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級市]

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級市]
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城市,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級市,省直管縣級市,永城市位於河南省最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 。永城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永城市轄23個鎮,6個鄉, 市政府駐東方大道中段人民廣場北。截至2017年,永城市總人口156.94萬人,常住人口123.31萬人。 永城因城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商代永城境內建有棘國,有永、芒、碭、酇等地;隋大業六年(610年)置縣,金代為州,抗戰期間為中共豫皖蘇邊區省委所在地 ,1996年撤縣設縣級市 ,2014年成為河南省直管縣 。2016年被河南省規劃建設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 永城市北依隴海、東傍京滬、西臨京九,連霍高速、永登高速、濟祁高速、鄭徐高鐵、311國道、鄭永省道貫穿全境。永城因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被譽為“漢興之地”;永城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百強縣(市)。境內有芒碭山、陳官莊烈士陵園、日月湖、造律台、崇法寺塔等景點。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永城風光 永城風光

永城境內有原始社會晚期人類聚落10餘處,王油坊遺址、造律台遺址、黑堌堆遺址等均屬龍山文化範圍。

夏,永城市境屬豫州之域。

商,境內出現了棘國、攸侯國兩個小國家,有永、酇和芒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屬焦國。春秋,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先後屬焦、陳、楚。戰國,先後屬宋國、楚國。

秦,境內設定碭縣(今芒山鎮),屬碭郡,芒縣(今陳集鎮劉寨村南)、酇縣(今酇城鎮)屬泗水郡。公元前206年,屬項羽西楚國。

漢,境內有芒縣、酇縣、敬丘侯國(今太丘鎮)、建成侯國(今侯嶺鄉二郎廟湖),屬沛國譙郡,而北部碭縣一部(今芒山鎮)歸梁國所有。東漢,光武年間改芒縣為臨睢,明帝時改敬丘為太丘。臨睢、太丘、酇縣屬沛國,碭縣屬梁國,建成侯國廢。

建於宋代的崇法寺塔 建於宋代的崇法寺塔

三國屬魏,境內臨睢、太丘、建平、酇縣屬譙郡,碭縣屬梁國。

西晉,臨睢、太丘、建平三縣併入酇縣,屬豫州譙國,碭縣併入下邑(今碭山縣),仍在梁國(亦稱梁郡)境內。 另有部分屬於鄲縣(今丹城鎮)之地 。

東晉十六國,太寧三年(325年),縣境屬後趙;昇平三年(359年)屬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屬前秦;淝水之戰(383年)後屬東晉。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酇縣屬梁郡所轄;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酇縣屬之”。

北魏建立後,酇縣劃歸譙州臨徐郡,後廢。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屬徐州粱郡;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為南兗州馬頭郡下邑縣轄區,東北部為徐州碭郡碭縣轄區;北齊時,境內置安陽縣(今芒山鎮保全山南),碭縣併入,屬彭城郡 。這一時期,永城縣境所轄諸縣併入酇縣,縣域以酇縣為主。

隋,復置酇縣,屬譙郡。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治所在馬甫城(今西城區)東北3里。芒碭山以北地區屬梁郡碭山縣。

唐,永城、酇縣屬河南道譙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縣治所遷於馬甫城(此地勢較高,為一山丘,又名無影山);貞觀十七年(643年),酇、永城二縣直接歸亳州管轄,碭山縣屬宋州轄區。

永城城市風光 永城城市風光

後梁,升碭山縣為輝州;後唐,廢輝州復置碭山縣,屬單州,永城、酇兩縣屬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轄僅包含永城、酇二縣,永城、酇縣屬淮南東路亳州。

金,興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區設定保全軍鎮,升永城縣為永州,脫離亳州管轄,轄下邑、碭山、酇縣。碭山縣治曾沉於水,遷址於保全鎮(今芒山鎮)。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酇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屬河南江北行省歸德府;至元二十五年,“歸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隨屬。

明,永城縣屬河南省開封府歸德州。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歸德為府,永城隨屬。

清,置永城縣,屬河南省歸德府;宣統三年(1911年),改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歸德府。

永城夜景 永城夜景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永城縣屬河南省豫東道,1914年6月,豫東道改名開封道,永城縣隨屬。1933年2月,永城縣劃歸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1938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期間,永城境內國民黨轄區仍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日民主政府轄區先後隸屬豫皖蘇邊區革命根據地、淮北第二行政區和蘇皖邊區第八行政區。1945年2月,更名雪楓縣,縣境南部劃歸雪渦縣,縣境西南部劃歸雪商亳縣。1946年12月,雪楓、雪渦、雪商亳3縣隸屬豫皖蘇邊區第三行政區。1947年3月至11月,縣東部為蕭宿永縣轄區;1947年11月,縣北部成立碭南縣。1949年3月,雪楓縣復名永城縣,撤銷雪渦、雪商亳、碭南等縣,恢復原建制,隸屬皖北行政區宿縣專區。

