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戰役

鎮海戰役

1885年2月,法軍攻台灣不下,改為海上封鎖台灣(見條目“西仔反”)。孤拔率領艦隊攻打福州,清廷派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駛遠五艘兵艦前去救援。孤拔探知這股援軍前來,就駛到浙江大陳洋面與五艦相遇。

基本信息

鎮海戰役中法雙方戰艦在甬江海口的對峙圖
鎮海之戰,發生於中法戰爭末期,光緒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持續一個多月到4月10日。其中3月3日法國遠東艦隊在孤拔的指揮下進攻浙江鎮海,被守備吳傑(字吉人,外號大佬)在招寶山威遠炮台親自發炮擊中孤拔的座艦「巴夏爾號」的艦首主桅,使橫木下墜,據鎮海方面稱正在艦橋上指揮的孤拔被壓成重傷,不久孤拔在6月11日死於澎湖馬公,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在澎湖得瘟疫染病而死,一說是因此次鎮海之戰受傷不治而死,也有可能兩個原因都有作用。

中法鎮海戰役背景

鎮海戰役鎮海中學內的吳公紀功碑
1885年2月,法軍攻台灣不下,改為圍困台灣。孤拔率領法國遠東艦隊攻打福州,清廷派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駛遠五艘兵艦前去救援。孤拔探知這股援軍前來,就駛到浙江大陳洋面與五艦相遇。因為馬尾海戰的影響,這五艘兵艦一見法艦就逃,澄慶、駛遠兩艦逃入浙江石浦港,2月11日被管帶(艦長)下令自行炸沉;開濟、南琛、南瑞三艦逃入浙江鎮海港。

鎮海戰役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者和指揮者為淮軍將領、浙江巡撫劉秉璋,他在確定防禦方針,完善統一指揮,籌餉,在鎮海保衛戰最關鍵的三個問題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對進行了一年多的中法戰爭早有準備,此時已經把外國傳教士集中起來看管,並出重金把熟悉甬江水道的外籍引水員雇傭下來,防止被法軍聘用。在官府寧波和戰場鎮海之間,當時還架設了電報線路四十華里可以通訊遙控。鎮海各路兵馬統歸提督歐陽利見指揮,由歐陽利見率親兵一千名、楚軍二千五百名防守南岸金雞山,並在那裡增設天然、自然兩座炮台;記名提督楊岐珍寧波知府杜冠英率淮軍二千五百名駐北岸招寶山要塞;守備吳傑統領南北兩岸各炮台;記名總兵錢玉興領浙西兵千人、淮軍二千五百名駐守梅墟至育王嶺一帶,作為第二道防線;還有元凱、超武兩艦以及逃來的開濟、南琛、南瑞三艦布防在甬江口;甬江口外布有水雷;甬江口裡備有滿載石塊的舊船,隨時可以沉船封江。

中法鎮海戰役

鎮海戰役鎮海戰役沙盤
一八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法國艦隊抵達鎮海口外,包括紐回利號、答納克號、巴夏爾號、德利用萬號,歐陽軍門下令步兵進入陣地。三月一日,法軍以一艘小輪駛入虎蹲山以北測量水道,守備吳傑下令開炮,該輪被擊退。下午三時,法軍以紐回利號居首,率三艦進攻招寶山炮台,在炮陣地的杜冠英親令炮目周茂訓開炮還擊,清軍炮火犀利,首炮即正中紐回利號艦首,第二炮擊中頭桅,第三炮擊中艦尾。法軍排炮轟擊清軍炮台,“炮台受數十彈,均陷入三合土中”。此時守備吳傑親自開炮,與法軍炮戰兩個小時,法軍終於不支撤退。紐回利號失去作戰能力,被拖往外海。三月二日,法軍意圖以兩艘小船登入,被守軍擊退。二日夜法軍以魚雷艇猛衝甬江,意圖偷襲江內南洋水師兵艦,又被岸炮擊退。三日,法軍以主力艦答納克號駛入虎蹲山北水道,招寶山各炮台奮起還擊,擊中答納克號煙筒、頭桅,南琛艦與南瑞艦衝出攻擊答納克號,又擊中艦尾三炮,答納克號急忙施放煙幕撤退。法軍此後只以小船運載步兵意圖登入,不再繼續硬攻炮台的壯舉。清軍繼續堅守炮台,並一度以八門山炮(後膛車輪炮)到岸邊突襲法艦,使法艦不敢泊於近海。直到六月二十九日中法戰爭結束為止,“防守完固,毫無損傷,實數十年洋人入華所僅見”。

