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坡[三國古戰場長坂坡]

長坂坡[三國古戰場長坂坡]

長坂坡,即三國[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古戰場長坂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坂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長坂坡長坂坡
明代萬曆十年,地主當局有識者為紀念趙子龍長坂坡大戰中的功業,在此樹立“長坂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弔。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當陽縣長熊杏圃與當地駐軍王禹九團長協力在這裡興建長坂坡公園,隆其觀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雄風”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勝利後,當陽縣長鬍次平於1947年重刻了“長坂雄風”碑,復其舊制。
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的石碑,供人憑弔。古書中的坂、阪同字,阪高即長坂或長坂坡又稱長板,泛指山坡。“坡者為阪。一曰澤障也,一曰山肋也。”長坂,顧名思義,是指長而平緩的山坡。《左傳·文公十六年》 :“‘阪高’春秋楚地。公元前611年,楚大飢,戎伐楚西南,楚人謀徙於阪高,……阪高,楚險地。”
掇刀響嶺崗至鴉鋪一帶的岡坡地(阪高),東有漢水為屏,西有沮漳二河,北有虎牙關,南有長湖,足可稱“險地”。《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長坂,又名長坂坡,在今湖北省荊門縣西南。《舊唐書》長林縣條說:“晉分編縣置長林縣,以其有櫟林,長坡故也。”長林縣的縣名,系取長坂之“長”,櫟林之“林”。《荊門州志》記:晉於編縣故城設長林縣,並置武寧郡於編縣故城,長林縣與武寧郡俱立。昔日武寧郡至樂鄉關(現鍾祥市雙河鎮)八十里中,拱木修竹,隱天蔽日,長林蓋以此名。《後漢書--劉聖公傳》:櫟林長坂在縣(今當陽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潘新藻曰:長坂即張翼德橫矛處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襄陽追擊劉備張飛趙雲拒曹於此,演繹的“劉玄德攜民渡漢,趙子龍單騎救主”與“張翼德大鬧長坂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簡介

長板坡長板坡
長坂追擊戰的戰場,《地名大詞典》和《辭海》在“長坂”條下注釋:“在湖北省當陽縣東北。”這樣注釋似是而非。如果說長坂是在兩漢時的當陽縣的東北,那是不錯的:在當陽縣前邊加上“湖北省”三個字,那就又錯了。因為現在湖北省的當陽縣城所在地與兩漢時的當陽縣治所的所在地,並不是一個地方。兩漢時的當陽縣治所在現在的湖北省荊門市的團林鋪以西數公里的地方,為西漢初設定,因地當荊山之陽,故名“當陽”,位於漳河沮河的東邊。而現在的湖北省當陽縣城位於兩漢時當陽故城西南一百多華里的地方,在漳河與沮河的西邊。
當陽縣的治所搬了家,長坂也跟著一起搬了家,明代萬曆年間把位於當陽縣城西南約兩華里處的一個長不過二三華里的小山岡命名為“長坂坡”。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樹立了“長坂雄風”的石碑,並製造出了不少傳奇式的故事。從此以後,真正的長坂大戰的戰場,反而不被人們所知了。
公元208年長坂之戰的戰場是在今天的荊門市以南三公里處的掇刀一帶。現在的當陽縣西南一公里處的“長坂坡”是後人在明代萬曆年間附會命名的,並不是歷史上長坂之戰的戰場

交通信息

當陽市內乘坐公交2路到長坂坡賓館站下,4路到奔騰電腦城站下可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