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南與河北省交界處,地跨北京市房山區和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淶源縣。 公園總面積1045平方公里,共分為8大園區,分別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普區、石花洞溶洞群觀光區、十渡岩溶峽谷綜合旅遊區、上方山—雲居寺宗教文化遊覽區、聖蓮山觀光體驗區、百花山—白草畔生態旅遊區、野三坡綜合旅遊區、白石山拒馬源峰叢瀑布旅遊區。 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61年3月,周口店、雲居寺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8月,明長城被河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周口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1988年8月,野三坡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年2月,白石山被河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2年11月,上方山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6年11月,閣院寺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3月,十渡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2001年11月,雲居寺、野三坡百里峽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旅遊區。

2001年12月,石花洞、白石山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2年2月,石花洞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旅遊區。

2002年7月,野三坡被中華環保基金會確定為生態示範區,十渡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3A級旅遊區。

2004年1月,十渡、野三坡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6月,聖蓮山被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批准為市級地質公園。

2004年11月,雲居寺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市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5年3月,蒲窪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10月16日,正式向聯合國提出申報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9月17日,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正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並授牌。

2012年8月14日,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居寺景區被北京市旅遊委、北京市質監局評為北京市首批旅遊標準化試點單位。

2012年12月20日,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2家旅遊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2年12月,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被全國科協批准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位置境域

位置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南與河北省交界處,地跨北京市房山區和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淶源縣,距北京市中心只有50-100公里,公園西北與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毗鄰,北接北京市門頭溝區,東接北京市大興區,東北部與北京市豐臺區相接,介於東經114°36′48″-116°08′16″,北緯 39°09′57″-39°43′08″,海拔高程26m-2161m,東西長130.80km,南北寬75.09km。

面積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1045km²,綜合服務中心0.06km²;拒馬河生態走廊62.13km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園區25.52km²;石花洞園區36.5km²;十渡園區314.42km²;上方山-雲居寺園區31.37km²;聖蓮山園區44.9km²;百花山-白草畔園區121.27km²;野三坡園區344.83km²;白石山園區60km²。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交匯部位,是中生代燕山運動隆起後,又經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上升的山地和丘陵。其地貌表現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台地、沖洪積平原,分布著河谷、階地、窪地、沙丘及河谷灘地等地貌。

中山主要分布在房山區西北部及中部,主要有百花山、貓耳山、大方山和白石山等,其中白草畔是全區最高峰2161m。山峰尖銳陡峭,坡度多在50-60°之間,岩石以堅硬的安山岩、灰岩、大理岩、花崗岩等。

低山分布較廣,是房山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單面山是低山的主要類型,大石河流域分布最廣;桌狀山主要分布在拒馬河中上游,由石灰岩、千枚岩、板岩組成。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於水熱變化形成許多溶洞及塔狀峰叢,以十渡、周口店、上方山、石花洞、百里峽、白石山等最為著名。

丘陵、崗台地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帶,呈東北帶狀分布,坡度較陡,谷地較開闊平坦,坡度在5-20°之間。

沖、洪積平原主要分布在地勢開闊的永定河、大石河、拒馬河之間,沖積平原主要分布於大石河、小清河、拒馬河兩側。

土壤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草甸土、潮土、水稻土、沼澤土、風沙土等7 個土類,20 個亞類,50 個屬類,173 個土種。平原主要為風沙土、褐土、潮土、水稻土、碳酸鹽褐土,崗台地主要為褐土、復石灰性褐土、碳酸鹽褐土和淋溶性褐土,低山區廣泛分布淋溶褐土和少量碳酸鹽褐土,中山區主要為山地棕壤土和山地草甸土。

氣候特點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十分明顯。多西北風,最大風速23m/s。冬季漫長、寒冷、乾旱;春季增溫快,降水少,易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快,短暫,有時產生霜凍。園區平均氣溫11.6℃,西北深山區氣溫比東南平原區高2-3℃,山區溫熱期比平原長30天, 基本無酷熱期,全年日照長1818-2310小時。