1952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縣域大規模變更結束。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區;1961年至1996年,隸屬商丘專區。1996年,永城撤縣設縣級市 ,治所向東遷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謝莊建東城區。 1997年商丘撤地設市,永城市由省直轄,由商丘市代管。 2014年成為省直管縣 ,仍隸屬原地級市商丘市。 2016年永城被河南省規劃建設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

永城 永城

行政區劃

區劃歷史

永城市區 永城市區

永城境內有史記載的地名有永(今西城區)、棘(今十八里鎮柘樹集東)、酇(今酇城鎮)、龍亢(今龍崗鎮)、鄪(今新橋鄉)、犬丘(今太丘鎮)、芒(今陳集鎮劉寨村南)、碭(今芒山鎮)、棫(今茴村集)、焦(侯嶺鄉二郎廟湖)。

明初,設5鄉19圖,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設8鄉24圖。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8鄉25里。 1913年將市域劃為9個區,1946年設18鄉(鎮)490保。

永城老照片 永城老照片

清中期,境內的鄲縣(今丹城鎮)、新興鎮、鹿塘寨劃歸安徽。1945年2月,為紀念在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犧牲的彭雪楓將軍,更名為雪楓縣,縣境南部劃歸雪渦縣,縣境西南部劃歸雪商亳縣。秋,會亭集東半部及附近村莊劃歸夏邑。鐵佛寺集屬永城部分及以北56個自然村和王引河以東魯樓、李樓等8個自然村劃歸宿西縣(今屬濉溪);同時,宿西縣將王引河以南趙樓、王園等5個自然村劃歸永城;1947年11月成立碭南縣,縣北部為其轄區。

1952年12月,濉溪縣的趙莊、鍾莊等11個自然村劃歸永城;1954年9月,馬頭、新興兩區所轄28個鄉560個自然村劃歸夏邑;1956年,北鎮鄉76個自然村劃歸夏邑;1964年6月,洪河以東的何寨、王集、土山等54個自然村劃歸蕭縣,蕭縣洪河以西的竇樓等5個自然村劃歸永城;1964年和1966年,夏邑縣鐵匠棚以東的6個自然村先後劃歸永城;1966年7月,樊集公社所轄王莊、新橋大隊劃歸夏邑,夏邑縣火店公社的呂樓、張廠劃歸永城。

據2014年7月6日豫民行批〔2014〕30號,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城關鎮、演集鎮、侯嶺鄉、城廂鄉4鄉鎮建制,設立沱濱、崇法寺、日月湖、侯嶺、雪楓、演集6街道辦事處。

現行區劃

永城市政區圖 永城市政區圖

截至2014年7月,永城市轄6街道20鎮5鄉,732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

街道:沱濱、崇法寺、日月湖、侯嶺、雪楓、演集。

鎮:芒山鎮、酇城鎮、高莊鎮、十八里鎮、薛湖鎮、馬橋鎮、裴橋鎮、陳集鎮、蔣口鎮、太丘鎮、李寨鎮、順和鎮、苗橋鎮、茴村鎮、臥龍鎮、酇陽鎮、馬牧鎮、龍崗鎮、王集鎮、劉河鎮、雙橋鎮。

鄉:條河鄉、陳官莊鄉、黃口鄉、新橋鄉。

地理環境

境域

永城位於河南和安徽兩省交界處,經緯度為東經115°58′~116°39′,北緯33°42′~34°18′之間,市境的北、東、南及西南部分別與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淮北市相山區、濉溪縣、渦陽縣、亳州市譙城區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河南省的夏邑縣緣連,市境南起李寨鎮麻冢集南端,北止條河鄉種寨村北,長72公里;西起臥龍鄉渾河集西端,東至苗橋鄉黃藥店村東,寬達62.25公里。全市總面積為2068平方公里。

永城東距徐州75公里,西距商丘75公里,距省會鄭州260公里左右,並與合肥、南京、濟南等省會城市的距離都在300公里左右。《清代永城縣誌》:“芒碭北峙,澮水南環,東接淮徐,西連梁宋,閉關則兩河鎖鑰,設險則西楚咽喉,雖偏邑之輿圖,實豫東之門戶。”

地質

永城區域地質構造,位於秦嶺一崑崙緯向構造帶北支南側東延部分,為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內之華北凹陷的一部分。市境內地層無深大斷裂及其交匯點,歷史上沒發生過強烈地震。郯廬斷裂帶在京滬鐵路以東,聊蘭斷裂帶在西北,均距市區150公里以外,常受外地地震波及。

地貌

芒碭山群 芒碭山群

永城位於黃淮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高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東北有方圓16平方公里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永城最高海拔為芒碭山主峰159米。澮河、包河流域,地勢低平,兩河沿岸受黃泛影響形成近河階地;沱河流域地勢較高,微波起伏;灤湖、苗橋、高莊、城廂等鄉因多次河流改道形成槽形、碟形窪地。全市地貌可分為剝蝕殘丘、黃泛沉積和湖河相沉積低平地3種類型。

氣候

永城全境屬濕潤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2049小時,年平均氣溫14.34℃,平均積溫5289℃;月平均氣溫以7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年平均降雨量871.3毫米,無霜期209天。

