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龔灘古鎮

重慶龔灘古鎮

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龔灘古鎮,位於阿蓬江與烏江交匯處的鳳凰山麓,是由烏江連線重慶的黃金口岸。據史料記載,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山洪暴發,垮塌的岩石填塞烏江而成灘,上下過往船隻不能通行,逐漸形成古鎮,因當年這裡的居民龔姓眾多,故名龔灘。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龔灘古鎮景觀龔灘古鎮景觀

龔灘古鎮位於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與貴州沿河縣相鄰。龔灘是一個千年古鎮,興於唐、明兩代,這裡終日舟楫列岸,商賈雲集,成了渝川湘黔的物資集散地,故又有“錢龔灘”之譽。古鎮處在兩江交匯處,萬刃峭壁下,全鎮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街,鱗次櫛比的吊腳樓群臨江而立,吊腳樓全系木料支撐、穿斗而成的梁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楊家行“大業鹽號”是龔灘代表性的老屋,整幢樓房所有構件全部鑿挖活扣連線,可裝可拆。

古鎮保存有武廟、川主廟、童家祠堂、西秦會館等古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西秦會館,高牆大院,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樑畫棟。龔灘多溝,橋是古鎮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卷拱橋、平板橋、橋重橋、屋架橋、大橋包小橋。在一條順岩壁而下的溪流上竟架了18座橋,當地人稱“一溝十八橋”。

地名史話

龔灘古鎮景觀龔灘古鎮景觀

有人說,是因為這個灘的東岸居民,姓龔的人特別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龔灘。也有人說,無論過去和現在,這裡姓龔的人家都不多,顯然龔灘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對"龔"字另有解釋。說是"龔者大也"。龔灘就是大灘。這種說法,考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

還有人說,龔灘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領,因避難,逃到夜郎與黔地接壤的烏江大山之中定居,為了避免暴露貴族身份,就隱姓埋名,改"共"為"龔",取意為"共氏的後人,都是龍的後代。" 龔姓居住於烏江灘旁,故稱龔灘。此說是否正確,也難判定。

民間還有一說,就是烏江與阿蓬江,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烏江為烏龍前進的路線,烏龍體大力猛,它由黔東北向川(現重慶)東南前進,經過很遠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為阿龍前進的道路,阿龍體小力弱,在川東南行走不遠,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與烏龍匯合了。這兩條龍會合之後,就共同努力,奮力越過了川黔交界處的峽谷,形成了一處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險灘。人們就稱之為"龔湍",又稱為"龔灘"。說明這個險灘,是由兩條龍共同開成的。這一傳說給龔灘名稱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龔灘這個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軍事要地,如今是渝、黔兩省水路運輸的動脈和紐帶。龔灘上面的龔灘古鎮,歷來是萬商雲集的要埠。古代是川鹽重要的水上轉運站,如今水陸交通更為發達,車船如織,百業俱旺,古鎮換新顏,成了黨代渝黔邊陲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據史書記載,此灘是由於明代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酉陽山洪暴發,鳳凰山垮岩,堵塞烏江河道而形成的陡灘。

老鎮新貌

龔灘古鎮景觀龔灘古鎮景觀

龔灘是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鎮。烏江百里畫廊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一段山水風景。龔灘地處重慶酉陽西部,與貴州沿河縣隔同飲烏江水。阿蓬江與烏江交匯與龔灘。烏江西岸是一面如刀鑿斧劈過的懸崖,懸崖下是湍急的烏江水。龔灘在烏江東岸,沿江一排錯落有間的吊腳樓,頑強地撐起居民的生活,也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古鎮。

龔灘鎮地處重慶市酉陽縣、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的結合部,烏江、阿蓬江的交匯處,酉陽縣城至彭水縣城公路穿越龔灘中心集鎮,龔灘碼頭年貨物吞吐量在500萬噸以上,水陸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貨中轉站,素有“錢龔灘”之美譽。全鎮幅員面積13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57個組,2.1萬餘人,有耕地面積2.6萬餘畝,森林面積7.8萬餘畝。

古鎮現存長約三公里的石板街、150餘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獨具地方特色,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專家學者考察後認為,龔灘古鎮可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鎮媲美。 龔灘古鎮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連全鎮,街邊是古香古色、臨崖高挑的木製吊樓;是訪古、獵奇、探險的理想景區。烏江幹流龔灘至萬木段,全長60餘公里,包括龔灘、清泉兩個古鎮及烏江一級支流阿蓬江龔灘至大河口段,堪稱烏江畫廊之精華。

吊腳樓和青石板街被譽為龔灘古鎮最著名的兩大奇絕。龔灘吊腳樓從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已飽經烏江風雲,人世滄桑,其經久耐用程度堪與現代建築媲美。古鎮吊腳樓還頗含藝術與文化品味,如西望牛郎山的織女樓,數噸重的鴛鴦樓,亭台樓閣式的繡花樓等。龔灘鎮的另一奇絕是一條長達兩公里的青石板老街,它被經年累月人們的足跡打磨的油亮。烏江的逝者如斯和青石板路的滄桑穩固之間的對比,引人遐思。

龔灘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建築遺留一樣,保持著質樸和多樣。每年舊曆正月初九至十四,夜夜耍龍燈,舞獅子。端陽節有龍舟競渡。有遠方來客,淳樸的古鎮人會拿出鹽茶、羊油茶、油碟糟、釀海椒、酥食、米花等獨具特色的小吃熱忱款待……