水文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年均降雨量650-700mm,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區內有十餘條較大河流,大多屬季節性河流,其中二級河流有拒馬河、唐河,三級河流有大石河,四級河流有周口店河、南泉水河等7 條,水域面積約30km²。拒馬河為邊界河流,發源於河北淶源縣,淶源縣境內長46km,流經易縣境內長44km,流經淶水縣野三坡境內長35km,流經房山區境內長61km。其中世界地質公園主體部分——房山區山區河長41.5km,山區流域面積395.4km²,年均徑流量為1億m³。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北部亞帶特色,屬溫帶植被、華北植物區系,植被種屬豐富,共有野生植物103 科700 多種。植被大部分屬於次生林,特別生長在高山的喬木、灌叢種類繁多。坡麓地帶覆蓋率達90% 以上,坡腳地帶亦達60-70%。

動物資源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共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種,北京市級保護動物50餘種。

景區景點

綜述

根據地質遺蹟類型及分布特點,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確定了1箇中心、1條生態走廊和8個園區的布局模式,即地質公園綜合服務中心、拒馬河生態走廊、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園區、石花洞園區、十渡園區、上方山-雲居寺園區、聖蓮山園區、百花山-白草畔園區、野三坡園區、白石山園區。

周口店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園區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鎮,面積25.52km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擁有距今70-1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存,涵蓋了人類演化史中三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集地質變遷、生物演變、人類進化三位一體的珍貴遺存,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

周口店鎮的龍骨山和太平山等處,從1929年發現震驚世界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後,經幾次發掘先後出土了距今50萬年至1萬年前的古人類的遺骨、遺物、遺蹟和古動物化石,其中包括近200件人類骨骼(代表40個男女幼個體)、上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和200種動物化石。遺址有龍骨山50萬年前的“北京人”、10-20萬年前的“新洞人”、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遺址點總計27個,總面積約4km²。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位於周口店遺址南側約500米,面積8000餘平方米,粗糲、剛毅的建築外觀源於“北京人”最早製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館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博物館設有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和4D影院,涵蓋了科普互動展項、模擬場景、紀念品銷售、公共服務等內容。

石花洞園區

石花洞園區位於房山河北鎮與佛子莊鄉境內,面積36.5km²。園區由石花洞、清風洞、銀狐洞、唐人洞和孔水洞等組成,共有大小溶洞近百座,集中分布在房山大石河沿岸的奧陶紀(距今4.9億-4.5億年)灰岩中。石花洞是中國北方乃至全球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地區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中鐘乳石類型齊全、種類繁多。

石花洞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石花洞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溶洞群觀光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40公里,是以岩溶洞穴自然景觀為主體的地質公園。石花洞為明代高僧圓廣和尚於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雲遊時發現並命名“潛真洞”。後在洞外的石崖上雕刻了“地藏十王”像和洞名,在洞內鐫刻了“地藏王菩薩”大理石佛像,故石花洞亦得名“十佛洞”(石佛洞)。

石花洞洞體為層樓式結構,已發現上下七層,一至六層為溶洞景觀,七層為地下暗河。石花洞景區自然景觀有滴水、流水、滲透水、停滯水和飛濺水五種沉積類型,四十多種沉積形態,洞中大量的月奶石,石旗、石盾、石幔是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代表。石花洞中常年恆溫13攝氏度。對外開放一至四層,遊覽路線為2500多米,分為16個廳堂,共18個景區,120餘處景觀。

銀狐洞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銀狐洞位於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下英水村,108國道旁,距北京市區60公里。

銀狐洞是一個巨型的地下溶洞群,已探明長度超過10公里,可遊覽長度5公里,其中地下河長1公里,深入地下108米。洞內氣溫無論春夏秋冬都是13℃。按洞體走向和景觀分布特點,分為10大景區,100餘個景點。銀狐洞地下106米深處有地下長河。

銀狐洞多層多支,主洞、支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縱橫交錯,蜿蜒曲折。洞內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繁多,不僅有一般溶洞常見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旗、石盾、石幔等碳酸鈣化合沉積物,還有大量的石菊花、石珍珠、石葡萄、鵝管和晶瑩剔透的方解石。尤為典型的是洞內有眾多的雲盤、石梯田、石壟長城、仙田、晶化、邊槽石壩。

