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臨鎮海中學

光臨鎮海中學-浙江省鎮海中學位於寧波市美麗的海濱城區,創建於1911年,辦學歷史悠久,成果豐厚,為浙江省首批十八所重點中學之一。學校素於嚴謹治學蜚聲省內外,以“勵志、進取、勤奮、健美”為校訓,為國家培養。

浙江省鎮海中學

位於寧波市美麗的海濱城區,創建於1911年,辦學歷史悠久,成果豐厚,為浙江省首批十八所重點中學之一。學校素於嚴謹治學蜚聲省內外,以“勵志進取勤奮健美”為校訓,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中科院院士李志堅、賀賢土、沈自尹,著名美籍華裔作家於梨華等人士畢業於此。
1911年,鎮海縣中學堂正式創建。後稱縣立初級中學。1956年與私立辛成中學合併,建成完全中學,名為浙江省鎮海中學。1960年,由於辦學成績卓著,學校出席了全國文教戰線群英大會,被授予“全國先進單位”的稱號。翌年郭沫若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名。1978年成為浙江省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1981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十八所重點中學,1991年以來,陸續成為浙江省第一所通過評估的合格重點中學(1991年),第一所實施高中會考全科免試學校(1994年)和第一所通過評估的一級重點中學(1995年)。近十年,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部門造林400佳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和“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等20多個全國、省級榮譽。
目前,鎮海中學在科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拓寬思路,務實創新,正向著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機制、造就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營造高品味的校園文化、建設高標準的教育設施、培養高素質的年輕一代的目標邁進,力爭首批進入全國示範性高中行列。
 

學 校 規 模

 
學校現有24個高中教學班,學生1200餘人,教職工128人。校園占地面積80000平方米,校外還建有50畝的生態農場勞動基地及占地6畝的校辦企業。校園內建有教學樓、實驗樓、體藝館、400米標準跑道田徑場、圖書電教館、學生公寓、餐廳、室內冷暖游泳池及屋頂網球場等高標準教育設施4萬多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達十萬餘冊,包括線裝古籍、四庫全書等。高等級的千兆校園網覆蓋了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場所。
 

師 資 力 量

 
教師是鎮海中學最寶貴的財富。學校長期致力於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教學型、研究型、創新型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成效顯著,湧現出包括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市名師、教壇新秀、教壇中堅等一批先進典型。學校現有教職工128名,中高級職稱占82%以上,特級教師5名,省、市教壇新秀30多名。獲全國和省級勞動模範、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10餘名。鎮海中學歷來以優良的師德風尚聞名全省,是寧波市首批師德群體創優先進單位。
  環 境 特 色 
校園建築格局中西合璧,人文氣息濃郁,歷史積澱深厚,擁有得天獨厚的十二個歷史文物景點,其中三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和鎮海口海防遺址一起被列為團中央36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宣部公布的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校園內綠草成茵,四季飄香,池魚戲水,石橋臥波,綠地覆蓋率達45%,人均綠化面積達30平米。學校曾同時獲得“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和“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全國人大許嘉璐副委員長視察鎮海中學後曾這樣讚美道:"未來鎮海名已聞,既至欣知處處春。英烈伴讀得天賜、為國歲歲育新人。"無愧於讀書成材的絕佳之地。
 

教學管理特色

學校以“勵志、進取、勤奮、健美”為校訓,嚴謹治學,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弘揚人文精神,倡導最優發展,創新課堂教學,大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探索"課堂--網路整合"超課堂教學模式,認真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學校始終把建設一支學歷高、素質好、有專長、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要求“學生的學習是輕鬆型的,教師的工作是創造型的”。廣大教師敬業樂學、無私奉獻、堅持“學生在老師在”,以校為家,無人從事第二職業,無人搞有償家教,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交口讚譽。
  德 育 特 色 
學校緊緊依託校內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積極發揮德育基地的作用,新生入校第一課就是參觀德育基地,學習校本德育教材,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使學生一進校就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歷史文化的氛圍,得到一種無形的激勵和情操的陶冶。
同時,學校還通過業餘團校、業餘黨校、學生社團、網路交流、周末文化及愛教月、科學月、藝術節,編輯出版《鎮海中學》報、《梓蔭》雜誌,參加農科園實踐等活動,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使學校德育工作摒棄了空洞的說教,對學生立志成材,發奮學習及文明行為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 科 研 特 色

 
學校堅持教科研興校思想,不斷加強教科研領導力量,積極培養教科研骨幹力量,大力強化全體教師教科研意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學生最優發展模式”、“課堂--網路整合”超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兩個重大課題先後榮獲省人民政府第一、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目前又有二個國家級課題“融人文與科技 營造個性化校園”和“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驗研究”即將結題。另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共發表論文160多篇,市級以上獲獎達165篇。
 