鎮海的戰略地位

鎮海位於甬江口,為浙東門戶,控扼寧波,形勢重要。南、宋、、明各代均於鎮海置兵守備。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年)明海道副使譚綸為了防範倭寇入侵,於招寶山巔築威遠城以戍海疆,號為“平倭第一關”。招寶山位於鎮海縣城東北三華里處:“以其當海口,商舶所經,百珍交集,因以招寶名之”。

清季五口通商,浙東寧波占重要地位,鎮海在海防的重要戰略意義重新被清廷認真研究。光緒元年日軍侵台,清廷整飭沿海防務,浙江省以玉環廳同知杜冠英負責於招寶山修建威遠炮台,以後路續添建炮位。威遠炮台成軍之後,由守備吳傑指揮。吳傑原為左宗棠麾下老湘營士兵,以戰功逐步提升為守備(上尉),繼而管帶招寶山各炮

鎮海戰役鎮海樓
台。一八八三年浙海局勢漸行緊張,浙江巡撫劉秉璋與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大力整備戰防,劉氏調台州知府成邦乾率兵八營駐定海,提督楊歧珍率兵六營駐鎮海北岸,總兵錢玉率兵八營駐寧城為預備隊,歐陽利見親自率兵六營駐南岸。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南琛、南端、開濟艦、超武、元凱兵輪與紅單水師戰船泊於甬江口。同時調同知杜冠英兼管寧鎮營務處,總理海防營務與沈船封江事宜,寧紹台道薛福成兼管寧防營務處,寧波知府宗元翰為營務處提調,知縣徐杏林兼管水陸營務處幷統親招府標親兵營。以提督歐陽利見統一節制,共步兵二十九營,炮兵四百餘員,兵艦五艘,官兵一萬餘員。

歐陽見利的戰略著重在拒離於海外,阻止法艦侵入甬江口登入,所以在江口自沉三十六艘裝滿石子的木船,幷敷設水雷地雷(以電線控制)。在海岸釘植木椿,又展開部隊在鎮海構成一線陣地。在鎮海與寧波之間也占領陣地,構成縱深。歐陽軍門對要塞作戰的缺點瞭然於胸,所以戰前將鎮海要塞各炮台均以三合土加固幷粉以迷彩偽裝。炮台邊大築假壘,虛插旌旗以迷惑法軍,在要塞區挖掘交通壕以利兵丁於炮火下運動。最重要的是他接通了杭州到寧鎮間四十里的有線電報線路,使督署與前線間的通聯獲得保障。

中法鎮海戰役獲勝原因

戰前部署的縝密嚴謹,是中法戰爭鎮海戰役獲勝的主因。

中法戰爭時期的作戰形勢與抗戰時期大不相同,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可以將一萬多名步兵展開在海岸線上,鳴鑼為號,防備法軍登入。法軍的舟艇輸力有限,在登入時必需奪取港口。法軍也不具備空中偵查的能力,所以局限了登入戰的進攻正面。然而在現代化戰爭中登入部隊不必使用不方便的小輪、舢板,取而代之的是運用便利,可以一次大量集中投放而不必使用港口的機動登入艇。空中偵查又使海岸布防狀況一覽無疑。現代化的日軍可以夾其海軍的優勢運輸能力在七百里浙東海防線上任意選擇突破點,集中全力一舉登入。