水文

沱河夕陽 沱河夕陽

光緒年間,永城境內有溝河116條。1985年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溝河91條,其中王引河、沱河、澮河和包河4大幹河均由西北向東南流注入淮河,屬淮河流域、洪澤湖水系。本市古有睢水、汴河過境。原薛家湖、灤家湖、焦州湖(二郎廟湖)等均湮為耕地。全市年平均降水總量15.87億立方米,徑流深為135毫米,相應徑流量2.699億立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永城礦產分布 永城礦產分布

永城礦產資源豐富,地下儲煤面積1216平方公里,可開採儲量50.45億噸,永夏煤田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同時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現有永煤、神火兩個中國500強企業,8對礦井投入使用,年產原煤2300萬噸。境內鐵礦儲量為902.6萬噸。徐山、邵山、夫子山和僖山頂部分布有儲量6835萬噸的白雲岩,周山蘊藏有大理石岩,為高檔建築裝飾材料。

土地資源

永城市境內,市、鎮、村三級現有廢棄廠房500多處,可利用土地12000多畝,煤礦塌陷區已穩定塌陷地塊21000畝,現有各類存量土地6000多畝,再加上廢坑塘、廢窯坑、空心村等可改造用地,尚有5萬多畝可利用和可改造利用的土地資源。

永城 永城

人口民族

人口

永城夜景 永城夜景

明洪武年間,永城在冊人口1733戶,16962口。嘉靖年間在冊4489戶,30327口。清順治年間在冊21255丁;康熙年間在冊38790丁,外有更名地內人7丁(清代早中期人口是按納稅的男丁推算,每丁為4.49人)。光緒年間,永城在冊87747戶,381759人。1935年,永城549015人,其中男293521人、女255494人。1946年,永城82160戶,550684人,其中男298245人、女252439人。

2015年末,永城全市總人口154.94萬人,常住人口122.58萬人。出生人口13887人,出生率11.9‰;死亡人口7548人,死亡率5.75‰;自然變動淨增人口6339人,自然增長率 6.15‰。城鎮化率達到40.81%。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萬人,增長0.7%,增幅與上年持平。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7.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8.1%,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率為14.5‰;死亡率為6.5‰;自然增長率為8.0‰。

民族

建國前,因民族歧視之故,該地盛傳"永不留回"之說,以為皆為漢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始發現龍崗劉莊系回民聚居的村莊。永城共有漢、回、滿、蒙古、藏、壯、布依7個民族。

領導班子

市委

書記:孟慶勇

副書記:李中華 、趙志強

常委:張紅梅、朱廣昌 、王琴芝、畢江遠、栗團結、邵明傑、丁振波、李紹青

政府

市長:李中華

副市長:張紅梅、邢路生、吳英傑、梁廷振、張峰、孫虎 、焦永革

經開區主任:陳體秀

芒碭山景區管委會主任:張福光

人武部部長:林清華

人大

黨組書記、主任:李宗岩

副書記、副主任:陳欽連

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愛平、王家文、駱本京

政協

主席:朱傳峰

副主席:王友璧、葛玉山、王則文、劉軍

經濟概況

綜述

永城市區 永城市區

永城市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67.61億元,增長8.8%,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7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05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長5.5%,其中稅收收入23.18億元,增長8%,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6.1%;支出73.95億元,增長9.8%,居全省第2位、直管縣(市)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0.77億元,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354.88億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53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84元,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1元,增長8.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8.36億元,比年初增長19.6%;各項貸款餘額258.3億元,比年初增長5.1%。

2016年9月26日,中共永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明確了把永城建設為豫魯蘇皖交界地區充滿活力的中心城市的目標。

永城市近年GDP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GDP (億元)255289.3345.7370400412.29439.67億 467.61億

第一產業

永城農業 永城農業

2014年,永城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1020公頃,比2013年增長5.9%,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5617公頃,比2013年增長2.4%;棉花種植面積783公頃,同比下降60.0%;油料種植面積2312公頃,比2013年下降59.4%;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8715公頃,比2013年增長3.0%。

2014年,永城全年糧食產量1279155噸,比2013年增長7%;棉花產量690噸,比2013年下降63.9%;油料產量9518噸,比2013年下降60%;肉類總產量93174噸,比2013年增長2.7%;禽蛋產量48636噸,同比下降3.5%;奶產量5700噸,比2013年增長7.5%。
201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79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0.3%;農用拖拉機44928台,比2013年下降2.9%;農村用電量42612萬千瓦時,比2013年增長15%。

2016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467.61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51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29.72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73.39億元,增長11.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3.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1%。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38059元。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155.93萬人,常住人口123.15萬人。出生人口13906人,出生率12.7‰;死亡人口3619人,死亡率6.3‰;自然變動淨增人口10287人,自然增長率6.4‰。城鎮化率達到44.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6%;商品零售價格上升0.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升1.8%。

第二產業

【參考詞條: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永城工業發展 永城工業發展

永城擁有各類工業企業8000多個,以煤炭、電力、鋁製品、建築、冶金、化工、機電、紡織、造紙、皮革、食品、釀酒等工業為門類,依託本土資源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煤集團與神火集團;三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皇溝酒業集團、華星集團和遠徵集團。