十渡園區

蝙蝠山 蝙蝠山

十渡園區位於房山區十渡鎮和張坊鎮,西南和河北省接壤,地處太行山北段余脈東北側、華北平原西北山區,距市區80千米。東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25公里,總面積314.42km²,是典型的岩溶峰叢峽谷。

景區海拔最高點大窪尖1210.8米,次高點牛角山1176.94米,最低點是張坊84.2米。十渡鎮最低點是五渡,海拔135米。十渡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拒馬河漂流、東湖港、仙棲洞、龍仙宮大溶洞等。

拒馬河大峽谷 拒馬河大峽谷

拒馬河景區的構造為岩溶景觀,其中構造-剝蝕-崩塌地貌景觀長達37.8km,有拒馬河大峽谷,有南方大峽谷、仙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蓮緣峽谷、王老鋪峽谷、東湖港和西湖港等十多條拒馬河二級支谷,有筆架山、天池山、五星峽等古岩溶峰叢、峰叢等地貌景觀,有仙棲洞、龍仙宮、三清洞等地下岩溶景觀,有七渡褶皺構造、六合褶皺構造、孤山寨“一線天”張性裂隙和菱形解理等構造形跡,有河漫灘、階地、石門村廢棄古河道和離堆山、仙峰谷土石流遺蹟等河流地貌景觀,有各類疊層石、石中石、風暴岩等海相沉積遺蹟景觀,另外還有眾多的溪流、泉、潭、瀑布等水景。人文景觀有三合莊摩崖造像和古塔、十渡烈士陵園等。

七渡背斜發育在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二段燧石條帶白雲岩中,為一兩翼對稱的燕山中期小型背斜構造。走向北東,軸面近於直立。兩翼產狀平緩,傾角25°-30°。

大峪溝摩崖造像位於十渡園區,在陡峭的崖面上有兩龕石刻,右側一龕高0.88米,寬0.98米,中為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側列眾弟子和金剛力士,頂部有二飛天;右側一龕高1.7米,寬0.85米,龕內只有一尊釋迦牟尼像端坐於須彌座上。

東湖港三疊瀑布 東湖港三疊瀑布

東湖港瀑布位於十渡景區東湖港北端,在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雲岩近百米斷崖中有三級台階,形成三疊瀑布。最高一級瀑布落差65米,瀑布從山崖高處凌空飛瀉,水流在三個台階上跳躍。

張坊古戰道位於十渡園區張坊鎮,是古老的地下軍事防線。古地道寬2米,高2.3米,埋深2米,青磚結構。地道頂部為楔形立磚順砌,設有通風孔。地面為青磚墁鋪,並有水槽。兩側設有廁所和藏兵室,藏兵室寬2米,長3米,內有檯燈和通氣孔。

上寺石塔始建於唐代,為一筍狀方形四面小石塔。塔高3.7m,塔基用石塊壘成,塔身由四塊漢白玉板構成,正面開一門洞,門兩側浮雕是身披甲冑的金剛力士,門內正面浮雕1佛2菩薩,塔北側有大量唐代的磚瓦、瓷片。

上方山-雲居寺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上方山--雲居寺園區位於房山區韓村河鎮和大石窩鎮,包括上方山景區和雲居寺景區,總面積31.37km²。

上方山保存有原始次生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上方山景區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屬太行山脈的北延部分,主要地層為元古界霧迷山燧石條帶白雲岩和鐵嶺組燧石團塊狀白雲岩以及洪水莊組沙頁岩,岩層產狀多為水平或近於水平,受黃山店褶皺—逆沖斷層構造的影響,南側斷崖雄險壯觀,次級斷裂造成的溝谷斷崖也很發育。該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漸低,屬中低山地貌。

