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縣鐵佛鎮

 鐵佛鎮位於濉溪縣城西南部,西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區域面積 256.7 平方公里,人口 11.9 萬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鎮境內地勢平坦,沱河從西到東穿境而過,新建溝、青溝、隋堤溝等 6 條主幹大溝橫穿東西。土地肥沃,全鎮可耕地面積 21.8 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全鎮已形成 16 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萬畝無籽西瓜生產基地、萬頭畜牧養殖生產基地 8 個。   新鮮的空氣,碧綠的原野,守信好客的鐵佛人民將以優越的區位、優美的環境、優惠的政策、豐富的資源熱情歡迎天下客商,共創美好未來。

鐵佛寺集的由來

鐵佛鎮北原有一唐代古寺,寺內“大雄寶殿”有三尊佛像,中間最大的一尊為鐵鑄成,寺以鐵佛像得名“鐵佛寺”,寺南村莊也以鐵佛像得名“鐵佛”。

鐵佛鄒樓村千年銀杏村鐵佛鄒樓村千年銀杏村

據《濉溪縣誌》,該縣古時佛教相當活躍。早在漢代就有佛教傳入,建有寺院。此後,歷代相襲,日益興盛。據民國35年(1946年)統計,當時尚存大小佛教寺廟、庵堂94所,僧尼徒眾223人,土地1813畝,房舍600餘間,但並無鐵佛寺的記載。清末濉溪縣貢生董范卿之遺作《清嘯堂詩文集》,其中有《重修鐵佛寺碑記》一文。文中說,原來“濉溪有古寺殿,傾移久矣”。這座殘垣斷壁的寺院建於何時?何人所建?是何寺名?“無碑可考”,不得而知。因殿中供奉一尊鐵鑄的彌勒佛,“其體充滿,皤其腹,面圓而下豐,隱隱有笑意”,“遂名為鐵佛寺”。“鄉人凡有疾疫旱澇之事皆禱焉。多靈驗”。既然鐵佛能為鄉裡帶來好運,於是,幾位鄉紳發起了修復鐵佛寺的募捐活動。“自光緒末年,至宣統二年,佛殿成。意欲以次修理,中設學堂,儒釋並興”,因遭“畜災”、“飢歲”,“財難工止”。由此推斷,鐵佛寺毀於清朝末年,遺蹟無存,故後人難以知曉。因鐵佛寺所在的村,習慣上稱為鐵佛寺,世代相襲,延續至今。

歷史古蹟

鐵佛鎮古城漢墓鐵佛鎮古城漢墓

一、鐵佛寺遺址
位置:鐵佛村
二、漢墓
位置:古城村
三、千年銀古樹
位置:鄒樓村
四、隋唐大運河故道
位置:宿(州)永(城)公路北側(道口村、鐵佛村、店孜村

交通位置

鐵佛鎮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城西南部約23公里處。東距宿州市45公里,西距永城市15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宿永公路、濉岳公路、白鐵公路交

鐵佛鎮交通位置鐵佛鎮交通位置

叉貫穿,規劃籌建中的許昌——淮安高速公路將橫穿該鎮南部,交通堪稱便利。鐵佛鎮位於百善鎮西12公里,東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僅5公里。

行政區劃 

鐵佛鎮政府大樓鐵佛鎮政府大樓

據2006年3月統計(鐵佛鎮):人口12.13萬人。轄37個行政村:臥龍村、店孜村、鐵佛村、蔣莊村、道口村、尤莊村、周圩村、范婁村、崗孜村、劉樓村、張樓村、朱莊村、王堯村、米莊村、羅莊村、黃集村、李集村、王婁村、趙集村、蔣埝村,趙樓村、張莊村、七口村、黃莊村、岳集村茂卜村、油榨村、朱廟村、大王村、古城村、孟樓村、崔樓村梁樓村、暗樓村、張樓村、梁莊村、鄒樓村。

[區劃沿革]1954年設鐵佛鄉,1970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鐵佛、道口、范樓、圩孜、蔣莊、劉樓、張樓、楊莊、留古、蔣埝、黃集、王樓、李集、趙集、店孜、王堯、臥龍、米莊、羅莊19個村委會。2006年,撤銷岳集鄉,併入鐵佛鎮,同時將鐵佛鎮的2個村劃入劉橋鎮。