2014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 2155762萬元,同比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43584萬元,同比增長12.2%,其中,輕工業增長15.3%,重工業增長11.4%,輕重工業比例為22.2:77.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12500萬元,同比增長1.3%。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億元以上的支柱行業有17個,增加值3億元以上的支柱行業有7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54887萬元,同比增長32.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0142萬元,同比增長23.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36218萬元,同比增長14.5%;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29514萬元,同比增長6.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5735萬元,同比增長11.9%;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 334949萬元,同比增長9%;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7628萬元,同比下降1.1%。億元以上支柱行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1809073萬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3.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全年原煤產量1813萬噸,同比下降6.8%;發電量7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1%;電解鋁37.1萬噸,同比下降 9.2%;小麥粉434.3萬噸,同比增長6.6%。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917.5億元,同比下降3.04%;實現利稅總額58.58億元,同比下降16.9%;利稅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6%。其中利潤總額34.4億元,同比下降22.9%。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37990萬元,同比增長9.9%。

2015年2月,河南省政府發出通知,認定永城產業集聚區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煤化工,鋼鐵鑄件,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是全省2009年度發展又好又快的產業集聚區。

第三產業

【參考詞條:永城市商務中心區】

永城商業發展 永城商業發展
2014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0611萬元,同比增長21.5%。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7460萬元,同比下降37.9%;第二產業投資1156744萬元,同比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1436407萬元,同比增長26.8%;農戶投資34152.6萬元,同比下降8.6%。
全年工業投資1156744萬元,同比增長 15.6%。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90437萬元,同比增長27.9%;其中,住宅投資168400萬元,同比下降20.5%。房屋施工面積472.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82.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7%;房屋竣工面積3.0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 2.5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80.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4.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3.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8%。
全年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84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01.01億元,同比增長36%。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6861萬元,同比增長5.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4699萬元,同比增長7.7%。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836萬元,同比增長13.3%。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1012543萬元,同比增長13.7%;鄉村271293萬元,同比增長11.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91529萬元,同比下降1.2%;零售業714524萬元,同比增長15.4%;住宿業15033萬元,同比增長23.1%;餐飲業362750萬元,同比增長16.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5.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 23.6%,日用品類增長33.3%,中西藥品類增長22.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9%,家具類增長10.8%,汽車類增長13.5%。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 4305萬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出口實際完成2771萬美元,同比增長40.4%;實際利用外商投資3113萬美元,同比增長29.7%。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4.2億元,其中省外資金51.6億元。

永城市知名企業 
永煤集團神火集團河南遠徵集團
河南華星粉業集團皇溝酒業盧師傅食品
河南金晶食品集團三順麵粉滙豐麵粉
麥客多食品閩源特鋼先帥百貨

社會發展

教育

永城各學校 永城各學校

2014年,永城全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2982人,在校生10939人,畢業生5185人。普通高中招生7536人,在校生21776人,畢業生6682人;國中招生16746人,在校生 46240人,畢業生13777人;國小招生27951人,在校生145417人,畢業生16335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15人,在校生109人。

永城高級中學、永城實驗高中先後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永城職業學院是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高等專科院校,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高等學校設定“十二五”規劃》,以永城職業學院為基礎,申辦本科院校河南煤業化工學院。

永城市高等教育 
學校主管部門辦學層次位置備註
永城職業學院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 商丘市人民政府 專科東城區學府路002號河南煤業化工學院(籌)
永城市高中
學校位置備註
永城高中東城區歐亞路與芒碭路交叉口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永城實驗高中東城區文化路北段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永城職業學院高中部東城區學府路002號股份制普通高中
永城市第二高級中學芒山路口城廂政府後公辦普通高中
永城市光明高級中學東城區東方大道東私立普通高中
永城雙語學校高中部西城區淮海路西段私立普通高中
永城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芒山鎮鳳城路公辦職業高中

體育

永城社會發展 永城社會發展

2015年,永城市有球類、武術、田徑、氣功醫療等各類體育協會10個,業餘體校1個,社會體校7所。傳統體育項目田徑、武術較為突出。2003年,獲河南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

2013全年運動員在省市重大比賽中,共獲得市級冠軍23個、獲得獎牌45塊,其中金牌28塊,銀牌12塊,銅牌5塊。

醫療

永城人民醫院 永城人民醫院

2014年年末,永城共有衛生機構4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6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專科防治院(所、站)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573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5737張。衛生技術人員535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40人,註冊護士1966人。鄉鎮衛生院28個,床位1718張,衛生技術人員1173人。

科技

永城科技館 永城科技館

2004年,永城市有各類科技人員17960人,其中高級職稱426人,中級職稱4032人。至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技開發機構18個,實施科技項目108項,開發科技新產品48項,申請專利23項,有7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2%。

2012年,永城市榮獲“全國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等榮譽稱號。

2014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3484人,經費支出32028.9萬元。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申請專利229件,增長18%,授權專利147件。
2014年年末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國家檢測中心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5種產品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1種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全市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26萬台(件)。

