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位於野三坡百里峽景區。野三坡是革命老區,是平西抗日根據地的腹地。平西,即北京的西邊,東南以平漢鐵路為界,毗鄰冀中地區,西北以平綏鐵路為界,與平北地區接壤,正南隔淶易公路與晉察冀北嶽區相連,正西是雁北地區(指靈丘、廣靈、蔚縣等一帶)。

地方簡介

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位於野三坡百里峽景區。

野三坡是革命老區,是平西抗日根據地的腹地。平西,即北京的西邊,東南以平漢鐵路為界,毗鄰冀中地區,西北以平綏鐵路為界,與平北地區接壤,正南隔淶易公路與晉察冀北嶽區相連,正西是雁北地區(指靈丘、廣靈、蔚縣等一帶)。這裡戰略位置特殊,連綿起伏的峻岭山川,是天然屏障,久淌不息的河水湧向華北平原,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是抗戰的最前線。

地方歷史

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野三坡,有翠壁兀立的峰巒、森林茂密的植被、奔騰咆哮的拒馬河及稱之為——北京的後花園。聶榮臻元帥、蕭克將軍、楊成武將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聶榮臻回憶錄》是這樣記述的:“野三坡那一溜幾十個村子,一直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長時間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清朝的統治始終沒有進入這一地區……我們進去以後,經過深入細緻的發動民眾工作,老百姓對我們很好,三坡成了我們可靠的根據地。”這裡有野的特色,這裡曾是被遺忘的角落,人跡罕至,堪稱“世外桃源”。1939年初始,八路軍挺進軍司令部、中共冀熱察區的委員會、平西的專員公署和抗日民眾團體的領導機構,軍隊的隨營學校和民族革命第六中學,都設在這裡。每天都有不同的命令從這裡發向平西各地,野三坡成了平西抗日根據地文化、政治、軍事指揮中心。

三坡人民在共產黨八路軍的領導下,建立並鞏固了民主政權,人民子弟踴躍參軍,成立了三坡子弟兵營。配合正規部隊不斷粉碎日寇慘無人道的掃蕩。面對日寇“蠶食政策、“七光”(殺光、燒光、搶光、抓光、趕光、炸光、割光)暴行,三坡人民同八路軍一道,不畏艱難,實行“堅壁清野”,開展大生產。為抗擊日寇,湧現出許多象楊懷英身陷囹圄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為保衛分區機關,掩護百姓及主力部隊突圍,在雞蛋索軍區七團二連一排副排長李連山等五位同志,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凱歌。

在這裡長眠的無數烈士染紅了三坡大地,平西烈士陵園記錄了先驅者的豐功偉績;這裡曾留下國際抗日友人的足跡,通過英籍林邁可先生給平西抗日根椐地提供了通訊保證及緊缺軍需物品;這裡是通往晉察冀軍區、毛主席駐地延安的安全通道;在這裡建立了平西第一個兵工廠,有力地保證了平西抗日的武器供應;在這裡成立了挺進軍劇社,並由劇社成員曹火星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最早詞曲,由這裡第一次為,油印成“歌片子”,開始傳唱,從這裡發揚光大,逐漸唱遍了整個平西,而後唱響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老區人民沒有忘記過去,在淶水縣委、政府的關懷、帶領下,老區人民踏著先烈的足跡,繼承發揚革命傳統,於1984年開發利用老區旅遊資源,走旅遊富民強縣之路,使老區人民擺脫了貧窮,走向了富裕。野三坡風景名勝區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華環保生態示範區、中華世界語者旅遊基地。這裡的風景秀麗迷人,這裡的人民淳樸好客,這裡有先烈留下的事跡,這裡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基地是愛國注意教育以及紅色旅遊基地;當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將軍楊成武、蕭克等同志在這裡指揮了抗日游擊戰,消滅了大量的日本侵略軍,取得了平西抗日的勝利。

為紀念抗日犧牲的烈士,他們的骨灰與紀念碑永遠留在野三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他們的精神與野三坡的山水一樣永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