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坡遺址

長坂坡古遺址這裡荊山余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坂”,或曰“當陽坂”。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坂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坂坡之戰發生於此。自明代萬曆十年起不斷有人在此修碑建亭。解放後,長坂坡公園經過多次修建,已成為人們休憩遊覽之所。1979年當陽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長坂坡公園管理處,當陽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將長坂坡公園管理處更名為“長坂坡之戰遺址管理處”,而今“雄風”碑已重新整修,並著手籌建“長坂坡之戰”陳列館,向世人展示有關長坂坡之戰的歷史文化。同時,將當代楹聯、詩詞、書法名家作品和歷代文人墨客詠長坂坡的留題付石鐫刻,建立長坂坡碑廊,讓遊客觀光之餘,在此飽覽玉粲的賦,范曾的詩,以及啟功、李鐸的墨寶,以體味我國傳統文化的神韻。此外,附近的“太子橋”、“娘娘井”和“張翼德橫矛處”均整修一新,這些都是長坂坡古戰場的勝跡。

長坂坡遺址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區西南長坂路上。古時,長坂坡上櫟樹叢生,故又名櫟林長坂。長坂坡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三國時著名戰場。史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擊劉備於此,隨軍眷屬被曹軍圍困,部將趙雲身抱劉備之子阿斗,奮勇血戰,力保劉妻甘夫人突圍,使其母子二人幸免於難。明萬曆十年(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石碑一塊。抗日戰爭時期,石碑被侵華日軍劫走。現存的石碑,是1947年仿製的,石碑高2米,寬0.9米,厚21厘米。正面楷書“長坂雄風”四個大字,直徑為35厘米,石碑頂上塑有龍鳳圖案。景區內有古色古香的子龍閣,有四季如春的奇花異草,還有100多年樹齡的冬青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