鎮海戰役鎮海保衛戰中使用過的前膛炮
一八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法國艦隊抵達鎮海口外,包括紐回利號、答納克號、巴夏爾號、德利用萬號,歐陽軍門下令步兵進入陣地。三月一日,法軍以一艘小輪駛入虎蹲山以北測量水道,守備吳傑下令開炮,該輪被擊退。下午三時,法軍以紐回利號居首,率三艦進攻招寶山炮台,在炮陣地的杜冠英親令炮目周茂訓開炮還擊,清軍炮火犀利,首炮即正中紐回利號艦首,第二炮擊中頭桅,第三炮擊中艦尾。法軍排炮轟擊軍炮台,“炮台受數十彈,均陷入三合土中”。此時守備吳傑親自開炮,與法軍炮戰兩個小時,法軍終於不支撤退。紐回利號失去作戰能力,被拖往外海。三月二日,法軍意圖以兩艘小船登入,被守軍擊退。二日夜法軍以魚雷艇猛衝甬江,意圖偷襲江內南洋水師兵艦,又被岸炮擊退。三日,法軍以主力艦答納克號駛入虎蹲山北水道,招寶山各炮台奮起還擊,擊中答納克號煙筒、頭桅,南琛艦與南瑞艦衝出攻擊答納克號,又擊中艦尾三炮,答納克號急忙施放煙幕撤退。法軍此後只以小船運載步兵意圖登入,不再繼續硬攻炮台的壯舉。清軍繼續堅守炮台,並一度以八門山炮(後膛車輪炮)到岸邊突襲法艦,使法艦不敢泊於近海。直到六月二十九日中法戰爭結束為止,“防守完固,毫無損傷,實數十年洋人入華所僅見”。

抗戰初期鎮海作戰

鎮海戰役薛福成——中法戰指揮者之一
抗戰軍興之後,原本因腹地局限而逐漸沒落的寧波港突然又成為重要的物資輸入港口。物資在寧波登岸之後經富春江輸往江西內陸。在抗戰初期日本海軍封鎖海面,華籍輪船無法出海,國府秘令準許華輪與洋行協商掛外國旗幟出海,於是寧波、溫州等港口航運反而快速繁榮。懸掛外國國旗定期往來寧波上海間的客貨輪達二十餘艘。一九三七年寧波一年內出入船數達一千五百零二艘,不僅滬甬線成為黃金航線,連香港到寧波一段都成為熱門航線,甚至有由國外始發的遠洋貨輪直達寧波。在日本海軍封鎖寧波港後由寧波附近的石浦、海岑、岱山島與庵東的小港轉入寧波的路線逐漸成為未愻掛外國旗華輪的新寵。在一九三七年寧波海關所抽得關稅為一百九十一萬元,而一九四○年則為五百六十六萬元寧波的防務在整體戰略上因而又成為重要的一環。一九三八年第三戰區成立寧波防守司令部,以王皞南將軍任司令,並成立兩個守備團。鎮海要塞也編入防守司令部的兵力序列。

王皞南將軍為陸軍大學第七期畢業生,但這位高材生在寧波防務上卻完全照抄中法戰爭時代的部署,而且部署的較為拙劣。一九三八年防守司令部以打梅花椿纏鐵鏈的土方法執行封江,一九三九年於甬江口自沈招商局海輪新海天海輪(三千六百噸)、太平公司的太平輪(二千八百噸)、捷美洋行的福安輪(一千二百噸)與另外五條小輪構成封鎖線,但這道鎖線對日軍的汽艇完全沒有阻攔作用。因為沉船時缺乏計算,所沉各船竟然歪斜不能形成一線。一九四○年七月又自沉凱司登與海綏兩輪,雖然前後自沉輪船二十一艘近二萬噸,但是這道封鎖線漲潮時連小輪都能開入。這道封鎖線也使突然成為重要商港的寧波港極不便利,由上海開來的海輪必需在封鎖線外停船並以小船駁貨入港,造成客貨運輸上的重大困擾,特別是這些商船通常均滿載或超載。一九三九年四月在接駁時超載的景升輪突然沉沒,罹難旅客三百八十餘人。雖然商船界對這種愚蠢的封江一致表示抗議,但是王司令依然我行我素。這個封江政策最後讓王司令送了命。王司令被槍決之後,司令由原第二十八軍副軍長郭持平將軍繼任。

