親仁"也就成為立身、為學的最高境界。民政事業是黨和政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事業,它"在乎民生,關乎民心"。作為一個民政人,我們只有具備"仁者愛仁"的博愛精神,去關注百姓心聲,關心弱勢群體的處境,做到"愛眾親仁",才是真正實踐"上為國家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這應該是民院每個教職員工治學工作、教書育人的根本出發點,也應該成為來民院的莘莘學子們的求學初衷。

"博學篤行"是對如何實踐"愛眾親仁"的方法論回答。《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為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為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為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眾親仁"才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院系設定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民政系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建制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專業系。建系二十年來,秉承學院“立足民政,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積極開展各項教學科研工作,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系經濟貿易系,軟體學院是與印度NIIT(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強強聯合,共同打造的國際化、規範化的計算機人才培養基地,是湖南省計算機協會、湖南省高等教育協會計算機教學研究會理事單位...

電子信息工程系

文法系開設有文秘、信息傳播與策劃、法律事務三個專業,承擔學院大學人文基礎與高等數學兩門公共課教學任務,專任教師86名,在校學生1200餘人。...

藝術設計系

康復醫學系我系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專業結構,目前已開設了涵蓋兩大學科門類的五個頗具特色的專業:老年服務與管理、社區康復、戒毒康復、康復治療技術、護理...

殯儀系

套用外語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套用外語系成立於2003年,下設商務英語、旅遊英語(分導遊、酒店管理和航空乘務三個方向)、套用英語(外事方向)和套用日語(分科技和物流二個方向)四個專業。...

黨政機構

黨政辦,組織人事處,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處,財務處,教務處,科研處,培訓部,信息設備處,體育藝術部,圖書館總務處,保衛部,公寓辦,工會,招生辦公室,就業指導中心,膳食服務中心,基建處,審計處,紀檢,監察室。

學院全景

長沙民政學院長沙民政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