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心爽神湯

鎮心爽神湯,中醫藥方,用於心腎不交,上盛下虛,心神恍飽,睡多驚悸,小便頻數,遺泄白濁等症。

來源

《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錄自《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

石菖蒲(去毛)15克 ,甘草(炙黃)12克,人參(去蘆) ,赤茯苓(去皮) ,當歸(酒浸)各9克 ,南星(炮)0.3克 ,橘皮(去白) ,乾山藥 ,紫菀(去蘆) ,半夏(湯洗七次) ,川芎(不見火) ,五味子(去梗) ,細辛(去苗) ,柏子仁(微炒) ,枸杞子各6克 ,酸棗仁(湯浸,去殼,炒) ,通草麥門冬(去心) ,覆盆子各4.5克

用法

上為粗散。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蜜1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取藥汁,入麝香少許,再煎一二沸,放溫,不拘時服。

主治

心腎不交,上盛下虛,心神恍飽,睡多驚悸,小便頻數,遺泄白濁。

中藥方劑之鎮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