一九三五年軍委會以原駐廈門的獨三十七旅調防寧波整訓。這個旅的前身是由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改編而成的新十師,這支福建地方部隊戰力薄弱,軍官素質較差。一九三四年軍委會以原駐閩的第八十師第四七八團團長陳德法上校繼任旅長(注九)。陳旅長上任之後即以軍校出身的軍官汰換原本的幹部,大力整訓。一九三七年九月該旅北上上海參戰,損失甚重。滬戰後期調崑山整訓並升編為第一九四師,在崑山該師才換裝了統一的輕兵器並於每連配六挺輕機槍。不久第一九四師調回寧波,成為寧波防衛司令部的主幹。

鎮海戰役前線參戰者-吳傑
國軍備廣而兵分的態勢完全在日軍掌握之中,日軍明顯認為浙東沿海這種防禦部署簡直不堪一擊,但是華中派遣軍在長江戰場已經焦頭爛額,與華南方面軍不同,華中派遣軍的慘重傷亡與壓力使該部無暇顧及這類小規模的封鎖作戰。但是在中國外海猖狂的日本海軍就不一樣了,日本海軍一直沒有作戰的機會,閒來無事,自然樂意回響大本營的封鎖作戰。一九四○年夏日軍第五艦隊在上海命海軍陸戰隊第三聯隊登船,意圖師法明代倭寇故技,以小股兵力突穿國軍薄弱的海岸防線,自鎮海側翼登入進掠寧波。自信滿滿的日本海軍中將細萱戍子郎深信國軍將會因防線一點被突穿而全線崩潰,因為過於自信,日軍甚至隨軍帶有“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等報社的記者、攝影師,準備記錄皇軍的“赫赫戰功”。

抗戰初期鎮海作戰過程

一九四○年七月,第五艦隊到鎮海、金塘近海游曳,海軍陸戰隊第三聯隊也到達鎮海外海集結。登入部隊的指揮官來自日軍在台灣的海盜總部,原台灣駐屯軍參謀長大津和郎少將。

寧波防守司令部的防禦戰略仍以鎮海要塞為中心,第一九四師以第一一二六團於甬江北岸展開;第一一二五團於甬江南岸展開;第一一二七團則控制為預備隊。在前線展開的兩個團也以標準的兩前一後進行防禦部署,並構築鋼筋水泥的機槍掩體作為陣地主幹。在鎮海方向的第一一二五團以兩個營守備海口,鎮海要塞防務則由要塞守備團擔任。

七月十六日拂曉,日軍集中各式船艦十四艘開始炮轟鎮海要塞,要塞受彈三百餘發,要塞炮兵以僅有的舊型重炮猛烈還擊。天亮後日艦撤退,接著日機十二架分批向要塞投彈八十餘枚,然後日艦三十餘艘繼續炮擊要塞。要塞受創甚重,左清涼山探照燈陣地被摧毀。
十七日凌晨,日軍各艦再度猛烈炮擊鎮海要塞,隨後日軍以兩艘汽艇運載步兵在穿山碼頭試探登入,第一一二七團第五連奮起抵抗,集火掃射,擊沉敵軍汽艇一艘。日軍在試探攻擊之後海軍陸戰隊第三聯隊以一個大隊搭乘汽艇在齊毛貝村登入,守軍寧防守備團一觸即潰,團長呂佐中校陣亡。第一九四師第一一二七團兵力過於分散,無法有效逆襲。所以日軍在登入之後輕易突入並向鎮海要塞後背快速推進,隨後以一部占領了鎮海縣城。下午五時,日軍一個大隊又在招寶山的紫竹林登入,鎮海要塞守備團駐威遠、宏遠兩台的一個營不支潰退,日軍占領了招寶山各炮台。之後又攻占了江南鎮與制高點戚家山。

