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禪[禪家術語]

野狐禪[禪家術語]

野狐禪:禪宗對一些妄稱開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譏刺語。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禪。謂所為不契合禪之真義,然卻自許為契合。慣用小聰明和主觀見解曲解佛法,喜歡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計。後以“野狐禪”泛指歪門邪道。 典故來自盛唐時期一禪宗公案,百丈禪師在江西的百丈山開堂說法,點化一野狐而得。古來人們將沒有真正悟達禪境卻自以為因果者,稱作“野狐禪”,蓋由此公案而來。

基本信息

詞語定義

野狐禪一詞是禪宗對一些妄稱開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譏刺語。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禪。謂所為不契合禪之真義,然卻自許為契合。慣用小聰明和主觀見解曲解佛法,喜歡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計。

野狐禪 野狐禪

禪宗公案

原文

百丈禪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並隨眾散去。有一日卻站著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我於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云:“汝但問。”

老人便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我已免脫野狐身。住在山後。乞師依亡僧禮燒送。”

次日百丈禪師令眾僧到後山找亡僧,眾人不解,師帶眾人在山後大盤石上找到一隻已死的黑毛大狐狸。齋後按送亡僧禮火化。

譯文

在盛唐時期,禪宗大行其道。百丈禪師在江西的百丈山開堂說法,座下學僧聽眾不下千人。在聽眾中,有一個白髮老翁,天天都來,而且都是最後離開。長期如此,引起百丈禪師的注意。有一天,百丈說法完畢,大家都散去,這個老翁還沒有走。

百丈禪師就特別過來問他:”你為什麼每次都遲遲不忍去,應該是別有問題吧?“老翁聽了就說:“我正有一個重大的疑問,請師代我解脫。” 百丈就說:“你問吧”。老翁說:“我在五百生以前,也是一個講佛法的法師。在過去迦葉佛時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雲遊僧人問:‘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入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就因為回答錯了,使我被罰變成為狐狸身而輪迴五百世。不得解脫。請問大師,我究竟錯在那裡?

百丈禪師聽完了,便說:“你再問我吧!“那老翁就照舊重複原句向百丈禪師請教。百丈就很嚴肅地大聲回答說:“不昧因果。”這個老翁聽了這話,就很高興地跪下來拜謝說:”我得解脫了。明天,請老和尚(指百丈禪師)慈悲,到後山山洞裡,為我火化這個野狐身體,請按和尚禮儀葬我。”百丈真的在後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屍體,便依禮火葬。

因果詮釋

野狐禪「不落因果」 野狐禪「不落因果」

原來,佛教的修因證果,正是因果律的體現。老人以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見,屬於“大妄語”,結果受了“野狐身”之報。又有個瑞岩和尚,整日價自喚“主人公”,復自應諾。宋 無門慧開禪師批評他誤把“識神”認為“真心”,是“野狐見解”。(《無門關》)

禪者由於未達空理,誤信”不落因果“而五百世為狐;經百丈點破為”不昧因果“,始脫狐身而化去。因此,凡是空談公案,只是口頭上說無相無我,無佛無眾生,而不曾經過切實修行的人,便稱之為野狐。切實修行,而又執著有大功德,希求成佛做祖,認為能轉*輪,並有無量眾生可度、已度、將度的人,佛家稱為執著漢。必須不昧因果之理,又不執著”我“的價值之為實在,方為佛法的正理所在。

僅專研義理而忽略禪觀實修,便會成為說食數寶型的文字法師光點選單,不嘗菜味,算數他家寶,自無半毫分。如果他們滿口都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並稱自修自悟自作證者,便被稱為野狐禪。

中國人好簡求速,所以頓悟法門的禪宗,幾乎一枝獨秀。但也因此而養成許多懶人,聰明伶俐鬼,不事實修戒定慧而光賣弄禪語機鋒,野狐禪客滿街走。

如果不用功,也沒有親自的、確實的體驗,卻走捷徑、抄近路、取便宜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得到禪的悟境或禪的心要,都可能跟野狐禪分不了家。也就是,不講究先付出才有收穫的因果,就是野狐禪。

因果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說:1、邪因得邪果,正因得正果。如果是邪因,因為因地不正,果地一定也會遭殃。比如說,要斷除我執才能真正悟入禪境,如果心有企圖,跟貪慾、名利或憤怒、怨恨、驕傲、嫉妒等心念相應而努力修行,雖修的是禪法,但因地不正,即使也講因果,亦是野狐禪。如果為求神通、為求感應、為求神秘經驗、為求現生的福利而修禪法,也是野狐禪。