文藝

永城市圖書館 永城市圖書館

2014年年末,永城全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演出256場,觀眾人次350萬人;市級公共圖書館1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3個,圖書總藏量277130冊,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教育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155750戶。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期刊出版總印數64000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98.4萬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88卷。

生態

沱濱公園 沱濱公園

截至2017年11月,永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化面積達2021公頃,綠地率36.09%;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541.9公頃,綠化覆蓋率41.82%;城市公園綠地總面積704.55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1平方米,城區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道路綠化達標率為81.7%。 2014年,永城市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正式授牌;2015年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6年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市)”稱號。

永城市內公園綠地
名稱位置主題面積(畝)
人民廣場東城區東方大道與雪楓路交叉綜合200
永城市沱河風景帶沱河以北,沱濱路以南休閒、娛樂、觀光1470
天香公園東城區東方大道最西段休閒、娛樂、觀光145
日月湖西城區與東城區之間休閒、娛樂、觀光36000
沱南生態廣場東城區沱河南岸休閒、娛樂、觀光2700
東方小遊園東城區東方大道與文化路休閒、娛樂43
永城市體育公園歐亞路中段休閒、娛樂、健身36
永城四館兩中心公園東城區建設路與雪楓路休閒、娛樂340
雪楓溝風景帶東城區雪楓溝兩側休閒、娛樂-
汪樓溝風景帶東環路以東,汪樓溝以西休閒、娛樂-
億昔公園中原路北段休閒、娛樂、商務30
城市輕軌風景帶牡丹路至東環路鐵路兩側休閒、娛樂262.5

社保

2014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8萬人,失業人員 2680人,失業率為4.2%;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396人,保障金1869萬元;農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數62155人,保障金7168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2038.6萬元,接受城鄉醫療救助人數12605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1175691人,參合率達到99.3%。
全2014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869萬元,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396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168萬元,農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數62155人;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2038.6萬元,救助12605人(次)。
2014年末收養性社會福利院收養人數270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580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630萬元;接受社會捐贈275萬元。

文明

永城建成“兩湖四帶一濕地”城市生態圈,集中整治河道淤塞、污染嚴重的河流,完善城區雨污分流體系;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在城區重要地段高標準規劃建設了25個公園。開展了環境衛生、市場秩序、弱電入地、城區噪聲和餐飲油煙污染等“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告別了“髒亂差”。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形成了“十縱十橫”道路網路格局,打通斷頭路。新建垃圾中轉站6座,星級改造城區76處公共衛生間。依法取締城區非法營運的三輪車、電動四輪車。常年組織志願者在城區17個主要道路交叉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活動。

永城有6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廣場,編印並向市民發放了《永城市市民文明手冊》等宣傳手冊;市屬媒體常年開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版、專欄等,並開展道德模範、好媳婦、美德少年、十全十美永城人等評選活動。截至2017年11月,1人兩度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8人成為“中國好人榜”候選人,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人入圍第六屆河南省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5人被評為河南省美德少年。 2017年11月,永城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交通運輸

永城交通圖 永城交通圖

永城市境內有連霍高速、311國道橫穿東西。永登高速、濟祁高速相繼建成通車,高速路出口由1個增加至5個,鄭徐高鐵在永城設站填補了永城市鐵路客運空白;邢商永地方鐵路、沱澮河航運、永城通用機場正在施工建設中。

截至2014年底,永城市境內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16公里,國省幹線公路通車總里程307公里,國省道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通村公路近800條2188公里,專用公路42公里,以高鐵高速為龍頭、以地方鐵路和國省幹道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連結、以內河航運和航空為補充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形成。永城也是河南省首個擁有自助腳踏車系統的城市, 同時已入駐共享腳踏車。

鐵路

永城北站 永城北站

【參考詞條:永城北站】

高速 鐵路:鄭徐高鐵

鄭徐高鐵是中國“四縱四橫”之一的徐蘭客運專線東段,在永城設“永城北站”,於2012年12月26日開工建設,2016年9月10日通車運行。

地方鐵路:邢商永地方鐵路

公路

高速公路:連霍高速 濟祁高速 永登高速

連(連雲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永(永城)登(登封)高速東西貫穿全境,濟(濟寧)祁(祁門)高速公路自北到南與連霍高速、永登高速成“工”字型相交,在永城設芒碭山、永城東、永城南等出入口。

國道:311國道、343國道

省道:省道201(永芒快速路、永碭路、永渦路)、省道202(夏邑韓鎮到李寨)、省道316(芒山到開封)、省道317(苗橋到孟津)、省道320(馬橋到汝州)、省道514(芒山到高莊)、省道515(陳集到蔣口)、省道516(馬牧到夏邑)、省道518(新橋到黃口)

鄭(州)永(城)省道、311國道橫穿東西,永碭、永宿公路縱貫期間。永芒快速與永(城)宿(州)、永(城)亳(州)高速相連,以城區為中心,形成“工”字型高速網。永宿、永亳、永(城)碭(山)、永商、永(城)渦(陽)等省際道路在市區交匯,形成“米”字型交通框架。