鎮海戰役靖遠炮台遺址
第一九四師師長陳德法少將此時面臨抉擇,鎮海已經淪陷,寧波防務危急。若將全師主力投入鎮海方向,日軍可以任意擇點登入。但若繼續維持原守備態勢,第一一二七團絕對無法擋住日軍。於是陳師長決心將甬江北岸的第一一二六團轉移到甬江南岸,與預備隊第一一二五團一起投入鎮海方面作戰。而在甬江以南布防的第一一二七團霍遠鵬團長此時則在駱駝橋占領陣地防止日軍深入內地。陳師長命令第一一二五團朱企團長率部渡江趕往青崎前線,堵住甬江防線上的缺口,第一一二六團蔣得善代團長率全團恢復戚家山陣地。陳德法師長與參謀長戚大哉上校親率特務連到前線督戰。

俞濟時副總司令得到寧波危急報告之後,急飭第十六師杜道周師長由上虞率部馳援鎮海。第十六師淵源於何鍵部湘軍,在劉建緒將軍的精心整訓之下戰力完整,並配有20平射炮連,是浙東海防線的精銳部隊。第十六師在南昌會戰中表現消極,受到軍委會的嚴厲申斥。師長何平在戰後撤職查辦,該師鏇調往浙江。隨後在新任師長湘軍名將杜道周將軍領導之下於青陽與日軍血戰,挽回名譽。俞濟時將軍受命統籌浙東海防之後倚第十六師為主力,部署為戰略預備隊。

杜師長奉到馳援命令之後,立即以第十六師第四十八團為前鋒急行軍馳援鎮海。十八日下午第四十八團團長羅鵬瀛上校率部趕抵鎮海縣的衙前嶺,遇到日軍一個中隊正在放火焚燒衙前街的覺海寺,第四十八團馬上出擊。日軍遭到突襲後急忙收縮兵力,退守制高點戚家山。羅團長以戚家山總扼戰場全局,所以毫不遲疑率部猛烈進攻,爭奪山頭。日軍知道戚家山失守就會被驅趕下海,所以集中主力死守。

鎮海戰役進攻鎮海的法艦之——“德利用方”號
第四十八團與日軍激戰於戚家山,不僅擋住了日軍對寧波的攻擊,也使日軍不得不集中兵力,間接拘束了日軍的主力。陳德法師長得以整理戰線,第一一二五團在甬江南衙前站穩腳步,第一一二七趕到甬江北岸俞范,浦水浦一線占領陣地。第十六師的第四十六團與第四十七團先後抵達戚家山正面。

十八日凌晨,第一一二六團蔣德善代團長親率全團接替第四十八團猛攻戚家山。蔣代團長以第一營正面衝鋒,第二營與第三營兩翼包抄,強攻山頭,日軍居高臨下頑況,並召來飛機八架助戰,海面軍艦也開炮支持,戰況慘烈。上午十一時日軍逆襲,第三營第八連陣地被突破,第三營全線敗退,第一營也因傷亡過重而撤退。陳德法師長得報後親到戚家山前線整頓部隊,將第三營第八連連長就地槍決,並命令第一營乘夜攻山。

入夜,第一營營長陶師侃少校率部輕裝摸上戚家山,沖入日軍陣地與敵肉搏。日軍大亂,以艦炮胡亂射擊。但是夜裡無法分辨目標,所以第一營得以藉近戰抵消日軍在炮兵上的優勢。日軍失去炮兵掩護後無力堅持,第一營順利克復戚家山。