雲水洞是一組深達600米的石灰岩溶洞,洞內遍布鍾乳、石筍、石花、石幔等奇景120多處,全洞分六個自然地宮,主要景觀有臥虎山、獅子望蓮、觀音說法台、雙鳥對歌、十八羅漢等,總計120多景。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刻經事業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鐫刻石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還有釋迦牟尼肉身舍利和7座唐塔。雲居寺有八景,分別為西天洞奇、古龍吐練、聖水珍泉、翠谷晨陽、塔秀竹翠、御筆龍碑、群塔煙雲、雲居勝景。石經山又稱白帶山,為白雲岩構成的低山地貌。在山腰處原有天然溶洞,後經古人開鑿,形成岩溶洞與人工開鑿相結合的石經文化洞窟群。

聖蓮山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聖蓮山園區位於房山區史家營鄉,面積44.9km²,有獨特的第四紀(距今260萬年)洞穴沉積遺蹟——“聖米”,有賦存於寒武——奧陶紀(距今5.4-4.5億年)地層中的海相沉積構造。

園區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0.8℃。區內水流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裂隙水,北廟聖母宮和南廟聖水洞均有清冽甘潤的岩溶泉流。植被為地帶性落葉闊葉林,林木覆蓋率高,達70-90%。野生植物有700多種,主要樹種有漆、榆、山楊、白樺、遼東櫟、胡桃楸等。野生動物有130多種,以華北地區常見動物為主。

長星觀,是一座道教與佛教合一的宗教建築。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原名聖泉寺,是一座佛教寺廟,清順治十年更名為長星觀,成為道家寺院。整個廟宇由大雄寶殿、前殿、後殿、東配殿、西配殿、鐘樓、鼓樓和禪房組成,前殿有四大天神和哼哈二將守護山門,高殿供奉著眾多仙人,鐘鼓樓前有紀念摩珂老祖升天的飛升台。

百花山-白草畔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百花山-白草畔園區位於房山區史家營鄉、霞雲嶺鄉西北部,總面積121.27km²。園區主要由東北—西南走向的百花山和白草畔中山地貌組成,在構造上屬百花山複式向斜,由中生代侏羅紀髫髻山期(距今1.6-1.37億年)火山岩組成。白草畔為百花山主峰,海拔高度2161m。

白草畔的山樑長8000m。百花山山頂有一片不大的夷平面、千佛、觀音二峰,中有龍池和多處寺廟遺址。百花山多奇峰怪石,如仙人橋、望海石等。

百花山—白草畔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山上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良,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27科、811種,其中苔蘚類植物24科69種,可觀賞花卉植物近200種,藥用植物400餘種。野生動物較多,總計約有166種,分屬於47科、102屬,其中鳥類有130種,獸類25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褐馬雞、金錢豹、斑羚、金雕、勺雞等。

野三坡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野三坡位於保定市淶水縣西北部,由百里峽構造——沖蝕嶂谷景區、龍門天關花崗岩斷裂構造峽谷景區、拒馬河——小溪河景區三個景區組成,總面積約344.83km²。野三坡園區雄踞紫荊關深斷裂帶北端之上,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造就了野三坡典型獨特的地質地貌。

百里峽景區由三條幽深峽谷——海棠峪、十懸峽、蠍子溝組成,全長52.5公里。拒馬河流經拒馬河風景區35公里,有“石猴戲水”、“石門頓開”、“懸崖棧道”、“天橋拱立”、“沙蟒攔路”、“石勒栓馬樁”等景點。佛洞塔是一座山峰,因山形似塔,峰上有洞,洞中有佛而得名。此山海拔1027米,峰頂是近百畝小平原,生長著高大挺拔的古松70餘株。

白石山園區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白石山位於淶源縣境內,總面積60km²。園區以白石山白雲質大理岩構造峰叢為主要特徵,白石山的底座為肉紅色花崗岩,底座之上為產狀近水平的燧石條帶白雲岩,形成巨型“頂底懸掛體”。園區有十瀑峽花崗岩山谷、拒馬河源頭、、空中草原、興文塔、閣院寺、明長城、白求恩紀念地等景觀。