幫 扶 特 色

 
從1996年始,我校每年到浙江經濟相對薄弱的麗水地區招收15名貧困生,給予學雜費全免,每月補助生活費,報銷車旅費、醫藥費。2001年我校回響國家支援西部大開發號召,與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第一中學簽訂了幫扶協定,為他們及時提供有關教育信息、學校管理經驗,幫助他們培訓師資和學校管理人員,並每年接納幾名高一新生免費入鎮中學習,為國家開發西部盡一份綿薄之力。2003年4月,學校又與溫州平陽三中結為幫扶對子,為他們提供管理、師資、信息及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幫助。 此外,我校還與麗水景寧渤海中學、國家級開發區大榭中學結對助學,給予結對學校在師資、信息、經濟、物資等方面的援助。充分發揮重點中學的示範、幅射作用。
 

教 學 成 果 特 色

 
學校堅持素質教育,努力減負增效,培養創新人才,成效顯著。學校湧現出一批具有鮮明個性特長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周晴傑同學在高中階段就開發出"中華學習機工具箱軟體",獲"省青少年億利達發明獎";孫傑、陳雪麗同學在全國"挑戰杯"大中學生新世紀主題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全國最佳設計獎和製作獎。夏方方等同學相繼獲得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全國銀獎;葛俊等同學在1999年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第一、二名,隨即又獲全國銀獎。2000年趙方傑同學又獲得全國物理競賽金獎,有四位同學獲該賽事浙江賽區一等獎;五人獲全國數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2001年我校獲得數理化和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的就達20人之多,居全省之首,一人參加全國冬令營。近三年有50餘名學生在全國性的學科競賽中獲一等獎,有8人次進入相關學科的國家集訓隊和冬令營,王魏剛同學還成為第34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隊員。同時,鎮海中學高考成績一直處於省、市領先地位。1998年高考有四名考生列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兩人奪得全省文理總分第二名,文理平均總分列全省首位。99年高考上線率高達99.6%重點率82%,在寧波市高考文理科前十名中,我校分別占有5名和3名。2000年高考上線率繼續保持99.1%,重點率80%。2001年上線率和重點率與上年持平,有兩位學生高考成績列全省文科第二和第九。2002年,鎮海中學再創輝煌,上線率達到100%,重點率80%,600分以上高分人數占全部考生的54%,劉英豪同學榮獲全省理科狀元。2003年17名同學位列浙江省高考理科前100名,有28名同學進入北大、清華深造,占寧波大市錄取人數的一半以上,2004年高考重點率達到82%,有15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占寧波大市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強,2005年高考重點率87.8%,600分以上占50.2%,理科考生上省前10名我校2名(第四名樂星、第10名李積惠),上省100名我校8人(第4、10、29、43、44、63、67、92名);文科上省前100名2人(第71名林挺、73名徐瀟),文科考生100%上公費本科線;12人被北京大學錄取,7人被清華大學錄取,11人被復旦大學錄取;2006年高考中,重點率為88.1%(其中600分以上高達70.2%),二本率為96.4%,三本率為99.7%,更可喜的是理科全省前100名,本校占9名(其中鎮海籍為4名),文科全省前100名,本校占10名(其中鎮海籍為6名),特別是文科全省第四名(674分)俞悅同學和理科全省第三名(701分)虞之龍同學雙雙奪得寧波大市文理科狀元。近幾年,出現徐一劍、高巍、李閩溟、顧凌華等一批省十佳中學生和省青少年英才獎獲得者,這些品學兼優的同學是我校發展學生個性,開展素質教育的縮影;2006年周超、常翔宇同學被評為浙江省三好學生。此外,學校每年培養出多名聲樂、器樂、舞蹈、美術人才,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學校是寧波市首批藝術特色項目學校——金京、胡蘊文在第16屆全國中學生文化藝術冬令營、胡哲毅等同學在2006年全國重點高校藝術冬令營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同時在“首屆全國校園才藝選拔賽”中,胡哲毅同學獲得高中聲樂組美聲、通俗兩項一等獎,成為唯一一位獲兩項一等獎的選手、呂思聰同學參加CCTV《三星智力快車》節目獲周、月雙料冠軍。
 

努 力 方 向

 
《鎮海中學"十五"發展規劃》確立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和全面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把學校辦成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目標。積極推行"穩步提高,重點突破;拓展服務範圍;推進教育信息化"三大戰略;努力實施"信息化校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最佳化學生素質、深化教育科研、注重人文教育、開拓教育產業與後勤服務社會化、創新教育管理、擴大海外交流"等八大工程;不斷探索完善以“人文、和諧、自主”為特質的個性化校園建設。今天,學校在科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拓寬思路,務實創新,正向著"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機制,造就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高標準的教育設施,營造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培養高素質的年輕一代"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