在這則公案中,當僧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答他不落因果,原無甚過錯,乃自生疑而落狐狸身!可憐眾生,五百年後猶自不惺惺,幸得百丈慈悲為他釋疑道:“不昧因果。”方才將這一疑團放下,釋然而化。
“不落”、“不昧”,相差一字,意境大有死活天淵之別,但在達人份上確無絲毫分別。以佛性天真,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一法不立,因因果果向甚處去著,死即無有,活從何來?其間還容是非、正誤否?這野狐能從不
昧處悟去固幸甚,如能從不落處悟去,則海闊天空更勝一籌。臨化去,還要百丈做亡僧禮火化,更是粘著,要知狐狸也可作佛嘛。而百丈亦俯從其請,亦不免混身落草,落在因果中矣。

在佛教中,產生事情的直接原因為“因”,間接原因即附加於“因”之上的事情、條件為“緣”,由此產生的結果為“果”。在此過程中,由“因”而“果”的力量為“業”。例如有一粒豆的種子,這是“因”,耕田、播種、澆水、施肥,這些叫做“緣”,發芽結果,這就是“果”。“緣”是否到位,與“果”關係甚大。即使是惡因,但如有良緣,就能得到善果。良因如果加上惡緣,就會得出惡果。而且,果也不會終於果,果還會成為因,加上緣又生出果。

這不單單是豆的種子問題。人們的存在都遵照這一法則。我們一件一件的善行或是惡行累積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的現在。而且這還沒完,那些行為都會成為“因”,當然又會形成“果”,這就是“因果報應”。

大修行人絕不可能免於“因果報應”,也就是說因為不是“不落因果”,所以老人墮入野狐之身。

那么百丈和尚回答的“不昧因果”是什麼呢?處於“因果報應”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於其狀態,一語道破就是“不昧因果”。

在百丈和尚的“眼”里,既沒有墮入野狐身這回事,也沒有脫野狐身這回事。“因”只是一時之位,“果”也是一時之位,這就是全部的存在。野狐就是野狐,是絕對的存在。

老人因為執著於因果報應而又妄想不受因果報應,想辦法要脫離野狐之身,而五百世都不得解脫。聽聞百丈和尚一語道破“不昧因果”,悟到野狐就是野狐之時,反而能脫五百世野狐之身。

引申詞義

引申義:後來以“野狐禪”泛指各種歪門邪道。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什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野狐禪”常被作為邪門歪道的代名詞,其含義經常遭人曲解。在禪門之外,經常被指稱那種沒有師承自學一通的人。在禪門中,也常用“ 野狐外道”來形容那些沒有入門的學法者。

二十世紀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是語言哲學的奠基人。他認為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只能顯示而不可說的,比如情感,情緒,宗教,審美,音樂,藝術等領域,屬於“意”的東西,都無法言說。語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世界有能想的和不能想的,“凡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這些觀念,在佛學中源遠流長,釋迦有言:“當知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自唐代以來中國的禪師們有所謂“禪不可說,一說即錯”。六祖惠能雖不識字,但“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禪宗的許多“公案”“機鋒”,答非所問,不知所云。要懂了就算“頓悟”了。究其實,禪宗所要表達的內容已超出世界的界限,論的都是前世來生,因果業報,談的是緣起緣滅,無生無死,很多已越出語言的界限,超然於現實世界,並非故弄玄虛。科學和宗教是各有其界限的。

相關典故

一、

慧忠國師問破大耳三藏神通 慧忠國師問破大耳三藏神通

說起野狐禪,還有一則比較經典的公案。惠能的一個弟子南陽慧忠是當時的國師,後來有個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來,被傳得很神異,慧忠便被請去試試這大耳三藏的真偽。他問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你是一國國師,為什麼在天津橋上看猴戲?”慧忠說:“對。”然後入定了一回,問:“現在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現在在江邊看賽舟。”慧忠說:“是。”然後深入禪定,又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回答不上來。慧忠說:“你這野狐精!”便讓人把他驅逐出長安了。據說此時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處,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裡。這個故事不知道是怎樣傳下來的,但足夠進入玄幻小說的情節了。