十瀑峽瀑布群位於白石山園區西麓燕山期花崗岩峽谷中。瀑布源頭龍虎泉位於海拔1300m處,常年流水不斷,有大小十多道瀑布,形成多台階跌水奇觀。主要瀑布有雙龍瀑、飛龍瀑、竹簾瀑、臥龍瀑、伏虎瀑等。其中最大的雙龍瀑,瀑布分兩級跌落,落差50多米,瀑布從第一級30米高處飛落入潭,轉90°再從12米高處跌落潭中。飛龍瀑,落差30餘米,寬10幾米。

拒馬源泉群由七大泉群組成,其中以淶水源北海泉群、易水源南關泉群和拒馬源旗水泉群最為著名。

白石山長城修建於公元1573-1576年之間,保持了明代長城的原始風貌。白石山長城為內長城,東起北京市懷柔區,經八達嶺向西南至淶源,再延伸入山西省。

興文塔座落於淶源縣城東,“淶水源”的北側,始建於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興文塔為一磚塔,塔高21.5m,五級八角實心磚仿木結構,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京西南房山區長溝鎮,博物館占地6.11公頃, 總投資1.8億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博物館設室內展陳和室外科普廣場,室內展陳面積5800平方米,有開篇廳、地史演化廳、八大園區展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實物標本廳、展望廳等六大展廳及室外科普廣場。

開篇廳由前言、懸掛式浮雕、岩石柱、沙盤模型4個部分組成,展示公園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地史演化廳通過岩石演化、構造演化、生物演化三條主線,講述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不同發展時期的地質演化歷史。八大園區展廳以八大園區為展示單元進行地質遺蹟景觀及形成機理的介紹。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展示全球世界地質公園特色介紹全球世界地質公園發展概況。實物標本廳 通過豐富的岩石礦物標本,普及地質、地學知識。展望廳介紹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誕生、發展之路。室外科普廣場展示大型標本和部分地學名人雕像。

旅遊信息

外部交通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公園交通發達,有京原(北京-太原)鐵路、京廣(北京-廣州)鐵路、京石(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107、108國道、京周(北京-周口店)、周張(周口店-張坊)公路通過園區。公園各園區之間有公路、鐵路、旅遊大巴連通,交通十分便捷。

區內線路

周口店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閻村出口右轉至京周路(S317),途經城關街道,直行即可到達周口店園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長陽站下車換乘房38路在車在猿人遺址站下車。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房38路在車在猿人遺址站下車。

石花洞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閻村出口右轉至京周路(S317),沿京周路行駛1.7千米,在閻村橋向右轉進入閻河路,行駛約450米至閻東路,直行可達石花洞景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換乘房13路或者833路到石花洞路口下車。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房13路或者833路到石花洞路口下車。

銀狐洞景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閻村出口右轉至京周路(S317),沿京周路行駛1.7千米,在閻村橋向右轉進入閻河路,轉入京昆路行駛7.1公里,左轉1.6公里到達銀狐洞。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換乘833路到河北鎮郵局站換乘房23路在佛子莊村站下車步行到達。 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833路到河北鎮郵局站換乘房23路在佛子莊村站下車步行到達。

十渡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行駛至琉璃河出口右轉,途經琉璃河、韓村河至S318左轉,在雲居寺路口右轉,行至S320左轉,即可抵達十渡園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乘坐833路(或房15路,917路,,971路,房46路,房37路支線), 在閻村站下車換乘836十渡線到達。②天橋乘坐836十渡線直達。

上方山-雲居寺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行駛至琉璃河出口右轉,行至琉璃河直行,經過韓村河至上方山標誌牌,直行即可到達上方山景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換乘房15路到達上方山。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房15路到達上方山。

雲居寺景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行駛至琉璃河出口右轉,行至琉璃河直行,經過韓村河至S318左轉,在長溝雲居寺路口右轉,直行即可到達雲居寺景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換乘房31路到達雲居寺。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房31路到達雲居寺。

聖蓮山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大件路出口右轉至大件路(S326),行至小董村橋右轉至S208,向石花洞方向行駛,至G108左轉,到達賈峪口橋右轉,即可抵達聖蓮山園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乘坐833路或房14路,在三福村站下車,換乘房24路(或房21路),在聖蓮山站下車。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833路或房14路,在三福村站下車,換乘房24路(或房21路),在聖蓮山站下車。

