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佛鎮

鐵佛鎮

鐵佛鎮以境內鐵佛寺得名。2001年2月撤鄉建鎮,鐵佛鄉改為鐵佛鎮。鐵佛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北部、相距37公里,鐵佛鎮東與興隆鄉為鄰,西和南與安徽省明光市接壤,北與鮑集鎮毗鄰,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為主,北部多崗地,西東南部多湖灘窪地,鐵佛鎮轄14個村,1個漁村,119個村民小組,3.38萬人。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57億元,財政收入3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3元,鐵佛鎮利用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民和”牌優質大米、“仙墩湖”牌蝦蟹等特色產品已走向外地市場。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4個城鎮叫做鐵佛鎮:1、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鐵佛鎮;2、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鐵佛鎮;3、四川省通江縣鐵佛鎮;4、四川省資中縣鐵佛鎮。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鐵佛鎮

變變變濉溪縣鐵佛鎮辦公樓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鐵佛鎮位於濉溪縣城西南23公里,西與河南省接壤,區域面積256.7平方公里,人口11.9萬人,泗永路、濉岳路、白鐵路交叉穿過,交通便利,資

隋唐大運河故道穿過鐵佛鎮的隋唐大運河故道

源豐富。鎮境內地勢平坦,沱河從西到東穿境而過,新建溝、青溝、隋堤溝等6條主幹大溝橫穿東西。土地肥沃,鐵佛鎮可耕地面積21.8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全鎮已形成16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萬畝無籽西瓜生產基地、萬頭畜牧養殖生產基地8個。著名的隋唐大運河故道(當地人稱為隋堤)自西北向東南(店孜村鐵佛村、道口村均位於隋堤上)穿過該鎮境內,鐵佛鎮東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僅5公里。

鐵佛鎮煤炭、鐵礦資源非常豐富,現已探明煤炭儲量4億多噸,煤種為低灰低硫優質無煙煤,與永城煤種煤質相同。鐵礦石儲量700萬噸。鐵佛鎮人口眾多,人力資源雄厚,是全縣的第二人口大鎮,2006年實現勞務收入2.2億元;全鎮森林覆蓋率達14.65%,林木綠化率17.58%,木材蓄積量11.7萬立方米;隨著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已形成種植、養植、蔬菜三大基地,道口的無籽西瓜,尤莊的蔬菜,圩孜的大蒜,北張樓、趙集的養雞都已具規模,並形成廣闊的市場。

濉溪縣鐵佛鎮-鐵佛寺集的由來
鐵佛鎮北原有一唐代古寺,寺內“大雄寶殿”有三尊佛像,中間最大的一尊為鐵鑄成,寺以鐵佛像得名“鐵佛寺”,寺南村莊也以鐵佛像得名“鐵佛”。據《濉溪縣誌》,該縣古時佛教相當活躍。早在漢代就有佛教傳入,建有寺院。此後,歷代相襲,日益興盛。據民國35年(1946年)統計,當時尚存大小佛教寺廟、庵堂94所,僧尼徒眾223人,土地1813畝,房舍600餘間,但並無鐵佛寺的記載。清末濉溪縣貢生董范卿之遺作《清嘯堂詩文集》,其中有《重修鐵佛寺碑記》一文。文中說,原來“濉溪有古寺殿,傾移久矣”。這座殘垣斷壁的寺院建於何時?何人所建?是何寺名?“無碑可考”,不得而知。因殿中供奉一尊鐵鑄的彌勒佛,“其體充滿,皤其腹,面圓而下豐,隱隱有笑意”,“遂名為鐵佛寺”。“鄉人凡有疾疫旱澇之事皆禱焉。多靈驗”。既然鐵佛能為鄉裡帶來好運,於是,幾位鄉紳發起了修復鐵佛寺的募捐活動。“自光緒末年,至宣統二年,佛殿成。意欲以次修理,中設學堂,儒釋並興”,因遭“畜災”、“飢歲”,“財難工止”。由此推斷,鐵佛寺毀於清朝末年,遺蹟無存,故後人難以知曉。因鐵佛寺所在的村,習慣上稱為鐵佛寺,世代相襲,延續至今。

濉溪縣鐵佛鎮鄒樓村千年銀杏樹濉溪縣鐵佛鎮鄒樓村千年銀杏樹

濉溪縣鐵佛鎮-歷史古蹟
一、鐵佛寺遺址(位置:鐵佛村)二、漢墓(位置:古城村) 三、千年銀古樹( 位置:鄒樓村)四、隋唐大運河故道(位置:宿(州)永(城)公路北側(道口村、鐵佛村、店孜村))
濉溪縣鐵佛鎮-交通位置
鐵佛鎮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城西南部約23公里處。東距宿州市45公里,西距永城市15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宿永公路、濉岳公路、白鐵公路交叉貫穿,規劃籌建中的許昌——淮安高速公路將橫穿該鎮南部,交通堪稱便利。鐵佛鎮位於百善鎮西12公里,東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僅5公里。
濉溪縣鐵佛鎮-行政區劃

