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穗草

銀穗草

禾本科,多年生,密叢型,雌雄異株。生於海拔1500-2500米的雲杉林緣、山坡草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型,雌雄異株。稈直立,高30-50厘米,具2-3節,基部宿存撕裂成纖維狀褐色葉鞘。葉鞘貼生伏毛;葉舌平滑極短,具纖毛;葉片長5-15厘米,寬1-2毫米,質硬,向上直伸,上面粗糙或下面較平滑。圓錐花序長4-7厘米,寬1-1.5厘米,含10-20枚小穗,疏鬆,分枝粗糙,孿生,緊縮;小穗含3-5花,長8-10毫米,淡綠色帶褐色;小穗軸節間長約1毫米,粗糙;穎具脊,半透明薄膜質,有光澤,第一穎長3-4.5毫米,卵狀披針形,具1脈,第二穎長4-5.5毫米,具3脈;外稃長6-8毫米,具5脈,間脈不明顯,中脈多少成脊,邊緣寬膜質,先端稍鈍,或有不規則細齒裂,背部微粗糙;內稃稍長於外稃,兩脊具小纖毛粗糙,先端微齒狀;花葯長3.5-4毫米;子房上部具短毛。穎果長4毫米,具腹溝與內稃粘合。花果期6-9月。染色體2n=28(Avdueov 1928)。

銀穗草 銀穗草
銀穗草(圖1) 銀穗草(圖1)
1-4 1-4

生長環境

生於雲杉林緣、山坡草原,海拔1500-2500米處。

銀穗草在內蒙古東部地區,於每年5月中旬形成基生葉叢,6月初開始拔節、抽穗,形成大量的營養枝和生殖枝,構成一密集的株叢。6月中旬到7月上旬開花,7月末至8月中果實成熟。根系發達,深入土層40-60cm,多集中在10-30em處,形成有彈性的生草土皮。銀穗草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長期生長在寒冷的山地草原。在漫長的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了抗旱耐寒的特性。由於多年宿存的大量枝和葉鞘埋入土層內,因而增加了根際的濕度和溫度,同時也保護了埋藏在植株基部更新芽的安全越冬。該種為多年生中旱生山地草原種。在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的山地頂部或山坡上,常以建群種與羊茅( Festuca ovina)、嵩草( Kobresia bellardi)、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紫苞風毛菊( Saussurea iodostegia)等形成繁茂的銀穗草草地或零星混生於貝加爾針茅( Stipa baicalensis)和線葉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地中。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分布於蒙古、日本、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歐州南部。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貝加爾。

主要價值

銀穗草為中等飼用植物。春季為牛,馬、羊喜食,馬四季採食。各種家畜均以春季適口性最好,夏秋以後莖葉變粗硬,適口性有所下降。冬季馬、牛樂食。銀穗草為密叢型下繁牧草。莖葉繁茂,分櫱力強,耐踐踏,再生性良好。在銀穗草+雜類草草甸草地中,鮮草產量占草群總生物量的38%以上,營養枝超過生殖枝3倍左右。莖葉及穗之比為39.62:36.15:24.23。冬季保存率高。是一種良好的放牧型牧草。有一定的栽培前途,可通過引種馴化為北方寒冷地區的放牧場改良提供草種。

相關的種

與銀穗草( Leucopoa albida (Turcz. ex Trin.) Krecz. et Bobr. )相關的種有:

中亞銀穗草( Leucopoa caucasica (Hack.) Krecz.)

藏銀穗草( Leucopoa deasyi (Rendle) L. Liu)

高山銀穗草( Leucopoa karatavica (Bunge) Krecz.)

西山銀穗草( Leucopoa olgae (Regel.) Krecz.)

擬硬葉銀穗茅( Leucopoa pseudosclerophylla (Kriv.) Bor)

硬葉銀穗草( Leucopoa sclerophylla (Boiss. et Bisch.) Krecz.)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