民俗文化

龔灘鎮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獨特。龔灘古鎮源自蜀漢,置建於唐,曾是郡縣首府所在地。至今有1700餘年。長約2公里的青石板街和支撐於亂石懸崖的純木吊腳樓是龔灘古鎮兩大建築特色,被有關專家贊為“建築藝術上的奇葩”,是多家影視劇創作拍攝基地。二00一年十月,龔灘古鎮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首。百里烏江畫廊(亦稱烏江三峽),其景致不亞於新三峽和大寧河。古棧道、百年風雨廊橋、中華第一大石磨等景點鑲嵌其上。

漫長的歷史孕育了龔灘濃厚的民俗風情。其代表有:一是食宿獨特。飲食特色有:香菌丸子、老蠟肉炒山蕨巴、豬蹄風蘿蔔、排骨幹虹豆、燒白、土雞燉苕粉、罐海椒、老南瓜綠豆燙、炒綠豆粉、涼豆腐、豆花等;二是古鎮千家居在設施、接待上均是古鎮遺漏下來的傳統,住宿其中,更有清風攬月,臨江聽潮之意境;三是工藝別致。藤編、根雕、奇石、花卉、刺繡等工藝品堪稱一絕,倍收遊客青睞;四是戲曲幽雅、精美。土家擺手舞、陽戲、馬馬燈、哭嫁、孟蘭節放河燈、元宵鬧花燈、元宵說書會等。

特色趣談

龔灘古鎮景觀龔灘古鎮景觀

從1700餘年的風雨蒼桑中走來的龔灘古鎮,建築格調獨具魅力,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展示出崔璨奪目的歷史畫卷。兩公里長的石板街青幽如玉、起伏不平、蜿蜓崎嶇,盤亘在烏江東岸,懸空托起氣勢恢弘的土家吊腳樓群,國畫大師吳冠中寫道:“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著名國畫《老街》便誕生於此。依山傍水幽雅別致的民居,用杉木長柱或硬雜木將屋架托起,成為全部為木結構的吊腳樓。吊腳樓或鑿石為基,或壘石為礎,長長的柱頭或撐亂石,或繞古樹,高低錯落。吊腳樓柱間板壁可開門,可成窗,臨江一面的萬字格花窗更是獨具匠心,花樣百出,既可觀景,又可晾曬納涼。古色古香的大業鹽號、三教寺、川主廟、楊家行等古建築如藝術群雕,堪稱古建築史上的珍品。

古代巴人文化遺址蠻王洞、東漢僰人懸葬、烏江纖道、南宋金頭和尚起義的鐵圍城遺址、太平天國軍隊為當地孤寡老人背水送水的“四方井”、筆落驚天的“驚濤拍岸”摩崖石刻、罕見的間隙噴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伴著許多優美的民間故事,使龔灘古鎮凸顯迷人的光環。龔灘古鎮是著名的影視拍攝地,《武陵山剿匪記》、《奇人安世敏》、《捉拿歸案》、《遠山的呼喚》、《趙世炎》等影視片把該鎮作為主要拍攝地。峨嵋電影製片廠用“烏江美景人未識,龔灘古鎮第一嬌”來讚美她。同時,龔灘古鎮還是著名的自然岩壁攀岩基地,2002年“五一”期間,曾在這裡成功地舉辦了龔灘國際攀岩挑戰賽,上演了一幕幕“絕壁上的芭蕾”。已是國家AA級旅遊區(點)的龔灘古鎮,是烏江百里畫廊的靈魂。走進龔灘古鎮,便走進歷史,夢回千年。

旅行指南

出行

【重慶出發】

涪陵出發的水路早就不通了,必須通過陸路,乘車到酉陽,再轉車至龔灘,全程要14個小時左右。車費: 重慶至酉陽134元,黃金周上調10元。(現在從重慶去龔灘陸路最好是先到酉陽然後轉去龔灘,雖然地圖上看比經彭水轉去龔灘遠不少,但是路況好省很多時間。重慶-酉陽約8-9小時,酉陽-龔灘約1-1.5小時。)酉陽至龔灘20元。全是小面的。由於修路,從重慶到酉陽的車現在是繞道行的,所以時間也特別長。

【銅仁出發】

銅仁乘車至秀山,秀山再乘車至酉陽,酉陽到龔灘。銅仁至秀山每天大概四班車,都在早上。秀山到酉陽的車很多,如果沒坐上,還可以先從秀山坐到龍潭,再從龍潭坐去酉陽也行。銅仁-秀山 4小時,車費30元; 秀山-酉陽 2小時,車費20元;酉陽-龔灘 1.5小時,車費同上。在這條線路上經過的龍潭也是個好地方,值得停留。其實,從懷化或吉首也有車直達秀山,與從銅仁到秀山路程相當。也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銅仁沿河出發】

如果你到龔灘前先到了梵淨山,並且是由江口上山,印江下山的話,那么也可以由沿河去龔灘。印江每天有數班班車到沿河,沿河位於龔灘上游,因此仍然可以通航,再由沿河坐船便可到達龔灘,一天數班。

【涪陵水路】

想坐船,先從涪陵新客站坐車4小時到彭水新客站,站內坐車至舊客站,坐短途到萬足(30分鐘),由萬足下水。船隊一天一班,早上7點半,2小時開到貴州洪渡,再轉另一艘,半小時到龔灘。返程船,中午12點從龔灘至洪渡,再從洪渡坐船到萬足。據說船不多,龔灘的居民一般都不推薦走這條路線。

住宿

在龔灘,住宿的地方到處都是,新街上有多間旅社,還有一間旅行團指定的賓館,不過收費很高。一般都會住在老街上的客棧里。有楊家客棧、田家客棧、大業客棧、愛蓮客棧、李家客棧、邱家客棧、譚家院子等等。古鎮裡的客棧大都是雙人房、三人房、四人房。如果是平常的話,不用特地訂房。

飲食

回鍋肉醪糟湯圓,野菜,最出名的要數綠豆粉,還有一種叫白糖膠的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