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縣

鎮海縣

鎮海縣原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個縣。1985年撤銷鎮縣設區,成為今日的鎮海區和北侖區。

基本信息

歷史

原鎮海縣劃分為鎮海區和北侖區原鎮海縣劃分為鎮海區和北侖區
鎮海縣始於唐代設定的望海鎮。五代吳越改置望海縣,宋改名為定海縣。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執行封閉鎖國自海中退政策,原昌國州降格為昌國縣;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廢昌國縣為昌國鄉,併入定海縣。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海形勢平靜,海禁弛禁,遂割將原寧波大陸的定海縣改名鎮海縣,並在舟山新設定海縣(今日舟山市定海區),上屬寧波府管轄。清末發生鎮海之戰。民國建國後,鎮海縣仍屬浙江省寧波府。
1932年1月18日,上海發生了一·二八事變,旅滬寧波人開始在寧波旅滬同鄉會組織下返回寧波。對日軍的進攻,儘管國民政府採取了應對措施,蔣中正親自視察鎮海招寶山要塞,櫟社軍用機場、鎮海南洪軍用機場建立,但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8月16日即開始轟炸寧波。1938年,浙江省會杭州淪陷,寧波開始布防。與此同時,1939年6月23日,定海被日軍攻占,寧波港封港,貨物改走鎮海,鎮海成為了抗戰的前線。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汪兆銘政府中央政治委員會第22次會議決定對浙江省政府實行改組,當時仍在國軍控制下的鎮海縣劃歸浙江省的第一行政督察區。1941年4月15日起,日軍開始大規模侵入寧波,4月19日,鎮海縣被攻占。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26日,汪兆銘政府行政院第113次會議決定設定浙東特別區公署,擬定《浙東行政公署暫行組織條例草案》,6月4日公布,暫轄鎮海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23日,汪兆銘政府行政院第154次會議決定自3月30日裁撤該公署,併入浙江省,鎮海縣重新被劃歸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民國光復,鎮海縣從屬依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85年10月撤銷鎮海縣建制,所轄區域依甬江劃分為鎮海區和濱海區。1987年,濱海區改為北侖區;鎮海區名稱不變。

地理

鎮海,古稱蛟川。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屏舟山群島,西連寧紹平原,南接北侖港,北瀕杭州灣,與上海一衣帶水。

行政區劃

鎮海區域面積24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17萬人。鎮海區包括7個鎮、街道,分別是澥浦鎮、九龍湖鎮、招寶山街道、蛟川街道、駱駝街道、貴駟街道、莊市街道。澥浦鎮包括1個社區、8個村,分別是匯源社區,余嚴、澥浦、廟戴、十七房、覺渡、沿山、灣塘、嵐山村。九龍湖鎮包括1個社區、11個村,分別是思源社區,田顧、汶溪、長石、西河、西經堂、九龍湖、中心、河頭、田楊陳、長宏、杜夾岙村。招寶山街道包括10個社區,分別是城東、勝利路、總浦橋、後大街、車站路、順隆、西門、白龍、海港、張鑑碶社區。蛟川街道包括10個社區、12個村,分別是後施、俞范、臨江、銀鳳、煉化、鎮電、石化三建、虹橋、五里牌、東信路社區,中官路、清水浦、棉豐、渡駕橋、南洪、沿江、陳家、水琚王、俞范、迎周、中一村、石塘下村。駱駝街道包括4個社區、13個村,分別是盛家、南一、中街、蓮晴、箭港湖、金邑、錦華、靜遠社區,董家畈、團橋、餘三、清水湖、朝陽、駱興、金華、尚志、東邑、敬德、駱駝、聯勤、金東村。貴駟街道包括1個社區、7個村,分別是貴駟社區,興豐、妙勝寺、東錢、貴駟、里洞橋、民聯、沙河村。莊市街道包括6個社區、9個村,分別是興莊路、莊市、莊一、陳倪路、高教、同心湖社區,光明、聯興、勤勇、鍾包、曙光、湯家、永旺、萬市徐、漢塘村。(截至2016年底)

院士之鄉

目前,寧波籍院士共有94位,其中鎮海籍的院士就有29位,這在全國縣一級中是絕無僅有的。鎮海籍院士所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在分子生物、中西醫藥、微電子、地球化學、放射化學、理論物理、物理數學、核物理、空氣動力、機電、機械工程、信息工程、電磁場和微波等眾多領域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鎮海院士名單鎮海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