濉溪縣鐵佛鎮古城漢墓濉溪縣鐵佛鎮古城漢墓

  鐵佛鎮政府大樓據2006年3月統計(鐵佛鎮):人口12.13萬人。轄37個行政村:臥龍村、店孜村、鐵佛村、蔣莊村、道口村、尤莊村、周圩村、范婁村、崗孜村、劉樓村、張樓村、朱莊村、王堯村、米莊村、羅莊村、黃集村、李集村、王婁村、趙集村、蔣埝村,趙樓村、張莊村、七口村、黃莊村、岳集村茂卜村、油榨村、朱廟村、大王村、古城村、孟樓村、崔樓村、梁樓村、暗樓村、張樓村、梁莊村、鄒樓村。
濉溪縣鐵佛鎮-區劃沿革

1954年設鐵佛鄉,1970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鐵佛、道口、范樓、圩孜、蔣莊、劉樓、張樓、楊莊、留古、蔣埝、黃集、王樓、李集、趙集、店孜、王堯、臥龍、米莊、羅莊19個村委會。2006年,撤銷岳集鄉,併入鐵佛鎮,同時將鐵佛鎮的2個村劃入劉橋鎮。
附:岳集鄉位於鐵佛鎮西南部,距縣城35千米,西與河南省永城市接界。濉(溪)岳(集)公路和澮河過境。1958年建岳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岳集、張樓、鄒樓、崔樓、朱廟、古城、朱暗樓、大王、茂鋪、七閘口、梁樓、張黃莊、孟樓、油榨、張莊、梁莊、趙樓17個村委會。

無籽西瓜濉溪縣鐵佛鎮無籽西瓜

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運行態勢良好,鎮內擁有淮北康橋盛世、淮北富康兩座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大型國有企業臥龍湖煤礦、鄒樓鐵礦坐落境內;黃集煤礦、劉小廟煤礦正在籌建之中。良好的項目建設機遇以及煤礦、麵粉等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了鎮內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教育文衛事業充分發展、黨的各級組織建設不斷得到加強,現在鐵佛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鎮委鎮政府結合鎮情提出了“資源立鎮、工業強鎮、開放活鎮、科技興鎮、畜牧富鎮”新的經濟發展思路。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全鎮已形成 16 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萬畝無籽西瓜生產基地、萬頭畜牧養殖生產基地 8 個。鐵佛鎮以濉溪縣鐵佛農工貿有限公司為龍頭,種植無籽西瓜1.5萬畝,註冊“福蜜”牌商標,通過了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認證。2010年,鐵佛鎮的“福蜜”牌鐵佛無籽西瓜將走進上海世博會,供應時間從7月20日到8月20日,確定面積為1000畝。新鮮的空氣,碧綠的原野,守信好客的鐵佛人民將以優越的區位、優美的環境、優惠的政策、豐富的資源熱情歡迎天下客商,共創美好未來。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鐵佛鎮

鐵佛鎮盱眙縣鐵佛鎮風光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鐵佛鎮位於盱眙縣北部,以境內鐵佛寺得名。2001年2月撤鄉建鎮,鐵佛鄉改為鐵佛鎮。距盱眙縣37公里,鐵佛鎮東與興隆鄉為鄰,西和南與安徽省明光市接壤,北與鮑集鎮毗鄰,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為主,北部多崗地,西東南部多湖灘窪地,鐵佛鎮轄14個村,1個漁村,119個村民小組,3.38萬人。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57億元,財政收入3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3元,鐵佛鎮利用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民和”牌優質大米、“仙墩湖”牌蝦蟹等特色產品已走向外地市場。

四川省通江縣鐵佛鎮

四川省通江縣鐵佛鎮位於四川省通江縣南部,通江河下游。鐵佛鎮地勢平坦,東部較低,為平壩、淺丘,海拔400—500米;西部略高,系丘陵。境內有土城山東嘴山熨斗山,起伏平緩,成階狀梯地,最高的土城山主峰787米。山體多為南北向。通江河從北流入,蜿蜒曲折流向南方。沿河一岸海拔較低,最低處307米。鐵佛,在距今約4億年的泥盆紀以前為海浸期。中三迭紀以後,結束了海浸的歷史。泥盆以後的燕山運動,使秦嶺抬升褶皺成山系,這裡隨之上升為陸。地質屬鏇扭背向斜,沙溪階狀山盆區。地貌以層狀梯形構造為輪廓,系中切割低山區,多在海拔800以下、坡度平緩。土壤、氣候、植被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土城山:位於鐵佛之東北面,山體東北西南走向,脈自鑰匙坡而來,主峰海拔787米,山勢險要,上有寨,屬古今軍事爭奪之地。土城山在本鄉平壩村境內,上有麻巴里、土城寨兩上居民組,人口400餘,土地近500畝;山上林、地各半,南側系鐵佛區、鎮風景區。