二十日夜九時,第一九四師以戚家山為依託,向鎮海城的日軍主力進行右鏇攻勢。第一一二七團直取宏遠台,第一一二六團猛攻小港鎮。二十一日深夜第一一二七團在黃鶴根突破日軍防線,第一一二六團攻占小港鎮。日軍知道大勢已去,於21日全線逆襲,展開激戰。

陳德法師長知道鎮海三面環海,漲退時岸邊為汽艇無法靠泊的沙灘,所以算準退潮時對鎮海發動主力攻勢。大津和郎率日軍棄城而逃,在海濱無船可登的日軍又遭重創,沙灘上遺屍累累。夜八時日艦向國軍陣地瘋狂炮擊,國軍陣地落彈三千餘發。同時海軍陸戰隊第三聯隊開始撤退。十時國軍在彈雨下奮勇推進追。十一時三十分第四十八團攻克金山,一九四師攻克港口,並殲滅了未及退走的日軍斷後部隊。二十二日凌晨一時第四十八團克復泥灣。二時三十分第一一二七團克復宏遠台,第一一二五團克復鎮海縣城。三時克復戚遠炮台。日軍完全撤退。

戰爭意義

鎮海戰役金雞山
鎮海戰役國軍總共陣亡官兵六百員(含官佐十四員),負傷官兵五百八十員(含官佐四十四員),斃傷日軍四百餘人,並且擊落日軍偵察機一架。日軍撤退時甚為狼狽匆促,已經占領的鎮海要塞也沒有完全破壞。是役日軍投入兵力僅為一個聯隊,其獲勝唯一可能為突襲。所以一旦國軍站穩腳步又拘束了當面日軍,日軍即無以為繼,只能與國軍進行消耗戰。日軍在挫敗後惱羞成怒,放火燒毀了鎮海縣城內五百餘間房屋幷屠殺無辜縣民數十人。
戰後,顧祝同長官對第十六師的戰功頗為嘉勉,杜道周師長擢升為第八十六軍軍長。該師在鄞西駐防到一九四○年冬季,其後調防諸暨。直到解放之後,當地人民對“玉門部隊”在戚家山的奮戰英姿仍然念念不忘。陳德法師長升任寧波防守司令,統一指揮一九四師與寧波保警兩個大隊.

戰爭反思

鎮海戰役功牌
在中法戰爭之後鎮海各炮台以經費問題並沒有繼續改良更新,寧波也沒有再發生過海上入侵的戰例。鎮海附近各炮台編成統領部。民國肇建,鎮海炮台統領張伯歧繼續駐守鎮海十七年,在十七年內台兵雖然換了一代,但是炮台裝備與作戰方略依舊如故,沒有獲得改善。在北伐軍逼近炮台時張伯歧統領率台歸順。一九二八年五月第二十師副師長朱棠將軍接掌鎮海炮台,並將編制改為鎮海要塞司令部。一年之後浙江省整頓海防,成立水警廳(後改外海水警局),主要目的在清剿浙海多如牛毛的海盜。鎮海要塞也被列為水上治安的一環,雖然光緒年間的巨炮無法勝任現代海戰,但是若牛刀小試,對威嚇有意進掠寧波的海盜仍有極大功用。一九二○年三月原水警廳廳長兼浙江海防司令王萼將軍調任鎮海要塞司令,次年三月原浙江省水上公安局局長孫星環將軍繼任司令。由兩位司令的出身可以看出鎮海要塞在海防規劃上的戰略意義。一九三六年三月陸軍整理處視察鎮海要塞工事,以清代遺留的堪用要塞炮與艦炮共九門編列要塞防禦火力,並配置一個守備總隊(後改守備團)。但是鎮海要塞的清代的舊炮在射程上不比日軍的現代化艦炮,射速與準確度也無法有效炮擊甬江江面上的日軍汽艇目標,炮台突出海口,只要後路一斷,炮台就失去效用。與所有國軍的要塞炮台一樣,鎮海要塞各台在建立時沒有防空考量,構成在現代化戰場上的致命缺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