百花山-白草畔園區
百花山景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大件路出口右轉至大件路(S326),行至小董村橋右轉至S208,向石花洞方向行駛,至G108左轉,到達賈峪口橋右轉,途經聖蓮山園區,即可抵達百花山景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乘坐833路或房14路,在三福村站下車,換乘房21路在蓮花庵站下車。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833路或房14路,在三福村站下車,換乘房21路在蓮花庵站下車。

白草畔景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至大件路出口右轉至大件路(S326),行至小董村橋右轉至S208,向石花洞方向行駛,至G108左轉,從賈峪口直行,經過霞雲嶺,即可抵達白草畔景區。
公交線路:①捷運房山線蘇莊站下車乘坐833路,在李各莊站下車換乘房20路,在四馬台站下車。②836、901路到閻村換乘833路,在李各莊站下車換乘房20路,在四馬台站下車。

野三坡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行駛至琉璃河出口右轉,途經琉璃河、韓村河至S318左轉,在雲居寺路口右轉,行至S320左轉至十渡,途經風景優美的十渡園區,直行可達野三坡園區。
公交線路:①每天17:45可以在北京西站乘坐6437次列車到達野三坡。②天橋乘坐836十渡線到達野三坡換乘淶水—張坊—十渡—野三坡方向小公共。

白石山園區
自駕線路:從北京市區(六里橋)出發,上G4京港澳高速,行至涿州轉廊涿高速(石家莊方向),直行上張石高速,至淶源白石山出口右轉,即可到達白石山園區。
公交線路:①在北京站乘坐乘坐K601次列車,在白澗站下車,打車到達白石山園區。②在北京西站乘坐6437次列車,在北屯火車站下車,打車到達白石山園區。

票務信息

景區名稱門票價格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30元
雲居寺40元
石花洞70元
聖蓮山風景度假區60元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免費
韓村河景村40元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40元
仙棲洞60元
青龍湖水上遊樂園10元
白草畔自然風景區40元
百花山風景區60元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免費
銀狐洞62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免費
中華石雕藝術園免費
張坊古戰道20元
十渡拒馬樂園30元
東湖港風景區50元
蒲窪天龍狩獵場免費
普渡山莊樂佛山景區35元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免費
十渡民俗風情苑38元
孤山寨75元
萬景仙溝30元

(表格資料來源於: )

遊覽路線

地質科普游:周口店北京人猿人遺址—上方山—仙棲洞—十渡—野三坡;石花洞—銀狐洞—白草畔—百花山—白石山;周口店北京人猿人遺址—石花洞—百花山—白石山—野三坡—十渡。

精品觀光游:韓村河––上方山––雲居寺––仙棲洞––十渡––大石窩石雕藝術園。

根祖文化游: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

宗教文化游:雲居寺––上方山諸寺。

溶洞奇觀游:石花洞––銀狐洞––上方山雲水洞––仙棲洞––龍仙宮。

山水觀光游:青龍湖––上方山––十渡。

原始森林游: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時尚人居游:長陽碧桂園小區––良鄉北潞春小區––琉璃河中心鎮––韓村河花園小區––長溝中心鎮。