水運

沱河、澮河

沱澮河航運工程河南段全長146.9公里,建設標準為4級航道,通航能力為500噸級船舶。工程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起點位於夏邑縣何營鄉的沱河金黃鄧橋,在永城侯嶺鄉開挖大青溝將沱河與澮河相連,終點至豫皖省界,建設總里程85.5公里,設計港區4個(永城、新橋、四里廟、夏邑),工程概算17.7931億元,建設工期4年。同時永城是河南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航空

永城通用機場位於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規模總占地430畝,其中一期200畝,投資6000萬元,建設塔台1座、機庫兩座,共6000平方米,直升機坪2萬平方米,培訓辦公樓300平方米。二期預留用地230畝,投資1.5億元,計畫建設跑道6萬平方米,聯絡道3萬平方米,新建停機坪2萬平方米。

公交

【主詞條:永城公交】

永城現已開通13路公交線路,日客運量28000人次,計程車輛2300餘輛。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據傳,隋大業四、五年間,淮河、汴河流域連遭大水,多數城池被水淹沒。六年三月,隋煬帝乘龍舟順汴河(通濟渠)南下,一路上只看見馬甫城安然無損,隋煬帝順口說道:“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從此馬甫城改為永城,意即“永久堅固,摧而不毀”。 另外一種說法是永城之名沿用了甲骨文中的原地名“永”,即永城市境內原有“永”地,隋朝沿襲了古老的原地名而稱“永城”。據《永城縣誌》記載:“紂王於十年(前1065年)九月率軍一萬餘人征人方(位於今蘇北、魯南一帶),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經芒、酇及攸地之永。”2010年版的《永城市志》也記載:“商代,境內有攸地之永和酇邑、芒諸地。”

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級別名稱
省級永城大鐃 柳琴戲豫東琴書[清音]
市級劉邦斬蛇傳說造律台的傳說芒山石雕
火老虎(曲藝)大鼓書芒碭山古廟會
陳樹青石雕二胡(民間舞蹈)龍崗燒雞製作工藝
酇城糟魚製作工藝薛湖牛肉煎包製作工藝薛湖傳統豆粥製作工藝
傳統棗乾加工工藝傳統狗肉加工工藝

文保單位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級別名稱
國家級漢梁王墓群 崇法寺塔王油坊遺址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築基址造律台遺址
省級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舊址芒碭山文廟黑堌堆遺址
洪福遺址陳勝墓 魯雨亭故居(魯雨亭紀念館)
淮海戰役陳官莊戰鬥紀念地鄪侯亭遺址皇溝酒古窖池
僖山漢畫像石墓黑堌堆遺址魯紫銘碑林
市級 (部分) 斬蛇碑張飛寨遺址三星道觀舊址
碭城遺址古井·銀杏樹趙莊遺址
酇縣古城址張寨漢墓酇城明代石橋
肖竹園遺址胡道口遺址困龍寺遺址

文化村鎮

歷史文化名鎮 
名稱級別批次
芒山鎮省級第二批
陳官莊省級第三批
李寨鎮省級第四批
城關鎮省級第六批
太丘鎮省級第六批
省級傳統村落 
名稱位置級別
酇南村酇城鎮省級(首批)
茴村茴村鎮省級(首批)

方言俚語

【主詞條:永城方言】

永城方言屬中原官話的一種,與國語相比在聲韻調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在聲調方面差別較大,但有較強的對應關係。全市方言一致性程度比較高,永城市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本地方言經過歷史與地理的影響,屬於中原官話商阜片與徐淮片的相混,永城北部芒山、薛湖、陳官莊等鄉鎮不分尖團,比較接近江蘇徐州與安徽淮北的方言,如條河、芒山等地讀“柴、篩、支、山”為cai、sai、zi、san。永城西南的其他鄉鎮均分尖團,更接近亳州與商丘的方言。 酇城、龍崗等地將古聲母合口韻、開口韻的部分字讀成非組字。如“書、說、水、刷”讀成fu、fo、fei、fa。

戲曲曲藝

【參考詞條:豫東琴書、永城清音】

永城柳琴戲《王三善與蘇三》 永城柳琴戲《王三善與蘇三》

永城清音是永城本地興起劇種。該劇以琴書的演唱形式由聯曲體演變為板腔體,由"慢板"、"四句板"、"流水板"、"二八板"、"垛子板"、"快板"、"飛板"等板類組成。演唱中保持說唱結合、鄉土氣息濃厚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吐字清晰,音韻優美"而定為清音戲。

豫劇在兩百多年間就在永城出現,1949年張艷秋來永用豫西調演唱《麻瘋女》、《抬花轎》等戲。永城市豫劇團推出的《張娘娘傳奇》、《梁山伯與祝英台》深受各方好評。

柳琴戲原稱拉魂腔,是蘇、魯、豫、皖交界地區的地方戲,形成於清乾隆年間,為本地主要劇種之一。1890年前後,魯南、蘇北一帶的拉魂腔戲班到永演出,主要有宋明樂班、侯德山班、長春班(民眾稱為營的娘班)、麻脆班等。永城柳琴戲《王三善與蘇三》在第五屆黃河戲劇獎評選中一舉奪得劇目金獎第一名。