站在禪或正統佛教的立場,雖不否定神通的功能或事實,但不運用神通來魅惑人心,膨脹自己的信眾或勢力。神通有真也有假,但不論真假,都不能違背因果的原則,否則即使一時之間能得到便利,但卻可能因此而失去更多。

二、

一休禪師的故事。在一次旅途中,一休求宿於一農家。這時附近傳來一陣悲泣聲,詢問其由,得知因為那家主人亡故。禪師很同情,於是特意布施。家人一邊哭泣致謝,一邊傾訴自己的煩惱:“我家很窮,只有一點點田地,養不活七口人。因此,明知不好,丈夫還是去捕魚狩獵,這才得以填飽肚子。丈夫得病後很為此事煩惱,認為是犯了殺生之罪所以才得了這個病。他非常煩惱死後是否能進入極樂世界。”

禪師開導說,只要懺悔了自己的罪業就行了,肯定能進入極樂世界。可是那家人還是不能首肯。於是禪師說“如果你們實在擔心殺生罪孽,那我就給你畫一個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吧”。於是在一張紙上寫上幾筆,認真折好放在逝者胸前,“這樣肯定就能進入極樂世界了”,說完就離開了。

因為一休禪師是當時有名的大德,所以那家人以為他一定寫了什麼難得的話,結果偷偷一看發現是一首狂歌。“造孽如有須彌般。閻王如何記得過。”譯成白話即:若殺生罪孽有如須彌山那么多,以至不能去極樂世界,閻王肯定也有漏記的時候,所以放心吧。“

我們既然活著,就一定因何種“因緣”而造“業”,因此要受“果”。太受制於“業”就不能活下去。想開了,坦然地面對“業”,承認它就是自己的責任。

農夫的苦惱是“不落因果”,一休禪師說“閻王也有漏記的時候,放心吧”,是“不昧因果”。

京劇諺語行話知識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話,京劇也不例外。在長期的舞台表演實踐中,一些京劇諺語被經常提起。
鑽黑鍋
鑽鍋
栽了
武三場
扒豁子
砍活
黑杵
蹲活
拿橋
台上見
藏私
撒紅票
辭班
喝了
蹺轍
啃台欄桿
拿賊
夯兒
一打一散
餿哏
出牙笏
風火戲

要彩
打炮戲
生醜言出
刨戲
對啃
象牙飯桶
麼鵝兒
掭頭
外場椅
內場椅
打軟包
穩準狠
底圍子
底包
趕包
皮兒厚
滿宮滿調
不夠一賣
文不溫,武不躁
拉了
拉矢
黑場子
沒譜
墊場
水詞
鉚上
聽場
一顆菜

漂帥脆
合槽
票戲
吃栗子
整臉子
死臉子
武軸子
蓋口
明場
打黃梁子
倒倉
實授
馬後
野狐禪
掃邊
下串
怯場
陰人
唱工戲
跳班
壓軸
打鬧台
開台
誤場
雨蓋
千斤話白四兩唱
柴頭
打卦
小老斗
老斗
班底
灑狗血
卯上
醜功夫,俊把式
邊式
子午相
鬧鬼
懈場
噱頭
捋葉子
捧角
重頭戲
對兒戲
暈場
冒場
搭班
破台
大戲
送客戲
軸子
分包

跟包
起堂
倒彩
放水
馬詞
帽兒戲
合弦
科介
吃素
留腿兒
左嗓子
戲要三分生
楞場
絕活
大路活
官中
討俏
候場
兩門抱
俏頭
暗場
尺寸
勁頭
寸勁兒
一道湯
四梁四柱
范兒
壓堂
一哭二笑三話白
挑簾紅
台柱子
跨刀
挖角兒
拴角兒
傍角兒
角兒
蹭戲
戲包袱
戲肩膀
戲料
坤角戲
累功戲
翻場
掐戲
搶戲
偷戲
會戲
封箱戲
封箱
蹲底戲
對戲
對台戲
回戲
彩排
三合成
摳戲
響排
排戲
下地兒
過戲
說戲
燈彩戲
幕間戲
過場戲
搭桌戲
義務戲
堂會戲
古裝戲
救場
應工戲
做工戲
冷場
墊戲
颱風[京劇術語]
趕場
謝場
票友
飲場
把場

馬前
科諢
笑場
棒槌
文三場
兩下鍋
火候
節骨眼
關子
一順邊
文武昆亂不擋
應節戲
反串
連台本戲
折子戲
小戲
票房

下海
碰頭彩
金鐘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