明末築土為寨,寨側有井,名觀音井,其泉甘美清冽。鹹豐十一年(1861辛酉)春,入陝太平天國義軍朱統領(朱義宣)部未破此寨。1933年紅四方面軍亦依寨之險要而紮營於寨中,現存戰場遺址。大東門石刻對聯:道德為藩籬不需雄兵百萬,詩書作甲冑甚來猛將三千。橫額是“天生重關”。1984年建電視差轉台於寨上,功率3瓦,覆蓋鐵佛場區。登山而眺,縱觀全鄉,極目數十里外通平兩縣的千峰萬巒。

鐵佛鎮熨斗山
東嘴山:亦名岳家山,鐵佛治南4公里處。山體東西走向,西北面被溪子河下游切斷,南面被劉家河切斷。該山跨越曲濱、雙泉、鐵佛三鄉,東北面屬鐵佛鄉管轄。東面系絕壁陡崖,上有東嘴寨,下有長嶺寨。1933年川軍范紹增部駐此,五月紅軍特務連夜襲此寨大捷。現屬白土埡村轄。

黃嘴頭:鐵佛治西5公里處,海拔665米,座於黃嘴頭村中部。脈自香爐山而來,山體南北走向,南面被深溪子切斷。深溪河在深溪子折向西流,該山被切割成鏵形狀;分上下兩扁,一名張家扁,一名李家扁,山形猶如一列賓士著的火車頭。它獨座本鄉群山之中,山勢險要,上有黃嘴寨,分東、南、西、北、四寨門,寨均堅石而城。寨側有塘一井二,山頂林木、耕地各半,北門內有獨峰名文筆峰,與手爬岩上雨團包隔寨相望,古時有人用“白鶴黃咀常翥丁灘啄化魚,青龍藍角天生申溪朝鐵佛”的聯語寫照。

熨斗山:鐵佛治西8公里處,因山形如熨斗而得名。山體南北走向,脈自香爐山而來。山上居熨斗山村,森林覆蓋面占全村30%。相傳,早年有熨斗寨(已毀),北面有白咀寨。熨斗山南、北兩側均是懸崖,成為自然的村界線。

四川省通江縣鐵佛鎮位於通江縣東南部,距縣城42公里,居東經102°40′—100°40′,北緯30°39′—29°30′,東與平昌縣望京鎮、南與平昌縣丘家鎮、西與廣納鎮、北與三合鄉接界,鎮人民政府駐地原工委所在地。轄22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150個村民小組,共有10480戶,總人口41805人,其中農業人口36659人。幅員面積116.3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2736畝,其中田19648畝,地13086畝,海拔550米,森林覆蓋率為36%。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毫米,平均氣溫22℃,無霜期330天。經濟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為主,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殖生豬、牛、羊、小家禽。年糧食總產量20960噸,其中油菜2620噸。年出欄生豬68605頭,牛2683頭,羊546頭,雞259090隻,鴨2701隻。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43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基礎設施:現有22個村通公路,通車裡程達3960公里,其中省級公路1條44公里,通鄉公路3條,通村公路22條。有塘284口,庫13座,容水860萬立方米,其中最大的流里河水庫庫容為206萬立方米,有土渠54公里,標準石渠76公里,自流灌溉16040畝。農戶通電率100%,通自來水率30%,通光纖電視率70%,電話普及率每百人12部,建有移動基站2個。有初級中學1所,有中心國小3所,村小21所,在校學生8356人,教師43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衛生院3所,村醫療衛生服務站22個,病床55張;文化站1個,文化大院156家;有廣播電視站1所。

四川省資中縣鐵佛鎮

鐵佛鎮資中縣鐵佛鎮
四川省資中縣鐵佛鎮位於四川省資中縣城西北30餘公里處,鎮人民政府駐鐵佛場。鐵佛場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建有鐵佛寺而得名o1950年設鐵佛鄉農會,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1992年8月區劃調整,撤區並茶店鄉成為現在的鐵佛鎮。面積57。7平方公里,總人口32000餘人,其中城鎮人口2030餘人,轄鐵佛、茶店兩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屬淺、深丘過渡地帶,常年氣溫20~C左右,年均降雨量約1000毫米。盛產黃谷、玉米、小麥、紅薯、花生、油菜籽等,“大紅袍”紅橘全國聞名;養殖業以生豬為主;有豐富的白石煤炭資源,有水泥廠、紅磚廠、酒廠等企業。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000餘萬元,國民生產總值1.05億元,歸連路貫穿全鎮,鄉村公路四通八達,程控電話的開通方便了信息交流。清代老街依山就勢,有保存完好的清青峨書院等,屬省重點文化名鎮。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