另有花鼓戲、京劇(俗稱二黃)、四平調、話劇、歌劇等。

民間藝術

【參考詞條:永城大鐃】

永城大鐃 永城大鐃

永城大鐃是永城稀有的戲曲劇種之一,又稱落子、荷葉吊板。因伴奏樂器為大鐃鑔而得名,屬徒歌形說唱曲種。2009年永城大鐃被列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另有蓮花落、大鼓書、琴書、墜子、弦子鼓、評書、漁鼓、提戲、皮影等。

歌舞類有火老虎、竹馬旱船、鬼會、抬閣、磣人會、秧歌和腰鼓等。

民間樂器有嗩吶、鑼、鼓、鈸、鑔、叮噹錘、笙、單弦、板胡、京胡、梆子、剪板、鐃、漁鼓、笛、簫、木魚、箏、磬、琵琶、揚琴等20餘種。薛湖嗩吶藝人張占領,曾被聘往山東曲阜戲班,學習孔府樂曲樂章稀聞牌、調200餘種,成為豫皖蘇魯交界10多縣市的著名嗩吶藝人。龍崗的李氏嗩吶世家,已傳6代,有近200年的歷史。

文學創作

明清時期,永城人王三德著《事友堂文集》、張夏茂著《苦海記》、李支振著《近思錄》、練貞吉著《掃葉居士集》、王連英著《遺安堂詩集》、李天馥著《容齋集》、高等著《松軒集》、李汝寅著《垂雲堂集》、李孚青著《野香亭詩集》、顧璽輯《芒山詩社集》、呂永輝著《篤實堂文集》等。
近代以來,侯旬著《知非子詩集》、郭捍城著《鐵面詩文集》、孫蓀著《鳥情》、許邦著《風塵兒女》、陳玉嶺《眼睛》等等。

描繪永城的部分詩作
唐·高適《宋中十首》(其二)
唐·盧象《永城使風》
唐·姚合《題永城驛》
宋·梅堯臣《望芒碭山》、《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宋·歐陽修《跋永城縣學記》
宋·王安石《芝閣記》
宋·晁補之《用無斁八弟永城相迎韻寄懷》
宋·蘇轍《次韻陳師仲主簿見寄》
宋·張耒《永城道中》、《泊舟永城西寺下有感》
宋·蔡襄《亳州永城縣廟學記》
宋·賀鑄《泊舟永城寄京都朋游》、《永城邂逅周元通再索詩贈別》、《題永城縣園水亭》
明·祝枝山《歌風台》
明·李先芳《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
清·宋至《過永城》

藝術創作

永城是中國書法之鄉 ,書法創作主要集中在茴村,5000村民有1000多名“書法家” ,截至2012年底,茴村有7人是中國書協會員,18人是省書協會員,26人是商丘市書協會員,有2名茴村人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

芒山石雕是永城雕塑藝術的體現,芒山石雕創作手法多種多樣,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大者雄偉壯觀;小者精微細巧,可托於掌心玩賞。

社會習俗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辛亥革命前,永城祭神之風盛行,官府據封建禮法,定例祭奠諸社神,民國以後漸廢。

永城有先師殿(大成殿),後有啟聖祠等,奉祀孔子及其弟子先哲諸賢,現有芒碭山文廟。

人數眾多的家族,多是有塋地數畝,他們為始祖立碑建祠,年年添墳,烙錢燒紙,清明節、農曆十月一日,為春秋大祭之日,平常人家無祭祖儀式,多於春節置香燭供品,在家"餉祖",到墳前跪拜,清明節添墳,十月一日烙錢燒紙。

其他習俗如喝喜酒、餞行、洗塵、抹孝帽子、認乾親、叫口跳門坎、揭疙疤、燒滿路及送大雁、蛤蟆等仍見於民間。

宗教信仰

芒山寺 芒山寺

永城的佛教徒屬於大乘派淨土宗,永城有崇法寺、均慶寺、白果寺,佛事活動,以芒山寺為最盛。對民眾影響最大的是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的芒碭山古廟會,屆時蕭、宿、碭、夏、渦、亳及江蘇、山東等地的善男信女,不憚百里乃至千里而來,"朝山拜佛,許願求子,祈福祛禍。"

永城的道士屬北宗全真道,1928年後本地廟觀多被拆除,道士盡回鄉還俗,有些道士僅存身於城隍廟。陳集東南的玉皇廟,太丘的老君堂都有道士奉祀,芒山的泰山奶奶廟也是道家所奉之所。

西班牙人雷思崇於1929年來市東北郭窪傳教,1932年12月遷入縣城建立天主教堂。1938年永城淪陷後,天主堂設臨時避難所,教徒近2000人,1945年日軍投降後,教徒逐漸減少,1953年春雷思崇回國,以後逐漸解體,宗教活動漸告終止。