紅色之旅遊:西莊民俗村––平西抗日紀念館––寶水民俗村––堂上村。

峰叢峽谷游:十渡-白石山-野三坡。

高山草甸游:百花山-白草畔-野三坡。

洞穴游:石花洞––銀狐洞––上方山雲水洞––仙棲洞––龍仙宮。

歷史人文

詩詞

石經山–明代袁廷玉

匹馬西風古樹邊,那知此地有西天。山藏石刻五千卷,寺號雲居八百年。

舍利含光緣未至,莎題無種世難傳。客來龍去憑誰問?野燒余灰火洞前。

雷音洞–明代吳惟明

迂迴轉山麓,得境曰西天。禮佛雲開洞,藏經石紀年。

峰飛秋壑雨,月帶暮鍾煙。捫讀荒碑竟,懷瞻意黯然。

傳說

石花洞由來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大房山麓的連泉頂峰上下來了一個叫圓廣的雲遊僧人。他身披袈裟,手托缽盂,從大花嶺下到小花嶺,又沿著上茶棚的三叉口徒步來到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中(即現今的南車營村址)。他掄鐵錘握鑿的在凹處乒桌球乓地幹了起來,從中午鑿到天黑,再到天亮,第二天從早上乾到中午,一個桶口粗的圓圓的洞口終於被他堅韌的毅力鑿開了。他摸索著洞壁向里爬,發現一個很大很大的洞穴,洞穴內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景致,晶瑩透亮的柱石一排排的直抵洞頂,洞頂綴飾著各式各樣的花狀、傘狀、球狀的景物,四周遍地都是奇特的形狀的石質類盤石、柱形的裝飾物品,尤其在那大團蘭瑩瑩的亮光輝映下更顯得神奇和絢麗。他異常激動,同時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此住下來,終生廝守著這一神奇洞府,即便了卻自己的殘生也心甘情願。白日裡他下山化緣,行善,夜晚間他從山下歸來以洞為家,煩悶時便走到洞穴深處,每當此時便有團團螢光環繞著他,透過那神奇的光環讓他欣賞這絕佳的美景,他陶醉了,吟詩做賦,一日竟脫口而出“仙香洞府地,潛夢入真藏”的詩句。日後,他覺得“潛真”二字頗能代表他心中久藏的心境,後來,他乾脆在洞口上側石壁的平滑光潔處,鄭重的親自鑿出“潛真洞”三個楷書大字。從此以後“潛真洞”的名稱便在當地方圓各處叫開,叫響了。

關公腳印鎮盜賊

在龍門峽風景區,有兩座高聳入雲的大山,在這座山的峭壁之上,有一個很寬很長的腳印,人們都說是關羽留下的。傳說關羽在河東解良殺死倚勢凌人的富豪後,便流落江湖,依靠賣糧為生。這天,他到河北地面來賣糧,當走到“龍門峽”的摩崖嶺下,被這高聳入雲的山崖迷住了。他放下糧擔,仔細觀看起來。突然,從山上下來一夥強盜,但關羽很快將強盜一個個抓住,並用捆糧袋的繩子把他們綁了起來。強盜哀告求饒,關羽心軟,對強盜們說:“以後對過往的貧家百姓、小商小販不得欺侮,如若不然——”關羽說到這裡,縱身一跳,來了個燕子展翅,一隻腳蹬在了石壁上。這一腳下去,震得地動山搖,連藏在山澗草叢中的野兔都滿山亂竄。幾個強盜一看,都嚇呆了,再看石壁上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大腳印。從此,強盜們看到這腳印就膽顫心驚,再沒人敢來這裡劫道兒了,老百姓從此也過上了安安穩穩的日子。後來,許多文武官員看到這雄偉的山峰,觸景生情,紛紛提筆頌詩,鐫刻在石壁上。在關公腳印一旁的石壁上還留有明朝人題寫的“萬仞天關”四個大字。

觀音送子 香客還願

雲居寺的大悲殿里供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為明代鑄造。造像慈眉善目,衣帶飄飄,一副慈愛之相。由於佛門一直宣傳觀音菩薩的慈悲為懷、救助眾生,所以在中國民間信仰觀音菩薩的人很多,民間曾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在佛教經典中,本沒有“送子觀音”的說法,但是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觀音是一位大慈大悲、神通廣大的菩薩。所以,人們根據需要在三十三觀音之外又加上了送子觀音的名號。大悲殿里的玩具娃娃正是有的香客在千手千眼觀音像前許下求子之願,願望實現後還回去的。後來,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到大悲殿求子或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的人越來越多,以致這些年來大悲殿里的娃娃也越來越多。管理處為了合理安置這些玩具娃娃,就在殿外設定了“娃娃庫房”,殿里為他們設立了“娃娃專座”,還願的娃娃在“娃娃專座”才坐上一年,就需要進入“娃娃庫房”,因為還娃娃的太多了。那些娃娃整齊的排坐在觀音像左右,“童子伴觀音”成了雲居寺獨有的景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