附:岳集鄉位於鐵佛鎮西南部,距縣城35千米,西與河南省永城市接界。濉(溪)岳(集)公路和澮河過境。1958年建岳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岳集、張樓、鄒樓、崔樓、朱廟、古城、朱暗樓、大王、茂鋪、七閘口、梁樓、張黃莊、孟樓、油榨、張莊、梁莊、趙樓17個村委會。

農副產業

鐵佛鎮以北張樓村為示範基地,帶動鐵佛村、道口村、周圩孜村、油榨村,形成優質肉雞養殖小區,萬隻以上規模養雞戶3戶,存欄肉雞4.5萬隻;

鐵佛無籽西瓜鐵佛無籽西瓜

五千隻以上、萬隻以下的規模養雞戶133戶,存欄肉雞56.22萬隻。以趙集村劉染坊村為示範中心,帶動店孜村、黃集村、形成蛋雞養殖小區,僅劉染坊村蛋雞養殖戶達24戶,存欄蛋雞12萬隻。以孟集村為示範中心,帶動崔樓村、油樓村、岳集村、古城村,形成生豬養殖小區。3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5戶,存欄2643頭;100-300頭的規模養殖戶15戶,存欄2743頭,百頭以下規模養殖戶24戶,存欄1693頭。 鐵佛鎮以小麥麵粉及精深加工為龍頭,形成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日加工能力達30000噸以上;以鐵佛農工貿有限公司、鐵佛鎮瓜菜協會等中介服務組織為龍頭,開展蔬菜、瓜類、食用菌“協會+農戶”訂單運行機制的產業化經營,實施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信用制度,建設信用體系,實現安全生產,健康消費。 “福蜜”牌無籽西瓜鐵佛鎮以濉溪縣鐵佛農工貿有限公司為龍頭,種植無籽西瓜1.5萬畝,註冊“福蜜”牌商標,申請了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認證。2008年,“福蜜”牌無籽西瓜暢銷上海、長沙、廣州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2010年,鐵佛鎮的“福蜜”牌鐵佛無籽西瓜將走進上海世博會,供應時間從7月20日到8月20日,確定面積為1000畝。鐵佛鎮以鐵佛村、油榨村、張黃莊村、孟樓村、周圩孜村等行政村為基地,推行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拒絕使用高毒農藥,保障上市蔬菜產品安全。目前,鎮種植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普及率已達96%。

崛起的鐵佛鎮

隋唐大運河故道(局部)隋唐大運河遺址(局部)

鐵佛鎮古稱鐵佛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 著名的隋唐大運河故道(當地人稱為隋堤)自西北向東南(店孜村、鐵佛村、道口村均位於隋堤上)穿過該鎮境內,鐵佛鎮東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僅5公里。

鐵佛鎮煤炭、鐵礦資源非常豐富,現已探明煤炭儲量4億多噸,煤種為低灰低硫優質無煙煤,與永城煤種煤質相同。鐵礦石儲量700萬噸。鐵佛鎮人口眾多,人力資源雄厚,是全縣的第二人口大鎮,2006年實現勞務收入2.2億元;全鎮森林覆蓋率達14.65%,林木綠化率17.58%,木材蓄積量11.7萬立方米;隨著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已形成種植、養植、蔬菜三大基地,道口的無籽西瓜,尤莊的蔬菜,圩孜的大蒜,北張樓、趙集的養雞都已具規模,並形成廣闊的市場。 

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運行態勢良好,鎮內擁有淮北康橋盛世、淮北富康兩座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以及國有臥龍湖煤礦鄒樓鐵礦等大中型工業企業。黃集煤礦、劉小廟煤礦、鐵佛寺銅鐵礦正在勘探設計之中。良好的項目建設機遇以及煤礦、麵粉等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了鎮內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教育文衛事業充分發展、黨的各級組織建設不斷得到加強,現在鐵佛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鎮委鎮政府結合鎮情提出了“資源立鎮、工業強鎮、開放活鎮、科技興鎮、畜牧富鎮”新的經濟發展思路,全面擴大招商引資,進一步推動了鎮級經濟實力的強勁增長。2006年招商引資達3600萬元,全鎮國民生產總值6.1億元,財政收入724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