基督教新教於民國初年傳入永城,分三個教派:中華聖公會、浸會、耶穌家庭,建國初期,永城尚有基督教徒200餘人,1985年,基督教徒已有2100人,仍處於發展趨勢。

地方特產

永城小吃特產 永城小吃特產

【主詞條:永城特產】

特產 永城辣椒、永城棗乾、永城麵粉、永城酥梨、芒碭山杏、裴橋西瓜、李寨苔乾、苗橋白菜、皇溝御酒、盧師傅月餅等。

風味小吃 :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湯、芒山鹵羊頭、龍崗燒雞、酇城糟魚、任湖狗肉等。

工藝品:芒碭山石雕、茴村書法 、芒碭山石硯、芒碭山泥響 。

風景名勝

芒碭山 芒碭山

【參考詞條:芒碭山、永城八景、漣川八景】

永城自古以來就是“春風拂楊柳,秋禾遍地金”的旅遊勝地,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4A級景區1處,3A級景區1處 。2009年12月25日永城市被授予“中國國際旅遊文化目的地”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化名城”稱號。

在眾多的景區點中,當首推芒碭山,芒碭山是豫東邊陲的漢文化旅遊勝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芒碭群山,勝跡遍布,有孔夫子避雨處、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處、三國名將張飛寨和西漢大型王室陵墓群等。永城南部有代表龍山文化的中國第一部成文律典的誕生地——酇城蕭何造律台,王油坊黑固堆文化遺址;還有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中的主戰場,活捉杜聿明的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 、抗大四分校舊址等一批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於東西城區之間的沱河日月湖生態水利風景區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永城市風景名勝
區域景點景色
芒碭山 景點:漢梁王墓群、梁孝王寢園遺址、芒山寺;夫子崖、夫子山、芒碭山文廟、郭塔、觀音閣;陳勝墓、碭縣遺址、張飛寨;水滸三聖殿、文石塘,漢高祖廟、斬蛇碑、御龍泉、紫氣岩、赤帝峰、古井銀杏樹、大漢雄風、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築基址;魚山、僖山;魯雨亭紀念館、魯雨亭故居、魯紫銘碑林;芒碭山漢文化博物館、芒碭山地質公園 特色旅遊:芒碭山古廟會 、劉氏祭祖 、漢文化體驗 、芒碭山漢儺舞
芒碭山 芒碭山
市區周邊崇法寺塔、日月湖、永城市烈士陵園、崇法寺、佛光寺、永城市沱河風景帶、沱南風景帶、還金湖、還金閭、永城科技館、蘇三墓、相讓胡同
日月湖 日月湖
市西部 酇城:造律台、酇縣古城址、酇城明代石橋、洪福遺址、王油坊遺址、肖竹園遺址 太丘(3A):太丘民俗博物館、北宋魯國公曹彬墓、老君堂、老君堂廟會、文冠樹、太丘縣老城牆遺址、太丘戰鬥革命烈士陵園、黃橋798
造律台 造律台
市東部南部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4A)、陳官莊杜聿明指揮部舊址、抗大四分校舊址、呼延贊墓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
永城八景芒碭王氣、澮水春聲、隋堤煙柳、陳廟霜松、巴河夜月、酇台曉晴、石崖滴翠、寶塔盤雲
斬蛇碑 斬蛇碑
漣川八景碭山晴雲、韓亭霽月、太丘清氣、佛岩勝泉、酇侯律台、澮濱書院、梁王石洞、漁叟釣磯
梁王陵地宮 梁王陵地宮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斬蛇起義 斬蛇起義

秦漢時期劉邦帶領蕭何、盧綰、夏侯嬰、曹參、樊噲、周勃、雍齒等長期據守芒碭山,陳勝與劉武埋骨於此,陳寔長期主政太丘。此外還有東漢名醫華佗。

唐宋時期永城有朱敬則、陳從信、趙瞻、張整,元明時期有張皇后、孫皇后、張麒、王三善、丁魁楚、劉超、丁啟睿、練國事、宋獻策、蘇三,清代有練彥吉、練貞吉、李天馥、王連瑛、任增、呂永輝、蘇天福、趙浩然等。

近代名人

民國以來,永城的革命先烈有魯雨亭、黃德興、盛稅堂、劉屏江、胡敬旃、王卓然,永城人侯鏡如、趙先順、閻濟民、郭體祥、侯伯宇為新中國的建設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即使是軍閥孫殿英、國民黨軍長趙子立、叛將劉子仁等也可謂“時代梟雄”。

當代名人

李亞、魯如坤、丁奎嶺、蔡慶華、劉平均、於世良、王秀芳、訾新建、蔣篤運、孫蓀、侯伯元、孫天義、侯伯文。

城市榮譽

永城市城市名片 
漢興之地麵粉之城能源之都
生態之市長壽之鄉
永城所獲榮譽(部分) 
中國麵粉城全國百強縣(市)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長壽之鄉
中國書法之鄉 中華詩詞之鄉
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食品工業強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
中國國際旅遊文化目的地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
全國科普示範市中國產業能力發展百強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中國承接產業轉移最具優勢城市
全國生態宜居城市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浙商最佳投資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
河南省衛生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市
河南省精細化管理先進城市 “‘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中國國際旅遊文化目的地 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化名城
全國創新創業(雙創)百強縣市 綜合實力百強縣
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